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宁河县民俗腊八节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唯一号:
021934020230001016
专题名称:
宁河县民俗腊八节
其他名称:
腊八
文件路径:
0219/01/object/PDF/021910020230000020/001
起始页:
T00002_00.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腊月初八为腊八节,俗名“腊八”。宁河境内居民多于这天早上喝“腊八粥”(此粥多以黏秫米、栗子、豆子、花生仁、红枣、莲子等合煮而成),以此可避灾祛病,亦含有祈求丰收和预祝来年五谷丰登之意。此俗源于佛教,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别离他的王宫,放弃王子的权位去修行,苦修多年一无所获,他想到河中沐浴,清醒一下头脑,沐浴过后却因身体羸弱,无力爬回岸上。牧女苏耶妲(意为善生)将他拉上岸,并给了他一碗用米、栗等熬的粥。佛祖吃后精力充沛,来到菩提树下幡然觉悟。这个日期恰巧是在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于是,中国的佛门弟子将粥视为良药,寺庙每年在腊八这天以粥供佛,并向世人布施。受佛教的影响,我国民间后来形成了腊八吃粥的习俗。大约到南北朝时,将农历十二月初八确定为“腊八节”。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这应该是腊八节和腊八粥联系的较早文献记录。 腊八这一天,宁河各家争相早起熬“腊八粥”,有“谁家的烟囱早冒烟,谁家的高粱早红尖”之说。在缺吃少穿的年代,快要到秋收季节,正是普通百姓口粮不继的时候,这种情况下,期盼自家种的高粱早红尖的愿望自然也就非常突出。 宁河民谣:“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为什么过了腊八就可以解谗呢?因为旧时宁河风俗中,过大年之前,有“换饭”的做法,一年辛辛苦苦,粗茶淡饭,省吃俭用。在过去的家庭一般都是三世或四世同堂,平常日子,特别是儿媳妇们大多自己吃次一点的,好吃的先让给老人、男人及孩子们。所以一过腊八全家就都可以换饭了,但换饭的时间有所不同,富家大户,从腊月初一起,就酒宴无虚夕,可谓锦上添花。中等人家,自腊月初八起“换饭”;贫困人家,则自腊月二十三起“换饭”。所谓换饭,不过是粗粮换大米、白面,菜中略见鱼肉而已。 另一个宁河民谣是:“小孩儿小孩儿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杀猪,是指杀自家养的猪,没养猪的人家就要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了。将“杀猪”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腊七腊八冻掉脚丫”。这天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城乡居民都在这天做腊八醋,以备除夕吃饺子时打开为佐料。泡腊八醋是将去皮的生蒜浸在食醋里,容器口封严实,到时雪白的蒜瓣已变得十分嫩绿,食之酸辣味浓,十分可口。据说腊八醋只有在腊八这天浸泡才有这种香味。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宁河习俗自腊八以后,各家各户就陆陆续续开始年节前的大扫除,扫房子时要选择天气晴暖,又避开土王用事的黄道吉日,进行大扫除。扫掉四壁、墙角和顶棚上的尘土,擦净门窗和桌椅柜厨,要求里里外外一尘不染,干干净净。以一番新的气象辞旧迎新。 动土和扫房子为什么要避开土王用事日?因为这个日子,在民间习惯上不可动土,恐怕触犯土王。这个说法的由来,有个风趣的传说。远古时,天上玉帝召集下界金木水火土五王上天庭,商议一年365日中各人分管的时间。金木水火四王按时到齐。土王因好酒贪杯,醉卧在床。玉帝等了好久,土王总不到来。于是把一年四季分为春夏秋冬,木王管春季,火王管夏季,金王管秋季,水王管冬季。由于四王的性格不同,所以四季温凉寒热就不同了。玉皇刚好分配完毕,土王方才到来,他闹着要平分管理。可是议好了的事,哪能想推翻就推翻。最后玉皇想出一个办法:在各王管理的四季里,每季划出18天给土王管理,四季合计72天。而其他各季也正好存下72天。这么一分,土王方始同意,说定在四季的3、6、9、12四个月中,各划出18天归土王管理。谁也不准占用。 从此,在旧历书上便记上“土王用事日”。所以动土和扫房子,民间都要选择黄道吉日。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容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诞生礼、婚礼、特殊婚姻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