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发展过程之提高阶段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一辑》
唯一号: 021934020230000608
专题名称: 水稻发展过程之提高阶段
文件路径: 0219/01/object/PDF/0219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T00034_00.pdf
专题类型: 数据统计

专题描述

在品种上除利用外来品种,突出的表现是使用了我国自育品种,如天津红旗号品种和花育号品种,中国农科院的中丹号品种和中花号品种,国营农场系统垦丰号品种和6702等等。同时还有群众自己动手选育的品种如银坊300粒,水源300粒,宁河大穗和万金珠等品种。 由于技术交流,水稻育秧更得到了发展,在原来水床育秧的基础上,发展了“里沟外埝”,改良水床,在湿润育秧的基础上,发展了塑料薄膜育秧,基本根除了水稻烂秧、坏秧的积弊。过去种稻只局限于芦台周围附近,现在水稻面积扩展到全县各个乡镇村庄,种稻技术也普及到全县农民手中,这是多少年来劳动人民用汗水、心血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一辑

《宁河文史资料·第一辑》

本文介绍了宁河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概况,包括宁河旧八景、宁河新八景、田庄坨古遗址、芦台稻史话、水运、渔业生产合作社、开滦矿和芦台闸口缘起、火车站史话、烟囱的故事、古建筑和庙宇、芦台一中、板桥小学建校始末、天尊阁与丰台小学、丰台木板年画考察记、丰台花会、芦汉会、宁河故教育家杜书田先生传略、津门知名画家李昆璞、王照的二三事、聂士成和苗如兰的一桩私案、白宝山的兰、四事、阎海的发家术、齐燮元的生平事略以及税收工作和武装斗争与税收的配合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