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
唯一号: 021935020230001880
作品名称: 母亲
文件路径: 0219/02/object/PDF/021911020230000002/034
起始页: T00052_00.pdf
责任者: 青儿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67
主题词: 散文-中国-当代

作品简介

每当听到有人唱起《十二月里开花》这首歌谣,便勾起儿时的回忆,便想起我的母亲。 母亲出生在祖辈居住的七里海边东塘坨村。记得小时候在村里几经搬迁,最后在被村民们称之为海挡堤的上面居住。房屋建在堤坝上,房前面是一望无际的七里海,那时水质清澈,芦苇茂盛,鱼虾丰富,野禽繁多,坐在家里的土炕上,透过窗玻璃就能看到碧波荡漾的七里海。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是多‘海挺’(广阔的意思)啊!” 堤坝上空气新鲜,百鸟啼啭,晚上听海水拍打堤坝的声音,那令人倍感亲切的声音,陪伴我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家盖房用的材料只有门窗是木制的,其它就是土坯、苇草,还有泥水活。那时候盖房子是家家户户的大事,米和面要节省甚至积攒几年,到时候不够用,还要向亲戚朋友家借。另外人缘要好,当时母亲把娘家的弟兄、表亲、侄子等叫来帮忙,也有的邻居前来帮忙。那时帮人干活,会耽误在生产队挣工分,这要和生产队协调好,用队里的马车拉土坯。母亲带头做饭,还有娘家来的人,挑水的、切菜的、和面烙饼的,大饼用大笸箩装。近百人的饭菜,安排的井井有条。那时候盖房的场面格外壮观。 记得寒冬农闲时,我的家里就成了“娱乐场”。母亲在村里辈份高、性格直爽、乐善好施,还懂得很多戏文,常给大家讲《秦香莲》、《刘巧儿》、《夺印》等戏剧故事。那个年代物质和文化都很匮乏。每到晚饭后很多男女青年都来到我们家里,听母亲讲故事,农村经常停电,大家聚拢在煤油灯下,边听故事边搓麻绳,母亲一边讲、一边拧小葽子(用芦苇拧在一起的用具),这一冬下来,也有不少的收入补贴家用。时间长了就了解这些人的性格、爱好,每年母亲都给他(她)们介绍几门亲事,本村的外村的,因人而异,拿捏很准,成功率极高。经她老人家撮合的姻缘,现在有的人已是儿孙满堂,每逢过年或节假日的,有的夫妻并带上礼物探望母亲,每次母亲都会拒收。母亲说:“你家的日子也很紧,破费这干啥。”实在推辞不过,就将自家东西换一下,这样母亲才感到心安。 老家有个乡俗,每年正月初二以后请本族或亲戚家的新姑爷、新媳妇。主要是让新人们之间加深认识,也给我们做儿女留下了宝贵的亲情和良好的人脉。记得有一年初一刚过,饭桌上便是棒子面的团子(豆馅的),白菜豆腐,连点肉腥,米粒都看不到,原来今年请新媳妇,新姑爷多。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却为别人着想。 那个年代生活很贫困,猪肉也很少吃,母亲精打细算,压缩全家过年吃的肉和菜,请客人时的饭菜却很丰盛,在平常的日子里,尤其冬三月,几乎顿顿都是白菜加盐水。父亲年轻时身体不好,村里照顾,在大队后勤干活,家里的一切几乎都是母亲支撑着,洗衣做饭,缝缝补补,喂猪喂鸡,割草摸鱼,挑水拾柴,下地挣工分,拉扯着我们姊妹六人,由于家境困难,大姐和二姐没能实现上大学的心愿,早早地辍学下地干活。 母亲不仅要料理家,还要帮娘家操办一些家务事,对娘家非常热心。对左邻右舍也是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几乎谁家的大事小情都到场。母亲常常教导我说的一句话是:“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凡事要吃亏让人,吃亏是福。” 有一年,冬天下着大雪,一老一小到我们家门口讨饭,老者拄着拐杖,胡须满是冰渣,衣服褴褛,右手拿个布口袋,孩童手里拿着个小碗,小手冻得通红,母亲就把风雪交加中的祖孙二人让到屋里,坐在炕上暖和,又做了两碗热菜汤和热饭。临走时给带上两个饽饽,祖孙二人眼含感激之情道谢。家里的口粮也很紧张,我们家人口多、劳力少。母亲常告诉我们要修好积德,在外做事,要讲究良心,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从未在钱物上与人计较,但在处理邻里纠纷的事情上讲道理,泾渭胃分明。是的,母亲心地善良,后来也说自己太直正了,因此也得罪了一些人,当然事后,很多人也是理解母亲的。 我应征入伍的那年,临行时,母亲告诉我:“男子汉出门在外要能伸能屈,识大体,好好干。总在家门口能有啥出息。”母亲是千叮咛万嘱咐。然而我能理解母亲当时的心情。想儿时落了无数次的泪,我给家寄的信,母亲都要让人读几遍,后来母亲说天下的孩子都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有多少个孩子妈都疼啊。 后来我参加了工作、结婚后就没有让母亲再操心,自己的事自己办。有一次母亲来县城小住,看到我们现在生活条件非常好,母亲感慨的说:“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妆衣。”我理解母亲的意思,一切要靠自己,努力生活,把日子过好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由于年轻时就操心受累,缺乏及时必要的治疗,母亲后来得了哮喘病,尤其开春和入冬时节,对于患病的母亲那是一关。近几年空气质量越来越差,每到阴天、雾霾天气,我的心就挂念着母亲,每当回家看望时,带一些特效药,母亲看到我很高兴。说天说地,告诉我村里及家里的一些事情。娘俩有说不完的话,临走,母亲趴在窗台上透过玻璃目送我远去。嘴里还叮嘱着“啥时候来啊……路上小心点啊……” 人世间有一种最美丽、最温和的声音,那就是母亲对儿女的呼唤。无论是面临危险,还是沉浸在幸福之中,我们都会想起母亲。近几年回家时母亲都会询问一些家长里短,当听到我们都挺好时,脸上露出欣慰和幸福的笑容,当握着母亲拉扯我们成长的双手,当看着母亲被岁月染白的隐藏于黑发中的银丝,望着母亲日渐憔悴的面容,我心里非常难受,不知道如何安慰我的母亲,为儿女成长操劳一生的母亲!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由于气候异常,初春乍暖还寒,母亲犯了哮喘病,我把母亲接到县医院重症室治疗,尽管医生尽到了责任,可是,在开河的时候母亲还是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她所疼爱的孩子们,离开了她热爱的这个世界。 几十年的日夜操劳,风里来雨里去,母亲经历了生活的艰辛,品尝了人间甘苦,母亲让我感慨,那些感动是无法从心中消逝的!母亲的一生献给了家庭,献给了孩子。母亲吃亏让人的精神将影响、鼓励、鞭策着我们。 母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虽然经历了那么多艰难,总是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甚至在自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首先想到是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母亲那种吃苦耐劳、乐善好施、富有爱心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人物

青儿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