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县礼俗迎娶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唯一号: 021934020230001067
专题名称: 宁河县礼俗迎娶
文件路径: 0219/01/object/PDF/021910020230000020/001
起始页: T00047_00.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迎娶,选在黄历中的“正日子”,清晨天亮,男方请一位官宦人家或有名望人家的老妇(必须是“全可人”)带领吹鼓手等随花轿到女方家接新娘。接新娘的花轿要到城镇“轿铺”去租赁,花轿与普通轿不同。分内外两层。内有小轿,放在大轿内;小轿名曰“轿心子”,备抬入新房门口用的。“轿铺”备有新旧程度不同的“轿围子”,轿围子绣工精细,多是南绣,图案以“龙凤呈祥”、“榴开百子”、“丹凤朝阳”、“牡丹富贵”的图案为主;第一次出赁的轿围子,名为“头水”,赁价也高。赁花轿要提前一两个月,不但花轿,连执事仪仗队都“一包在内”,包括:串灯(十六个;四个上下为一串)、高照(手持大牛角灯一对,高照取高灯下亮之意);轿前有开道锣(大锣两面),门旗两对,肃静、回避牌各一对(红漆长方有柄,黑扁宋体字),红、绿扇各一柄;身着明朝皂隶服装的“皂役四人”;轿前有顶马,轿后也有马两匹随轿而行。并且,轿后还跟着乐队——宁河地区叫“吹鼓手”,吹者,管乐器;鼓者,打击乐器。吹鼓手身穿红袍,明代时戴袱头;清代穿满官黑袍,头戴红缨帽(夏天白凉帽;冬天绒暖帽)。坐花轿出嫁,是“明媒正娶”的标志。有钱人家租赁八抬大轿,一般人家多是租赁四抬大轿,贫寒人家只有用马车迎娶了。 在宁河地区花轿作为喜轿时,大体保持明代仪仗的传统,因为花轿为新娘乘坐(出嫁时戴凤冠霞帔),清初又有“男从女不从”的服饰惯制,所以,围绕花轿有很多明代的文化元素蕴含在内。这也是家乡宁河的遗风。 轿至新娘家,新娘家燃放爆竹,给抬轿、压轿者喜钱。接送人员同时随往。有“姑不接,姨不送”之俗。娶亲的花轿到男方家门口,鞭炮鼓号齐鸣。此时,新郎家大门紧闭,新娘须连唤几声“妈妈开门”后,男家才将大门打开,迎接新娘,这么做的意思是“闭性”,目的是让新娘在婆家没有脾气。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容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诞生礼、婚礼、特殊婚姻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