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的冉庄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
唯一号: 021935020230001086
作品名称: 宁静的冉庄
文件路径: 0219/02/object/PDF/021911020230000002/012
起始页: T00035_00.pdf
责任者: 赵建英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67
主题词: 散文-中国-当代

作品简介

一直想到冉庄去看看,因为那里神奇的地道对我太有吸引力了。这一切都来自于儿时看过的电影《地道战》,那时候电影很少,到了我们农村电影就更少了。可《地道战》却演的勤,在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演着转,我们小孩们这个村子看完了又追着到另一个村子去看。把我所住的村子周围20华里以内的所有村子都追着看过一遍之后,过不了十天半月,就又该转回我们村了,然后我们又开始新一轮的追着看。电影里的人物、对话、情节、可以说倒背如流,有些重点对话成为我们的口头禅。特别是那首结尾时的歌:“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雄兵千百万”,听着雄壮的歌声,看着区小队、民兵、从一个一个的地道口里钻出来,把鬼子和伪军打的抱头鼠窜屁滚尿流,心里就特别的解气和高兴。 走进冉庄,冉庄是宁静的,广阔的冀中平原,玉米地连成一片,高高的太阳照下来,玉米地油绿油绿的。冉庄,六十多年前硝烟早已散尽。现在的冉庄宁静中静谧而又安详。可人们不会忘记那段历史和发生在冉庄的那幕幕惨烈的战斗。 冉庄地道遗址完整地保存了当年冀中平原村落原貌和当时构筑的地道及各种作战工事,地道结构与地上街道基本一致。以十字街为中心,顺沿东、西、南、北大街挖成4条干线,四通八达,上下呼应。走在村里街道上,虽然街巷已铺设了部分柏油路面,但当年的原貌依然保存着,低矮的平顶泥房,还有刷写在外墙上的标语口号依稀可见。行走其间,如同时光倒流,又回到了当年战斗的岁月,街旁的石碾子、地堡、高墙等工事掩体,以及牲口槽、锅台、炕面上的地道口,让人觉得战争就要打响。电影里的画面又一一呈现在眼前。在冉庄人充满智慧的大脑里和灵巧的双手中,路边的一棵枯树、一口水井、一个烟囱、一个门口、一间小庙……都可以成为御敌的机关,成为日本鬼子的坟墓,走进墙边便可以看见每个墙头,房子外墙面,都留有一个一个小孔,这些小孔成为鬼子和汉奸的招魂幡和夺命锁。因此也就有了当时那句威震敌胆的“宁绕黑风口,不从冉庄走”的名谚。 我久久地站在十字街那颗老槐树前,树还在,钟也在。尽管那树已枯,枝叶全无,树干用水泥撑着,用铁片箍着。那铁钟已不是当年的铁钟,在风雨侵蚀中那个老铁钟已不复存在,如今是个复制品,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它的敬仰,把它视为冉庄的标志。站在它的面前,眼前恍惚又看见那个彪悍粗壮的老人,急促的脚步和那一阵紧似一阵的音乐,老人终于拉响了警钟,这钟声划破夜空,同时也向世人宣告,中华民族是不可辱的,来犯者必然受到惩罚,也可以说是今天中华儿女勇往直前,开拓进取、自信而奋进的誓言。 从冉庄出来,驶入广袤的冀中平原,我激荡的心难以平静。我为冉庄人感到骄傲,为他们能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能创造出地道战这一抗敌致胜的法宝而感到自豪。由此我也深信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只要团结一心,就没有不可战胜的事情。同时,我也希望发生在冉庄的事情不在发生,让世界充满和平充满爱,就像七月的冀中平原,灿烂的阳光照耀在绿色的原野一片宁静、祥和。我真的希望这童话般的世界永远、永远。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建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