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中国纪年 灾情
792 唐 贞元八年 大水害稼,平地水深二丈。
1057 宋 嘉祐二年 水灾。诸路江河溢决,民多流亡。
1315 元 延祐二年 七月,大水。
1321 元 至治元年 水灾。
1324 元 泰定元年 水灾。
1325 元 泰定二年 水灾。
1489 明 弘治二年 大水,饥。
1546 明 嘉靖二十五年 六月至七月大雨,水深数尺,禾稼俱没,城垣民舍,倾复甚多。
1553 明 嘉靖三十二年 五月以来,雨大作,各河汪涨。大水,饥。
1640 崇祯十三年 大水,无禾。
1652 1653 1654 清 九年 顺治十年 十一年 连年大水。
1690 清 康熙二十九年 大水,民禾俱没。
1693 清 康熙三十二年 大水。「
1713 清 康熙五十二年 大水。
1724 清 雍正二年 大水。大雨时行。河水骇涨。
1737 清 乾隆二年 七月,大水。诸水汇归,堤岸漫溢,受灾颇重。
1801 清 嘉庆六年 秋间大水,民居树巢,城中水深二尺,八成无收。
1823 清 道光三年 运河决口,田禾被水冲淹,兵民房屋,城垣衙署,均有倒塌。
1828 清 道光八年 七月,昼夜阴雨,海潮涨溢,大潮顶阻,河水漫道,冲化盐五万余斤。
1840 清 道光二十年 大水,西关等145村成灾五分,老庄子等68村关收四分。
1845 清 道光二十五年 被水成灾六、七分之极。
1853 清 咸丰三年 八月,连番大雨,田地汪洋,百谷减色。
1868 清 同治七年 六月,大雨如注,平地水深五、六尺。民房倒坏极多,压死A六、七名
1871 清 同治十年 夏秋雨水过多,麦秋禾被淹,灾欠至甚,傅家台等38村成灾七分,杨家泊等 107庄成灾六分。
1873 清 同治十二年 六月二十五日至七月二十日,弥月大雨不止,各河同时异涨.潮白、蓟运等 河多有冲决。 倒流窝等128村,成灾七分,小南庄等110村成灾六分,河家流等21村成 灾五分。
1876 清 光绪二年 七月,阴雨连绵,西北山水奔腾下注,各河民堤间有冲决。
1879 清 光绪五年 六月三十日至七月九日,连遭大雨,西北边外奔腾汇注,各河迭次涨溢,时过霜降,雨复水势浩瀚,实为近年所罕有。宁河一带民田,巨漫汪洋,禾稼淹没,村民失业,转徙流离
1883 清 光绪九年 七月十七日,连旬大雨,势若倾盆,平地积水甚深,河堤更多冲漫,东北洼区受患益重。
1886 清 光绪十三年 三月二十日,潮白河漫口百数十丈,奔流而至,直灌宝坻、宁河县境,田禾皆没,屋宇倾颓。
1887 清 光堵 七月上旬至九月中旬间,连次大雨,河水涨溢。田禾被淹,张广庄等95村成灾六分,岳石庄等65村成灾五分,大囈庄等98村欠收四分。
1889 清 光绪十五年 秋初,阴雨连绵,山水下注,遂使蓟运等河漫溢。沥水汇归,洼区被淹,杨拨庄等28村欠收四分,齐家庄等39村欠收三分。
1890 清 光绪十六年 夏间,淫雨兼旬,邻省诸水奔腾汇注,汹涌异常,河堤先后溃决,宁河被灾259村,于三庄等161村成灾九分,大北涧沽等98村成灾八分。
1891 清 光绪十七年 六月大雨,上游边外山水暴发,子牙、潮河、白河等先后漫溢多口,平地水深 数尺,田亩被淹,房屋倒塌,秋天受灾。
1892 清 光绪十八年 六月二十四日至七月二十三日,节次大雨,通宵达旦,势若倾盆。永定,潮白等河先后漫溢多口,灾情之重与光绪十六年相同,大八亩坨等44村成灾七分,小北涧沽等113村成灾六分,任家庄等71村成灾五分,塘儿沽等31村 欠收四分;芦台一带义赈饥民11004户,北塘一带义赈饥民3367户。
1898 清 光绪十九年 七月二十日至二十六日,昼夜大雨,势若倾盆,雨势连绵不止,各河漫口,堤岸冲决,上下于数百里,巨浸汪洋,几无干地,宝抵、宁河为最重。灾重地方,房屋倒塌,禾稼漂没,小民无地可种,无屋可栖。
1894 清 光绪二十年 六月二十四日至八月三十日,节次大雨,蓟运、潮白纷纷漫决,平地水深数尺至丈余,汪洋一片,民田房舍多被冲塌,灾情之重,与光绪十六年略同。
1895 清 光绪二十一年 四月二十七日至二十八日,大雨过后一片汪洋,均成泽国。
1896 清 光绪二十二年 七月十一日至八月八日,节次大雨,潘庄等19村成灾六分,大海北等19村 成灾五分。
1912 民国元年 伏水水灾。
1913 民国2年 雨水为灾,洼田受害。
1914 民国3年 秋水,内河决口受灾。
1917 民国6年 水灾重,被灾107村。
1925 民国14年 7月22日,阴雨连绵十余日之久,雨水过量成灾,洼地积水五六尺,高地积水二三尺,秋收已属绝望。
1929 民国18年 入暑以后,复淫雨连绵,河流溃决,全境成泽国,平地水深2至6尺不等。
1937 民国26年 阴历7月15日至8月15日,雷阵雨三、两天一阵,7月下旬,下了“一顿饭 功夫”的大暴雨,院中积水3尺多深,柴禾尽漂。
1938 民国27年 “头伏前”开始阴雨40天,粮食颗粒不收。牛栏山上来水,河水漫溢,平地水 深7尺。
1945 民国34年 “二伏底”陆续下了 40多天雨,高粱被淹,水深到胸口
1949 民国38年 8月上旬,阴雨连绵,特大洪水暴发,水深2至6尺,84%土地被淹,20万人受灾。
建国后纪年 灾情
1953 6月底至7月初,连续小雨不断,8月又降大雨和暴雨,严重沥涝。
1954 7月,雨水连绵,潮白河和黄庄洼水大。蓟运河,全部淤淹。
1956 8月,阴雨连绵,河水猛涨,蓟运河、还乡河漫溢。29乡、128村庄,411700余亩土地被淹,281间房屋被淹。
1958 7月13日后,连降大雨,境内大小河道水位猛涨,沥涝成灾。近43万亩土地12.6万余人受灾。
1962 7月24日、25日,平均降雨230毫米,最大288毫米,土地大部分积水,受灾51.6万亩,成灾面积47.2万亩。
1964 7月以来,连降暴雨。全县沥涝面积46万亩,成灾37万亩,绝收22万亩。丰台、岳龙等十来公社成灾面积78%以上。
1966 洪涝俱全。
1967 宁河县西村分洪,蓟运河部分小决口。
1969 7月至9月,连降暴雨7次,蓟运河、潮白河先后出现6次洪峰,潮白河水位达4.99公寸,潮堤顶5公寸,全县累计沥涝面积25万亩。
1970 小河决口,部分洼地洪涝。
1975 7月特大暴雨,66万亩土地普遍积水,24万亩积水1米以上。
1987 8月26日,大暴雨,县城芦台镇部分居民住房进水。
1988 7月21日,特大暴雨,24.4万亩农田积水,18.9万亩农田成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