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孤寡老人供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内丘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4260
颗粒名称:
孤寡老人供养
分类号:
D632.1
页数:
2
页码:
913-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孤寡老人供养的记事。
关键词:
内丘县
民政工作
社会福利
内容
明、清设养济院,额养孤贫。据明崇祯十五年县志记载,额支孤老冬衣布花银四两二钱五分。另据康熙八年县志记载,孤贫大粮,男女共二十名,每名每月支粮银二钱四分,每年共银五十七两六钱,遇闰加银四两八钱;孤贫二粮,男女共一十八名,每名每月支粮银一钱九分五厘;孤贫冬衣布花银四两二钱五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福利事业由国家、集体和群众相结合兴办。起初国家对生活没有保障的贫困户发放救济粮款,以重点救济。1956年,农业合作化后,对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和残疾社员,由集体给予“五保”供给,即由生产队“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丧”,简称五保户。1958年全县曾由各人民公社办敬老院,对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后因条件不具备,相继停办,仍由生产队分散供养。
1982年,全县进一步完善了五保制度,签订了五保协议书,使134户、151人的五保对象得到妥善安置。1985年全县15个乡镇均办起了五保敬老院。1989年獐獏乡敬老院被省民政厅授予“先进敬老院”称号。1994年国务院颁发了“五保条例”,使五保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是年全县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201人。
1996年扩(建)镇并乡,全县由原来的15个乡镇合并为9个乡镇,敬老院也合并为9所。
2000年,对五保进行普查,全县共有五保对象99户,105人,集体供养(入敬老院)66人,亲朋供养39人。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内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