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者常乐(外二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4317
颗粒名称: 知足者常乐(外二章)
分类号: I267
页数: 3
页码: 68-70
摘要: 本文记述了知足者常乐的情况。其中包括当好演员、钱和命等。
关键词: 阿拉木图 中国市场 哈萨克斯坦

内容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要生存下去,就得有基本的生存条件。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生存的条件是越来越丰富了,但人们并不满足,所以,人们还得奋斗,还得拼搏,来满足人们不断增加的欲望。
  欲望是可贵的,欲望是动力。没有了欲望,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
  欲望也是可怕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欲壑是填不满的,它会把人推向罪恶,推向深渊的。
  欲,不可怕,可怕的是欲无止境。
  在明、清之际,有一本书《解人颐》,书中有一篇很有哲理的白话诗。诗是这样写的:“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样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薄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欲望是多么可怕,欲望是永无止境。有了一就想要二,想要更多更多。
  欲望是一种永不知足的冲动。这种欲望满足了,又会产生新的更大的欲望。俄国有个寓言故事。说一个渔夫一次在海边钓起了一条样子很古怪的鱼,这条鱼向渔夫说你把我放了吧,只要你把我放回海里,你提出什么要求,我都会满足你的。渔夫想了想说,我的要求是只要我和老婆能住进一幢小房子就行。鱼告诉他说你回去看看吧,你妻子已经住进了房子里。
  渔夫回家一看,妻子果然坐在了自己的房门口。渔夫向妻子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妻子却骂她太死心眼了,向鱼要一幢楼房该多好啊。当鱼满足了她的这一要求后,她又要求有一座宫殿,有了宫殿后,又要求有侍女卫兵。有了这些,她还不知足,为了满足她日益膨胀的欲望,竞要求那条鱼来侍候她。
  这是一个捕鱼人妻子的欲望,胃口竟是这么大,这就叫得寸进尺,欲壑难填。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因为知足,他就不知道自己缺什么。他心里总是满足的。一个乞丐得到一元钱的资助,他会满足地连声道谢,得到拾元钱,他会高兴半个月。因为他的欲望并不高,只要求人们施舍点小钱够他糊口就行,所以他容易满足,也常常享受着快乐。
  知足者就是富有。一个贫穷的人,虽然没有豪华的房子、车子,但一家人能平安度日,一年到头,不欠外债,已是相当的知足了,他不怕半夜鬼敲门,不怕有人暗笑他,他心里踏实,出气匀称,难道这不是财富?这可是用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财富本是人们生产出来的,是人们赖于生存的条件。但随着人类私有财产的出现。财富就由人的生活条件变成了人的行为目的,由人的创造物变成了人的主宰,由人用它来生活变成了人为它而奔波,忙碌,由它为人服务变成了人为它而献身。
  这一切皆源于人的欲望的不知足。
  最后,还是听听老子是怎么说的吧“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第四十四章)用今天的白话来说就是:知道满足就不至于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只有这样生命才可以常存。
  知足都常乐矣。
  当好演员
  老聃同志是春秋时期的一位饱学之士,是古今的一位大智者,他的全部学说的核心就是“道”。
  至于什么是道?老子反复强调:“道”不可言说。把这句话调过来说就是:可以言说的就不是“道”。通常人们总会问:“那么‘道’是什么呢”?按老子的思想,这种提问的方式就不对,“道”不是个什么东西,也不可用语言来说明。
  按照这一思路来理解。道不可言说,能用语言说出来的就不是道;道不可听,听得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见,见得到的就不是道。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道是客观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它无形无色,它不生不灭。可它确实客观地存在着,它是万事万物的根基。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老子比马克思他们早了一千多年。
  “自然”是老子“道”的特性,也是他倡导的一种人生境界和生活态度。“无为”是“自然”的延伸,一切人为的东西都不自然,要“自然”就必须“无为”。为人处世也应该顺应自然,办任何事情都不可凭主观欲望胡作非为。
  老子崇尚一种自然的人生态度,用这种态度来看人生,人生就象河流,源头处狭小,夹在两山之间,容纳百川,由小溪变成大河,由潺潺细流变成滔滔江河,在两岸间奔腾咆哮,冲撞岩石,激起浪花朵朵,飞下悬崖,形成瀑布,雄伟壮观,越到下游河面越宽,河水也慢慢流得平缓,最后流进大海,与海水浑然一体,河流的界限也消失了,它不争名不争利,不居功不自傲,悄悄地结束了它作为河流单独存在的一段历程。把自己的生命融汇在大海之中而毫不惋惜。这是多么地自然天成。
  这就是人的生命里程,自然地由幼年、青年、壮年、老年地发展着,生存着,由激情火热到沉稳老练,由自然地来到人间,自然地生存发展,最终自然地回归自然。这就是老子对人生的诠释。
  细细琢磨,人生确实有趣,我们身外的客观世界就是一个大戏台,每个人就是这戏台上的一个演员,每个人都在这个人生大戏里扮演一个角色,该谁登场(出生)时登场,演完了你的角色就退场(入死),一个演员不能总将舞台占着,不让别人登场。正因这样,人生大戏台是绚烂多彩生生不息的。
  过来的戏,古人演了;未来的戏,由后人去演。今天这场戏,就由今天的人去演。我们应该把握住今天这个人生大戏台,珍爱生命,演好今天的戏,即使我们退出了舞台,也可以自豪地说:我无愧于这个舞台!
  把生命融入自然吧。
  钱和命
  这里说一个很值得思考的故事,说曾经有五六个人划着一只小木船横渡湘江,船到中流,被激浪打翻,大家都落了水,拼命向岸边游去。其中有一位汉子使出了全身力气,也游不了几尺远。同伴奇怪地问他“平时你的水性很好的,今天怎么游不动了呢?”汉子喘着粗气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枚大钱,重得很,所以游不动啦。”同伴说“眼看命都没了,要钱还有什么用呢,还不快把钱扔了逃命吧。”他不回答,只是摇着头。不一会儿,他更游不动了。已经上岸的同伴对他大声叫道:“你好蠢,命都顾不上了,还要钱干什么!”可是他已经翻着白眼,沉下水底淹死了。
  不可否认,钱确实是个好东西,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没有钱就寸步难行,几乎什么事也办不成。所以谁不抓住大好时机,拼命地抓钱呢!
  当然,话说回来,钱和命比起来孰轻孰重?回答是肯定的,命当然重要,命是自己的,命属于人只有一次,有了命,就可以创造出一个辉煌世界;钱是死的,是身外之物,没有钱可以凭双手去挣;钱还是个魔怪,它可以使人失去理智、神魂颠倒,甚至把人埋葬掉。
  钱,这个东西,还是理智地对待,适可而止。
  故事中的汉子为了钱而送掉了命,实在是干了一件蠢事,为了区区一千枚钱而丢掉了命,难道一个生命就值一千枚钱?要知道,钱是有价的,生命是无价的,以无价去换取有价,这个投资就太大太大了。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就干着这种亏本的买卖。报载某企业的老总,事业如月中天,四十多岁,却创下了数十亿的财富,突然一天不明原因的死去,他创下的数十亿财富一个也带不走。如果他能活下去,敢想他不会创造出数百亿、数千亿的财富呢!
  在钱和命这两个选项中,命永远会是第一位的最佳选项。口口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人物

闫焕成
责任者
戴雁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