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县芦苇用途介绍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唯一号: 021934020230000592
专题名称: 宁河县芦苇用途介绍
文件路径: 0219/01/object/PDF/021910020230000004/001
起始页: T00136_00.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芦苇:系多年生植物,在本县到处可见,这种植物离不开水,不用播种,自然生长,不用田间管理,到初冬收割,而且收益甚好,人们都称为:“铁杆庄稼”,其用途也是相当广泛的。 芦根白色有节,呈现管状,可入药,有消毒,退烧的功能,初春小儿染上麻疹或腮腺炎,农民往往去挖芦根煮水给患儿喝,能起到治疗和予防作用。五月的芦叶常用来包粽子。 芦茎也称苇子,是芦苇的主要部位,用处也最多。可以织席、打箔、编篓、拧腰子等。芦台周围的村庄中的广大妇女几乎都会织席,织席是一项主要付业收入,在赵庄乡大杨庄等村庄,曾有这样的说法:“饿死卖绸缎的也饿不死我织席片的。”由此可见,此付业是坚挺可靠的。要织席,首先要选好较直立、较粗的苇子、用“穿子”、“穿刀”等专用工具,把管状的苇子劈成二至四片,之后去掉包在每节上的软皮,再用大石头轴轧成又平又光的苇片,用苇片再织成席片,有格纹席,人字纹席等,按规格尺寸把席片四边折一下,用敲连这种工具把秃边别好。形成长方形的成席。其尺寸有三杆、甲丈、乙丈等。三杆就是长两杆,每杆五尺共一丈,宽一杆五尺,也叫丈席,甲丈为长九尺半,宽四尺半,乙丈长九尺,宽四尺,也叫四九尺。过去的农村,农家用席铺炕,围顿盛粮食、苫盖物品,本县的苇席在北方颇有名气,远销全国各地。 有些细小些的苇子不能织席,就用来打箔,把较直立,较细的苇子,剥去皮叶,用几道麻绳一棵一棵地单排联接起来,形成有一定面积的箔帘,根据交货尺寸打好。箔帘大部分用于建平房吊顶蓬和房面抹泥挂瓦用,也有用来在夏天遮档阳光防晒的。农村用具往往就地取材,把细小的苇子、苇片编成篓子,用来盛粮食和鱼、虾、蟹等,有些小苇子可用大石头轴轧一下,沾水后拧成苇腰子,用来捆东西,如打席捆,捆房把子等。芦苇全身有用,过去当柴烧,实在可惜。随着工业的发展,芦苇也是造纸的好原料,造出的纸又白又细,档次较高。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本书记载了宁河县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有关历史资料,包含了艰难岁月、先烈足迹、革命回忆、史海钩沉、民俗风物、古镇谈古、工商邮政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