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县民俗腊月三十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唯一号: 021934020230001023
专题名称: 宁河县民俗腊月三十
其他名称: 除夕
文件路径: 0219/01/object/PDF/021910020230000020/001
起始页: T00019_00.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腊月三十,也叫除夕。围绕着除夕与新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年节习俗。这些习俗中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迎禧接福、辞旧迎新、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而祭祀活动占重要位置。从一定意义上说,祭祀仪式是春节节日习俗的核心。民俗中对于祖先的崇拜,上古五六千年就已产生,在以农业为社会生产主业的周朝,对祖先的祭祀更为系统周详。《礼记》中对祭祀屡有记载。到秦汉时代,人们重视腊月与正月的家庭祖先祭祀。据东汉大尚书崔寔所著的《四民月令》记载: “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 早在汉代我国的祭祖活动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 春节家庭祖先祭祀复兴是在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家族文化发达,祖先祭祀成为团聚家族成员的重要方式。明清时期富户在堂屋左边单设享室,岁时、伏腊、忌日,必启室祭祀。乡村民众一般在家中的正房或厅堂的北面正中出设神龛以供奉祖先朱排位。神主牌位,是一种带座可以竖立的长方形小木牌,上面写着祖先的名讳,以及同家长的关系,如“显考讳某妣某氏孺人之神位”等。寝中的神主只包括高、曾、祖、考四世。有的家庭只在厅堂墙壁贴上红纸书写的本门宗妾神位,或者在神龛上用大木牌,正中写“天地君亲师之神位”左右两旁分别用小字写上“本门宗祖”。 春节作为一年的大节,是家祭的重要时段。上坟请祖仪式人们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宁河大多数乡镇在大年三十早晨(也有在腊月二十九请祖的)。家家户户在家族长辈带领下,到村外祖坟,一同拜祭。请祖先之灵回家过年,俗称“请祖宗”。除夕之日,要祭祖先、祭天地。屋内设供桌,安放祖宗灵牌或悬挂祖谱。祖先堂旁边供奉“福、禄、寿、喜、财”五位吉祥神,供奉神位前摆上供品,备好香烛。除夕晚9时后,家长盥手后冠服向神佛、祖先上香叩拜,以下众人先男后女依次行礼,这时外姓妇女不能进入家门,名为“忌人”,同样自家女人也不得到人家串门。拜神祭祖后,各处灯烛不熄,香火不断,直到天明。 宁河地区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全家老小彻夜不眠,俗称“熬年”。“古时候守岁有两层内涵,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祝福父母长寿。守岁的风俗,既有对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守岁从年夜饭开始,全家老小围坐炕头,喝团圆酒,吃年夜饭。除夕的年夜饭特别丰盛,席面上鱼,寓意吉庆有余;上鸡谓之大吉大利。食之前,要先给神佛、祖先上一碗供饭、年糕和水果。供饭是一碗米饭上面放红枣,插上红纸做的石榴花。供年糕则象征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除夕之夜孩子们多穿戴新衣帽,女孩头上还戴红绒绢花,三五成群地在街上放鞭炮,打灯笼,唱儿歌。孩子们唱着:“打灯笼会儿,转悠悠,今年打水,过年收(意思是年前浇地,到时庄稼丰收)”;“打灯笼会儿,发财啦,金马驹家来啦”等儿歌。街头卖糖墩儿、糖果的商贩一夜不停。午夜2时为“全神下界”之时,各家要鸣放鞭炮,长辈带领子孙烧纸焚香,祭天地、拜祖宗,酹酒祝福。此时标志着旧岁已去,新年来临,全家晚辈向长辈贺岁叩头,长辈要给孩子们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这一传承千年的习俗,蕴含了长辈对晚辈自上而下的关爱。“和传统习俗反其道而行之的,是近些年来在不少城镇兴起的晚辈给长辈压岁钱。其原因是旧时老人是一家之主,掌握家庭财权。现代社会年轻人掌握财权。年轻人平时要赡养父母,春节期间更应该给父母或者其他长辈压岁钱,既能表达感恩之心,这也是传统春节文化的核心,又体现了孩子对老人的敬畏之心,唤起了人们的尊重意识。”给老人压岁钱是子女表达孝心的一种形式,在生命教育越来越缺乏的现代社会,让晚辈给长辈压岁钱,是特别适合在家庭中推广的新民俗。 大年三十晚上,女人们还要忙着包初一的素饺子。宁河多数百姓有吃素馅饺子的习俗,据说是祈求一年素素净净、平平安安。这种素饺子的馅有面筋、香干、鸡蛋、白菜、粉皮等等。包饺子的过程也是很讲究的,饺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摆饺子也有几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一行一行的,叫路路通,意味着未来的财运通达;还一种摆饺子的方式叫摆圈,9个饺子摆一圈,圈福,把福气圈住。 待天将亮时还要煮饺子上供,焚香叩拜,并在此时将供奉的全神神马儿焚化,俗称“发大纸”。据说是送全神上界,迎新灶君下界,将新的灶王神马儿重新供在灶王龛内。此时家家放鞭炮,成为人们祈福求顺的一种表达方式。 除夕祭祀是传统节日祭祀的重头戏,人们通过对天地诸神与祖先的祭祀礼拜,在人与自然万物及祖先之间建立起联系、沟通的桥梁,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了人心的安定与社会秩序的稳固。对自然的敬畏与祖先的崇敬,在传统社会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即使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该有这样一份虔诚。自觉保护和弘扬春节传统文化。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容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诞生礼、婚礼、特殊婚姻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