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公路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
唯一号: 021935020230002363
作品名称: 悬崖公路
文件路径: 0219/02/object/PDF/021911020230000002/045
起始页: T00025_00.pdf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67
主题词: 散文-中国-当代

作品简介

在自然界里,除了许多自然形成的、各种动物创造的、千奇百怪的美丽的杰作之外,人类也创造了恢弘、伟大的奇迹。 基诺洛克公社(今基诺族乡)通向石咀乡(今洛特村委会)的这条山间路,曾经从龙帕山寨穿越石杆子石岩主峰顶,翻越至帕泥老寨,从帕泥老寨延伸到了石咀新村、么羊村、曼贵村、跨过小黑江铁索吊桥至曼武村、曼哇老寨六村。从古至今,长20公里的路面,上坡下坎,人们徒步穿行。那一座座山川紧紧相连着,崎岖蜿蜒的山间小路穿过丛林,翻过许多山脉,爬行在悬崖边。在基诺族史上,没有修通此山路的时间记载,基诺人不知走过多少代和几千年?2012年阳春三月,我独自一人到(今基诺族乡)石咀、么羊两个村找到老支部书记胡周泽,老草医李阿兴,想要了解基诺族曾经反抗国民党地方军武装斗争的(泥勒河战役和石杆子战役)故事传奇。在胡、李两人的陪同下,我先到泥勒河战役旧址进行实地考察。站在么羊河和泥勒河岔口的河床边上,抬头仰望西山方向石杆子主峰顶。石杆子主峰,气势磅礴,雄伟浩气,好像顶着蓝天白云似的耸立在眼前。我们在泥勒河战役的实地考察结束之后,第二天在胡、李两人的陪同下,徒步悠悠地爬上了石杆子战役旧址,圆了我对石杆子主峰多年的向往。 我们漫步在石杆子的主峰上,那曾经经历过多处激烈枪战的地方。石杆子是一个天然的好战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听胡、李两人讲,曾经口口相传下来了一个个精彩而难忘的战斗故事,那遥远的历史,史诗般的传奇,那段猛烈的枪炮声,来势凶猛的战火硝烟,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石杆子战役是1942年秋,基诺族为了反抗国民党地方武装而打响的战役。据说,基诺族勇士为了迎战,半年之前就对前沿地形做了实地勘察,充分做好了后勤弹药补给工作。开战时,基诺族勇士占据有利地形,迎头痛击了国民党武装。在战斗激烈,双方持续交战时,基诺族勇士又在山底下放野火,熊熊的野火借助秋风之力,迅猛地蔓延到石杆子主峰下的帕泥山脉上。国民党地方军为了逃命,直奔石杆子主峰。但石杆子主峰的多个隘口、独路、要塞,却早已被基诺族神枪手、狙击手占领把守着了。 国民党地方军在石杆子战役中惨败,基诺族勇士们大获全胜。激烈的交战中,基诺族勇士们缴获了一批国民党地方军的枪支。就在当时组织指挥战斗的基诺族头人之一,阿四指挥官准备将缴获的这批枪支,用于武装基诺族勇士们时,不料却遭到了首领曹(操)约的拒绝,因基诺族首领曹(操)约信奉基诺族原始宗教(拜物教)里“么神夺”的法术,怕他指挥不灵,所以把缴获来的全部枪支,都扔进了石杆子主峰顶上垂直向下的溶洞中。 我想探索此溶洞是否还残留着传说中的枪支,就先找了一坨大的岩石扔进溶洞内,好半天岩石一直还在下沉,石块掉落撞击洞壁的声音不绝于耳,好半天还在响。我们没有准备绳索等工具,也没有胆量和勇气去试探那巨大垂直的溶洞的深浅,只好放弃探寻计划,有些遗憾。 漫步在那一道道悬崖峭壁的石岩山路上,纵眼望去,尽是纵横交错的山脉,亘古叠嶂。茂盛的亚热带雨林覆盖着整个石杆子主峰和周围不知名的多个相连的山脉。林中的各种野花,绽放在不同的季节里。山林里到处自然储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山曾经是虎豹、黑熊、马鹿、麂子、猴群、野牛、野猪、刺胃、苦猪、野豺、老鼠、飞禽等动物赖以生存的天然乐园。后来由于人口不断增长,人类生存空间的扩展,自然空间被不断积压,森林面积慢慢缩小,昔日的众多动物才慢慢迁徙到别的原始森林去了;有的动物甚至己经濒临灭绝。 我们不停地走在过去战役交错的几个地点,也见证了古人曾经在这条路上经过的无数艰辛历程的轮回。由于民用新公路的开通,此路除了寻药外,无人再走,没有人维护了。有的悬崖路段很明显保持着原貌;有的路段树叶落成堆,厚厚地覆盖着地面,找不到前方;有的路段凸凹不平的石板上,有着一个个明显的深坑,那不是人为的,而是几代人驮茶的马蹄留下的痕迹;也或许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合作社和生产队时期,大量驮运公粮、余粮任务时,牛帮无数次轮回,牛蹄留下的印痕。 千百年以来,山路弯弯,盘绕丛林山间。爬天坡,下沟坎的山间小路,制约着基诺族乡石咀(今洛特)六个村群众的生话,阻碍了几代人前行的脚步。老人上街,小孩读书,出入外界……雨季杂草丛深,路烂、泥滑,困难重重,给往来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村里个别人得了疑难疾病,需要村人制作简易单架,动用全村男人之力,将病人扶睡在单架上,用四人一组、肩扛轮换的的方式外送,在狭窄的路段,全靠用人工悠悠背走,一直到基诺洛克公社卫生所、勐腊县勐仑卫生院或更远的景洪医院就诊。旅途需要一至两天时间,严重患者生命都难保,有的患者就因未能及时抢救而在去世那遥远的路途中。 在开挖这条基诺山石咀民用公路前,石咀乡的基诺族群众不知做了多少次的甜梦,也做好了即将艰难开挖的准备。他们心想,让乡村民用公路早日开通,与小腊(小勐养到勐腊)公路213国道连接在一起。这样,将极大的方便基诺族群众与外界联系和接触交流,更容易让经济发展起来,让各种信息快速传递到基诺族群众的耳朵里,加快基诺族社会各领域的发展。 1977年秋冬之际,在景洪县(今景洪市)交通局的关心支持下,技术人员到石杆子岩石悬崖路段指导技术工作,在基诺洛克公社(今基诺族乡)党委、政府统一组织指挥下,由石咀(今洛特)乡乡长乔生、支书郭有成、文书胡者泽、武干雷阿才、出纳阿华等人组成了领导小组。先预测石咀乡民用公路九公里长的线路,从什么位置和方向开挖,才省工、省力,省时间。但此路怎么预测也无法绕道石杆子悬崖,只有在半山岩上穿过才是唯一一的出路。经过几个月探测和科学论证后,路线得出了选择。 此路从原小勐养至勐腊县国防公路213国道33公里碑岔口处至龙帕石场,经石杆子、帕泥寨(普希)、石咀新队(洛特)、么羊(普咪)、曼贵、跨过小黑江铁索吊桥至曼武、曼哇老寨等村,全长20公里。1978年阳春三月,开始动工,成立了石咀乡领导小组指挥部,抽调了九个生产队精干的劳力、共六十余人组成的长期挖路专业队。农闲时又组织石咀乡各生产队全部劳力,共四百五十余人参加挖路大军,进行争分夺秒的抢挖。农忙时除了专业队人员留下外,其余的劳力全部撤回生产队备耕下种去了。 从213国道33公里碑岔口至龙帕石场,一公里多的路面,用简单的锄头、炮杆、十字镐、人工:拖板等简陋的工具进行作业,经过两天两夜的苦战,才顺利完成。龙帕石场至石杆子一公里长的路,必须从悬崖半岩空中开进。九个生产队,每个队编为一个小组,组长带队,到山上找窂固柔软的野藤,如:白花藤、血滕、红藤等藤索,从石岩顶上吊下到半岩高空,用“空中飞人”一点一点开凿作业。每个生产队的人员,从早上七点开始作业,用炮杆人工打洞圆,必打六十多个炮圆或炮洞,九个组一上午必打五百多个炮圆,上午九点必须装满炸药。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一个生产队接着一个生产队,按顺序点燃导火索引爆,那么多炸药形成巨大的爆炸力,隆隆的炮声,响彻了雨林山川大地,,地动山摇,飞石遍地,落入山谷,一股股黄色灰尘形成的浓烟,弥漫在丛林深处的山谷悬崖中,形成了一朵朵美丽的磨菇云,随风升腾,慢慢飘向了尉蓝的天空。 飞石落尽,烟尘飘散,从安全区出来的四百五十余修路工,全部走进被炮炸过的悬崖路上,有的人手持炮杆撬石,有的用双手翻石,把爆炸出的原石全部翻滚下路边悬崖,滚到山谷下的河床上。炸出的石方,在短时间内被全部清理完毕之后,指挥部又下达了新的任务,按上午作业的要求,男人们继续打炮填炸药再次进行爆破作业。每天两次,不是一天、两天,一月、半年,而是反复了两年之久。石杆子穿过悬崖的艰险公路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才开通。石杆子段路投工、投劳、投技术、投资金最多,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折合成人民币共74万元。 每当我的车悠悠驶过这段路面时,心里自然会想起,当年基诺族群众开创的新路,造福了子孙后代。他们那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撼动着我的心灵。在西双版纳州所有的乡村公路史上,石杆子这段路难度之大,困难之多,半空跨越之长,危险无处不在,绝无仅有。基诺族群众顽强拼搏、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精神,创造了基诺山公路史上的传奇。 石杆子路段的修通,标志着这硬骨头己经被啃下,通向小黑江两岸的路又在前头,虽然比石杆子路稍容易些,但江岸边的峭壁山谷,坡度立天,挖路也不是容易的一件事。千山万水,深山峡谷只等闲。1981年开挖至曼武村公路,每一公里,国家补助三千元,从曼武村至曼哇老寨每公里国家补助两千元人民币和炮干、炸药等物资。整个石咀乡九个村自筹资金四千五百元。有了一定的资金,前沿指挥部深知老百姓投工投劳过多,误了不少农活,影响了生产发展,故指挥部决定向外招收民工一百人。盘绕在小黑江两岸的路开始开挖,江边沿岸的奇形怪状、特别坚硬的岩石埋藏在土层里,多处半坎悬崖,挖路推进十分困难,只有用炸药爆破开路。外来民工就像蚂蚁搬家似的,一点一点搬运土方乱石,慢慢开进。小黑江边到曼武至曼哇9公路,用了3年的时间才铺通。 1984年,石咀民用公路是老百姓用他们的智慧修通的,老百姓感知,这是通向远方的希望之路,幸福之路。他们在这里隆重举行通车典礼时,农友们在这里载歌载舞地欢庆这幸福的时刻,他们幸福喜悦的心情,寓于言表,他们喜悦的泪,盈满了双眼。 通路之后,家家户户,用不同的方式购买了手扶和方向盘式拖拉机、摩托车、皮卡车、轿车、大货车,将山里的物资外运从而不断地拉动着本地经济的快速增长。曾经物资全靠人背牛驮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徒步艰难行走的路之遥,变成了遥远的故事传说。 小孩在外读书,往返漫长的路,有了现代交通工具快捷便利的接送,保证孩子们一路上的安全和舒适,也抚慰了父母亲无时不刻处在担忧牵挂中的忐忑,使他们的心灵得到了一个的小小的安慰。 虽然石咀路挖通了,毕竟是土路,西双版纳是多雨季的地方,每年雨季来临时,有黄胶泥土,沙石路面的路段,坡陡,坎高,经不起汹涌的山水冲刷,多处坍塌,形成凸凹不平的路面,多处可见被雨水冲出的深沟。老百姓农忙无法抢修,抢修一般在秋后,农闲时才进行。一春后又是雨季来临,坍塌更甚,坑坑坎坎的路面又不断出现,出入不便无可奈何。村民期盼着何日才能来铺水泥和柏油路面。这25年以来,老百姓一直备受煎熬,这漫长的等待何日到头啊? 老百姓的希望之路,幸福之路,在国家扶贫项目资金的扶持下,在省、州、市、乡各级党委、政府及市交通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终于在2009年按计划开工,铺设了长11公里,宽3.5米的水泥路面,用了一年零三个月时间竣工。这条水泥路铺通了一半多的路,虽然路面有些狭窄,急弯道有些多,但有了水泥路面,总之比没有更好,老百姓和外来友人都得到了益处。 全长20公里,剩下9公里的土路,是小黑江两岸的路段,依然艰辛难走。老百姓渴望着,希望上级党委、政府及交通部门早日铺通这段路,并在小黑江面上架设一座水泥桥。这是老百姓几代人的渴望。但愿早日实现,愿幸福之路万年长。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