第二节 体育项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柏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601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体育项目
分类号: G812.2
页数: 3
页码: 684-686
摘要: 建国前,保险县内体育项目主要是流传于民间的传统项目,且多与民艺相联系,如踩高跷、荡秋千、武术、棋类、撞拐、跳绳、踢毽子、摔跤、拔河、打陀螺。现在主要为国家规定的拳术及器械套路。
关键词: 项目 体育 柏乡

内容

建国前,县内体育项目主要是流传于民间的传统项目,且多与民艺相联系,如踩高跷、荡秋千、武术、棋类、撞拐、跳绳、踢毽子、摔跤、拔河、打陀螺。建国后不仅继承了传统的体育项目,还增添了不少新的体育项目,如篮球、乒乓球、排球、羽毛球、足球、板球、台球、门球、田径类、单双杠、体操、吊环、跳马、气功、健美操、广播操等。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武术 有拳术(少林长拳、太极拳、南拳、大小红拳、形意拳、八卦掌、梅花拳等)、器械对练、散打、攻防等。现在主要为国家规定的拳术及器械套路。
  对奕 除原有的中国象棋、冲四子、走牛角、下方、冲高梁、老挑、四子挑蛋、鸡毛蒜皮、动连等,还添了军棋、跳棋、围棋等类,尤以中国象棋、打扑克、冲高梁、冲四子、下方流传广。
  冲高梁 二人对弈,每人持四子(棋子可为石子、坷垃块、木块、树叶、树枝等),当一方的子走至对方子所在位置,可吃掉对方一子,无子者为负。
  冲四子 二人对弈,各持四子(棋子同“冲高梁”棋子)当一方的两个子走于同一直线上,且对准对方一个子时,可吃掉对方一子,剩一子者为负。
  下方二人对弈,各持16子(棋子同“冲四子”)双方依次轮流往交叉点下子(初下子时,角上不许放子),满格后,一次移动一格,双方轮流移子,当一方棋子4颗,位于同一方格的四个交叉点时,为成一方可吃掉对方不成周或不成方的任意一子,当一方棋子6颗位于一条直线上时,为成一周,可吃掉对方不成周或不成方的任意二子。无力还击一方为负。
  踩高跷 高跷的高度为50~70厘米,踩跷者可多可少。参加文艺活动或表演时踩跷者一般化妆成传统戏曲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扮成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亦有头戴异帽,身乘仙鹤者。道具则根据人物形象而定,或手持金箍棒、铁耙、禅杖,或手持羽扇、烟锅等,在场中跑跳起舞,伴随着乐器唱各种不同小曲,做各种动作,舞队中往往突出一丑角,动作滑稽,专门逗人欢笑。
  拔河 活动方法为,在地上划两平行线为界,取一条长绳,参赛两队各握绳一端,分站河界两边,绳中央扎一红带为标志,垂直于“河”中央,双方各有“啦啦队”加油助威。裁判员发令后,双方用力拉绳,以把标志拉过已方河界为胜。柏乡县各机关、学校、乡村都有此项活动。
  撞拐 此项活动一般为二人,人多亦可。每人用手把一脚盘起,用一腿支撑身体,单腿跳着,用膝盖互相对撞,盘腿被撞着地一方为输。如人多时,再和赢者比赛,循环往复,此运动一般盛行少年儿童中间。
  摔跤 俗称“摔筋斗”,摔跤无规定性章法,亦无伤害性动作。一般摔法有两种:一方用一臂交叉对方另一臂用力抱住后背,另一臂从腋下穿过,用力抱住胸部;双方互抓住对方胳膊,两腿叉开。裁判员发令后,双方用力推拉或掰腰,腿拦腿使对方倒地为胜。
  打秋千 在地上固定两根木柱,两柱顶之间架一圆木并固定,圆木上系两条绳索,两绳端与一木板相连接。活动时,人站在板上,用力蹬板,或坐板上,他人推之,使绳索摆动,越荡越高。此活动流传于全县各个村镇。
  凫水 即游泳。有狗刨、仰凫、立凫、扎猛子等。夏季午河有水时,凫水人甚多。
  踢键子 用铜钱二枚,垫以皮托或用布包住,再用公鸡毛或麻线绑制则成。踢法有盘踢、拐踢、间踢、蹦踢等。若比赛则以毽子落地为输。此活动流传于全县各个农村,主要为少年儿童活动项目。
  跳绳 此活动分为单人跳和双人跳。单人手执绳的两端,由头上往下回转于足下,且转且跳;双人跳(或多人)则由二人各执绳一端,用力挥动绳子,使绳子旋转摆动,然后跳绳人冲进绳圈边跳边唱。跳法有前甩、后甩、前交叉、后交叉,多人跳等。此活动流传全县,参与者主要为少年儿童。
  放风筝 风筝由细竹扎成骨架,上糊薄棉纸,造型有蝴蝶、老鹰、飞燕、鱼、蜈蚣、五角星等。放时系长绳,后端缠在绳拐之上,利用风力牵动使之上升到高空。春天为放风筝的最佳季节,大人小孩皆宜。
  跳皮筋 皮筋是橡胶制成的细条,有松紧力,游戏时长短无规定。玩时由两人分执皮筋两端。使其固定,余人可在皮筋上踏跳,动作有踩、跨、摆、碰、绕、压、踢等,还可配合儿歌跳出各种花样,此活动流传全县,多在少女儿童中开展。
  打陀螺 陀螺为圆锥体形,上大下小,陀螺大小无规定,但不能太大。玩时,置予地上用鞭子抽打使之旋转,抽打时愈用力旋转愈快。在全县流行甚广,为少年儿童喜爱的项目之一。
  扔沙袋沙袋用粗布或麻布缝制而成,内装沙子、玉米、豆子或其它物品,分长形和圆形两种。练法有自扔自接,两人互相扔接或多人互相扔接,主要动作有体前扔接、转身扔接、抬腿扔接、穿档扔接、腑下扔接等,此活动流传于全县各村镇,深受少年儿童喜爱。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柏乡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等十九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柏乡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