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韵事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
唯一号: 021935020230001810
作品名称: 翡翠韵事
文件路径: 0219/02/object/PDF/021911020230000002/032
起始页: T00065_00.pdf
责任者: 昵称:雨花朵朵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67.1
主题词: 杂文-中国-当代

作品简介

约2300年前,上座部佛教传入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小乘佛教从此主导着他们的生活,且佛风东渐,深植毗邻的云南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等地。城镇乡野,王宫草舍,华美的寺庙和佛塔之侧常立水井,前往汲水的女子三三两两,阿娜的背影和着欢声笑语,穿过葱茏的榕树林…… 有次在缅甸边境参观一个樱粟博物馆,美女讲解员用不标准的普通话说:缅甸人虽然种植樱粟,但吸食毒品却远远比不上你们中国人!心内五味杂陈,不禁想起海岩的剧作《玉观音》,毒品之患,恶梦般地侵绕着中缅边境。 金三角,这个盛开美艳樱粟花、浸透斑斑血泪的罪恶巢穴,却于缅甸克钦邦密支那地区出产着世间最纯净、最美丽的硬玉。 缅甸硬玉被称为“翡翠”,是源于一种身披红、绿色羽毛的小鸟,被用来形容其美丽的色彩。中国人崇尚软玉,和田玉蕴含着中国人为人处世的风尚和智慧,使我们从中找到大同的人格观和归属感,所以奉之为“国玉”。翡翠却有着异国风情,它没有千万年人类使用的历史和中国历代帝王百姓的追捧,却书写着明清以来中缅边境玉石贸易的辛酸往事和动人传说;它非“温润而泽”,却剔透晶莹;它未被赋予“十一种德”,却也“瑜不掩瑕瑕不掩瑜”;它未经玉龙喀什河水削割磨厉,却承受着乌龙河水的浸润梳洗;它未受数千年中国传统思想的洗礼琢磨,却福泽广渡,令中国西南一隅也沐浴在皓洁的佛光里…… 翡翠,一领缅甸“坚强勇敢”之国名,清新利落地入户泱泱中国,赢得国人喜爱,当仁不让地成为“玉石之王”。 如果说儒家文化使和田玉具有君子风尚的话,佛家思想则赋予了翡翠最深遂的内涵。翡翠多被雕琢寓意吉祥的图案,其中最典型的形象当属弥勒佛和观音菩萨。佛即是觉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小乘佛教为求个人解脱,大乘佛教以渡化苍生为最高目的,作为人们颈上胸前的吉祥之物,或许大乘、小乘的差别已弱化了,而弥勒佛作为未来佛,在释迦佛涅盘之后,将继续广渡众生;菩萨则是自觉,觉他,《佛典》说,慈即予乐,悲即拔苦,拔除众生的痛苦,给众生以快乐,就是慈悲。当人们看到观音菩萨坐在莲台之上的时候,就像看到了母性的温和、善良、怜悯和无处不在的爱心。据中国人的说法,男性当佩观音菩萨,女性当佩弥勒佛;其实,佛与菩萨均有大慈悲而普渡众生,世间男女若有悟性,常怀一颗悲悯之心,见性是佛!因此,佩戴佛与菩萨,也就没有太大区别了。 翡翠,周身透着灵韵,集合色界之五彩斑斓。凡尘一切因果,善恶,生死,爱恨,人世间的物象,似倒映在她清澈的眼眸,遂小心翼翼地爱她,护她,“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美仑美奂的翡翠固然稀有,然无论质美与丑,均源于自然的恩赐,满溢佛的吉象与恩泽,并无贵贱之别,且穷尽一生,谁又能拥有最珍罕的那一颗呢?想起美国电影《血钻》,世人因逐利而失去很多,常常在生命走到尽头的那一刻,才为之释然,美石静默天成,只是诞生在了喧嚣的人间。当日漫步金边、曼谷王宫寺院,看着礼佛的人们单纯的眼神,不禁想:人,有时真的需要那么多吗? 回想缅甸等国桑拿浴似的气温,和来自世界各地游人汗透的面容,奢望能在月色清明、夜凉如水的时刻,莲池沐浴,褪尽尘埃,与佛和菩萨促膝对话。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