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
唯一号: 021935020230002299
作品名称: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文件路径: 0219/02/object/PDF/021911020230000002/044
起始页: T00049_00.pdf
责任者: 邵魁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47
主题词: 散文-中国-当代

作品简介

那年我不满七岁,路过一所小学,教室里琅琅的读书声吸引了我。哦,神秘的学校,里面的老师和学生是怎样的神气?怎样的快乐?可是,纸糊的窗口阻住了我探秘的目光。好容易挨到了下课,我挤到老师面前:“老师,我也要上学。”声音轻得自己都听不清楚。 “什么?”老师睁大了眼睛。 “我要上学。” “你几岁了?” “八岁了。”我忽然有了勇气。 老师上上下下打量了我一番,摇了摇头。 “我真的八岁了!”我急了。 “你生日是多少?”这个老师可真麻烦,八岁就八岁嘛,还问什么生日。“九月初六。”虽然对他的问题不以为然,还是仰着脸回答了。 “不行,不行,要上半年的才行。”老师连连摇头。 “老师,我说错了,是六月初九。”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属于“急中生智”,但我在九月份顺利地入学了。 那天的天真蓝,蓝天上几朵白云轻盈地飘舞着。那天的树真绿,绿树间几只黄鹂欢快地歌唱着。 老先生坐在讲台前,晃着脑袋教我们:“第一课,开学了。”那时候我们学的是注音字母,〓夕〓……老师晃起头来读着:b、p、m……俨然有鲁迅“三味书屋”里的“狗窦大开……金叵罗……”的神韵。 “我长大也当老师。”小小的我,傻傻地想,从此开启了“教师梦”。 放学后,我叫来几个小朋友到家里,让他们坐在饭桌旁。我站在墙根,学着老先生的样子,摇头晃脑地领小朋友念书—— 一屋子的稚气童声,一屋子的欢歌笑语…… 妈妈从门旁探进头,看看神气十足的儿子,笑了。我也笑了。 一年级下学期,教我们的殷老师病了,班上来了一位代课的女老师。她长长的辫子,弯弯的留海儿,稚嫩的脸蛋儿上两个浅浅的酒窝儿。上课时总是笑眯眯的,下了课就和我们一起围着圈地做游戏。真是应了那句歌词:“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 一个多月后,殷老师上班了,代课女老师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多少年再也没有她的消息。可是,她的长辫儿,她的留海儿,她的酒窝儿,始终印在我的记忆中。 多年后,有一次回老家,在朋友的酒会上,竟然意外地重逢了代课女老师!这是上苍怎样的安排啊! 是她在酒桌上听朋友们叫我的名字,就问我是不是在建设小学念过书,记不记得那个代课的女老师?没想到,她还记得我,记得我的名字,泪水控制不住地盈满了眼眶,泪眼朦胧中看她,没有了长辫子,没有了弯留海儿,可酒窝还在,并且比当年更深了。深深的酒窝上边的额头上虽然增加了几道浅浅的皱纹,但还是当年那个笑眯眯地领着我们做游戏的老师! “老师好!”我深深地向她鞠了一躬,千言万语只化作了这一句话。 刘凤金老师是我上四年级时的班主任,一位憨厚博学的老师。他,话语不多,但每一句都铿锵有力,就像那句歌词:“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还记得刘老师带着我去参加全乡的少先队员代表大会。走在路上,他一次又一次地告诫我:“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那天,路两旁稻畦里的秧苗格外的绿。微风徐来,碧绿的秧苗一漾一漾起起伏伏,仿佛是无边的绿色海洋;那天,路两旁稻畦里的水格外清凉,清凉得可以见到泛起的水波和游曳的小鱼。刘老师的身影倒映在畦水中,高大,魁梧。 我在心里又一次对自己说:“长大后我要成为你!” 小学毕业,我以学区第三名的成绩考入了华炉中学。那是“低标准”挨饿的时期。全校就两个班。我们是初一,还有一个初二班。“低标准”人人饿得慌。为了解决“吃”的问题,校长想尽了办法,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师生用镐头挖出了十几亩“校田地”,种上了大豆。 我们入学的秋季,正是大豆收获的季节。学校那十几亩大豆也获得了大丰收,为此,学校办了一个豆腐坊。从此师生每天可以吃上一顿豆腐,两天还能分上一大碗盐炒豆腐渣。校长和老师心里装着学生,学生心里自然敬重老师。“长大后我要成为你,和你一样爱护学生。”这句心里话,无数次激荡在我的心头。 初二下学期,我被分配到隔河二十里的六团中学。这是一所县属的初级中学,老师们的教学水平更高了。尤其是语文老师濮竟成的讲课最为精彩,也是我们最喜欢上的课。濮老师是湖南辰溪人,出身军旅,做过军队的文化教员、军队文工团的导演。转业到地方,做过报社编辑。调入六团中学后任初三语文课。他上课边讲边演,精彩纷呈。分析课文入木三分,表演角色惟妙惟肖。他讲《挺进报》,就蹑手蹑脚地把笤帚挂在窗外,把我们带进了课文的情境。一节《范进中举》,竟把慕名来听课的老师笑得前仰后合,涕泗横流。他指导作文不落俗套,别具一格。一是讲啥写啥,模而仿之。讲浩然的《一匹瘦红马》,就指导学生写《一匹小马驹》;讲鲁迅的《一件小事》,就指导学生也写《一一件小事》。学生照“葫芦”画“瓢”,有兴趣,提高快。二是注重编写提纲,注重反复修改。每写一篇作文,濮老师都要求学生先交提纲,他还要讲评提纲。三是亲自“下水”示范作文。濮老师的示范作文不是“写”而是“说”。他常常在课堂上踱步说文。一篇千余字的作文,他能脱口而出,20多分钟就可即兴完成,让学生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班主任沈魁文老师教全校的物理、化学课。理化课最注重试验和实验的。学校条件有限,器材和药品严重不足。他就组织同学到医院去拣扔掉的废旧药瓶,自制器材,自研药品,力争做全做好所有的试验和实验,增强了理化课的直观性,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他还经常写一些科普小品文,如《食盐的作用》《杠杆在生产中的作用》等在报刊上发表。他的多篇教科研论文。如《物理课中的语言教学》《物理课中的形象教学》等在全国各级专业刊物上发表。他的钻研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们。 老师是学生最好最直接的榜样,“长大后我一定成为你”! 我读高中的延寿中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办学历史的完全中学。1927年建校,在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要的历史阶段都为革命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志士人才。学校里集中了许多优秀教师。语文老师姜新志,知识渊博,风趣幽默;说起话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讲起课来旁征博引,声情并茂。 数学老师刘滨立多才多艺,潇洒帅气。一身藏青色的制服,领口微露着白衬领,精神着呢!他唱得一腔地道的男高音,当年的一曲《亚非拉人民要解放》不知迷倒了延寿县多少青年男女。他编舞,跳舞,做音乐指挥,在延寿县有口皆碑。他是全县乒乓球单打冠军、单杠和自由体操冠军、蛙泳比赛冠军。他的代数课讲得更是有条有理,我现在还保留着当年听刘老师讲课的笔记,读着这些笔记,就是又一次的艺术享受。 俄语老师苏世政本来是黑龙江大学的俄语老师,反右时被打成“右派”,卜放到延寿县太平川农场劳动改造,后来到延寿中学教课。我们现在还能记起他教我们的“俄语字母歌”和他翻译成俄语的“工人阶级有力量”。 我越来越清楚地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老师的形象越来越美丽,越来越神气,老师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 “一定要成为你”,渗入我前行中的每一步脚印。 可是,命运跟我开了一个大玩笑史无前例的“文革”彻底粉碎了我的梦想。我亲眼看见我们那些渊博的老师,一夜之间,戴上了高帽,挂上了把名字划上叉的大牌子,游街,批斗,“打倒”,“绞杀”,日复一日,黑暗了天地。于是,“长大后我要成为你”变成可怕的“紧箍咒”,一提起“教师”,我就毛骨悚然。再说,我成了“黑五类”“狗崽子”,也没有资格做一名“人民教师”了。 我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路过小学校的窗下。趴在那小小的“玻璃眼”向教室里看去:几张破桌椅横七竖八歪歪斜斜地散落着,上面一层厚厚的灰土,破败萧条。“复课闹革命”后的学校竟然是这样的一幅光景…… 然而,命运是不可思议的,它常常戏弄人,也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惠顾你。在我完全不敢再想“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时候,竟然梦想成真,我“成了你”! 1969年的1月,黑龙江飞雪连天,大风扯地,凛冽的北风裹挟着鹅毛般的大雪呼啸,茫茫一片,隔着五步都看不到人。街上行人寥寥,硬硬的雪粒砸在行人的脸上,火辣辣地疼。人们把头紧紧地缩进竖起的高领中,战战兢兢,小心翼翼,踯躅前行,生怕一不留神摔倒在坚硬冰滑的路上。 “邵魁,请到大队部来!”刚刚吃完早饭,广播就响起了通知。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立刻仔细地检索最近的言行,却搜索不到触犯“天规”的细节。没奈何,颤巍巍地推开房门,一股夹着雪的劲疾烟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我下意识地缩回了屋里。但是,大队部的“命令”是不容违抗的。我竖起棉大衣的高领,紧了紧围脖,猫下腰钻进了风雪里。 迈进大队部,一下子懵懂了。大队的主要领导全在,刘支书、关连长、唐校长正比比划划说着什么。“问题严重了!”我的心“绷绷”地直敲小鼓。我直直望着领导们,想从他们的脸上看出点端倪。 我深知自己出身不好,小问题也是大斗争啊。可是,从领导们的脸上并没有看到我担心的“阶级斗争”。我站在屋中央,哈出的气化作一团雾珠,眼前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刘支书是一位从朝鲜战场上转业归来的老军人,战争给他留下了伤疤,也铸炼了他的坚毅和豪爽。“啪!”支书从桌边站起来,话里有话地说:“邵魁,你是一个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大队相信你能完成任务。”说着,他捅了捅身边的唐校长。唐校长吐了一口旱烟,走到我跟前:“根据上级指示,咱们大队要办戴帽中学,党支部研究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你。” 我懵懵懂懂云里雾里……让我当老师?让我一个“狗崽子”去教育贫下中农的子女?这怎么可能,怎么了得?“我……我怕不行吧……”我的声音小得连自己都听不清。“怎么不行?”关连长站起来,“你是一个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毕业回来之后的表现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党支部相信你,才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你。”我的肩膀顿时沉重了。 晚上,刘支书破天荒地来到我们家。爸妈急忙递上了卷好的旱烟。妈妈又急急忙忙地给支书倒上一碗冒着热气的白开水。支书笑呵呵地抽了一口老旱烟,坐在炕沿上:“小邵魁啊,你是咱全大队人看着长大的。出身不能选择,可是路还是可以选择的。贫下中农信任你,把孩子交给你,你可一定要干好啊。” “是,是……”爸爸连连地应着。妈妈搥了我一下:“快说话啊。” “我怕……”我不知道该怎么说。 “怕什么啊,”支书拍着我的肩膀:“工作中有困难你就说,只要不是立场问题,我们一定支持你。” 支书走后,我躺在炕上,一夜未眠。窗外一点亮光也没有。曾经的梦想,在黑暗里闪烁。 一大早起来,我急急地上路了,去公社参加教师学习班。 冰雪路上,又滑又难走。尽管小心翼翼,七里路足足走了三个小时。路上很静,心里却翻江倒海。一幕幕镜头在脑海里叠放:儿时的“上课”游戏,小学时的大队旗手,初中时的名列榜首,高中时的获奖征文;唐老师牵着我的小手把我领进校门,刘老师带我参加全乡的少先队代表大会,徐老师的谆谆告诫,沈老师的谆谆教导;刘校长的高帽,陈老师的铁牌,游街的姜老师,弯腰的彭老师……我仰慕老师的渊博,又害怕老师的厄运。我要在这冰雪路上前行,又担心摔得粉身碎骨。眯起眼睛看看这漫天风雪,眼前一片迷茫。 初春,乍暖还寒。 我终于站在了讲台上。看着小我三五岁的学生,我突然觉得肩上的担子好沉好沉。父老乡亲把孩子交给我,就是把未来交给了我,把希望交给了我。我不能辜负家乡父老的期望。 从此,“成了你”的我,“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在那块黑板上,写下真理擦去功利;用那支粉笔画出彩虹,哪怕洒下的是泪滴;站在那个讲台,举起别人,奉献自己。 “成了你”的我,一干就是四十五年。 课堂上,老舍先生的《小麻雀》的悲悯情怀装进了学生的心里,孩子们叽叽喳喳叫着闹着……于是,一群小鸟飞出了教室,飞向了辽阔的田野,飞向了无垠的蓝天…… 灯光下,一行墨迹融进教案,一篇篇作业翻过夜色,知识丰富了学生的头脑,情感浇灌了学生的心田,于是,一份份大学通知书飞到了学生的手里。 舞台上,我有节奏地指挥,“团结就是力量”的雄壮的歌声穿透了屋顶,震撼了宇宙。于是,孩子们乘着歌声飞进了央视的殿堂。 课余时,我创办了“蒲公英文学社”,学生的文学爱好有了成长的土壤,学生们的创作热情有了奔流的渠道。于是《蒲伞》随着孩子成长的春风飘飞进十七个省市,学生们的诗文飞进了各级各类的报刊。放飞的小鸟,振翅于大江南北,放飞的歌声,震荡着长城内外。五大洲不断传来的喜讯,醉了“成了你”的我…… 四十多年来,我踏着“你”的足迹一步步地走。从初中教到高中,从普通中学教到重点高中,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全国中语会课堂分会的常务理事,成长为全国中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的评委,八本教学专著相继出版,多篇诗文见诸报刊。 老师,我今天向你报告:我终于成了你! 如今退休了。经常翻起我儿时的照片和学生们儿时的照片,“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声就萦绕在耳边,久久不肯散去。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人物

邵魁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