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天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4484
颗粒名称: 散文天地
分类号: I267
页数: 22
页码: 34-55
摘要: 本文介绍了天津宁河区的期刊七里海的散文天地,包括生命中最可贵的四个女人、怀念过去时光、感悟期盼、远处的靓山(外二章)、母亲、我的悼念。
关键词: 散文 文学 当代

内容

生命中最可贵的四个女人
  金承媗
  外婆
  外婆是腾冲县城鲁老爷家的三小姐,鲁家在当地是很有名气的大户人家,外婆的两个姐姐相继嫁了出去,虽然外婆在家是娇生惯养,但外婆却很懂事,我小时候听外婆的姐姐姨婆说过,外婆到了十六七岁的年纪,生如荷花亭亭玉立,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像会说话一样,给人一种既精明,又和蔼的感觉。外婆天生聪慧,倾慕者比比皆是。这个时段,同城大户人家的公子哥们,都想来求婚,家里每每谈起出嫁之事,外婆就以家里的事业为重当做搪塞的理由而不肯外嫁。后来,经媒人介绍,外婆嫁给厚道能干的外公,外公和外婆凭着他们的智慧、能力、勤劳、诚信,宽厚,开起了专营珠宝玉器的店铺,由于外公、外婆经营有道,讲求诚信,买卖也就越做越大,经营了几家连锁店,后来,外婆在家主内,养育着包括母亲在内的五个兄弟姐妹,一家人过着富裕殷实的生活。
  虽然解放前的腾冲人重男轻女,但人称小上海的腾冲县文化底蕴深厚,大家十分重视文化教育。我母亲的五个兄弟姐妹全都进过学堂,舅舅和小姨读书多,后来也成为为光荣的人民教师。
  外婆家和我家同住在一条街,相隔不到二百米。听大姐说,外婆每天外出买菜买肉,都给我们家买上一份,回来就顺路就送给母亲。父亲外出多年,母亲要照顾两个老人,很不容易,外婆格外关照母亲,不想让母亲受一点点委屈,不想给母亲承受更多的生活压力。年轻的母亲遇到什么大事小事,全靠外公外婆给予支撑。外婆是一位慈祥、善良、贤惠、和蔼可亲的老人,她一生为别人做了很多好事,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求任何回报。腾冲抗战胜利后,外公生病卧床不起,外婆精心照顾,不厌其烦,后终因医治无效撒手人寰,从此家里家外的大事,全是外婆一个人打理,两个舅舅是外婆的得力助手。
  解放后,外婆的晚年生活衣食不愁,小姨每月按时给外婆寄生活费,舅舅一家也照顾外婆的生活,我母亲和三姨对外婆都很孝敬,无论做什么好吃的,都会给外婆送去一份。在我的记忆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外婆都坐在一个光线充足的位置,不停的做针线活,得到一点补贴,都是用于额外开支,外婆会两门治病救人的绝技,一种是扭伤崴伤,不出五次,她准能医治彻底。另一种是现在称为白内障的眼疾病,外婆能为患者治疗彻底,使患者重见光明。据说外婆得到这两个祖传秘方还有不寻常的一段经历呢!外婆信奉佛祖,又乐善好施,经常到庙宇上香敬佛,而且表现的很虔诚。一次因城里闹瘟疫,外婆更加频繁地到庙宇上香祈求佛祖降神方消病除灾,终于感动了佛祖,由远方来一和尚打坐念经,用草药给百姓治病,终于消灭了瘟疫,使得一方百姓又恢复了健康宁静的文明生活。但不知是怎么回事,那个远方的和尚同时也销声匿迹了。庙宇的老和尚看见外婆青睐佛祖,笃信佛教,于是,就把这治病救人的绝技传授给了外婆,让外婆给平民百姓治病。外婆不负众望,为人治病从来不收一分钱,需要的药物,都是自己掏钱买的。外婆的为人在当年的腾冲城享有很高的声誉,只要她一走出家门,总有一些人跟在她身前身后,嘘寒问暖,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常常当外婆小尾巴的我,也能分享一点被大家敬重的喜悦!
  我在县幼儿园学习了两年以后,外婆给我就近安排在与她家隔壁的学校读书。每天放学,我都要往外婆家跑,常常吃在外婆家,住在外婆家。外婆视我为掌上明珠,格外的宠爱,外婆家里常常放着一些她供奉过佛祖的糖果糕点,能满足我这馋嘴小孩贪吃的欲望,有时我向外婆要钱,她总是一声不吭的把钱包递给我,让我自己拿,我也不多要,最多就拿五分钱,五十年代的五分钱能买几样解馋小食品了,清贫的生活,常常有零食吃,我感到很满足。
  大炼钢铁运动期间,母亲单位就更加忙碌起来,也就常常把二姐和我一起寄托给外婆照顾。有一次,由于形势的需要,母亲又被派下乡支援去了。母亲一去就是半年,我和二姐在外婆家里,虽然非常想念母亲,但天天在外婆的呵护下,幼年的生活也充满阳光和乐趣。外婆说话轻声细语,总是面带笑容,与世无争,宽厚待人。同样年幼的表哥有时对外婆不礼貌,乱讲乱说,外婆一声不吭,二姐、姨姐我们三个恶气难忍,就和表哥吵嘴,外婆总是轻声阻止我们:“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忍天宽地阔。再说我们毕竟是亲人,不能吵嘴。一家不和外人欺,夫妻不和狗都欺”。我们表姐妹很多,我们相处得非常友好,外婆对我们疼爱有加,常常买好吃的东西给我们,我们都非常喜欢外婆、敬重外婆,如今,我们个个都当阿婆了,只要相聚一起,大家都非常怀念慈祥和蔼的外婆,总有讲不完的话题。外婆对我万般宠爱,有时我做错了什么事,外婆从来不指责我。外婆的一言一行总是透出高雅涵养、聪慧与贤达,举手投足不失大家闺秀的风范,令我们表姐妹感触很深,外婆的言传身教,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都起着很大作用。
  在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日子里,那种饥饿是让人无法忍受的,大家都吃不饱饭,从食堂买回来的饭,外婆一定让我们多吃一点,外婆说我们正在长身体,不能亏了小孩,后来因为杂粮、稀饭吃得太多,我实在难以下咽,宁肯饿肚子也不吃稀饭。大姐回家看见这种情况,决定带我来德宏读书,尽管我从外婆和母亲眼里能读懂她们的不舍,但为了自己能天天吃大白米饭,年仅十岁的我含着眼泪离开了疼我爱我的外婆和母亲。
  在德宏读书,每逢学校放假,大姐都让我回家乡看望外婆和其他亲人,回到家里,外婆总是给我做很多好吃的食品,我回家外婆高兴,我离家,外婆总是两眼含泪,让我心碎、让我后悔!年幼自私的我,为了自己能吃饱肚子,远离家乡和亲人,远离了外婆给我幸福童年生活的摇篮,远离外婆那为我遮风避雨的温馨港湾!
  弹指间,五十年已过去,我常常怀念疼我宠我的外婆,总想在梦里和外婆相见,天堂里的外婆一定会默默保佑呵护她心爱的外孙女。在这里我也想和外婆说一声:如果有来生,请外婆还让我做您的乖乖外孙女!前尘往事总是让人伤心肠,费思量,回忆的真谛便是回不去,留下的只是缅怀曾经,记忆总是这般的折磨人,回想尘事万千牵绊,后悔懊恼无法挽回,往事依稀浑如梦,都随遗憾在心头!
  母亲
  人常说妇女能顶半边天,我说有一个弱女子能顶一边天,她就是我伟大的母亲。我母亲善良、聪明、真诚、贤惠,知书达理,最能宽厚待人。她既是严父,更是慈母。母亲给予我们的爱,比山更高,比海更深。为了支持父亲保卫黄河,追打日寇,她孝养老人,抚养孩子,无悔无怨,默默无闻、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我这一辈子为享有母亲的温暖而骄傲!为拥有母亲温馨的港湾而安然,为有一个伟大母亲而自豪!
  母亲在家排行第二。旧中国有句俗语叫做大的性,老的娇,不性不娇在中腰,母亲就是一个不性不娇的人。母亲在校学习悟性很高,就越发显得聪颖过人,帮助外婆料理家务有条不紊。转眼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旧社会择偶配婚,最讲究门当户对,出身名门,漂亮贤惠的母亲,十七岁时由外公外婆做主,把她嫁给腾冲县城赫赫有名的金氏大家族出生的高大帅气的我父亲。母亲十九岁生了大姐,大姐才一岁多,父亲就离开家乡弃笔从军。家里只留下四世同堂的四个女人,父亲一去就是十几年。母亲要服侍两个老人,还要照顾年幼的姐姐。解放前,祖太和祖母因病先后去世,完全由母亲一个人操办,幸好有外公外婆鼎力相助,给我母亲瘦弱的肩膀有力的支撑。母亲的为人,得到我们金氏家族众人的称赞!
  自从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从没见到过我的父亲,“爸爸”这个血浓于水的亲切称呼,我却没有机会叫过一声,对我来说却是那么陌生……!我小时候,常常有人问我:“小妹妹,你爹呢?”,我回答:我没爹,大人笑着又说:“没有爹,你是哪里来的?”后来问的人多了,我就干脆一句:我爹死啦!
  父亲外出的十多年,娶了二房姨娘,姨娘也是上海大户人家的女儿,上海女子中学的高才生,姨娘先后生了五个孩子,他们是我同父异母的姐姐、哥哥、弟弟。父亲在外面那么多年,保卫的是黄河,读的是黄埔军校,毕业后,被安排到了某军担任团长,当时正是抗日烽火硝烟弥漫中华大地的时期。日寇在腾冲城疯狂至极,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曾经有汉奸告密,说我母亲是抗日将士家属,于是,日寇就把我家的大房子烧毁了,母亲被叫到宪兵队受审,我母亲很刚强,什么也没说。日本宪兵队没从母亲身上讨到任何有价值的情报,没办法,只好把母亲放了回来。回到家的母亲身心疲惫,在外婆的照料下,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算是恢复了元气。
  父亲抗战有勇有谋,参加过举世闻名的“滇西1944松山战役”,父亲表现出了超人的军事谋略,曾指挥打败了几次日本鬼子的反扑,当然,抗日英雄将士们也牺牲无计其数。经过八年的抗战,小日本日不落地膏药旗也在中国人民全民皆兵的打击下落幕了。松山战役结束,抗日战争胜利后,父亲回乡探亲,一年后,我的二姐来到了世上。父亲只和二姐见了一面,就又返回了部队,这个时候国内战争又开始了,由于父亲看不惯国民党内部的腐败,对内战中生灵涂炭的状况惨不忍睹,因此,有不同看法的父亲在国军中必然受到排斥,就在1950年边疆解放前夕,父亲的兵权被解除,被安排在瑞丽当县长。
  1950年和平解放边疆同时交由解放军管理后,国民党逃到了台湾,心灰意冷的父亲带着姨娘和姐姐哥哥去了缅甸,后来又辗转台湾、泰国。1981年,父亲给大姐来信有这样一段话,承瑞吾儿:“一晃就过去三十年,爸爸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你们母女四人,想来你的两个妹妹也应该长大成家了,遗憾啊!你的三妹长得什么样子我都没看见过,爸爸希望你们都幸福,好好孝敬你母亲,她这一辈子非常不容易,爸爸没给你母亲一点幸福,爸爸对不起你们母亲,对不起你们三姐妹”。我双手捧着父亲的来信看了一遍又一遍,流了不少眼泪,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比亲情更亲?有什么比骨肉分离更令人伤心?请大姐为我们代笔,告诉父亲:过去的事情让它永远过去,那是历史造成,爸爸永远是我们的好爸爸,请爸爸回国,我们姐妹一定好好孝敬他老人家,为他养老送终。可我那曾经奋勇抗日的父亲却永远留在了异国它乡。
  如今,感谢社会,还清历史真实面目。感谢抗日将士赶走日寇还我山河,人们将永远怀念騰冲国殇墓园各位英灵!
  听大姐说,解放前夕父亲回到騰冲后,把家里的田地全部卖了,留下给我们的钱可以盖一间大房子,还剩下足够的生活费,可是,我们家的三亲六戚都来向母亲借钱,善良的母亲把钱全部借给他们,却没有收回分文。
  母亲领着我们姐妹艰难度日,好在母亲从小就学会了一手非常好的针线活,她就是凭着一双巧手参加了騰冲妇联的缝纫联社,靠勤劳的双手挣钱养家糊口。高中没毕业的大姐也参加了工作,帮着母亲抚养我们。那时我们的日常生活很简单,母亲每天上班之前把午饭做好放在锅里,我和二姐放学回家,总有热呼呼香喷喷饭菜吃。。下午放学回到家里,我们烧好一壶开水,母亲下班回来,我们娘儿三人吃咸菜就开水泡饭,蛮好吃,我一辈子都喜欢!母亲为了我和二姐在外面不受别人欺负,用她一双巧手给我们做最漂亮的花衣服和连衣裙穿,配上买来的丁字型皮鞋,好开心呢!寒冷的冬天,我们能穿上大姐织的毛衣,母亲做的棉衣,买的皮靴,那可是一般小孩可望不可及的哦!酸甜苦辣是生命的富有,赤橙黄绿是人生的斑斓,背对太阳,阴影一片。有母亲百般呵护和疼爱,我们童年的生活充满乐趣和阳光。
  母亲最能善待别人,乐善好施,有一个农村的卖柴人常常送柴卖给我家,他每次送柴来,母亲都让他吃一餐饱饭,还让他带一些零食回家给孩子,我奇怪的看着他狼吞虎咽的吃饭样,母亲轻声对我说,粮食是农民辛辛苦苦栽种出来的,可他们一年到头吃不上几餐饱饭,他们也想过上好日子,我们有条件要帮助比自己贫困的人。在德宏生活了四十多年,母亲看到别人有困难,总是想办法给予帮助,我家隔壁邻居那些大姐可喜欢她啦,有什么心里话都和她讲,有什么困难她都会帮,母亲知书识礼,很会开导别人。母亲常常对我说,与人相处,不必锦上添花,但一定要雪中送炭。
  十年浩劫,因为父亲是一个黄埔军人,因为我们是騰冲县城有名的金氏家族,给我们一家人带来了无数磨难,给我们一家人心灵造成无数创伤。清理阶级队伍运动,造反派把母亲和大姐、还有才三个月大的小侄子关起来隔离审查。屋里屋外到处都是批判母亲的大字报,造反派给母亲戴“官僚地主”的牌子游街示众,和母亲要好的乡邻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为母亲愤愤不平,我那可怜又纤弱的母亲,就这样被造反派们折腾得死去活来。就因为父亲是一个抗日的黄埔军人,使得我们本来很温馨的家,遭受着非人的折磨,使得我们的全家人承受痛苦和辛酸、屈辱和悲愤,母亲也就在这种非常时期经历着生与死的考验,她曾经多次想到死,但想到我们姐妹已经失去父亲,再不能没有母亲,以坚强的毅力活了下来。
  生活上还需要母亲照顾的我,除了当好一个学徒工,还要照顾刚上小学的两个侄子。好在有很多善良的人在默默地关心帮助我们一家。为了让母亲和大姐坚强的活下去,每次姐夫去探望时,我把外边的情况写成一个小字条缝在手提袋的接头处,她们拆开看后,又写回复给我们。我常常在想,解放十多年了,以前在电影上看到地下工作者递送情报的事,怎么会在我们的身上重演?我们家有一个热水瓶,因产生的热气常常会发出叽叽的响声,这也成为母亲和大姐被批斗的话题,说的是我们给台湾的父亲发电报,里通外国……可悲呀!怎么会是这样愚昧无知?六十代末,我们国家的现代科技能达到这水平吗?最让人惨不忍睹的是,让五十多岁的母亲身背不到半岁的侄子头顶烈日,去田里插秧,善良的傣族农民看到造反派走开了,扶着我母亲走出秧田,让母亲赶快回家,造反派指定母亲该栽种秧田,由他们自己来栽。造反派没有任何司法部门的手续,大抄我们的家,说是寻找我母亲和姐姐与父亲联系的蛛丝马迹,可外婆赠与母亲的翡翠珍宝和缅甸磨谷宝石却不翼而飞。有一天我去探望母亲和姐姐,谁知竟给她们埋下了祸根,第二天,造反派把我母亲带到我当学徒工的工厂,在食堂外游街示众,那天我因为生病起不了床,我的朋友看到我生病,不忍心把母亲被带到工厂游街示众的事情告诉我,如果我当时知道,我忍着病痛也会和母亲站在一起。有一次在广场开声讨大会,我母亲也被带到现场,我跑过去问母亲,什么人带她到了广场的,母亲说,你赶快离开,不然会影响你的。我想,我的亲娘啊!任何时候不可否认我们是母女的事实,我可不会为了洗刷自己,当着造反派伤害自己最亲最亲的亲人。宁折不弯的我,真想去代替母亲承受一切。也许捞不到任何可以当官发财的稻草,半年以后,造反派让母亲和大姐回来了,我才得与母亲和姐姐又生活在一起。其实那几个造反派自己家里也不是那么干净,他们伤害两个弱女子的时候,可能忘了自己也有母亲,也有姐姐妹妹。
  在那黑白混淆、人鬼不分、群魔乱舞的年代,我试问苍天公理何在?试问大地黄埔军人抗日有何罪?与世无争的平民百姓错在哪里?这沧茫大地谁来主浮沉?
  世事茫茫难自料,
  清风明月冷看人。
  识破人情惊破胆,
  看穿世间心胆寒!
  然而,我们也懂得让自己的心灵升华,保持淡然的心态,让烦恼随风而去,迎着太阳,把阴影抛在后,用微笑写意每个黎明,把快乐填满每个角落!
  八十年代末期,在缅甸生活了多年的姨娘、姐姐、哥哥、弟弟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回国找到我们,亲人相见,悲喜交集,母亲和姨娘促膝谈心,我们兄弟姐妹拥抱一起,发誓一定做父亲的好儿女,让戎马一生的父亲含笑九泉!母亲为姨娘能给金家生了五个子女感到由衷的高兴,金家后继有人。历史和社会给两位母亲带来的创伤,由我们八个兄弟姐妹来慢慢抚平。
  我们姐妹非常孝敬母亲,有什么母亲喜欢吃的,适合她穿的,都想着给她买,每次去昆明二姐那里,都让她乘飞机。母亲的晚年生活过得非常开心!我常常在想,虽然我们姐妹孝敬母亲,但是,子女的孝顺却无法替代夫妻之间那种真心相爱,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白头偕老那种人间真情!我想这一辈子自己最对不起的就是母亲,女儿没法弥补母亲生活中的缺憾!
  我成家三十多年,母亲和我在一起的时间很多,她平时没事,很喜欢看长篇小说,报纸。有很多好词佳句过目不忘,有些警世名言能整段背下。母亲最敬佩的是古代的包拯、狄仁杰,钦佩他们刚正不阿,清正廉洁,为民办事。常常教育我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积极公作为人民,清清白白做人。随着我丈夫职位的变化,母亲更加警钟长鸣,教育我们清正廉洁,克己奉公,谦虚谨慎,勤政为民,时时牢记自己是沧海之一粟、大海之一滴:母亲的教导,我们刻骨铭心!只要报纸上刊登着贪官落马的文章,母亲都要打上重点符号,让我们一定要看,并教育我们,千万别做对不起列祖列宗的事情。有人找我丈夫办事,有求于他,即使别人送给一袋水果,一包糖果,都要请他们带回。母亲常敲警鈡,使我们受益匪浅。人这一辈子,有这么一个好母亲,真是幸福无比!我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母亲的善良感化着我;母亲的聪明影响着我;母亲的真诚打动着我;母亲的贤惠传教着我;母亲的坚强支撑着我。母亲的言传身教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人。
  慈母离开我们四年多,我常常在想,人的一生,母亲乃是一切。悲伤时,她是慰籍,沮丧时,她是希望,无助时,她就是力量,委屈时,她就是坚实的靠山。想母亲恩比泰山,忆母亲,情如东海。母亲的血肉塑造我鲜活的生命,母亲的乳汁哺育我坚实的脊梁,母亲的关爱滋润我善良的情感,母亲的胸怀温暖我火热的衷肠,母亲的汗水浇灌我生活的田园,母亲的双手托起我理想的翅膀,母亲的白发记载着我成长的岁月,母亲的目光追随我人生的向往。每当我思念母亲常常辗转难眠,天堂里的母亲总是微笑对我,母亲笑答:“人生在世,一切都是过眼烟云,做人只要问心无愧即可。”我面对天堂,跪拜母亲,来生请您还做我的娘亲!
  大姐
  人们常说“长嫂如母”而我生命中最可贵的大姐对我来说却是“长姐如母”,大姐比我大十多岁,为了帮助母亲抚养我们成人,呵护我们成长,高中没读完就放弃了学业,参加工作挣钱养我们,大姐对我恩重如山,此生难于报答,我永远铭记在心!
  母亲这一生只生养了我们三姐妹,人称“小上海”的腾冲虽文化底蕴深厚,但腾冲人非常重男轻女,姨娘生了几个男孩,金家后继有人,身为独生子的父亲重任在身,无法顾及我们姐妹。关于我们的家史和我的父亲,我都是从大姐哪里知道一些。
  大姐说,我小时候长得很可爱,胖乎乎的,非常爱笑,大家都喜欢我,尤其是小姨和姨父,他们没有孩子,有事无事总是抱着襁褓里的我逗着玩,说我是他们的宝贝,外婆和母亲心里明白小姨和姨父想抱养我,她们不好表态。也许对我们一家和小姨他们来说,让他们抱养我是最佳选择,既可以满足小姨的愿望,又可以减轻母亲和大姐的经济负担。但大姐却坚决不干,她对母亲说,即使天天喝稀饭也决不会让小姨和姨夫抱养我。多亏大姐那么疼我爱我,我才幸免被改名换姓。世上有外婆好,世上有妈妈好!世上还有姐姐好!
  我四岁多的时候,因为和小朋友玩耍,被别人不小心推倒在地,我的嘴角刚好卡在一棵树桩上,嘴角被划开一个大口,顿时鲜血直流,我哭着往家里跑,正在踩缝衣机的母亲听到我惨烈的哭声被吓坏了,赶忙跑出来背起我往医院跑。五十年代医学不发达,医生不会采用缝合手术,让我这个从小得到众亲友宠爱有加的小女孩留下一个破相的伤疤!这也许是命中注定吧,大姐那天刚好出差回来,在大街上听说我受伤的事,心急如焚,跑回家里接过母亲怀里的我,紧紧地抱着我伤心地哭着,生怕我会突然消失似的,大姐和母亲商量,不能让我这个没有父爱的孩子再受任何伤害,决定送我进了在那个年代一般孩子进不了的幼儿园,让我从小能受到良好教育。
  三年自然灾害吃杂粮、喝稀饭,我年幼难于忍受,大姐带我到德宏读书,让我天天能吃到白米饭,大姐就是这样,总想让我生活得好一些。为了我们的家,更是为了我,她省吃俭用,亏了她自己,幸福了两个小妹。看到漂亮的花布大姐都会买回来,让母亲给我和二姐做衣服和裙子穿。大姐有一双巧手,她编织的毛衣非常漂亮,大姐为了我和二姐能穿上她亲手编织的毛衣,常常连夜不辞辛苦地织毛衣,当我和二姐穿上大姐织的漂亮又合体的毛衣时,我和二姐高兴的连蹦带跳,大姐笑的更是热泪盈眶。。我们走在大街上和学校里,别的小朋友和小同学总是投来羡慕的目光。我和二姐因为有一个好外婆、好妈妈、好姐姐,童年的生活幸福而充满阳光。
  我十四岁那年,生了一场大病,发高烧一星期,母亲带着我去卫生所看,医生说患的是重感冒,吃药打针就会好,后来因高烧不退,大姐催促母亲带我到州医院看。到了医院看病后,医生对母亲说,我患的是胸膜炎,胸腔有积水,如果再送迟一点,也许就没有我的小生命了。我被医生留下住院,在医院,我每天蹲在床边不声不响,只有亲人或同学去看望我时,我才说话,医生帮我抽胸腔积水时非常疼,我怕引起母亲和大姐的不安,咬紧牙关,强忍着不出声,但没出息的眼泪还是流了出来,大姐看到我这个样子,哽咽着说,三妹呀,要是觉得疼痛,你就吼出来,别硬撑着,你这样忍着,反而让妈妈和姐姐的心里更难受。住院期间,医生对我很好,并对我说,哪里不舒服一定要告诉他们,对病房里的其他大人们交代,请她们帮忙照顾我,我们一个病房里的很人都喜欢我,都夸我坚强,我当然也就成了他们最关爱的小朋友。我患的病需要营养,姐姐那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我们的生活不富裕,为了让我瘦弱的身体能早点恢复,大姐他们省吃俭用,给我增加营养,定期让母亲送肉汤、鸡蛋给我,出院在家调养期间,大姐还经常买营养品给我,希望我能尽快恢复健康,早点回到学校。
  在工厂当学徒工时,我学雷锋做好事,天天参加义务劳动,因为太年轻又缺少安全意识,左脚第三蹠骨被打断成三节,姐姐知道后,心疼的哭着埋怨我说,一个女孩家,怎么像个男孩子一样,那么粗心,不会保护自己呢。医生用的是石膏固定,让骨头自己慢慢愈合,大姐对这种治疗方案有不同看法,不想让我身带残疾,于是,大姐自己掏钱送我回腾冲老家找中医治疗,老中医的中草药太神奇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的骨头就完全长好了,我也幸免做一个跛脚女孩。
  想想我的成长过程,在每一个关键时刻,大姐都像舵手一样掌握好方向,不偏不倚,不离不弃,给我温馨,给我关爱,精心照顾我,呵护我成长。我的好大姐呀,小妹一生都难以回报!
  大姐年轻时自身的条件很不错,为人好、工作表现好,听说追求她的男同胞不少呢,但是她为了我们,放弃了很多好机会,她担心对方待不得母亲、二姐和我,最后选择了我那憨厚、善良、老实、工人出身的大姐夫。大姐这辈子为别人想得太多,为自己想得很少,她像一个航标灯,照亮的永远是别人,辛苦的却是她自己。
  大姐是单位主管会计,写得一手好字,算得一盘好账,她人缘非常好,善良正直,心态好,性格开朗,对人真诚。十年浩劫,因为我们有一个黄埔军人的父亲,大姐受了很多磨难,被造反派隔离审查半年。我的姐姐能应付突如其来的嬗变,安于平淡无奇的安闲,大风大浪自有惊涛拍岸的雄壮,柴米油盐也有细水长流的温情。经过挫折,经过磨难,大姐能坦然、从容、平淡、宁静地做一个淡然的女人,面对恩怨得失懂得宽容和隐忍,把沧桑深埋心底,让一切慢慢在记忆中沉淀,远离刻薄与庸俗,让自己的人生更为精彩、更加绚丽。
  感谢朝霞捧出黎明,感谢明月照亮夜空,感谢父母赐予生命,感谢姐姐呵护成长,亲爱的姐姐啊!此生妹妹无论做多少回报,却无法报答姐姐的养育之恩、手足之情、关爱之心!祝愿姐姐身体健康,好人一生平安!
  二姐
  我生命中最可贵的大姐曾对我说过,如果想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看看二姐的样子就知道了,我的两个姐姐个子长得都比较高,这点她们倒是得到了父亲的遗传,二姐的皮肤稍微有点黑,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能让人读懂她柔中有刚、爱憎分明、宽容善良,并有一种内在的聪明、智慧、内涵。她平时不多说话,但遇事非常有主见而又自信。
  二姐两条齐肩的粗粗的小辨子和她的脸形搭配起来,恰到好处,穿着母亲缝的各种式样的花衣服显得大方得体,非常漂亮!
  二姐她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一直都比较好,加上她稳重诚实的为人,所以老师非常喜欢她,总是夸奖她。二姐虽然平时少言寡语,但还是学校宣传队的主力呢,常常背着行李到处去演出宣传,她的两个好同学和她都参加学校宣传队,表现出色,另外两个同学还被选拔去了专业剧团。一心想读书是二姐的愿望所致,她课前认认真真的预习、课中聚精会神的听讲、课后抓住重点复习的学习方法,被年级推广,她是一个老师非常喜欢的好学生。二姐忍让性很好,在家里,不管我错还是对,我总是占上风,她都让着我,我们和外婆在一起的时候,我做错什么事,外婆只是批评她,她从不辩解。天长日久,她只悄悄对我说:“三妹,大家都那么惯着你,宠着你,我是你的挡箭牌,谁叫我是你的姐姐呢,受点委屈就忍着呗。”幼小的我一点也不懂事,不顾及二姐的感受,总觉得什么事都有外婆这棵大树撑着,连母亲都得听外婆的话,二姐肯定什么都忍让了,有时母亲给我们零花钱,我都是用来买零食吃,满足我爱吃零食的小馋嘴,每次花完了自己的钱,又去向二姐要她的那一份,她一声不吭的用大眼睛看着我,还是把她自己舍不得花的钱又给了我。平时母亲买回来什么好吃的东西,她把好的留着给母亲,其余部份分成两份,让我挑,我拿着比来比去,总是把其中好的大的留给自己,差的一份给二姐。多少年过去了,当我看到别的小孩也是这样分东西,我会联想到自己小时候是那么不懂事,对不住自己的姐姐,虽然做姐姐的心宽,不和我计较,毕竟我的做法是很自私很不尊重二姐的。
  二姐得母亲真传,也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她会自己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用物品,她缝制过一个用来安装饭菜票的小布包,分出层次,然后把从母亲单位买来的饭菜票分类放好,这样饭菜票不会弄脏,也不会丢失,用起来很方便呢,现在十二岁的小孩哪会做这些事哦!二姐还用花布做成各种各样的小连衣裙,给我的洋娃娃穿,我的洋娃娃常常有新裙子穿,也许不会说话洋娃娃心里也非常高兴的,有那么能干又善解人意的好姐姐,做我的洋娃娃也是非常幸福的呢,女孩子嘛,爱美之心,人人皆有之。
  母亲的单位每天晚上都要开会学习,我和二姐做完作业,天黑就睡觉了,不知为什么,每天晚上我都会梦哭,哭醒了就吵着找妈妈。二姐把我无法,大我三岁的二姐只好背着我去找妈妈,这种让蚕豆背碗豆的事,也只有我做得出来,去单位找到妈妈,妈妈又背着我回来。妈妈单位的同事看不下去,叫妈妈让:我自己下来走路,妈妈总是找借口为我开脱,我也就心安理得地让妈妈背着。我十岁离开妈妈和大姐来德宏后,一想起小时候的一些事,总感到愧疚,对不起疼我爱我的亲人。
  读小学和中学时我都和二姐同在一个学校读书,善良、厚道的二姐能和同学友善相处,她的那些好同学也像亲姐姐一样疼我爱我,我们自己姐妹不多,有那么多的姐姐喜欢我,我很高兴。二姐的学习成绩很好,她顺利考上高中,可我们学校管人事的老师偷梁换柱,把录取名额换给一个当领导的子女,后来学校校长觉得这事做得太过分了,第二年叫二姐重新去考高中,她也顺利读上了高中,当二姐梦想能进高等学府继续学习时,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让这老三届的学生一切希望都化成了肥皂泡沫清队运动开始时,知识青年下农村前夕,她和一伙血气方刚的同学一起,不给家人透露一点点信息,跑去缅甸参加缅甸共产党组织的缅甸人民军。二姐的不辞而别,令我们本来就在磨难中煎熬的一家人雪上加霜,让母亲和大姐在流血的心上又插入一把利刃。白天母亲和大姐挨批挨斗,晚上又在囚禁房里长吁短叹地念叨二姐。人这一辈子最伤心的就是骨肉分离!
  由于当时通讯很困难,我们只能知道她在缅甸的一点简单情况,她在离中国边境很近的一个县委工作,更详细的情况无处打听,我的二姐像一棵无人照管却生命力很强的小草,任凭风霜雨雪肆虐,傲然挺立,随着缅甸人民军任其游荡,我们知道她是一名坚强又睿智的人,是能够照料自己的,相信她一定能顽强地活下来,回到生她养她的母亲身边!
  清队运动一开始,母亲和大姐被造反派隔离审查,刚成年的我无暇顾及二姐,一心只想着帮助大姐夫照顾好两个刚读小学的侄子,有什么苦水我都是往自己肚里咽,有什么困难我都能忍,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只能躲在被子里无声哭泣,想妈妈,想姐姐,犹如万箭穿心!
  俗话说,十指连心,被囚禁的母亲总是牵挂着远在异国他乡的二姐。母亲让姐夫转告我,一定想办法去看看二姐。师母的弟弟也在缅甸参加人民军,师母和她妈妈也要去边境看亲人,我们正好搭伴一起去。六十年代末期,交通还不是那么方便,我们只能坐一段路的车子,要爬一座大山才能到目的地,刚好在路上遇到两个人民军,有了向导,有了同路人,真是天助我也,我们不用担心找不到自己的亲人。师母和她的妈妈都是在农村锻炼过的人,走路很快,我可不行,从来没有走过这么远的路,但他们都耐心的等我,自愧不如的我让他们先走,我慢慢走,我爬上山顶时,他们已下到了山脚,他们每走一段都会等我,如果不是为去看望全家人牵挂的二姐,也许我这辈子是不会去爬大山的,下午到达了人民军家属接待站,我写了很多字条请人带给二姐,望眼欲穿的我,两天后终于见到我们全家日夜思念牵挂的二姐,二姐穿着一套人民军装,比原来黑了瘦了,不过很像一个军人的样子,身背冲锋枪,昂首挺胸,飒爽英姿,也许二姐这样的装扮更像我们的父亲,我从二姐身上仿佛看到戎马一生的父亲!
  我们两姐妹去到一个小山坡上,拥抱着痛痛快快的哭了一场,释放着多日来积压在心灵深处的委屈和伤痛!在那黑白不分的年代里,虽然二姐避开了中国的政治运动,但是,缅甸和中国近在咫尺,中国的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波及到缅甸,我知道,二姐在缅甸也吃了不少苦头,受了不少磨难,只不过她不说出来,不想让母亲和大姐有更多的牵挂。我问她在缅甸的情况,她总是把话岔开。并关照我,一定要照顾好母亲、姐姐,侄儿。要母亲坚强的活下去。二姐对我说:“生命中总有着太多的羁绊,我们谁都无法抗拒,只有学会承受,从容面对,用微笑迎接生命中所有的挑战,乌云不会永远遮住太阳,总有一天,我们家的事情会得到澄清”
  在缅甸当了三年的人民军以后,二姐和同学一起回到了祖国,而有个别的男同学为了缅甸人民军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多少年过去了,人们是否还会记得由于政治运动,有很多人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二姐回国后经过参加正规培训,当上了一名中学教师,也算是桃李满天下了。
  二姐去缅甸参加人民军这几年,也曾有人无中生有地说她是去缅甸找父亲。缅甸是个多党派的国家,一路关卡很多,即使二姐有这样的想法,一个中国人去到语言不通的缅甸,能通过道道关卡吗?在那个人鬼不分的年代,有些人茶余饭后无所事事,无中生有、胡编乱造污陷人而我的二姐是一个有主见、很自信的青年,她不张扬,不霸气,有的是一种坦诚,坚定和执着,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用微笑对待扑面而来的打击,维护着年轻女孩的尊严,深知阳光与黑暗的交替,即使身处困境中,依然期待着光明和希望,决不气馁,虽历尽沧海桑田,洞彻世事烟云,依然会顽强的绽开自己绚丽的一面,如冬日暖阳,逆境中能化解人们心中坚硬的冰,自强不息,不断完善自己,让想置于我们死地的丑恶无地自容!
  文革后期落实政策,进行平反昭雪,大姐因调离德宏,二姐我俩被大姐原来的单位请去开座谈会,二姐讲述了我们一家遭受迫害之事,让几个造反派羞愧难言,无地自容,曾经想置于我们死地几个造反派连连向我们赔礼道歉,并让我们一定向母亲和大姐、姐夫表示深深的歉意!我们想,群众运动,难免有一些偏激,我们出了一口恶恶气,得理也饶人的我们,原谅了造反派的愚味无知
  人生如梦,岁月如梭,弹指间,几十年已过去,我常常在想,人的命运,有很多时候掌控在别人手里但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曲曲折折之后,相依为命的我们一家,能有心如止水的意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找到自己对待世态的一份淡然和从容。苦难使人思索,苦难使人坚强,苦难使人珍惜快乐!我这一辈子有一个高贵、善良、贤惠的好外婆,有一个知书达理、聪明能干、勤劳善良的好妈妈,有两个疼我爱我,呵护我成长的好姐姐,是上:天对我的眷顾我生命中最可贵的四个女人,赐予我生命的源泉,给我生存的力量。有她们的呵护和关爱,我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的少年生活的磨砺,让我慢慢懂得笑看人生,i让自己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我常常想着念着天堂里的我一生一世最敬佩最亲爱的外婆和妈妈,逢年过节,我都祭奠外公外婆,父亲母亲,期盼能在梦中和她们相见,能仰视我日思夜想的外婆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着照顾着两个好姐姐,回报她们曾给我的无数关爱,默默祝愿我的两个好姐姐家庭美满幸福、好人一生平安,来生我们一定还做亲姐妹!
  怀念过去时光
  疏影暗香
  又到了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时候,每当这时,我总会想起一个人,一个在我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人。想来,他已经离开我们三年了,他就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学校芦台镇第四小学孙德安校长。在这个纪念故人的特殊日子里,记忆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尘封的往事倏然闪现在眼前,于是拾起一些零碎的片段,点燃一炷心香来默默祈祷寄托哀思。
  一切恍如昨天想想,我在他领导的这所学校工作了七年,在这一段不算短的时光里,孙校长给予了我很大帮助。在我的眼里,他既是我的领导,又是兄长,又是朋友,我对他即敬畏又感恩,因为正是这方校园为我搭建了展翅的平台,使我得到了历练,让:我褪去稚嫩的羽翼成长起来。
  说起孙校长,还要说到我的另一个非常敬重的老领导刘校长,在我总共十七年的教育生涯中,他们是我最感激的人,如今一个已经故去,一个已经鬓发斑白。
  我师范毕业后分配到家乡的一所小学教书。那时的我还很年轻,十八岁,血气方刚,热情激荡,工作上稍微取得了一点成绩。几年后,正巧县教育局机关招聘人员,要老师们踊跃报名,好几百人参加了考试,我有幸过了笔试这关,最后参加了面试,后来听说教育局好像偏向于招男同志吧,我自然无法进入,于是上面就把我安置在县城第一小学教学。一小当时在全县非常有名气,被誉为宝塔校,是很多老师、学生争相往之的地方,我虽然没进去教育局,但从农村学校被调到县城这么有名气的学校也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
  我在县城这所顶尖的小学工作了整整五年,我非常喜欢这所学校,直到现在,我的眼前还浮现出那时校园的古朴风貌。遗憾地是,几年前,学校重建,变成了一所现代化学校,淹没于高楼林立的都市中,再也找不到过去的影子了。记得那时,校园里有三栋两层高的主教学楼,三栋楼前后的间距很大,中间由一条长长的联廊将主体楼连接为一体。教学楼的东侧整个是一个大操场,西侧楼旁栽着一拉溜又大又圆的浅绿色绣球,校园真的很美。一小建校很早,我曾看过校史,那楼是解放前建的,都有百年的历史了。当时全县小学中只有这所学校是楼房,一般的还都是砖瓦房,由此可见一小的社会地位。我曾经在农村校教过几年学,那里的校舍更是简陋,村子小的往往是几间房子几十个学生就成其为一所学校。有意思的是在这样的教室里我还赶上过复式教学呢,就是在一间教室里教两或三个年级的学生。我就教过两个年级的复式班,虽苦但也挺好玩。记得我在教一年级算术的时候,就让三年级的学生写作业;让三年级读课文的时候再让一年级的做数学。有趣的是,有时一年级的同学站起来不会答题,三年级的会在下面小声告诉;有时三年级的某某同学旷课了会让一年级的小同学坐在他座位上顶数。凡此种种非常有意思。而这里呢,环境好,师生素质也是一流的,来到一小真仿佛来到了天堂。而且最让我喜爱的是每栋楼前都有一棵高大的枝繁叶茂的梧桐树。那树冠面积很大很大,足以遮挡住大半个空场,春夏之际,梧桐花开,香气四溢。课间孩子们就是在树下嬉戏玩耍,放学时又是站在树下吹哨子集合,齐齐地排好队回家。确切地说,我对一小最初的喜爱就是缘于那三棵高大的梧桐树,多少次我还在梦里梦到那古朴的校园。我来校不久,学校新来了一个校长,叫刘宗明,他为人正直,就是脾气倔一些,看到哪里不对劲,哪个老师做的不太好,他劈头就责问,丝毫不留情面,大家都说他不近人情。但久而久之,大家发现,他对上对下一视同仁,凡事都是出以公心,所以大家也都理解了。慢慢地接触一段时间后,老师们逐渐信服起他来,他事必躬亲,把全部身心扑在学校上,正是因为他的严谨治校,使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与日俱增,在同业中备受瞩目,老师和学生也都因为在这里工作学习而骄傲自豪。
  真心感谢这所学校对我的栽培。在一小不久,可能是我的一点所谓的小才学引起了领导的注意吧,其实那只是三脚猫的功夫,不久学校就委任我为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那时的我意气风发,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也不知疲倦,又是上课,判作业,作辅导,又是操持各种少先队活动,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比赛,而且业余时间办校报,成立鼓号队,教队员演奏鼓乐等,真是忙得不亦乐乎。寒暑假中我也常常被教育局调去参与教育改革方面有关论著及刊物的编撰。在一小的那几年,我像一只小鸟,忙碌着,充实着,快乐着,但有时热情有余经验不足,有时幼稚笨拙不谙人情,我知道刘校长都是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他虽然不善言辞,但我能体会到那份关心与爱护。后来,因为芦台镇小学部分校合并进行人事调整,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所我挥洒了五年青春与汗水的学校。
  漫漫人生路有时候关键是那重要的几步。一路走来应该说我遇到了很多贵人相助。如果说刘校长对我有知遇之恩,那么孙校长则对我是鼎力扶持,正是在四小这方平台上,稚嫩的我得到了磨练,日臻成熟起来。
  同在一方教育天地,我和孙校长也早就认识,只是接触不多,印象深刻的只有两次简单的对话。那是我在一小担任少先队辅导员时,他的女儿学颖大约正上五六年级,是学校少先队大队长,这孩子天资聪颖,我很喜欢她,也乐于培养她。一天放学后,我正在跟她研究一个少先队活动,可能是晚了些,他爸爸不放心,找到学校来了,见我们师生正在忙,也没打搅,就在旁边等了会儿。我那时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孙校长。因为从在教育界的名气来说,全县小学中除了一小,其次就是四小了,当时这已是社会公认的了。孙校长很健谈,夸我工:作认真,有魄力,并开玩笑说,有机会去我们学校吧,我们那就缺少你这样的人才啊。我笑笑,没说什么,送他们爷俩出了校门。
  还有一次,我从外地培训学习回来,买了一些好玩的饰品想要送给我手下的那几员大将,这其中当然有学颖。只是正当暑假,到哪里去寻人呢。一天我骑车从四小校门前经过,正看到校园内一位音乐老师正在跟孩子们唱着歌编排舞蹈,我被这一幕吸引住了,停在门口观看起来,正巧孙校长从第一排的一间平房走出来,看到我忙跟我热情地打招呼。我于是从包里掏出一个手串,说了什么我出门买的送给学颖的,只是太寒酸了,不要嫌弃之类的话。孙校长接过来说哪里哪里,老师还想着给学生买礼物,这样的老师真是不多呀。他要我进去坐一会,我不好意思打搅推托有事赶紧走了。路上,我想,这个孙校长真是个敬业的人,大暑假的,还在学校和老师们一起排练节目,难怪四小的德育工作在全县领先。
  没想到,后来我真的来到了四小相对于一小的尊贵大气,四小更显得平实灵秀。在我的天枰上,这两所学校各有特色,一个是大家闺秀,一个是小家碧玉;两位校长也是各有所长,一个是率直厚重,一个是灵秀旷达毫不否认,我有幸在这两个最出色的学校工作生活长达十二年,真的学到了很多很多,让我一生受益。这是我独有的幸运,是很多人都羡慕并企之不及的四小这里的老师关系融洽,团结向上,而且学生活动丰富,特别是德育工作更是富有特色,像小主人活动,警学共建活动,小黄帽行动,夏、冬令营活动,孝亲敬老活动等,这些都出自孙校长的金点子,当时在全县德育活动中都是首创,是教育界的佳话。小主人活动就是号召每个学生要爱家爱校爱社会,争做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小主人。警学共建活动就是学校和交警大队结成对子,交警帮助学校放学指挥交通,给每个学生佩戴上小黄帽提示安全;而学校反哺社会,经常组织学生艺术团为警察叔叔慰问演出,成立学生交警队,学习交通手势,放学时间协助警察叔叔指挥交通,其他还有很多特色活动,无法一一细说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也强烈地吸引着我。我就是在这样一个浓郁的德育氛围中和学生们一起体验着成长着。同时我也收获了很多朋友,像警察朋友唐云洪、苏宝龙等,像孤老院的老红军徐大爷等,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有的是奉献,有的是豁达,有的是坚强,有的是乐观。这是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记得印象最深的是我来校后跟孙校长提出,我想办一份四个版面的校报。我有过办报的经验,在一小曾办过校报芦晓报,我很重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也非常愿意挖掘培养一些有文学特长的学生。孙校长听了我的想法后很支持,当即提出刊名就叫小主人报,并允诺请主抓教育的时任副县长李振亮题写刊名。李县长和孙校长是师范同学,他非常平易近人,刊名很快就写来了,字体是隶书,非常漂亮。办报是很辛苦的,虽然是月刊,但我在承担着年级繁重语文课教学的同时,还负责全校学生的德育各项活动,筹办报纸是要抽时间挤着干的,发动学生供稿,选稿,改稿,打印,排版,校对,每一项工作都是我一个人过手,等报纸刊印出来的时候,看着这份劳动成果内心高兴得无异于自己中了一份大奖似的。而且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的习作一经发表都有稿费,虽然是一元、五毛不多的稿费,但微小卜的鼓励足以让报纸受学生欢迎,同学们纷纷踊跃投稿。那段时间里我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文学特长的学生,像陈刚、黄曼、曾凡硕、张莹等,他们有很多后来学的文科,考进了重点大学。记得报纸创刊号头版要采用一篇文章,正愁没稿子呢,孙校长为助兴写了一篇散文,他交给我说:“看看我这篇小文,能不能刊发?”这篇《金色的童年》写得非常好,感情真挚,文笔清新。我暗自佩服,没想到孙校长有这么好的文采!而且从字里行间也看出了孙校长小时侯特别苦,文化大革命耽误了他的前程,后来他是一边挑着海河一边捧着书本自学,经过一番努力考上了县师范学校。可惜,那篇文章我没能保存下来,校报也因为七年后我的离开停办了,过去的报纸全都没了着落,我无从再寻觅那第一份创刊号了,无从再细细品味那篇美文了。
  后来我把有文学特长的骨干学生集合起来重点培训,成立了校小记者团。带领这些小记者们去天津今晚报社组织的小记者班学习,去南开大学采风,去农村孩子家走访,种种活动都得到了孙校长的大力支持,活动使孩子们开阔了视野,为他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同时,我千方百计为他们创造实践机会,付出总会有回报,那年召开全国少代会,我指导的陈刚同学经过全市中小学层层选拔脱颖而出,他作为全市农村区县学生的唯一代表,参加了全国少代会,受到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后来我策划的一个“小记者采访大教育”活动把这些孩子推向了一个高潮,这些学生记者就当前一些教育热点话题在电视台演播室里采访教育局领导,他们有声有色,有板有眼,有理有据,节目播出后获得了社会一致好评。为此,县电视台为四小连续做了几期德育专辑,专门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我也因为一系列出色的德育工作被评为市级德育先进工作者,被教育局提拔为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我深深知道,是四小这块土壤培育了我,我不是千里马,但孙校长一定是那个伯乐,他让我的那一点微不足道的才华得到了极致的发挥,他让我的工作热情总是保持着最旺盛的状态。他的胸襟是开阔的,他最大程度地包容了我,一直全力扶持我,给予我无限的精神动力。在我心目中,他既是一个严厉的领导,又是一个宽厚的兄长。就是在这里,我逐渐成长起来,也懂得了无数为人做事的道理。
  一晃就是七年,后来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转行离开了四小。说心里话,我真舍不得这方校园,我对这里的每一棵花草都有感情,在那围墙边的密密的爬山虎旁,有我和学生摘叶子做标本的身影;在那升旗台上留下了我手把手教学生升国旗的足迹;我熟悉这里的每一个老师,熟悉每一间教室,熟悉每一块内容纷呈的黑板报……后来我在新的工作中遇到过许多沟沟坎坎,我都愿意回学校跟孙校长去说说,他就像一个兄长一样总是静静地听着,偶尔开导我几句,鼓励我几句,这就足够了,因为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两个字:沉静。
  没想到三年后就传来了孙校长患肝癌的消息,我一下子惊呆了,他才五十几岁啊。听同事们说他的心情很不好,他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啊。我想怎样问候他呢又不至于让他敏感,于是我想好了说词给他打电话,故意轻松地说已约好了四小的几个老搭档出来一块吃饺子,请孙校长也来参加。他电话中谈笑风生,毫不隐瞒地说了说自己目前的病情,又说你嫂子寸步不离地看着我,她每天按医生的要求给我配餐呢,我其实也想出去聚聚啊。他故意说的轻松,可是我却听的沉重。面对疾病,他需要付出多么大的坚强和毅力!说到嫂子,她在医院是急诊大夫,那是一个极好的人。她除了做手术下厨也很拿手,每年春节她都要邀请我们几个学校班子成员去她家里聚餐,她忙上忙下从不让我们插手。有一件小事,我至今不忘,记得有一次我严重便秘,需要采取灌肠疗法,可是大清早到了医院,一个大夫却说要等到八点上班的那个大夫签字后才肯给我做。我痛苦难忍到一定程度,于是给嫂子打电话,她说她今天歇班,但听了我的情况后马上给医院打电话,要求立即给我做,出了情况她负责任,她的敢于负责担当让我很受感动。我甚至想,孙校长身边有一个大夫精心护理他,也许他会好起来的,可是奇迹没有出现,一年后他还是离我们远去了。生前最让他安慰的是,他的女儿学颖师范大学毕业后顺利地考进了汉沽八中,她没有辜负她爸爸的期望,拿起了教书育人的接力棒。而如今又有一个小学颖诞生了,我想孙校长地下有知也会欣慰的。
  葬礼那天,教育界很多人都来送行。泪眼模糊中,在人群中我看到了鬓发斑白的我的老校长刘校长,我走上前,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我看到他的眼中也泛着泪光,我哽咽了半天才说出一句话:“刘校长,你要好好的!”刘校长使劲点了点头。
  如今过了不惑之年的我,对万事万物的理解多了一份深远,多了一份感动,多了一份感恩,更多了一份怀念。我时常想,我们从生下来走这一遭究竟会历经多少事呢,只有稳稳地踏踏实实地做点什么让后人记起,才不枉此行吧。又到清明时节,写下此文,当是对生者的感念对逝者的祭奠吧。
  感悟期盼
  刘庆珍
  人一生有太多的期盼,年龄不同,环境不同,追求不同,结果也不同。
  在我眼前,经常见不同人表现出不同的期盼。
  侄女家的儿子周岁刚过,夏晚,她抱着孩子在院内散步,小孩子咦咿呀呀学走路,东倒西歪招人喜爱,侄女心爱之时与不懂事的儿子说起话来:“你快快长大,快快学会走路吧,免得我为你搀扶!”她期待的眼神让我想起自己女儿学走路时的情景。
  朋友家的孩子上小学了,听别人议论孩子们高考,她兴奋起来:“你们说,我的孩子什么时候才能上大学呀!”她急切的心情让在座人都想为她女儿拔苗助长
  高考结束后,一些家长们在一起议论孩子们考了多少分,报考了那个校,话语间都盼望孩子能考上个好学校,毕业有个好工作,将来有个成才的好环境。这种期盼让:在座的过来人想起曾经的我们。
  有朋友孩子大学毕业J了,工作有了,对象定下来了。那一日,我们在一起闲聊,几句话后,朋友与我袒露心声:“你知道我现在心里想的是什么吗?就盼孩子尽早成家,快快生子,我好享受天伦之乐!”这种期盼跟谁说都是人之常情。
  几个年轻人坐在一起说闲话,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听起来让人好笑。这个说:“我现在上班的时候就盼休班,休班多好啊,能放松紧张的心情,还可以睡个赖觉,愿意干点啥就干点啥,不愿干啥就悠闲自得,不像上班这样,整天把人追的鸡飞狗跳墙!”那个说:“我盼着退休,退休多好啊,退休后有退休费,不用为工作挣钱忙碌,春夏秋冬愿意咋玩就咋玩,愿意咋乐就咋乐,自己的时间自己做主!”听这话就好像我们年轻时想过说过的一样。
  一些些退休的人坐在一起说心里话:“我现在什么奢求也没有,就盼自己有个好身体,能健健康康的,活出个生活质量。”
  “我现在想居家过日子平平安安,一家人和和睦睦心里就踏实。”
  “少是夫妻老是伴,老了越发觉得老伴的重要,我就希望老两口能互相照顾,白头偕老。”这种期盼少了激情,多了实在。
  上述期盼好多人想过、说过、见过、听过,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现实生活中,确实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或这或那都有期盼,就好像每个人心中有一首歌,在不同的曲目下,在不同的激情下,会跳出不同的舞姿一样。
  岁月如歌。当我们经历了很多,见到了很多,感悟了很多时却发现,个人的成长环境及素质,社会的发展及诸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想做的事情,左右着要实现的目标。当我们感悟期盼的时候也发现,不知不觉,我们在盼来盼去中失去了宝贵的青春年华,大自然的神功雕斧已在每个人的脸上刻下了抹不掉的烙印。
  无论如何,那些流淌在心头的记忆是甜蜜的,尽管有些是苦涩的。我依然记得,小时候那些童真梦幻的期盼,年轻时那些激情燃烧的期盼;成家后那些儿女情长的期盼;以及今天常在心头浮现的脚踏实地的期盼,都曾给我鼓舞,也曾带给我幸福与欢乐。
  多少年来,我在期盼等待时放飞梦想;在期盼成真时享受快乐;在期盼未果时觉醒奋进;也在期盼受挫时感悟人生。期盼是我心中的梦,是我人生的航标灯;它就像运载火箭,腾飞了我心中希望的梦想。感谢期盼引领我走到今天!
  时至今日,我依旧觉得,人的一生不能没有期盼,不能没有理想,不能没有目标,不能没有方向,但人的期盼又不能过高,不能活在理想中;人生的目标必须切合实际,前进的方向更要对头;在这个世界上,谁能把期盼与现实完美结合,谁才是睿智与快乐的人。
  谈感悟期盼,意在提醒自己活在当下,读懂期盼,在以后的日子里,坚持那些该的坚持,放弃那些该放弃的,让智商高起来,情商高起来;更加珍重爱情、亲情、友情、乡情;珍惜生命、珍惜时光;让我们的生命之树永远长青。
  远处的靓山(外二章)
  杨树明
  一场夜雨把天空洗得湛蓝,连碧绿的平原都为之逊色。
  天刚亮,大街上有人扯着嗓子喊起来:
  “北边儿亮山啦!”
  “快看亮山呀!”
  太阳出来了,像刚出浴的美人儿,光芒是那么地柔美。
  不用站在房顶之类的高处,站在村子的小街上,放眼远望北边的天尽头,地平线上凸显一溜齐刷刷的远山,像乳儿萌生的牙齿,像魔幻般的海市蜃楼,若隐若现,朦朦胧胧,却是真实存在的。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亮山。
  我的家乡是冀东平原上一个普通村落,阡陌纵横,河渠交错,一马平川,是一处宜农耕的好地方。往北二百多里地就是横亘华北平原的燕山山脉,在平时即使爬上村里那棵四丈余高的老槐树顶尖,断然望不到二百里外的山脉
  每逢亮山,全村老幼都高兴。按照老一辈人说法,这一年亮山次数多、亮得明朗,预示一年里风调雨顺、人畜平安,年景肯定不错。
  亮山大多出现在春夏或夏秋之交,一场大雨后天空初晴,雨水把大气中的尘霾洗刷干净,地面上升腾起纯净的水汽把远处的山峦折射放大,是一种类似海市蜃楼的自然现象。
  我的童年是在家乡度过的,父母亲是地道的农民,经营着三十多亩承包田。一年到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天忙于播种,秋天忙于收获。逢上好年景收获颇丰,欠收年景也饱腹有余。
  父亲是典型的北方庄稼汉,耕耘耪耙是硬手,地里的活计每一样都拿得起来。就有一样不好:大男子主义。尤其是烧火做饭之类的家务,从来不着手。他始终固执地认为,围着灶台转是娘儿们的事情。于是,母亲就很辛苦了,她有些柔弱的肩上负担不轻,统揽全家老少吃喝拉撒一应家务事,累得直不起腰,还要和父亲一起下地干农活,撒在地里的汗水不比父亲少。
  那一年,我考取县城中学宿读,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乡下家园。以后又考上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在一个省会城市安家落户。我感觉,成年累月置身声音噪杂、空气混浊、高楼林立的大城市,仿佛置身钢筋水泥的森林,有时憋闷得几乎窒息。
  我的心情不禁悲怆起来,像游子孤置海外。怀念儿时母亲缝制的粗布衣服,粗瓷碗里的棒渣儿粥和老咸菜,硬邦邦、热乎乎的老土炕,更怀念雨后亮山时的开心一刻。
  后来,我忙里偷闲地回老家几次,看望年迈的父母。可惜,由于季节不是时候,终无缘看得亮山。
  我怀念亮山。
  几年前,我写了一篇短篇小说——《远处的靓山》,投寄一家文学杂志社,可惜被退稿了。搬了几次家,手稿散佚了,不知所去。记得描写过一大段靓山的景色——哦,我故意称之为靓山。“靓”者,散发着光彩魅力的美丽。还记得那篇短篇小说描写的是夏秋之交的亮山。那是一个稻黍成熟的季节,庄稼人不太喜欢雨水了,下雨会让熟透的籽粒吸收过多水分而发霉。但这个时节的亮山景色分外迷人,雨后初晴,秋风送爽,水净天蓝,一行大雁从远处的燕山往南方飞去,天地间显得格外空阔明朗。
  亮山了!北边天地接壤之处的山峦仿佛就在眼前。
  对了,题目是远处的靓山,而我却说了远处的亮山,可谁叫我用“靓山”形容亮山呢?
  春雨潇潇
  一场春雨从昨晚下起来,天亮还没有停歇的迹象。院子里很安静,只有雨滴淅淅沥沥的声音,屋窗玻璃被雨滴清刷的很透亮,映着清汪汪的水色。我心头生起一个奇想,在这细雨迷茫的晨时出去散步,总该有一番新鲜的感受吧。老妻仍在深沉地睡着,全然不觉户外这场不期而至的春雨。我悄然带上门出去,雨中撑起一把布伞。
  走在湿漉漉的街道上,感觉周围像刚出浴那么清新,马路边泛青的树枝,错落有致的民宅商铺,三五个撑伞匆行的人儿,在迷茫的雨雾中凸显格外鲜亮。春雨看似绵绵丝丝地无声飘落,润物细无声的魅力是惊人的。我轻声低吟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
  渭城朝雨滬轻尘,寒舍青青柳色新。
  脚下的马路直通不远郊野,我似有目标而奔走,又像没有目标地闲游。郊野的土路有些泥泞,从远处吹来一阵夹带寒意的风,周身反而觉得很清爽。置身在雾霭迷茫的春雨中,觉得心静得什么都可以不想,也可以肆意冒出很多奇想。春雨像一位天才的画家,稍蘸淡墨、寥寥数笔,一幅烟波浩淼的水墨丹青画就会跃然纸上,古人笔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不正是描写这种意境吗?
  郊野是一派若隐若现的雨中阡陌风光,雨中踏青别有一番意境,衣裤被雨水打湿不少,路边的垂柳在雨中摇曳,果园的杏花在雨中盛开。沾衣欲湿杏花雨,洗面不寒杨柳风。我舍不得这雨停歇,更舍不得躲离这雨,细雨的雾霭中一切都如烟似梦,即使原本躁动的心也会得到净化、慰藉。
  春雨像情窦初开的文静少女,柔语轻声地把万物从冬眠中唤醒。脚下是一片广阔的麦田,上年秋时播种的麦苗儿正在返青,春雨无疑起到助力加油的作用,枝节拼命地从土里往外伸,舒展出一两片鲜嫩的叶儿,幸运地享受着春雨的轻抚。远处一汪汪水色荡漾的秧田里,农民头戴草帽、身披雨衣把早春稻种洒向水田中,手臂一扬一落的姿势很优雅。
  浑然不觉中来到一处鱼塘前,只见无数条纤细的雨丝落入水里,立刻编织出无数美丽的涟漪,水塘中的鱼儿们欢悦无比,三五成群贴着水皮儿畅游,大口地吸吮甘露般的雨水,争着抢着跳跃出水面,那种欢快无比的劲头,仿佛要在雨雾中飞腾起来了。我平时很少光顾这里,恐沾瓜田李下之嫌。好在我和养鱼人有些相识,这时他懒洋洋地蜷在窝棚里,悠闲地喝酒赏雨,热情地邀我收伞进窝棚躲雨。他和我第一句话就是“真是一场好雨啊!”我理解他此时的心境,这场春雨为他带来丰收的征兆,秋天下网收鱼的盛况值得期盼。、
  风轻柔,雨缠绵,心祈祷,i让:春雨催生更多憧憬吧!
  乡村三月春
  农历三月,是田园诗人诗兴大发的时光。
  桃园的桃树挂满万朵桃花,像无数张粉红色的笑靥,浓妆淡抹,疏密有致。如果你在桃园中流连信步,尽情欣赏,一定感慨道:啊!多美的春色!多美的桃花!这时候,你一定鄙夷大城市的鲜花店,满室娇翠欲滴的鲜花,出自花圃暖房,从遥远的江南空运过来,博得人们一时的欢悦。
  三月的阳春景色,对乡下的庄户人家来说,只得到一个信息:一年之计在于春。他们没有闲情逸趣领略这春天的诗情画意,却孕育着忙碌和希望。
  这时候,大人们打发孩子们去干自己的事情。三五成群,结伴而行,打逗着,嬉闹着,奔向广阔的田野。孩子们手里拿一把小铲,肩上背一个蓆篓,从野草中间挑有用的野菜,像曲儿菜、蒲公英等,他们一边干着手中的活计,一边顽皮地唱起乡曲:
  三月里呀,好春光,
  家家户户种田忙。
  未过门女婿来助阵,
  喜坏了待嫁大姑娘!
  心上人儿呀,耐心等,
  秋后我就做新娘;
  心上人儿呀,你不知,
  做梦我想当新郎。
  晌午,回家吃饭时候到了。野地里的孩子们背着满篓的野菜,又在来时的路上往回走。回到家把野菜交给大人,趁新鲜拿到县城去卖,可以换回十几块钱。
  这时节,趁地里活计不算最忙,县评剧团送文化下乡,逐乡逐村串演。无非是一些传统老戏,像《花为媒》、《打金枝》、《刘巧儿》之类的,乡下人却百看不厌。
  按照历年的例规,村主任挨家挨户幕钱,十块八块不嫌少,一百二百不嫌多,县评剧团要组织送文化下乡,演戏是义务的不收费,但谁下乡都没背着锅。这时候,村里“两委”班子总要出头,张罗几顿像样的饭菜款待一下。
  夜戏开演,台上一阵锣鼓家伙响过,皱巴巴的幕布拉开,先演开场戏《跳加官》,无非是烘托一下气氛,逗得全场看戏人乐起来,再上演后面的正牌大戏。
  大戏一直演到月上中天才鸣金收场。
  这时候,村上“两委”头头儿陪着评剧团团长从酒馆来到戏场。团长略带几分酒意地说几谢场的话儿,无非是“感谢大家捧场”、“多提宝贵意见”之类的套话。台下有人大声问:“明儿走不走?”团长随口爽快地答道:“不走啦!加演一场!”台下响起一阵起哄式的掌声。
  前几天刚下一场春雨。弥漫在田野的空气掺杂着新鲜泥土气息,树上的叶子和路边的小草绿得发亮,雀儿在房檐下、电线上叽叽喳喳地唱着春颂。田野里很空旷,庄户人家已经把希望的种子播进土里,苗儿已经破土钻芽,只等几个月的日晒、雨润、风吹,先是一片莽苍的绿,又是一片金色的黄,等到金凤送爽的十月,就可以开镰收获了。
  三月,是一个孕育梦想的季节。北方的三月辽阔、恬静、明朗,不像南方那种“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乱莺群飞。”这时节没有了乍暖还寒,无所不在的春风,像大自然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大地。
  突然,天边涌起一朵一朵云块,明天可能又下一场春雨。三月雨贵如油。这是上天对芸芸苍生的眷顾,等到雨后天晴,大地又是一派明媚的春光。
  北方的农民,讲究会享受能吃苦。不下地的时候,在某家串门子扎堆,喝酒、打牌、抽烟、聊大天,闹的满屋乌烟瘴气,不到半夜不散伙;一到自家的承包地里干活,比老黄牛都有耐力,不怕吃苦流汗,人人都是摆弄庄稼的高手。在这“一年之计”的三月,他们这一天性显示得淋漓尽致。
  这就是北方农民的性格,这就是北方乡村的三月。
  北方三月乡村既忙碌又祥和,这是播种梦想的时节。
  母亲
  青儿
  每当听到有人唱起《十二月里开花》这首歌谣,便勾起儿时的回忆,便想起我的母亲。
  母亲出生在祖辈居住的七里海边东塘坨村。记得小时候在村里几经搬迁,最后在被村民们称之为海挡堤的上面居住。房屋建在堤坝上,房前面是一望无际的七里海,那时水质清澈,芦苇茂盛,鱼虾丰富,野禽繁多,坐在家里的土炕上,透过窗玻璃就能看到碧波荡漾的七里海。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是多‘海挺’(广阔的意思)啊!”
  堤坝上空气新鲜,百鸟啼啭,晚上听海水拍打堤坝的声音,那令人倍感亲切的声音,陪伴我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家盖房用的材料只有门窗是木制的,其它就是土坯、苇草,还有泥水活。那时候盖房子是家家户户的大事,米和面要节省甚至积攒几年,到时候不够用,还要向亲戚朋友家借。另外人缘要好,当时母亲把娘家的弟兄、表亲、侄子等叫来帮忙,也有的邻居前来帮忙。那时帮人干活,会耽误在生产队挣工分,这要和生产队协调好,用队里的马车拉土坯。母亲带头做饭,还有娘家来的人,挑水的、切菜的、和面烙饼的,大饼用大笸箩装。近百人的饭菜,安排的井井有条。那时候盖房的场面格外壮观。
  记得寒冬农闲时,我的家里就成了“娱乐场”。母亲在村里辈份高、性格直爽、乐善好施,还懂得很多戏文,常给大家讲《秦香莲》、《刘巧儿》、《夺印》等戏剧故事。那个年代物质和文化都很匮乏。每到晚饭后很多男女青年都来到我们家里,听母亲讲故事,农村经常停电,大家聚拢在煤油灯下,边听故事边搓麻绳,母亲一边讲、一边拧小葽子(用芦苇拧在一起的用具),这一冬下来,也有不少的收入补贴家用。时间长了就了解这些人的性格、爱好,每年母亲都给他(她)们介绍几门亲事,本村的外村的,因人而异,拿捏很准,成功率极高。经她老人家撮合的姻缘,现在有的人已是儿孙满堂,每逢过年或节假日的,有的夫妻并带上礼物探望母亲,每次母亲都会拒收。母亲说:“你家的日子也很紧,破费这干啥。”实在推辞不过,就将自家东西换一下,这样母亲才感到心安。
  老家有个乡俗,每年正月初二以后请本族或亲戚家的新姑爷、新媳妇。主要是让新人们之间加深认识,也给我们做儿女留下了宝贵的亲情和良好的人脉。记得有一年初一刚过,饭桌上便是棒子面的团子(豆馅的),白菜豆腐,连点肉腥,米粒都看不到,原来今年请新媳妇,新姑爷多。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却为别人着想。
  那个年代生活很贫困,猪肉也很少吃,母亲精打细算,压缩全家过年吃的肉和菜,请客人时的饭菜却很丰盛,在平常的日子里,尤其冬三月,几乎顿顿都是白菜加盐水。父亲年轻时身体不好,村里照顾,在大队后勤干活,家里的一切几乎都是母亲支撑着,洗衣做饭,缝缝补补,喂猪喂鸡,割草摸鱼,挑水拾柴,下地挣工分,拉扯着我们姊妹六人,由于家境困难,大姐和二姐没能实现上大学的心愿,早早地辍学下地干活。
  母亲不仅要料理家,还要帮娘家操办一些家务事,对娘家非常热心。对左邻右舍也是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几乎谁家的大事小情都到场。母亲常常教导我说的一句话是:“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凡事要吃亏让人,吃亏是福。”
  有一年,冬天下着大雪,一老一小到我们家门口讨饭,老者拄着拐杖,胡须满是冰渣,衣服褴褛,右手拿个布口袋,孩童手里拿着个小碗,小手冻得通红,母亲就把风雪交加中的祖孙二人让到屋里,坐在炕上暖和,又做了两碗热菜汤和热饭。临走时给带上两个饽饽,祖孙二人眼含感激之情道谢。家里的口粮也很紧张,我们家人口多、劳力少。母亲常告诉我们要修好积德,在外做事,要讲究良心,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从未在钱物上与人计较,但在处理邻里纠纷的事情上讲道理,泾渭胃分明。是的,母亲心地善良,后来也说自己太直正了,因此也得罪了一些人,当然事后,很多人也是理解母亲的。
  我应征入伍的那年,临行时,母亲告诉我:“男子汉出门在外要能伸能屈,识大体,好好干。总在家门口能有啥出息。”母亲是千叮咛万嘱咐。然而我能理解母亲当时的心情。想儿时落了无数次的泪,我给家寄的信,母亲都要让人读几遍,后来母亲说天下的孩子都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有多少个孩子妈都疼啊。
  后来我参加了工作、结婚后就没有让母亲再操心,自己的事自己办。有一次母亲来县城小住,看到我们现在生活条件非常好,母亲感慨的说:“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妆衣。”我理解母亲的意思,一切要靠自己,努力生活,把日子过好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由于年轻时就操心受累,缺乏及时必要的治疗,母亲后来得了哮喘病,尤其开春和入冬时节,对于患病的母亲那是一关。近几年空气质量越来越差,每到阴天、雾霾天气,我的心就挂念着母亲,每当回家看望时,带一些特效药,母亲看到我很高兴。说天说地,告诉我村里及家里的一些事情。娘俩有说不完的话,临走,母亲趴在窗台上透过玻璃目送我远去。嘴里还叮嘱着“啥时候来啊……路上小心点啊……”
  人世间有一种最美丽、最温和的声音,那就是母亲对儿女的呼唤。无论是面临危险,还是沉浸在幸福之中,我们都会想起母亲。近几年回家时母亲都会询问一些家长里短,当听到我们都挺好时,脸上露出欣慰和幸福的笑容,当握着母亲拉扯我们成长的双手,当看着母亲被岁月染白的隐藏于黑发中的银丝,望着母亲日渐憔悴的面容,我心里非常难受,不知道如何安慰我的母亲,为儿女成长操劳一生的母亲!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由于气候异常,初春乍暖还寒,母亲犯了哮喘病,我把母亲接到县医院重症室治疗,尽管医生尽到了责任,可是,在开河的时候母亲还是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她所疼爱的孩子们,离开了她热爱的这个世界。
  几十年的日夜操劳,风里来雨里去,母亲经历了生活的艰辛,品尝了人间甘苦,母亲让我感慨,那些感动是无法从心中消逝的!母亲的一生献给了家庭,献给了孩子。母亲吃亏让人的精神将影响、鼓励、鞭策着我们。
  母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虽然经历了那么多艰难,总是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甚至在自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首先想到是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母亲那种吃苦耐劳、乐善好施、富有爱心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我的悼念
  关学翠
  如果说家乡有什么使我最自豪、最流连忘返之处,那莫过于一条进场入家的柏油路了。其实说是这条不过五余里长的柏油路是不恰切的。确切的说是因为道路两旁有着那么多高大粗壮的树木。
  此路此树早已成为家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家乡人无不以此引以为荣。
  这是条南北贯穿的路,宽约十四、五米,南至205国道,东可往唐山,西可达天津,上接通往各地的高速公路网;北接芦宝路可达宝坻、蓟县、鸦鸿桥。交通可谓四通八达。且不说这优越的交通环境,单说这路旁耸立的大树之奇,方圆百里可谓罕见。说它们奇,并不是这些树的品种有多么神奇和高贵。它们只是普普通通的白杨树。奇就奇在这些树木都经历了近四十年的风雨锻打。高大粗壮的树身一个膀大臂长的小伙子都合抱不及。那挺拔的躯干,绰约的枝条、丰茂的树冠、肥硕的叶片、高耸入云的神韵,给人的印象古朴庄严中不乏潇洒与活力。蓬勃的生命、无尽的生机,令人神驰遐想。
  如若你走进这条路,你一定会走一路,叹一路、爱一路、赞一路。比比皆是的粗壮大物排列在马路两侧,如两队严阵以待的士兵身着灰色制服,庄严肃穆,威武雄壮。更有那蓝天白云映衬着绿荫碧顷的两条纵深的翡翠玉带。一些天堂鸟喜欢在那里筑巢安家,栖息于树丫间。不同的鸟语有着不同的音调和语速,唱响自然,此起彼伏,比《空山鸟语》来的更自然、更真切。阳光穿过繁茂的树叶折射出点点的七彩光影,色彩斑斓。依路的左侧,一条小河清静安然,横跨在小河上的一座座小桥,有的古朴,有的潮流,不禁令人想起“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雅致趣。如此种种,怎么不会使你不由得感叹这大自然的神奇,造物主的神功。一种豪迈之感便因此油然而生。
  枝叶繁茂的季节,高高的树顶枝枝杈杈舒展开来,仿佛要和路对面的树木携手同行。抬头远望,蓝天一线,绿影如瀑。十几米宽的路面浓荫铺地,凉爽惬意。如若随意支一棋桌、设一小摊、放几椅凳、垂一钓竿……那绝对是天上人间极妙的享受。这里早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最耐人寻味的那树身上一只只神态各异的眸子,仿佛静观世事沧桑荣辱,纵览自然百态峥嵘。它们也见证了我的一次历险。
  十多年前,为了生计,我买了一辆旧三轮摩托车,每天奔波于集市。年久失修的车和我对车的陌生与粗心,以至于车圈开裂开焊的吱扭声我都全然不懂。终于有一天,回家路上,车子外侧的车轮从开裂处撕裂开来,飞窜了出去,滚到了马路的对面河里去了。失去平衡的车子,剧烈颤动着往前滑。我狠踩刹车,可哪还管用呢!我惊恐万分,慌忙中看到前方路旁的两颗又粗又壮的大树,我紧握方向,朝那两颗大树靠拢。接近了,我右手伸出去朝其中一棵大树一撑,颠簸的车咣当一下歪倒下来。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下来的。这时,一个好心的大哥赶上来了,关切的问我:“伤到没有,有事没事?”惊魂未定的我这才发现小手指不知怎么被碾得血肉模糊了。好心的大哥把我送到了医院,他却连姓名也没留下就悄悄的离开了。是那颗大树使我转危为安,是那位好心人救我于危难中。这生命中的一次历险,永远铭刻在我记忆的河床。而那两棵大树和那个好心人一样永远屹立于我记忆的河床。
  如今,那两颗记忆的白杨连同他们的一千兄弟不知被谁一并砍掉了。同时他们也砍掉了一带绿色的环卫屏障和一带净化精灵。
  随着一声声电锯如野牛般的狂躁嘶鸣,一株株大树轰然倒地,肢解成段,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一朝变成了历史。我曾经的自豪与骄傲也被砍得七零八落。
  据说你们是被时代更新了!你们是被时代的纳新换代了!你们死于你们自己的“隐患”!你们的身价是四十七万!你们死的时候是你们刚刚吐翠纳新的春天!纵然我有多少的不舍和依恋,我又能怎样呢?我只有靠我的相机一次又一次的拍下一张又一张。明天你们即将不复存在。好在我的骄傲与自豪的记忆是砍不掉的。
  曾经,春天我看杨花飞雪满天翩,
  夏季我望杨荫铺地一线天,
  秋天我听杨叶瑟瑟赶秋风,
  冬季我数杨眸静静盼春暖。
  一位老大爷惋惜地说:“这些杨树都是我们年轻时栽的呢。”
  如今我只能靠这些记忆和这些文字来祭奠你们——我曾经的骄傲与自豪和我对你们的敬意以及我的不舍与怀念!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人物

戴雁军
责任者
王家彪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