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风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4354
颗粒名称: 聆听风雨
分类号: I266.4
页数: 2
页码: 62-63
摘要: 这篇文章描绘了一个宜人的自然环境,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在这里,可以放下心中的烦恼和束缚,享受一个人的静谧和思考。无论是听杨柳的呼吸声,还是感受植物生长的力量,都能让人心静神凝。在这片清幽的环境中,可以感悟到自然的诗情画意,放松身心,成为人生最美的一段风景。
关键词: 环境 自然 风景

内容

燕山脚下,有一处所,四周绿树环绕,小径蜿蜒,堤埝如盘池塘似棋,几间房舍映于绿色间,蛙鸣雁啼,鱼欢蟹肥,幽静中显露生机。荷塘边,有成片的竹林和木槿花丛,公休日,垂钓的人,散落在池塘的各个角落,耐心而惬意的守候着鱼儿的上钩。
  蓝科水产养殖场,就这样幽然而从容的静卧在燕山脚下,如世外桃园般,是城里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整个场区四面见方,外围是钻天的速成杨,枝叶繁茂挺拔耸立,一条平坦的水泥路从东到西直贯场区中央,路两边有粗壮的垂柳,柳枝倒挂至地又映于池塘,在微风中婀娜,如一排排翠绿色的流苏摇曳生姿,给这方沉静之地凭添了几分生动和妩媚。高大的法国梧桐掩映着两排红墙红瓦的房舍及院落,院中有石几石蹲,几上有壶有茶,来客可随意坐下喝茶、谈天,放眼到处是片片鱼塘,浓浓绿色,微风清凉中带着些水气,真是纳凉的好地方。
  场长豪放中不失儒雅,闲下来,握着烟斗慢悠悠地带你到处走一走看一看,他指点着渔场感慨地说: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洼地荒野,现在有树,有鱼,有了人气,总算是有了点模样。听上去既艰辛又自豪。
  院子里阴凉处挂着几排腌好的咸鱼,这是纯朴的湖北汉子老李的拿手绝活,劳作之余,他的乐趣就是展示他拿手的湖北腌鱼手艺。好客的他,会拿出自己平时舍不得喝的老酒,邀你喝上两盅,而老李的腌咸鱼就是一道必须的下酒菜。很受客人的欢迎。
  景如此,人如此,就不能不想独自去领略这份自然的美。撇开众人,独自一个人徜徉在渔场林荫小路上,没有牵挂,没有语言,没有让我分心的人和事,有的只是内心千万缕的感悟和思绪的飘飞。
  悠然走在这撒满幽静的林荫小径上,你可以什么都不去想,也可以随心所欲的什么都去想。这里虽没有人工造化的美景,却有宜人的自然风光,令人心静神凝。杨柳就这样默默的陪伴在你左右,树干上岁月留下的疮夷,可以让你去感悟它饱经风霜、茁壮成长的不容易;清风在耳边柔柔的呢喃,可以让你用心去品读自然诗情画意的浪漫。无论红尘俗世曾经给了你多少的烦忧和愁绪,都会在这清幽静雅的环境中被洗涤的了无踪迹。
  在一池水边,席地而坐,闭上眼睛,听见的,只有这杨柳呼吸的声音,风起处,你还能感受植物悄悄生长的力量,片片落叶飘零的叹息。
  池塘边是最惬意的地方。水面鳞鳞、波光点点,你可以陶醉在这个丝毫不被红尘纷扰的世界里,吼上一声“信天游”,回应你的,就是你自己的声音。荷花亭亭玉立,碧叶托着红粉,点缀着平静的水面,太多的人生束缚,在这里释然。想那匆匆的人生路上,有多少风景来不及观赏,或者是为了更快地走向目标,走向自认为风景更好的地方,却忽视了路途上绽现出来的种种迤俪的风光。
  最美不过秋景,迁徙的鸟儿成群飞过,腾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渔场外围一望无边的稻田金黄金黄的,多么象梵高笔下的“金色麦田”,丰收在望的大好时节。看上一眼都觉得那么舒畅。远方燕山的山腰处,鲜艳夺目的枫叶如一片烟霞可见。看到枫叶的起舞,也总能勾起你内心一片思念之情。把心思放飞在这清幽的天地,去寻找那无数次曾经缭绕魂梦的情怀。在这里,忘记遗憾,抛却叹息,自由自在地,独享一个人的曼妙,无拘无束地去用心欣赏和感悟这种踏幽寻胜的过程,把身心融于如诗如画的瑰丽情景之中,让自己也成为人生最美的一段风景,并且让这一段秀丽的风景换成一种平静淡然。
  一朵浮云飘过,携来一阵清风,花草一阵有节奏的波浪,像是一轴长幅画卷,慢慢延展开去,既可让你的目光随之起伏于色彩斑斓的风景里,同时引诱着你从平原到高山,从瀑布飞流的小溪里到滔滔不休的长江大海。想那时光的波浪,还有浪花点缀的花冠滴滴答答的跳跃,不正是花朵绽放的声音吗!这般次第,多么令人情趣盎然、意兴阑珊啊。
  秋雨绵绵时节,总让人有萧瑟之感,但在这里却全然不同,雨是多么温柔恬静,风是多么连绵多情,你可以撑把伞或是不撑伞,走在林间小径中,聆听风雨声,似听见心泉汩汩的声音,得与失顷刻间是多么的微不足道。片片黄叶飘舞林间,落叶铺满脚下,踏上去柔软而有厚实感,空气更加清新,水更加清凌,漫步在小路,像似走进人生,在人生的长河中感悟自我,蜿蜒的小路,还在向前方延伸,湿润的天空,质朴的泥土气息,供养着你对生活的渴望,温润着内心的丝丝柔情。啊!这一片令人遐想的净地,这一处情景交融的世外桃源。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善香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