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台农场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古代巨泽七里海》
唯一号: 021931020230000331
机构名称: 芦台农场
文件路径: 0219/01/object/PDF/021910020230000018/001
起始页: T00135_00.pdf
地址: 205国道南北两侧

机构描述

芦台农场所辖的村落中,有大海北、小海北两个村庄地名,位于205国道南北两侧,潮白河老安淀大桥之东。这两个村落原来就是以靠南部的七里海而得名。秦始皇在公元前222年灭掉北方的燕、赵两国后,于次年称帝立秦国,置全国为36个郡,七里海属上谷郡。秦始皇从公元前220年巡视北方,长年在外,宝坻县境的秦城和七里海的红心堤就是秦始皇时代的足迹。秦始皇所筑挡海水的红心堤,就在小海北村之北约5里的方位。据钻探发掘研究发现,距今五千左右,大小海北一带已成陸地。大海北村附近地表下近2米的泥炭层,经C14测定,距今4800年(±110年),略晚于俵口镇以北牡蛎礁死亡的时间,4800年左右应是大海北一带成陸的地方。据乾隆版《宁河县志》记载:“红心堤,在县西南(指旧城宁河镇)四十五里小海北庄,距庄北五里道旁,有土堰一条。故老相传,即秦始皇筑红心堤,今去海甚远,海水不至。”按此位置小海北村就坐落在古代的七里海地域内,它是以大小为序的对称地名,属七里海淤浅成陸后而建的村落,大海北的历史要早于它。红心堤在宁河人眼里并没有看重它,但在中国的有些史书上却按“古迹”名条有所记载。如《日下旧闻考》记载:“红心堤,在县东南(指宝坻县城)二百里,秦始皇所筑,潮水虽涌,而堤不没。”另据《天府广记》记载:“红心堤在宝坻东南海滨,秦始皇筑。又有城名秦城,始皇筑。唐李益有诗:“秦城送独归,蓟门烟树远依依。秋空莫射南来雁,乘春更北飞。”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多次东巡,红心堤和秦城的遗亦尚存,都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但是,古人把红心堤所挡的海水视为是渤海之水,这在没有考古发掘之前,的确是一个不解之谜。可是随着考古发掘已经证明,秦代所筑红心堤所挡的海水,就是七里海之水,可见当时七里海范围之广,绝不是明代记载的“广袤”二百五十二里。经考古证明,宝坻秦城为战国晚期秦开所筑。

知识出处

古代巨泽七里海

《古代巨泽七里海》

出版者:线装书局出版

本书讲述了古代巨泽七里海包括开篇语、当代七里海简介、七里海成因年代、《水经注》中的七里海、七里海的牡蛎堆积、牡蛎堆积与蚝山、七里海名称考、七里海考古、七里海考古待解之谜、元代屯军地等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