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启成的“德意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4357
颗粒名称: 董启成的“德意利”
分类号: K825.38
页数: 3
页码: 66-68
摘要: 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名叫董启成的企业家的故事。董启成出身苦难,但他凭借着特立独行的性格和勇气,创办了一家保温材料公司,并且在经营过程中始终秉持着“德意利”的理念,致富回报社会,爱国奉献。文章中详细介绍了董启成在非典和玉树地震等灾难中捐助善款的事迹,以及他为家乡王御史村捐助有线电视工程款的故事。董启成的行为展现了他高尚的思想境界和爱心行动,使人们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关键词: 企业家 董启成 德意利

内容

家乡的老人们神聊说,蓟运河在流经宁河县城时,河神留恋不舍,所以竟然绕着芦台镇拧了俩个近乎360度的河湾湾。王御史村就在运河故道的岸畔,村子分成前村和北村。村子北面是连接华北、东北的公路干线205国道,董启成的保温材料公司就紧紧贴在国道边,他本人就出生在王御史。
  乡亲们都知道,董启成是个苦孩子出身。孩提时代,如果说同龄人只有一种苦,他却背负着双重压力,因为爷爷是那个非正常年代的被专政对象。当1978年这个让全中国人民都看到希望的年号来临的时候,他父亲却因病不治而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从此,家庭顶梁柱的轰然倒塌,使他们孤儿寡母陷入了雪上加霜的生活境遇。但是,这特有的境况也逼出了他特立独行的性格。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对经商似乎情有独钟,揣着初生牛犊不畏虎的闯劲,冒着赔本赚吆喝的风险,别人干他也干,先不去管赚钱不赚钱,至少还可以赚经验嘛。所以,董启成卖过小花布,开过小饭店,回收过废旧钢铁。果然,1999年,33岁的董启成几经市场考察、请教经济专家,投资创办了一家保温材料公司。风风雨雨,沟沟坎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路走下来,竟也在行业内外让人刮目相看。2011年,产品全年销售额实现了6000余万元。为国家纳税达几百万元。
  像人起名字一样,董启成给自己公司起的名字叫“德意利”,不少客户一见这名字都以为是家外资企业呢,本来嘛,德意利,整个是三个欧洲国家的简称。究竟什么意思,听我这么问,董启成哈哈大笑,“谁这样理解谁才是真正的老外”,董启成说,“我这公司名字纯粹是汉字国学,德是德才兼备,意是意在振兴,利是利国利民”。
  好一个“德意利”,接下来,我果然听到了董启成许多利国利民的故事。
  2003年,那场旷世未闻的非典让人谈热色变,工厂停产、学校停课、机关公务人员被监管在办公楼内几近囚徒。那期间,董启成有一次从电视报道中,看到一位女同胞在北京小汤山终因不治而被亲人缓缓地盖上年轻的面孔时,启成掉泪了,他当即拨通会计的电话,“账上有多少现金?”当他得知不足5万时,果断告知,马上备出4万,我有急用。转天,他找到县卫生局有关部门,向红十字会捐出了4万元。这也是全县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向非典事件捐助的善款,董启成也因此成为县红十字会理事。在此,我们需要提供的背景资料是,2003年,董启成的公司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全年工业总产值也只有200余万元。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了7.1级强烈地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董启成企业所在地的芦台镇党委、政府遵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向全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政干部和广大群众发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号召,想到当年唐山大地震时,全国人民对自己家乡的无私援助,董启成当场报出捐款数额:10万。这数额不仅是当时全镇以个人名义捐出最多的善款之一,也是最早响应党委、政府向玉树灾区献爱心号召的人。
  不错,正像有些同志分析的那样,就全县民营企业发展情况比较,董启成的公司不是最大的;就个人收入看,董启成也不是最富有的。但是,就致富不忘家乡、致富回报社会,致富感恩党和国家政策的角度分析,董启成是思想境界最高的,是爱国情怀最美的,是爱心行动最快的,是无私奉献最自觉的,这使我们再次想起了他的“德意利。”
  王御史号称城关所属村,滨河近路,最得风气之先。可是直到2007年,全县已有70%以上的村接通了有线电视网的时候,王御史村还因资金困扰的矛盾迟迟不能满足乡亲们这一精神文化需求。按乡情论辈分是董启成叔父的支部书记把求助的目光暗示给他,启成二话不讲,直言道,二叔您甭细说了,做做预算,一共需要多少资金。这一次,董启成一次为村里支付有线电视工程款15万元,不久便让乡亲们看上了拥有几十个频道的清晰的电视节目。谈到这些事,董启成讲了一段颇有见地又耐人寻味的话,他说,王御史村根本没有出过什么御史,甚至历史上连当过太监的人也没有,为什么空穴来风地起了这样的村名,无非反映了老百姓一种美好的愿望,希望村里能出现在社会上有影响的大人物,好给老百姓带来福祉。共产党不讲这一套,但有共同富裕的政策,有奉献公益事业的宽广渠道。
  2007年,惠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全面启动了,由于历史的原因,涉及群众自己出资部分大家有许多议论,有着特殊家庭经历的董启成一下子认定这对农民来讲无论如何都是大好事,为加快这件事在村里开展的进度,他向村委会表示,不管以后比例如何确定,头一年乡亲们的个人出资部分由我包了。这一声承诺听起来容易,可王前、王北两个村足有4000余人口哪,只此一项,董启成就支付了现金20多万元。几年来,逢年过节,董启成都要给每户经村委会认定的贫困家庭补贴500元生活费和一桶油、一袋面,村里的特困户每月都可以从董启成的公司领取100元生活补助款。特困户刘连珍,丈夫患癌症离世,本人又有残疾,孩子读书都有困难,类似她这样的家庭就一直受到董启成公司的帮助。也有的乡亲突然遇病逢灾,一时拿不出医疗费用,其成了解困难后,赶上三千是三千,赶上五千是五千,类似情况,时有发生。“六一”节到了,启成也安排公司有关同志带上图书、文具为孩子们送去欢乐,送去祝福。特别是近两年,董启成还动员本乡本土搞企业致富的同行或老板们在村里成立了扶贫基金会,让先富裕起来的人们为乡亲们共同奉献爱心。完全可以相信,建立起组织,实现了制度层面的保障,将使扶贫行动和慈善事业成为常态持续开展下去。对董启成个人来讲,近10年中,他为社会公益事业的捐款和扶贫济困的付出已近百万元。
  正象人们普通认同的那样,对于董启成来说,无论叫做奉献爱心还是叫做社会慈善,抑或是回报乡情,既没有谁来动员他,也没有哪级政府来强制他,每次都是他本人的自发行为和自觉行动,而且不论是他企业刚刚起步还是日益走向辉煌。当与他谈到这样深情与专注,董启成非常平淡地说,我讲不出许多高深的道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的父母,他们一位因大灾夺走了生命,当然那时节我没有能力奉养他,可是我的母亲,在我有能力让老人家过上好日子的时候却被人祸夺去了晚年的幸福。所以我感到,不管是谁,生的时候不会带来一草一木,死的时候不会带走一针一线。生我养我的是这片土地,帮我教我的是乡里乡亲,我要像回报爹娘那样回报乡亲们。当我向村支部书记问起启成在坊间的口碑时,这位当了农村近20年党支部书记的老哥说:同志,我跟你这么讲吧,对于董启成干的这些事,老少爷们儿说过一句最实在的话是,我们都多了一个儿子。
  2012年的春节来得特别早,采访董启成的时候,已经过了雨水时节,北风袭人犹具寒意。但伫立在董启成办公室窗前,我又一次看到他公司“德意利”三个大字的名称,突然感到龙年的一片春潮在胸中涌动。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人物

戴冠伟
责任者
董启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