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潘庄的鹤翎会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唯一号:
021934020230000638
专题名称:
潘庄的鹤翎会
文件路径:
0219/01/object/PDF/021910020230000009/001
起始页:
T00090_00.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潘庄的鹤翎会,又名高跷鹤翎会,首创于明朝永乐年间。最初叫八仙游,它是根据民间传说散仙汉钟离等八人在七里海渡海的情节加工而成的一道花会。明永乐元年,天津地区为庆贺明成祖朱棣继位,各地纷纷举办各种庆典活动。潘庄便有冯、曹、宋、马四家,组织族人在一起编演八仙游高跷会。到清朝末年,曹家又在此基础上把八位仙人的坐骑改换成八个仙鹤,至此,“鹤翎高跷会”正式定名并流传至今。 鹤翎高跷会,顾名思义便知其表演形式是八仙驾着仙鹤遨游七里海。每位仙鹤上都插着由四朵桃花、四朵荷花、四朵牡丹、四朵梅花组成的一个大花屏,花屏上装有一只牛角灯,每当夜晚,八只牛角灯穿插相映,甚是光亮。 鹤翎会主要由八位演员组成,他们身着八仙“官服”,化装也与传说中的八仙的形象、服饰接近。除八大仙之外,还有一个不入场的伴唱队,伴唱队由8男8女(年轻人)组成。此外,还有一个民乐伴奏队。鹤翎会的会词、乐曲均是七里海地区民间艺人自己创作,意境悠美,曲调清新、悠扬。每年正月十五鹤翎会便和其它花会一道,在大街上向乡民一展风采。每当演出时,总有两位老艺人作“前线指挥”,六位老艺人坐镇幕后。鹤翎会的演出地点和其它花会一样,没有固定的舞台,走哪演哪,只需有一块平整的地方就可以了鹤翎会的表演风格独具特色。无论在表演形式上,还是表演风格上,在我国仅此一家,全国各地的民间花会有许多雷同,然而鹤翎会却独树一帜,唯潘庄独有。演出时,八位大仙穿梭往返,变化多姿,高跷步或单或双,八位大仙或并排而前,或各显其能。演出进入高潮时,八仙合唱《渔翁乐》:“渔翁乐陶然,驾小舟,身上蓑衣穿,手持钓鱼杆,船头站,著衣在竹篮。金色鲤鱼对对鲜,河内波涛皎龙湾,两岸垂杨柳,柳寒延。人唱夕阳餐,上街卖鱼还,夜晚宿在芦苇边,酒醉后歌一曲,明月正满船,渔翁乐陶然。”八仙唱,下边的青年男女也跟着伴唱,周围的观众也随着唱,演员与观众产生共鸣。随之而后的是一支短曲《元霄佳节仙游玩》:元宵佳节仙游玩,举目抬头看,上有灯万盏,只见灯光现,啊……光辉灿烂。最后八位大仙一字排开,个个报名而出。汉钟离说,众位大仙来到,尊法语八宝东门外落下奇迹,八仙均是手拿荷花,当八仙说出所献宝物之后,荷花自动开放,宝物便在荷花上。 吾乃汉钟离,懒汉我自居,到此我宝献,献出宝葫来。 吾乃张果老,骑驴过赵桥,到此我宝献,献出驴一条。 吾乃韩湘子,花篮手中托,到此我宝献,献出美玉笛。 吾乃铁拐李,大闹东洋海,到此我宝献,神拐横空出。 吾乃吕洞宾,南山修练地,到此我宝献,献出木剑来。 吾乃曹国舅,修炼几千载,到此我宝献,献出仙石榴。 吾乃蓝采和,八宝手中托,到此我宝献,献出长寿鸽。 吾乃何仙姑,男胎女丈夫,到此我宝献,鲜花送几枝。 随着何仙姑的话音一落,荷花开放,几束鲜花飞向观众。整个献宝过程安排得紧凑、和谐,各位大仙各显神通,巧布机关,将宝物一件件地突展在观众的眼前,使观众为之一震,大感稀奇,这也许是鹤翎会的一个特色吧。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本书分为芦台五代战乱史、七里海游记、曹操与古蓟运河、宁河的鱼类资源、丰台的民间花会、爱国将领李兴中、铲子把董氏的兴衰、李庄惨案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河县现代产业园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