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往事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
唯一号: 021935020230001109
作品名称: 陈年往事
文件路径: 0219/02/object/PDF/021911020230000002/013
起始页: T00039_00.pdf
责任者: 彭树安
戴雁军 责任编辑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47
主题词: 小说集-中国-当代

作品简介

一 生产队马号的院子里临时搭起了一个台子,台前的空地上已经坐满了人,男人的荤话女人的嬉笑婴儿的啼哭夹杂着偶尔呲出的屁声,嘤嘤嗡嗡的混成一片。人群四角站着几个肩挎长枪的基干民兵,警惕的目光四下游弋。 “下面将反革命分子王老六带上来!”随着郑大伟洪亮的声音,两个肩挎长枪的民兵押着五花大绑的王老六来到前台。他头上戴着报纸糊的又尖又高的大帽子,脖子挂着的铁丝连着块硬纸板的大牌子,下面坠着的两块青砖悠悠荡荡。牌子上写着名字,名字上打着粗壮的大红叉叉。两个民兵一个拍背一个踢肚,王老六躬身撅腚摆好姿势。 马三姑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怯怯地走近台前,她垂着头用颤抖的声音着控诉王家的罪恶:八岁那年,她被穷困潦倒贪财狠心的父亲卖到王家当童养媳。起五更睡半夜,吃的是残羹剩饭干的是丫鬟佣人的活计,挨打受骂受尽欺凌。她期盼着王老六快快长大与他完婚,尽早结束那非人的生活。哪成想,王老六离家读书多年不归,等到他回来时,竟已完婚。从此,王家更不把她当人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水深火热无尽无休……马三姑的控诉渐渐流畅起来。她指着王老六说:“一天三顿饭,王家只给三根洋火。有一天柴湿没能点着灶火,我就央告王老六他爸,祈求再给一根,没成想,没成想,他竟把我给——糟蹋——了——” 马三姑泣不成声,撩起衣襟掩脸痛哭。台下的女人也跟着抹眼泪。郑大伟愤怒地举起拳头,高喊:“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 接下来李大登台控诉说:“有一回到他家讨饭,老地主扔出一块饽饽,正当我去捡的时候,他放出大黄狗扑咬过来。我连滚带爬的避开,老地主站在门口哈哈大笑。回到家里,饿了几天的爸爸见我空手回来,颤抖的手耷拉下去。第二天早上,我发现、我发现我就死在我爸的被窝里了。”李大抬袖遮脸竟也呜呜地哭起来。 王老六扑哧地一下险些笑出声,他极力的抿住鼓起的嘴巴,用力的咽下去。 台下一阵骚动,少顷“嘻嘻嘻”“哈哈哈”“呵呵呵”“嘿嘿嘿”的笑声不绝于耳。 倭瓜纽儿连蹦带跳地跑回家,妈妈腆着大肚子正往锅里贴饽饽,灶火已经燃出灶口。他皱起眉头跺脚甩臂:“天天饽饽粥咸菜饽饽粥咸菜,啥破饭!” 晚饭的时候,倭瓜纽儿突然问旁边的老倭瓜,“爷爷,啥叫舵手?”老倭瓜一愣,放下粥碗说:“我就是。” “你?”倭瓜纽儿瞪大双眼惊异地上下打量老倭瓜,啧啧着咂嘴根本不信。 “你不信?你爷我使了大半辈子漕,谁不知道!咱家的外号还是那时得来的呢。” “那你说说舵手是干啥的?” “这你可难不倒我,”老倭瓜来了兴致,手里的半个棒子面饽饽戳在炕桌上,一根筷子插进去,另一根筷子横在立着的筷子上说:“看见没,这块饽饽就是舵板,它在漕子后头的水里,立着的筷子是舵挺,横着的筷子叫舵押。搬动舵押就带动舵板,漕子就能调整方向,知道不?” 倭瓜纽儿似信非信地若有所思地点头又问:“毛主席也是舵手,你见过吗?” 老倭瓜一惊,严肃地说:“不能瞎说,毛主席哪能干这个!” “语文书上写的,那还有错?” 老倭瓜捋着胡须沉思半天,像是自言自语地纳闷:“他老人家兴许抽空干干吧。” “还挺热闹,爷几个说啥呢?”说话间李大揭开门帘进来。 老倭瓜翻了一眼李大,没吱声。小倭瓜家里的挺着大肚子站起来,脸上带着厌烦可嘴里却客气地说:“他大伯呀,吃了没?” 李大像一根檩条戳在门口,不说吃了也不说没吃:“那个啥--”黄不拉叽的眼珠子瞅着桌子,搓着两只手,尴尬地站在那儿。 “没吃就坐下吧。”小倭瓜家里的抄起葫芦瓢盛上一碗粥搁在桌子上说。李大看着老少三代倭瓜,唏嘘着斜腿跨坐在炕沿上。 “李大,你死在你爸的被窝里,咋还活着?”倭瓜纽儿突然想起今天大会上的事。几个人哄然大笑,小倭瓜将咽下的食物猛地喷出来,呛得眼眶挤出了泪,他仰面朝天,两只手倒背着撑着炕,半天才缓过气来。 李大的脸腾的红了,继而带着难堪的笑说:“紧张,说错啦!是我爸死在我的被窝里!” 倭瓜纽儿的话打破了寂静,他很得意地看着李大又问:“你爸爸颤抖的手是饿的吗?” 没等李大答话,老倭瓜接过说:“就是撑破了肚皮,他爸的手也颤抖。” “那是为啥?” “为啥!抽大烟抽的!”老倭瓜转脸冲着李大说:“大侄子,不是我说你,就你们家那点事谁不清楚?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都住在一个土台,自家门前就别抖落了。要不是你爸抽大烟推牌九败光了家业,今天站在台上挨斗的不是王老六,应该是你。你从小吃香的喝辣的享了不少福,土改了你又弄个贫农,人家王老六他爸,一辈子省吃俭用口挪肚攒,刚买下你家的宅院没几天就遇上土改,家当没有了还丢了性命,你说人家委屈不?” 李大勉强地点点头,连声招呼都没打就走了。 倭瓜纽儿望着李大消失到门帘外头,有些失望地倒在炕上。老倭瓜两手撑炕两只脚跟捯饬炕席,屁股一蹲一蹲地往外蹭,顺手拍了一下倭瓜纽儿说:“刚吃完就躺下,不怕积食!”倭瓜纽儿刚起身,郑大伟进来了。 郑大伟坐在二连柜前的椿凳上说:“接到上级指示,我们公社发现反动传单。上级要求我们时刻警惕,你们家是前沿阵地,监视王老六的艰巨任务就交给你们,千万不能松懈。” “郑连长,我们可家承受不起。你上下嘴皮儿一碰说的轻松,咋监视?谁监视?你们挣着监视的工分不监视让我们监视,我们白天下地干活当驴晚上又去当狗,开啥玩笑!”老倭瓜一口回绝。 “大叔!这是政治任务!”郑大伟严肃地说:“国内外阶级敌人互相勾结反攻倒算,形势严峻哪大叔,您老要有阶级立场,可不能这样说话。” “这样说咋了,不吃不喝不睡就有立场是吧?要立场咋活?我不懂政治,只懂干活吃饭,天上掉不下馅饼!”老倭瓜越说越来气,不管不顾地往外扔话。 小倭瓜接过话头说:“兄弟,我说一句,不是我们不监视,我爸的意思是,监视就不能上工,上工就不能监视,总得顾一头,你说对吧!” “你是生产队长,你掂量着办。” “我爸不上工我给记工分社员们愿意吗?再说,这种事应该记大队工,你说是吧?”小倭瓜不紧不慢地说。 “记大队工我不能做主,回头再说吧!”郑大伟一脸的不悦,扔下话走了。 倭瓜纽儿碾转反侧不能入睡,耳闻老倭瓜如雷的鼾声,信马由缰地胡思乱想。想着想着想到了南窗下厢房里住的王老六。王老六圆鼻子圆眼圆盘脸黑白混杂的头发黑白混杂的胡须,鼻子上架着瓶底似的眼镜,鼻子下的嘴唇黑里透紫与众不同。他很少与人说话,低头走路目不旁视,平日里金鱼似的眼珠藏在模模糊糊的镜片后面。 倭瓜纽儿裹起棉被,悄悄地趴在窗前,隔着下闸的玻璃注视窗外。院子里静静的,清辉的月光里,微微的夜风卷起院中的草屑纸片轻轻的旋动,偶尔,扑到窗棂发出细微的噗啦声。王老六住的厢房悄无声息,他有些失望地躺下来。朦胧之中他看见了一条蠕动的蛇,继而两条五条越聚越多,它们互相缠绕着翘起头来来回回的爬动,他急忙的躲开,那些蛇紧紧的围住他,他尿急的不行,跑啊跑啊跑到茅楼,解开布腰带挂在脖子上,正待小解,那条腰带瞬间变成一条大蛇,张开血红的大口迎面咬来,他惊恐的喊叫一声。 二 小倭瓜身着敞口褪色的蓝色绒衣,持锨洒粪。将麦田里等距相隔的小粪堆均匀地抛洒在地里。 大队长王金玉跨壕跃埝斜刺里走来,他站在沟塄上摆手叫过小倭瓜,俩人坐在沟塄上卷起一袋老旱烟半晌无话。许久,王金玉吭吭哧哧地说:“兄弟,上边捎话说、说、哎!”他举起拳头砸在自己的大腿上,想说的话又咽回去,面孔像霜打的茄子摇头叹气。 小倭瓜落下汗,拾起黑棉袄披在身上,纳闷地说:“老哥你有啥话不妨直说。” 王金玉叹口气说:“兄弟你可撑住喽!” “老哥,你有啥话你就说吧!” “上边通知要大叔去公社参加学习班。” “啥?”小倭瓜瞪着溜圆的眼珠子,惊诧地问:“凭啥?” “你就甭问啦,告诉大叔看清形势,千万不可顶风扛柴禾,不然要吃大亏!” “总得有个缘由吧?”小倭瓜紧张地问。 “祸从口出哇!”王金玉无奈地说:“大叔一定要耐住性子,甭再惹出火上浇油的事,不能让孩子们跟着吃挂连!” 小倭瓜呆呆的坐着,两条腿夹着脑袋,一动不动泥雕木塑般的坐了许久。 鸡叫二遍的时候,老倭瓜肩扛掀把儿挑着被卷,像过去使漕扛活似的悄无声息地走了。小倭瓜执意要送,老倭瓜坚决不肯。他从前院踏过围庄沟的冰面,躲过街道躲过大路,穿田过沟奔东南去了。黑黝黝的田间,小倭瓜远远地跟随,老倭瓜站住脚,头也不回平静的说:“回去吧!放心回去吧,死不了!”小倭瓜没吱声,静静地站着,目视着那团黑影融进黎明前的黑夜里。 倭瓜纽儿放学回家,双手拽开独扇风门闪进堂屋,那门吱吱呀呀地叫着,随着细麻绳在门框角上滑轮上滚动,下面坠着的大秤砣快速地下坠,风门“嘭”的一声关闭。李大揭开门帘探出脑袋,洋洋得意的白皙小脸透着不屑与傲慢,在与倭瓜纽儿短暂的对视之后,放下门帘缩回头去。倭瓜纽儿不知所云的溜出过堂,心底涌上一股失落。稍纵即逝的失落一闪即过,刚才的情景映入眼帘,李大异样的神态崭新的蓝色解放帽崭新的制服上衣还有身后隐约坐着对屋住的马三姑。 晚上,征得妈妈的同意,倭瓜纽儿带来了做伴的二胖,俩人异常兴奋地在暗红的苇席炕上折跟头拿大顶墙贴画,二胖勾腿作了一个侧翻的把式,把式折成了屁股蹲,他气喘吁吁的瘫坐在炕上。折腾完“体力活”俩人又轮番眼蒙头巾玩起了摸瞎子,直到倭瓜纽儿马失前蹄跌倒在地,揉搓着跌破皴皮的膝盖,游戏才告结束。 二人扯起牛鬼蛇神鼠马狗兔好国坏国苏修美帝,争论不止糊里糊涂难分对错。倭瓜纽儿心血来潮,提出刺探王老六,二胖欣然应允。俩人悄悄地溜出堂屋,高抬膝盖足尖轻落,摸至厢房窗下侧耳静听。屋内静静,偶尔传出轻轻的翻动书页声。倭瓜纽儿手扒窗台,脚踩二胖双肩,一顶一蹿站到窗台上。他手蘸口水点破窗纸,眼眼儿相对独目观望。王老六躬身桌前翻看一本厚书,片刻,他折页合书伸腰吐气,随手把书塞进被垛底下,宽衣解带。倭瓜纽儿悄悄坠地,蹑手蹑脚回到东屋。 转天恰逢星期日,早饭以后二胖不请自到,俩人来到前院的东厢房玩藏猫影。厢房里摆放着锄镐铣镰陶瓮大缸,一人站在院中一人躲在屋内的旮旯犄角门后缸缝藏匿,限定时间查找。二人一边玩耍一边观察对面厢房里的动静,王老六挑着粪筐走出院子捡粪去了。俩人对视点头,迅速地冲进西厢房,直接了当掏出被垛底下的那本厚书和一打信件,二胖极快地翻看又迅速地塞回去,倭瓜纽儿看着信皮儿,眼熟纳闷,迟疑地放回去,跟着二胖跑出来。 两个人既紧张又兴奋,马不停蹄地直奔大队,向郑大伟汇报。二胖比划着说:“恁厚恁大的书,有字有画,画的是光屁股的人,还有骨头肠子啥的。” “书上都有啥字?”郑大伟紧张地问。 二胖挠着脑皮说:“不认识,半拉咯叽的像偏旁部首。” 倭瓜纽儿也抢着说:“还有好多信。好像是我大舅拿过的那种信。” 郑大伟皱起眉头,严肃地问:“你们还跟谁说过?” “谁也没告诉,刚看完就来了。” “好!你们要严格保密,就是对你爹你妈也不能说。”郑大伟拍着他们的肩膀,鼓励地说:“你们是毛主席的好学生,是咱们村的刘文学,我要在全校表扬你们,为你们请功!” 午后,阴霾的天空飘起雪花,雪花扬扬洒洒越来越大,白了房屋街道白了苍茫原野,一片浑沌分不清天地。这场多年不遇的大雪一直下到转天早晨,厚厚的大雪覆盖了五颜六色覆盖了塄塄坎坎,只有马号的粪堆冒着腾腾的热气裸露着棕黑的粪便散发着臭气。 倭瓜纽儿结结实实挨了他爸的一顿鸡毛掸子,红肿的屁股蛋子疼痛难忍,鼻洼眼窝布满干枯的泪痕。突降的灾难击倒了这个家里的所有人,小倭瓜两口子趴在炕上一动不动,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灶膛里没有火星,饭桌上没有吃食,冰冷的屋子冰冷的炕冰冷的手脚冰冷的心。屋檐瓦当上倒挂着一尺多长的冰锥子,点点滴滴落下的水珠敲打着扣在咸菜缸上的破锅,咚--咚咚,漫无节奏的响着。 几天以后的一个漆黑的晚上,老倭瓜踏进了家门。蓬乱的头发上胡须里挂满了雪渣,鼻头耳朵嘴唇冻得通红,苍白的脸色好似僵尸。没有表情没有话语蔫头耷脸的瘫倒在炕上,象一根断了根扔在畦埂上的瓜秧。 三 这一期公社学习班共有十五个“学员”,有偷青捋穗摘桃扯瓜的小偷,有推牌九掷骰子的赌棍,也有算命打卦的先生请神捉鬼的巫婆神汉。唯独老倭瓜是以政治问题走进他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学习班。 老倭瓜在即将结束学习班的时候迎来了他一生中最沉重的打击,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转眼之间从落后分子蜕变成坏分子,而促使他戴上这顶帽子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亲孙子。 就在那个雪花飘落的黄昏时分,一行人顶风冒雪走进公社大门,当背臂捆绑的王老六和倭瓜纽儿的大舅映入老倭瓜眼帘的那一刻,一股在劫难逃的滋味涌上他的心头。手持的竹枝扫帚滑落在雪地上,他转动滞涩的脖颈茫然的看着他们被关进院子角落的库房里,一声并不响亮关闭铁门的声音似一记惊雷炸响在他的心头,瑟瑟的颤抖从胸腔里蔓延开来。 夜间的审问没有了以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意味,冰冷的房间充满萧杀的气氛。老倭瓜抛弃了所有幻想,全盘承担了替王老六收发信件的全部责任。 老倭瓜以为剥削阶级鸣冤叫屈,为阶级敌人通风报信,恶毒攻击无产阶级专政等罪名,戴上了反革命坏分子帽子。在宣布革委会决定的会议上,王青山意味深长地说:“从一个受人压迫受人剥削的雇农蜕变成反革命分子,这说明了什么?这充分说明了阶级斗争的新动向和它的复杂性紧迫性和必要性!国内外阶级敌人蠢蠢欲动,千方百计地搞破坏,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同志们哪!严峻的形势告诉我们,要时时刻刻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万万不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尽管这样的结果有所预料,当他被宣布成为反革命坏分子的那一刻,老倭瓜的脑海里依然一声爆响,轰轰隆隆的夹着尖厉的杂音不绝于耳,随之而来的是骇人的静寂。他张开嘴巴,瞪着溜圆的眼睛看着人们翕动的嘴却听不到一丝声音,他——失聪了。 王老六扒开老倭瓜的口腔眼睑耳孔,打开拧下罩头的手电筒,细心地查看。紧皱的宽眉间拧起两团疙瘩,凸起的眼睛含着愤怒。他拧开黑色钢笔帽,笔走龙蛇般地开出药方,递给小倭瓜说:“事不宜迟,赶快去县医院找宁大夫抓药,回来马上叫我。” 几天以后,老倭瓜渐渐地恢复了听力。 在孩子们捏指掐算翘首以待的春节前夕,寒冷的冰雪催促着寒假的到来。平日空旷的四年级的教室里挤满了全校师生。跃进炉子呼呼地燃烧着烟煤,一股股黄色的煤烟从锈蚀的烟筒冒出来,散发着臊臭的气味,时而滴落的焦油打在砖地上,溅在桌椅板凳和人们的腿脚上。讲桌后端坐着校长、郑大伟和李大,两位功臣的到来给寒假前的最后一刻抹上一笔浓重的政治色彩。 焕然一新的李大带着严肃带着微笑,泰然自若地侃侃而谈,往日的拘谨吞吐荡然无存。火红的年代把一颗豆芽菜锤炼成钢。频繁的忆苦思甜给他忆来苦大仇深的典型,忆来了贫协主席的官衔,忆来了管理学校的权利。 郑大伟作为优秀民兵连长典型的奖状糊满了自家的山墙,昂扬的斗志似刚刚吞服了春药,精神抖擞信心百倍。他嗓音洪亮地讲述着自己已经讲过无数次的英雄事迹,讲述着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的国际国内的大好形势。 倭瓜纽儿和二胖抻着脖子支着耳朵,最终也没有听到表扬他们的只言片语。他们缩回抻长的脖颈收回支起的耳朵,一种被人愚弄的感觉油然而生。 小倭瓜生产队长的职务立马撤掉,随之而来的是脏累苦难的活计非他莫属。老倭瓜迎来了第一次揪斗,直硬的腰板品尝着躬身撅腚的滋味。昔日孩子王的倭瓜纽儿行单影只,身前身后飘荡着侮辱的言词:“后边红前面黑,当中夹个坏四类!” 这是一个少有的寒冬,厚厚的冰恨不得把所有的水都凝固,田间龟裂着手指宽的缝隙,凛冽的寒风吹得电线抖晃嘶嘶地尖叫。寒冷的季节里,老倭瓜全家品尝着无产阶级专政的铁拳滋味。革命化春节即将到来,家家户户炊烟滚滚,豆馅团子黏面饽饽黑馒头白馒头在热气蒸腾的大锅里揭出来,一茬一茬地装进大缸,红色的年画红色的对联红色的语录红色的大小福字贴到山墙贴到门楣贴到坛坛罐罐。孩子们企盼大人们惧怕的新年如约而至,当叮叮当当的鞭炮炸响在街道炸响在院落炸响在天空的时候,一个女婴哭叫着来到了人世。伴着纷纷飘落的纸屑伴着团团腾起的硝烟伴着呛人心肺的火药味儿,这个干瘦的名叫“扣儿”的婴儿与新年不期而遇。 小倭瓜家里的脑门裹着头巾依偎在炕头,瞧着连声不断啼哭的婴儿一筹莫展。干瘪的乳房挤出来含着血丝的几滴乳汁,惨白的脸上挂满泪珠。 春节过后,二胖被父亲接到城里。倭瓜纽儿默默的跟着一直送到三里地外的汽车站,望着白色站牌上弯弯曲曲的线条末端那个城市的名字,他们紧紧地攥着手,仿佛只要松开就永远不能再见似的。下红上白漆皮龟裂的公共汽车歪歪扭扭的从坑坑洼洼的公路驶来,车底下“嗤”地一声喷出一股气,吹起的尘土蔓延开来,扑在人们的脸上身上。当二胖踏进汽车的那一刻,两个人的眼眶涌满了泪水。公共汽车启动了,二胖探出车窗与站在站牌下的倭瓜纽儿摆着手,倭瓜纽儿怔怔地看着卷起一路扬尘的汽车逐渐的远去,站立很久很久。 四 日子一天天悄无声息的溜走,留下的是大人眼角额头日渐趋深的褶皱日渐花白的头发日渐弯曲的腰身,留下的是小孩缝起的开裆裤消失了鼻沟间的鼻涕以及五彩斑斓的童年梦想。 人们永远难以忘记的是经年累月的饽饽粥却想不起上一个相同季节里的穿着,鞋帮鞋底里的夹纸肩头膝盖的补丁消失着人们的记忆。令倭瓜纽儿难以忘怀的是已经消逝的两个人——马三姑和二胖。 那是一个暑热难当的夏季,正午的阳光烧烤着大地。街道上的辄印里细如面粉的浮土散发着灼人的热浪,纹丝不动的树梢间鼓噪着烦人的蝉鸣。突然,一声凄厉的哭叫从马三姑的房内传出,撕心裂肺的哭嚎接踵而来,李大慌慌张张地跑出来,站在通透敞亮的堂屋左顾右盼,慌慌张张地跑出大门。倭瓜纽儿随着妈妈跑进去,纽儿他妈站在门口奓起双手六神无主,直呆呆的看着满炕翻滚的马三姑。她捂着肚子拼命地摇晃着脑袋,急速乱蹬的双脚踹破了炕席,纷乱的头发遮盖了大半个扭曲的青紫面孔。呛鼻的农药味充斥着整个房间。 郑大伟肩挎药箱风风火火地跟着李大奔进来,他命人按住马三姑,扒开眼皮看了看说:“有机磷农药中毒,瞳孔缩成针眼了,没有洗胃药品,咋办?”这个背起药箱就是赤脚医生,挎上钢枪就是民兵连长的复合型人才一时也没了主意。他翘首凝思,一个崭新的治疗方案立马形成:“快、快去掏大粪,要稀的!” 李大闻听抄起水瓢,跌跌撞撞地跑出去,不一会儿,端着臭气熏天的稀屎跌跌撞撞的跑进来。马三姑拼命的喊出微弱的声音:“不要啊--”郑大伟反攥镊子撬开她那死死咬住的牙齿,李大将蠕动着蝇蛆的稀屎灌进她的口腔。她绝望地摇晃脑袋,恶臭的稀屎带着白沫从嘴角鼻腔呛出来,溢在脸上流到脖颈。郑大伟看着手端葫芦瓢的李大呆傻地发愣,当机立断地喊道:“接着灌!” 马三姑渐渐地停止了挣扎,脖颈无力地垂下去。惊世骇俗的奇招和天下随处可见的“药品”没能阻挡她死亡的脚步。李大抻下她蹿至腋下的短衣前襟,盖住鼓涨青紫的肚皮,低头耷脑地走出去。蓦然间,人们心里的问号恍然大悟地演化成惊叹! 这个孤零零的女人被埋进村南的义地。在即将出殡的那一刻,她的内家侄子匆匆赶来,冲着棺材干嚎了几声之后,单手抓起灰色的瓦罐狠狠地砸在脚下的砖头上,随着破碎的瓦罐,一声凄凉哀怨的吼叫破口而出:“丢人现眼哪!” 李大被送进了学习班,丢掉了贫协主席的职务丢掉了先进分子的荣誉丢掉了人格丢掉了往日的所有辉煌。“老二”惹祸“老大”扛,转眼之间,一顶坏分子的帽子戴到他的头上。舅舅不疼姥姥不爱,革命群众对他恨之入骨四类分子对他嗤之以鼻,似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麦熟一晌,豆熟一时。”一场干热的西南风把麦田里的绿色刮走,金黄色的麦浪荡出成熟的麦香。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支农的工人老大哥放假回家的中学生涌进金黄色的麦田,炽热的阳光灼人的麦田里,人们挥汗如雨。汗水阴湿了衣裤,阳光蒸发了汗水,往复循环之后,留下的是人们后背上泛着白碱的汗渍。 紧张的麦收刚刚开始,一场夏雨从天而降。稀稀拉拉的雨滴打在田间土路细如面粉的浮土上,“噗噗”的溅起一片尘烟,打在人们的后背上,带来惬意的凉爽。雨,越下越大,直泻而下的雨柱震耳欲聋的惊雷把人们赶进家门。 雨,渐渐地小了下来,变成细微的雨丝。“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开晴”一连几天的喷布雨下下停停没完没了,打谷场上的麦垛焖出热气,湿漉漉的麦捆长满白毛儿,散发着揪心的腐烂味儿。 盼望失望绝望变幻在人们的脸上,干瘪的麦粒夹杂着干瘪的麦芽磨出白里透绿的面粉,蒸出牛粪状的难以下咽的馒头。 在人与天的较量中,尽管人定胜天的口号响彻云霄,并没有从老天的手里夺回到口的粮食,家家户户的大缸里柜仓中渐渐地见底,断粮的人家与日俱增。 倭瓜纽儿坐在河边,托腮凝望。一对对木船依次划过,船上的船工手握舵押气定神闲,挺立的身躯掠过对岸葱绿茂密的芦苇。倭瓜纽儿转动脖子仔仔细细地一个个的辨认,当最后一对木船随着小火轮渐消的黑烟钻进波光闪闪的金光里的时候,他又一次失望地收回凝视的目光。 二胖悄悄地来到他的身后,猛然捂住了他的双眼。倭瓜纽儿惊悸一下,继而兴奋的嚷道:“二胖!二胖!你是二胖!”他用力的掰开二胖的手把他拽倒,俩人翻滚在柔软翠绿的草丛里。 重逢的喜悦荡漾在脸上涌动在心头,他们气喘吁吁地依偎在草地上,询问着诉说着离别一年多来的喜怒哀乐桩桩件件。二胖掏出一把动物状的小饼干,塞进倭瓜纽儿的衣兜里。倭瓜纽儿捏出一块,举到眼前仔细的观看把玩,放到嘴边轻轻地咬下一小口,松脆香甜的饼干即刻化成糊状,他慢慢的一点一点地咽下去。许久,倭瓜纽儿充满向往地说:“将来等我有好多钱的时候,天天吃饼干!” 夕阳沉进对岸大堤上的树丛里,镶嵌着金红边缘的褐色的云团布满天空。倭瓜纽儿拉起二胖钻进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沿着村庄边缘的这条林间小路走过柴跺走过猪圈来到自家南院前的枣树下。他脱下布鞋“蹭蹭”的爬上去,捋下青涩的小枣扔给树下仰望的二胖,尖尖的树刺划破手背,蠕动的蚂蝭蜇红了脖颈。 王老六郁郁而行地走到树下,仰头看了一下站在树叉上的倭瓜纽儿,上前搂过二胖的头,扒开眼睑移动着脑袋看了几下,和蔼地说:“快回家躺炕休息,让你姥姥给你增加营养,多喝开水。” 二胖惧怕地往后退两步转身跑回了一墙之隔的姥姥家。王老六抓住从枣树上溜下来的倭瓜纽儿,焦急地说:“二胖患了麻疹,很重!你务必告诉他家人,让他卧床休息增加营养多喝开水,对了,多喝芦根浸泡的开水。千万不要乱打针乱吃药!”倭瓜纽儿慌乱的挣开,逃也似的跑进自家的屋子里。 大汗淋漓的二胖躺在被窝里瑟瑟地发抖,脸上脖颈布满红色的斑点。郑大伟抬起贴在他脑门的手背,麻利的打开药箱,安针头打药瓶吸药液推针管,二胖姥姥担心地问:“这孩子是不是生蛤蟆瘟?” “不管啥病先退烧再说,要不就脱水啦。”郑大伟胸有成竹地说。二胖姥姥疑惑地张张嘴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直愣愣的望着外孙发呆。二胖渐渐的稳定下来,眯起粘涩的眼睛睡着了。 二胖姥姥隔着墙头焦急地呼喊“纽儿他妈——纽儿他妈——快来呀!”。纽儿他妈母子闻声跑过去,二胖姥姥踮着小脚带着他们往屋子里赶,一边带着哭音地唠叨:“昨个后半夜又发烧,脑门烫得厉害,净说胡话。这可咋办哪!” 二胖的脸上,发紫的红斑已经连成一片,时而惊醒时而昏迷嘴里喃喃呓语。纽儿他妈焦急地说:“这不是蛤蟆瘟吗!咋这重。要不去医院吧!” “王老六说要增加营养,多喝、多喝芦根泡的水。”倭瓜纽儿想起了王老六讲的话。二胖姥姥六神无主:“上医院、上医院也得赤脚大夫跟着吧?” “纽儿,你跟着大奶奶去找大夫,就说二胖转院,快去!”纽儿他妈果断地说。 倭瓜纽儿应声跑出去,二胖姥姥捯饬小脚急急忙忙地往大队部赶,边走边抬起袖管擦抹脑门上沁出的汗珠。她急冲冲地推开门,冲着郑大伟颠三倒四地说:“大侄子,外甥不行啦!” “干啥干啥!没看开会吗?去去去,外边等着!”郑大伟摆摆手极为不满地说。 面无血色的二胖姥姥张张嘴想说的话又咽下去,怏怏地走出大队部。她搓着手来来回回的转悠,偶尔手搭凉棚趴在窗前往里观望,焦急、愤恨、无奈交织在脸上。突然,她猛地推开门,咕咚跪一声在地上,磕头作揖地央求道:“大侄子,我求求你啦!行行好吧,再不去我那二胖可就没命啦!” 几个村干部愣住了,纷纷地围拢过来,劝道:“快起来!”“快起来!”二胖姥姥瘫坐在地上,哭嚎着拍着腿:“行行好吧!我那二胖要不行啦呀!快上医院哪!” 大队长王金玉征询着郑大伟说:“大伟,要不你带着他们去医院看看?” “大惊小怪!”郑大伟很不情愿地说:“先拿点药吃吃再说吧!”他打开药箱铺开一方草纸,从黑里透红的瓶子里颠出几片白色药片,折裹起来递给二胖姥姥说:“一天三次一次两片。” 二胖姥姥狐疑地看着手中的纸包,半天没动。 持续的高烧没有消退的征兆,一阵一阵的昏迷过后,浮肿紫红的脸色越发难看。当二胖的父母匆匆赶来的时候,二胖已经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五 一辆绿色的北京吉普驶进村庄停到倭瓜纽儿家的门前,几个小男孩气喘吁吁的追过来,车前车后地手摸眼看,不远处,背风向阳的墙根下,几位手持烟袋的老头怀抱婴儿的村妇伸颈观望。车门打开,一对面带微笑的中年男女钻出车外,那位男子笑容可掬地询问王少卿的住处,话音未落,倭瓜纽儿拍着那人的后背,平静地说:“就在里面。”他在前面带路,引着他们跟着穿过两层正房堂屋,站在台阶上指着西厢房说:“就是这儿。”他们站在院子中间,凝望着这个俩开间的厢房,眼眶噙满泪花,起伏的胸膛久久不能平静。 王老六推开栅栏门走进南院,拍打着周身的尘土。 “教授——您——受苦啦!”中年男人哽咽着喊道。 “少卿——”中年女人一声尖叫,捂住脸抖动着肩泣不成声地哽咽。 王老六走了。走的时候他把房子的钥匙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的两本泛黄的《代数》《几何》交给了老倭瓜,他激动地说:“老哥,天晴了,好好保重吧,我很快就回来!这两本书交给纽儿,让他好好学习!” 学校要为广大的工农兵服务,学生要投身三大革命的社会实践中去。薄薄的课本一删再删精简的令人难以置信,崭新的教育方式更是令人瞠目结舌。老农手持锄头讲起三锄一囝,物理老师挎着柳条筐走进教室,灯头灯泡插销插座瓷壶开关电线板摆满讲台,一个个学生上来串联并联瞎联,老师把着刀闸一关一开,灯泡便一亮一灭一冒烟,优秀及格不及格显而易见。力矩就是秤杆撬棍化学反应就是抹在墙上的白灰,通俗易懂记忆深刻。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锅底上的百草霜臭沟里的蒲黄埝埂上的益母草都是硬碰硬的作业题,先进落后的试金石。先进事迹层出不穷,冷不丁地就会冒出一位模范人物。 一批又一批的同学加入了红卫兵,尽管倭瓜纽儿的学习成绩出类拔萃,红色的臂箍最终也没有戴上他的臂膀。 初中毕业前夕,教室后墙上的学习专栏挂满决心书请愿书。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是扎根农村干革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豪言壮语,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一颗颗纯金般的赤诚之心跃然纸上。倭瓜纽儿以《我要上高中》为题的决心书引起轩然大波,一双双惊异的眼神挂着嘲笑,一张张嘀咕的嘴巴中喷出唾弃。平日里不显山不漏水的倭瓜纽儿成了焦点人物,他以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姿态泰然处之。班主任铁青着脸把他带进校长办公室,冷若冰霜的校长久久地凝视着他,起伏的胸膛翻腾着澎湃的汹涌。 “你为什么写《我要上高中》?”校长强忍胸中的怒火愤愤地问。 “我就是这么想的。”倭瓜纽儿垂头低声地回答。 “为什么?”校长的长脸耷拉到极限。 “都不上高中学校咋办。” “这用不着你操心!我问你,你上高中想干什么?” “我想做医生,将来给他们治病。” “哼!真是龙生龙凤生凤,菜花蛇生了个花长虫。你想上高中?根红苗正的学生还得挑挑拣拣呢,你,等下辈子吧!”校长扬起头愤愤地说。 倭瓜纽儿继续上学的梦想破灭了,他抬起头愤怒的眼睛盯了校长一会儿,转身离去,单扇的绿漆木门“啪”地碰撞在门框上。 带着红十字的白色救护车驶进了这个村庄,王老六回来了。 大队部临时变成了门诊部手术室,身披白大褂的王老六等人忙得不亦乐乎。全村的老老少少全部参加体检,救护车载着需要医疗设备检查的人们往返在村庄与县医院之间。 县委书记驱车赶来,他紧紧的握住王老六的手,动情的说:“王教授,谢谢!今天我才真正的体会到什么叫以德报怨,您的宽广胸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有什么要求您尽管提!” 王老六释然一笑,拉着书记一起坐在长凳上:“我的要求可不少啊!” “只要我能做到的尽管说!”县委书记真诚地回答。 “有一本日文版的人体解剖学和一些学术交流的信件还保存在王主任手里,可不可以完璧归赵啊!那可是我的宝贝呀!”王老六看着王青山提出了第一个要求。 “没问题。王主任?用我的车你马上回公社,把教授的书信立马带来!”书记当即拍板。 “是!”王青山回答着走了。 “谢谢书记!既然领导这么给我面子,我可要得寸进尺了。” 教授您尽管说,只要我能办到的马上就办,办不了的我会逐级请示。刘秘书,做好记录。”书记干脆的回答。 那好,我就不客气了。”王老六接着说:“郑连懿因为我这个右派戴上了帽子,吃了不少苦,既然我已经恢复工作,人家是不是也该摘帽?他孙子上高中的事情是不是可以考虑,那孩子可是个好苗子,如果因我牵连了他爷爷,他爷爷又牵连了孙子,我可寝食难安。” “教授放心,这个事我们将按程序尽快办理。您还有什么要求?” “宁大夫是我的得意门生,这次来我想把他带走。” “这可不行,宁大夫可是我们的一把刀,我正考虑让他当院长呢。这个事不是您求我,应该是我求您。把他调走县医院就塌台啦!” “这好办,”王老六指着上次接他的中年男人说:“这位是吴院长,也是我的得意弟子,他那可是大医院。从他那里抽调几个医师来给你们传帮带怎样?” 县委书记笑着说:“拿住僧换游僧游僧走了一场空。教授,这个买卖可不好做啊。” 王老六也哈哈地笑起来,“百废待兴一将难求,我这个医学院院长看来真是不好当啊。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买卖,好啦!县医院当做我们学院的教学基地,再给咱们县代培几个医师,从我学院里上课到吴院长那儿实习,这回总可以了吧?” “几棵树苗换走我一棵大树,多了数量少了质量。算了,该吃的亏也得吃,谁让我遇上教授呢!”书记得了便宜卖着乖。 体检结束后,就地做了十几例手术。老百姓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没花一分钱就在家里治好了多年的顽疾,他们愧疚着感激着把家中仅有的几个鸡蛋或几只公鸡送给医疗队。 一天下午,面黄肌瘦的郑大伟被老婆搀着走进医疗室,低头坐在王老六的对面一声未吭。王老六仔细地检查之后,又对着阳光看了他们带来的片子,悄悄地对他老婆说:“回去准备后事吧!” 女人惊呆了。两行热泪涌流而出,一只手紧紧地捂住即将喷出的哭号,哽咽着说:“求求您给他治治吧,您是教授,肯定能治好!” “肝癌晚期,癌细胞已经扩散,手术已经毫无意义!” “不!您能治。他是混蛋,做了对不起您的缺德事,那也是上支下派呀。您就大人不记小人过,看在我们一家老小的份上给他治治吧!”说着她跪倒在地捣蒜般的磕起头来。 “这是什么话!我是医生,医生有医生的操守和的职业道德!” 女人抹着眼泪怏怏地走了。 李大转来转去地磨蹭了好长时间,他时而扒窗往里窥视,时而扭头四下观望。这会儿见左右无人,便像做贼似的溜到宁大夫身边,指着自己的裆部,羞臊地说:“我这、那个、那个烂了。”宁大夫戴上胶皮手套拉上鸭蛋青色的布帘,示意他脱下裤子,溃烂的龟头散发出呛人的恶臭。宁大夫凑到王老六身边耳语一阵,点着头走过来对李大说:“你患了龟头癌,需要去医院手术。” 河堤两侧高大的树冠粘合在一起,斑驳的阳光透过枝枝叶叶洒在潮湿的大堤上。王老六和老倭瓜对脸盘坐,和煦的风揉弄着岸边的芦苇,摆弄着树枝,深深浅浅的光斑移动着变幻着。王老六感叹地说:“人生如梦啊!这次回来,我把国家补给我的工资几乎都花完了,医药费检查费车费,就剩这些了,你老兄要是不嫌弃就留下吧!”他掏出一叠“大团结”拍在老倭瓜手里。 “你这是干啥?我哪能要你的钱!”老倭瓜把钱放回他的手里说。 “听我说,这钱不是给你的,”王老六动情地说:“我也老了,以后不定能不能回来,我家的祖坟还劳你老兄给添把土。另外,孙子上学的事可不能耽搁,那小子是个人才。你可记住,我给带来他的那些书本一定要让他好好地学习,将来必有大用。” 王老六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这个生他养他改造过他的土地永远的留在了他的记忆里,带往人人惧怕又人人向往的天堂。 六 老倭瓜摘掉了坏分子的帽子,大队鉴定群众座谈革委会批准一路绿灯。戴帽的坏分子要多坏有多坏,改造好的坏分子要多好有多好,人世无常世道苍苍。老倭瓜没有一丝的惊喜,这样的结果在他心里早已出现过无数次,欣慰的是终于给孩子们打开了沉重的精神枷锁。 一天晚上,大队长走进了这个几年未曾进过的家门,他诚恳地要求小倭瓜挑起生产队长的重担,心灰意冷的小倭瓜再也不想干这伤人惹气费力不讨好的队长了。几年下来,这个生产队的正副队长走马灯似的换腾,全队的青壮劳力几乎轮遍,今天我整你明天你治我,老实厚道的吃亏偷奸耍滑的清闲,一来二去,竟成了刺头遍地的垃圾队。大队长苦口婆心地劝说依然没有奏效,他生气的说:“难道你就忍心这个队就这样烂下去?一个整劳力撅着屁股干一天才挣八分钱,还买不了一盒丰收烟卷。家家赤字户户断粮,这叫啥日子!你不给我面子可以,但你不能驳了全队一百多口子老老少少的面子!你是他们选上来的,必须干!而且必须干好!” 小倭瓜提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要求:不设副队长。 秋粮收完,小倭瓜召开大会,宣布改土治碱挑沟清淤。所有社员不用集中派工,家长就是副队长,以家庭为单位按质按量按时必须完成,至于咋干自己说了算,请雇工找亲戚随便。有人问:“完不成咋办?”小倭瓜很干脆:“今年的口粮蛋汤没有,哪位愿意告状,随便!”一贯懒散的社员发起牢骚:“我操!省里县里公社的河工没完没了,这回自己又来个大家伙,成年累月的扁担炖肉累死得了!” “愿意干的找我,不愿意干的拉倒!”小倭瓜自己找了一个难干的毛渠全家老少三亲六故率先干起来。社员们象无头的苍蝇没人管,有人找到小倭瓜:“我们就是想干也得有人丈量分段验收啊!” “用不着你操心,想干吗,吱声。不想干,滚!”小倭瓜象吃了枪药。 “我干,干哪儿?咋干?”那人不乐意了,一字一句地似吐出的冰渣。 “北台子五块地六条沟是你家的,上口五米下口三米坡陡一比一,去吧!”小倭瓜竹筒倒豆子地说。 这活咋摊派的?”那人又问。 “什么摊派?人七劳三,咋分的口粮咋干活。自己的事自己干,啥鸡巴摊派!”小倭瓜有些不耐烦了。 人们渐渐地干起来,从众的心理使那些观望的人也坐不住了,越往后越是难啃的骨头破烂的活计,人们竟争先恐后地找小倭瓜要活干。驴鸡巴打铴锣,早晚那点活儿,既然拖不过去,晚干还不如早干呢。 春节期间,小倭瓜挨家挨户的串门,一张倭瓜脸笑容可掬地逐个拜年,人们心里热乎乎的,觉得小倭瓜煞是可爱。过了破五,小倭瓜又开会,会议内容俩字——清淤。所有人都咧开了嘴,人家都悠闲的走亲访友打扑克,咱可好,闻着年味又钻进了套夹子。 全村三个生产队的马号前面是个老污坑,经年累月的粪便草屑淤塞得几乎平口,没腰深的稀泥又黑又臭。大筐缝上麻袋片,马车围上苇薄帘,人们蹬上长筒靴,磨磨叽叽的黑臭污泥源源不断的送往田间。黑泥溅到脸上身上粘在筐上车上,整个村庄弥漫着臭紫泥的味道。 县里科学种田的三干会开了三天,公社又开了一天,到了小队只剩了一袋烟的功夫。小倭瓜传达了层层会议精神:“种高粱必种杂交,先育苗后移栽,不许点种。”人们七嘴八舌的放开了怨气:“杂交高粱又难吃糠又多,分那么点毛粮去了四成糠还剩个屌毛!”“没听说过,种大田还移栽,纯属脱了裤子放屁!” 大田播种的季节,公社派来了工作组监督科学种田的落实情况,不时的传来某某村某某队被工作组毁掉青苗的消息。一些社员心里不满发牢骚,小倭瓜毫不留情的给予训斥,工作组成员很满意。看着他们按照规程一丝不苟地操作,监督的力度削弱了许多。小倭瓜悄悄地告诉撒种的老农说:“边边角角撒几粒杂交高粱应付应付得了,其余的统统种本地高粱。这件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谁也不能说!” 转眼秋收来临,红红的高粱吐胡的棒子开荚的黄豆丰收在望,往日垃圾队的庄家出奇地好。最让人惊诧的是,小倭瓜规规矩矩栽下的杂交高粱不翼而飞,变戏法似的变成了大高粱。看着丰收在望的粮食,会计出纳请示今年的估产咋上报,小倭瓜慢不经意地说:“跟去年一样。”俩人瞪起的眼珠子象庙堂里的泥塑。 广播喇叭不时地传来某队分粮的通知,唯有垃圾队静悄悄的不声张,源源不断的粮食运到场上,打轧之后又悄无声息的消失,就连高粱苗子棒子锤也没了踪影。人们蔫不溜糗蚂蚁搬家似的倒腾,场上的粮堆象田野里的坟头,凝滞不动的摆在那里。 暗流涌动的背后,家家的学生成了香饽饽:四百二的七成合多少斤,多少斤毛粮合四百二,人七劳三的口粮是多少,超产部分人三劳七又是多少,手丫子脚丫子算盘珠子能用的都没闲着,算来算去算得人们的脸上变成了三个大0。大高粱苗子扎扫把,高粱秸子盖房子都成了紧俏货,家家户户都卖了个好价钱。 广播喇叭响了,小倭瓜声音洪亮地喊:“本队的社员同志们请注意,咱们的公粮没交够,听到广播以后,请把国家的公粮交上来!” 大队长王金玉瞥了他一眼,嗔怪道:“你小子真他妈的会整事儿,那么多粮食乌漆麻黑的没了,到末了还落个家家拔毛!” 纸包里瞒不住火,事情终于败露了。起因是一家两半子户(注:夫妻一方为在外工作的干部或工人。他们按规定每年上交生产队一定的现金以换取一定的工分)领了100斤高粱,按照小倭瓜的办法还得搭配30斤黄豆,那家说没领会计说已经领取,双方争执不下,那家说是会计独吞了会计说是本来领走了又来冒领,这种事情没法挂帐,根本就是一本良心帐闹不出个所以然来。那户一气之下就把这事捅到了公社。 炒豆大伙吃,炸锅一人兜。瞒产私分可是不小的事情,这事可干大了,非把倭瓜籽抠出来不可。在这个国度里,子承父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一般来说上辈是军官子辈肯定去当兵,老子是医生子女有可能就是大夫,小倭瓜继承的是去蹲公社学习班的传统。老倭瓜深知学习班的厉害,挤不出屎来那是算你小子拉的干净。老倭瓜的肠子都悔青了,真该当初横住,不干这个队长。他气哼哼的去找王金玉又蔫耷耷地走回来,人家说的没错,让他当队长可没叫他瞒产私分,给你一把菜刀就可以随便杀人吗? 让老倭瓜没想到的是,全队的老老少少齐上阵,愣是将小倭瓜从工作队中抢出来,天塌大家扛人人有责任。再说,瞒产私分得有证据,要不你去查账。我们家家拔毛交公粮交错啦?他们家多分了粮食是不是称错啦!称差有来回,让他家给退回来不就得了。愤怒的老百姓把那个两半子户砸得稀巴烂,又把多分给他家的粮食扛回来。众怒难犯,那户人家有口说不出干吃哑巴亏,工作组也没了着儿,总不能挨家挨户的去搜吧,如果那样,还不被日祖宗八辈? 七 中断多年的高考恢复了,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人们带着梦想带着满腔热忱带着空空如也的脑袋走进考场。面对并不深奥又似天书的试卷,千奇百怪啼笑皆非的答案可谓亘古少见,三分五分的试卷比比皆是。当怀揣的梦想象五彩斑斓的皂泡破灭之后,一些人便凉锅贴饼子--蔫溜了。考场上的人逐渐地减少,星星点点的似残棋盘上的棋子,散落在空旷的教室里,冥思苦想地与“天书”较劲。 倭瓜纽儿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成绩考入了他梦寐以求的大学,作为这个村乃至四邻八庄解放后的第一个大学生,羡慕、赞叹接踵而至。学校的老师趾高气扬“这就是我教的学生!”,左邻右舍更是伯乐层出“这孩子!打小我看就不一般!”当然,最高兴的莫过于自己的家人,黄毛丫头扣儿傲气的连路都不会走了,好像考上大学的不是她哥哥而是她自己。 老倭瓜站在村头,佝偻的前身抵着拐杖,混沌呆滞的目光久久凝望着早已消失在他的视线里的孙子。倭瓜纽儿越过翠绿的庄稼,站在一方废弃的窑顶回首遥望,已经缩成一个黑点的爷爷仍然一动不动的站在那里。蓦然间,一股热辣辣酸溜溜的东西刺入鼻腔,泪水不知不觉的涌了出来。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人物

彭树安
责任者
戴雁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