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大龙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4595
颗粒名称: 传奇大龙湾
分类号: K928.5
页数: 4
页码: 69-72
摘要: 大龙湾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村庄,有着丰富的文化和传奇色彩。据说,大龙湾在过去有“皇庄”之称,这跟明朝一个叫高淮的大太监有关。虽然现在已经很难寻到当年的遗迹了,但是行走在街道中,你仍然能感受到来自遥远年代的那种古韵,那种气息。
关键词: 大龙湾 村庄 历史文明

内容

引子
  汽车奔跑在宁河潘庄工业园区内,眼前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道伸向远方。路两边是低矮的花草和灌木,满眼都是繁花,满眼都是绿色,应季的鲜花团团簇簇,草坪也修剪成各色图案,种半人高的不知名的树木,叶子是那种浅浅的鹅黄色,特别鲜亮,夺人眼目。头顶上天空湛蓝湛蓝的,夹杂着缕缕白云,一切都是那么让人赏心悦目。行进在这大自然中,真有一种恍然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是在乡村吗?还是国外大片中某著名的景观大道?这种感觉真的不为过。而这条路的尽头,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大龙湾。
  早就听说大龙湾是个神秘的村庄,带着一股传奇色彩,在一个缤纷绚烂的五月天,我们带着好奇踏上了大龙湾的寻访之路。
  大龙湾坐落在宁河区潘庄镇境内,是一个有着一千八百余口人的村庄。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大龙湾已经不是“养在深闺人不识”的闭塞乡村了,它的神秘面纱已经被揭开,很多人慕名而来一探它的究竟。
  听村人讲那过去的故事
  大龙湾坐落在离工业园区不到两公里之处。村庄方方正正,街道整齐,民风淳朴,一派祥和安宁。回溯远古大龙湾,历史十分悠久,现在已经很难寻到当年的遗迹了,但是行走在街道中,你仍然能感受到来自遥远年代的那种古韵,那种气息。
  大龙湾是元初的京东名河,原名为“龙河”,在乾隆年间已俗称''大龙湾”,是按其弯迴屈曲的形貌习惯成俗地演化为地名。准确地说,龙河流域是蒙古人牧马屯军地,马圈、马房、马场等地名遍布各地。到了明代,由于战争的洗劫,使这片土地成了荒草凄凄、沼泽汪汪的无人区。永乐移民时,这里多为洼淀、坑塘,沼泽湿地,芦苇蒲草丛生,交通紧靠水陆,地偏人稀,形成的大龙湾村仅有李家一姓,到清初,村中仅有高家一姓。据说,大龙湾在过去有“皇庄”之称,这跟明朝一个叫高淮的大太监有关。万历年间的高淮当太监纯属于“半路出家”,他将妻儿隐居于此,后建“皇庄”,即大龙湾。
  研究村史的大龙湾小学李玉祥老师给我们引见了村里的几位老人。于是我们坐在村里那棵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大槐树下,听老人们讲述大龙湾那遥远的故事。
  高淮,明朝万历年间进宫,初为皇帝的御膳房太监,后升任御膳监的总管。据《中国历代名人辞典》载“高淮:明朝宦官。万历年间,官尚膳监监丞。二十四年,受命开矿,征税辽东……”又有多家史料记载:“高淮,督税辽东,横征暴敛,激起前卫屯军哗变及锦州松山军变,逃回京,不知所终……”这些记载,仅是他在辽东办矿、征税、横征暴敛,激起军变的一段往事。当时,高淮是家有妻儿的太监,其妻子和儿子隐居大龙湾,利用横征暴敛、搜刮民财、贩卖军马积聚财富,他在大龙湾以皇室旗号,私建皇庄的事,是背着皇上干的,当时世人并不知晓。
  查考众多历史资料证明,高淮,原是燕京地区流浪的市井之徒,有家室而不务正业,混迹于京城,他见当太监可以暴富,遂隐匿家室自阉入宫,买通宫中官员,混入御膳房,从太监升至监丞。他深知官员办税有利可图,遂重金买通朝中奸臣,举荐他到辽东征税并监督开矿。自1596年到1608年,高淮在辽东搜刮贪掠长达12年,侵吞钱财窝藏之地就是大龙湾。
  明万历年间,宫中有太监多达一万余名,像高淮这种家有妻儿的太监很少,他隐匿家室、在大龙湾私建皇庄征收赋税,侵占民田,确有其事。
  那么,高淮所建的“皇庄”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据大龙湾村众多老人指认,当年皇庄的转庄河,形似紫禁城的护城河,河开口30米,深10米,这等护庄的人工渠并不多见。据光绪版《宁河县志》记载,境内最高、最深的庄渠是汉沽北的一条运盐漕渠,仅有五丈五尺宽,深一丈。可见当年的大龙湾,城高水深,威武壮观,十分了得。据老人们介绍,转庄河在东西南北设有四座吊桥,对着庄的四门,出行和防守两利,其工程十分浩大。经专家考察,转庄河的庄北遗迹尚存,并有北门石桥的桥涵及原条石。
  当年的大龙湾虽然人口不多,但有四条街,通达四门的吊桥,八条胡同,建有四庙一庵。即关帝庙、娘娘庙、真武庙、药王庙和尼姑庵。北庙是关帝庙,南面是娘娘庙,东庙是药王庙,村西头路北建一尼姑庵。
  村中老人到我们指认当年各庙宇的位置。其它几处庙庵巳无遗迹可寻,有关北庙遗址,尚存两方青石,地面是原来小学校舍,但村民始终没有动土深挖过庙基及院落,可能是怕动了真武大帝的仙气吧。
  十字街后一座北彩楼,是高淮唱戏看戏的地方。西花厅,给高淮养马的地方,东西北三面是马厩,南面是饮马的水塘,塘里种植着荷花。饮马荷塘尚有部分残留,四周有苇蒲类水生植物,现为养鱼池。整个古庄园的轨迹可由转庄河的遗迹辨认,均在现大龙湾村的北端,那么,高淮究竟葬在何处?据载,太监,按后宫妇人管理,不入宗祠、家谱,所以史称高淮“不知所终”。高淮之子,随着明末清初的战乱洗劫,逃至北部小高庄定居。小高庄在大龙湾村北三里之外,是给高淮看坟地形成的村落,现为宝坻区尔王庄镇管辖。高公公的墓地在小高庄,有石人石兽像和碑刻,今已荡然无存,但汉白玉的祭祀供桌还在,四周龙的刻纹清晰可辨。
  大龙湾的传奇故事令人唏嘘。高淮确有其人,在大龙湾私建皇庄也确有其事,抛开高淮祸国殃民的历史教训,从某种意义上说,大龙湾人还要感谢太监高淮,没有他,就没有大龙湾的传奇历史。
  土生土长的龙湾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了让我们对村庄有更直观的了解,研究村史的李老师带我们去齐心现代产业园区采访园区董事长李子兴先生。
  李子兴何许人也?当我把这个疑问挂在脸上时,李老师笑了:“李总就是大龙湾人,他可是研究大龙湾村历史的活字典啊。”
  一语道破梦中人。
  眼前是一个四十几岁的黑壮汉子,衣着朴素,话语朴实。如果不是提前知道他董事长的身份,我恐怕以为他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呢。李总好
  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他笑着说:“我不就是个农民嘛,而且还是个土生土长的大龙湾农民。”一句话就凸现了李子兴淳朴直率的性格,我们的谈话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宁河齐心现代农业园区是一个近年来声誉鹊起的庄园,的确是一个不错的休闲去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休闲观光型的现代农牧业一经打造出现在世人面前时,立刻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来,节假日更是游客爆棚,齐心园区一时间成了京津冀一带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的新宠。
  但李子兴有着如炬的慧眼:他知道,仅仅凭着休闲娱乐项目,人们的新鲜劲一旦过去,企业就会停滞不前,很难再有所发展,要想把产业做大做强,还要有文化底蕴支撑,要让农业跟文化产业挂钩,来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他于是大胆创新,在园区内建立“文化园”,将“文化、历史”概念植入传统农业园区,从而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亮点,集文化、农业、商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农业园区与文化园区相辅相成,将数千年的农耕文明与古老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融为一体,园区内呈现出“渔樵耕读,琴棋书画”的景致、一派恬静的世外桃源的醉人景象。
  而这些创举,都源于李子兴有着浓厚的文化情结。他是大龙湾人,他深爱着这片土地,从小他就从父辈那里听说过家乡的传奇故事,什么大禹治水,什么宰相传奇啦,他都听得如醉如痴。一次和文友聚会闲谈中,他萌生了为家乡著书立说的想法。家乡大龙湾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经现代考古研究证实,大龙湾村南,是5000年前新石器晚期海岸线;大龙湾是一条导众山之水入海的远古河道,其流域内的牡蛎堆积是远古海岸的典型标识。大禹治水时期的:禹贡黄河”首次从大龙湾泄海,中国文字萌生后,出现了“龙山文化”也称“黑陶文化”,在其地域科考中,大龙湾流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大龙湾历史文化之久远。
  村落史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脚下这片沃七是五千年前河流冲击和湖泊沉积的平原,其承载着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不能让它再沉默。为进一步挖掘龙湾村历史文化,继承先人,启迪后人,让古老的村落文化薪火相传、源远流长,李子兴怀着对历史先人的敬畏之心,承载着家乡父老的殷殷嘱托,挖掘整理了三十儿万字的《禹河尾闾大龙湾》和《京东名河大龙湾》两部书。这两部姊妹篇记载了大龙湾在中国黄河远古时期的发展史特别是我国辽、金、元、明时期河流的变迁、村落兴衰发展的历史及鲜为人知的故事。
  我不由得对眼前这个农民肃然起敬。这一桩桩大事,这一件件创举竟然是眼前这个没上过几年学的农民企业家所为。他究竟有多大的胆识与魄力?他到底蕴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超前思维?
  李子兴说接下来他要有一个大手笔。
  什么大手笔呢?他带我们来到了大龙湾“皇庄”3D效果图展示室内。我们一下子被这个灯光电相结合的高科技效果图吸引住了。电钮一拧,整个静态的村庄立马就活起来了:标志性的建筑四庙一庵位置醒目,雄浑肃穆十字街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民居院落古朴悠久,鳞次栉比;漕运码头船只穿梭,买卖兴旺;护庄河水围绕着四四方方的村庄流淌不息;东西南北四座吊桥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好一幅“皇庄”的恢弘气势!
  看着看着,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李子兴的大手笔是要还原大龙湾的旧貌,打造一方旅游胜地,为家乡造福。他点头称是,而且他说还要竭尽全力将大龙湾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不得不佩服眼前这个农民企业家的雄才大略——深挖文化潜能,开发旅游资源,打造家乡特色,造福一方百姓。黝黑的面孔,睿智的眼神,敏捷的思维,眼前这个农民企业家有着怎样的一副情怀啊。
  大龙湾人的情怀
  从大龙湾出来,踏上归途时我一直在想,大龙湾,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啊。遥远的大龙湾是蓟运河西部的一条重要河流,上承北京众山之泉水,中汇大黄堡、尔王庄各洼淀,西接筐儿港、塌河淀,南连七里海,自古以来就是一方水草丰美的善土,人类尽享盐渔樵采之利和漕运舟楫之便。远古的大龙湾堪称华夏文明的摇篮,四千二百年前“禹贡黄河”首次从这里入海,大龙湾是起迳流之地,是漕运古道,其历史文化跨度大、内涵深邃,有人类用之不尽的历史文明精华。四百多年前,太监高淮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做为藏身之处,想必就是看到了它的历史悠远,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看到了它的独特魅力。
  这里也是李子兴这些后生们的家乡,这些后辈们世代守望这方沃土,受母亲河多年的哺育与滋养,他们成了致富的带头人。他们对母亲河的依恋与钟爱之情可想而知,他们歌颂家乡、赞美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让人叹服。
  今天的大龙湾,正是数千年华夏历史文明的见证,万亩良田阔野,仍然保留着传统、自然、生态的风貌,人们正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一定会与现代农村建设有机融合,并结出硕果。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人物

梅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