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4287
颗粒名称: 明镜台
分类号: I267
页数: 3
页码: 66-68
摘要: 明镜台收录了寒瀛所作的《齐威王治吏之道》。
关键词: 散文 季刊 《七里海》

内容

齐威王治吏之道
  寒瀛
  齐威王(前356~前320)战国时期齐国国君。桓公时的太子,齐桓公死后,于公元前356年继位,在位36年。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
  威王十五年,国威大振。著名的围魏救赵打开了齐国收复失地的局面。齐威王打垮魏国后,又对其他侵齐者个个击破。纷纷收回了侵地,而后称雄关东。
  那么,为什么在齐威王统治的后期,齐国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迅速地由弱变强、称雄天下呢?主要是他的治吏之道。
  尊重人才,重用人才
  齐国向来有尊重人才的优良传统,然而把人才提高到国宝高度来认识的,唯有齐威王一人。威王二十四年,齐王与魏王讨论国宝的问题。魏王齐王说,贵国可有国宝?威王回答说,没有。魏王说,我魏国虽然很小,尚有十几枚珠宝,你齐国号称泱泱大国没有珠宝怎么也没有国宝呢?威王说;“寡人与你对国宝的看法有所不同。我的大臣有檀子,镇守南城,使得楚人不敢东进,那边的诸侯们都与我友,又时常朝见;我的大臣田盼,镇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我有大吏黔夫,镇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我有大臣种首,专管治安,则道不拾遗。这些还比不上你那些个珠宝吗!魏惠王听后惭愧地回国了。
  基于人才是宝的深刻认识,齐威王能够做到不拘一格地任用贤才。他一面选用宗室中有智能的人为官,如田忌做将军,田盼镇守高唐。一面又选用大批门第寒微的士人,委以重任。比如,因受妒而惨遭迫害的著名军事家孙膑,从魏国逃归时本是刑余之人,是被追杀的囚犯,而到齐国后,以其丰富的军事理论和卓越的指挥才能,在田忌的推荐下,受到齐威王的信任和重用。再如出身“赘婿”,受过髡刑、且相貌丑陋的淳于髡,因“博闻强记”,滑稽善辩、善于谏诤,而受到齐威王的赏识和重用。又如平民出身的邹忌,毛遂自荐,鼓琴论政,得到威王重用,三月得相印,次年封侯。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一个人的评估,威王视其主流。他对人才白璧微瑕似的缺点表现出相当的宽容。比如齐欲伐魏,魏国用“宝璧二双,文马二驷”贿赂淳于髡,从而使魏国兔于战争之苦。事后有人检举了此事,威王只是责问几句了事。
  严刑重赏,以法治国
  齐威王之所以能够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有功者赏,有罪者罚,赏罚分明,严刑重赏,以法治国。
  据史书记载,齐威王为了整肃吏治,特别注重事实、注重调查、注重赏罚,而且他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十分娴熟、精当,其赏即墨大夫、烹阿城大夫、诛贪官污吏的做法,成为整肃吏治的千古经典。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齐威王问身边的大臣:“地方官谁干得最好?”许多人异口同声地说:“阿城大夫干得最好。”齐威王又问:“那么谁干得最差呢?”那些大臣又一起回答:“即墨大夫干得最差。”
  齐威王听了大家的评价后不动声色,只对外宣布说“欲行赏罚”,并召两位大夫到国都临淄述职。
  那天,文武百官齐聚朝堂,齐威王威严地站在高台之上。站在高台下的,一个是阿城大夫,一个是即墨大夫。在高台的另一侧,还新垒了一口大灶。灶台上,大铁锅正冒着腾腾热气。
  看来齐威王的用意很明显,两个大夫中,就是要杀一个,而且是用烹刑,以杀一儆百。另一个呢,就是要作为正面典范,以表率众臣。
  大臣们都暗自高兴,他们以为官声日隆的阿城大夫肯定要升官,而臭名昭著的即墨大夫肯定要挨烹。谁知,事情的结局却大大出乎众臣的意料!
  齐威王首先对即墨大夫说:“自从你到即墨任职以来,我每天都接到弹劾你的报告。然而,我派人去调查,发现你开荒辟田,五谷丰登,百姓富庶,官吏清廉,使齐国东部得到安定。我还了解到,你在朝中之所以口碑不好,主要是你没有巴结我左右那些人,所以没有人为你说好话。”接着,他当众宣布重奖即墨大夫一万户封邑。
  然后,齐威王对阿城大夫说:“自从派你到阿城后,我几乎天天听到对你的赞扬声。可是我派人秘密调查,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田野荒芜,百姓贫困。前些天赵国攻击鄄城,你不率军救援;卫国占领薛城,你假装不知道。可见,我听到的那些吹捧你的话都是你花钱买来的。”他当场下令把阿城大夫扔进沸水锅中烹了。
  齐威王又召左右平时赞扬阿城大夫、诋毁即墨大夫的大臣共数十人,斥责说:“你们在我身边,就是我的耳目,没想到你们私受贿赂,颠倒是非,欺骗寡人。有臣如此,要你们何用?一块烹了吧!”那些奸佞之臣个个吓得泣拜哀求。齐威王怒犹未息,把平时最宠信的十余人烹了。
  原来,齐威王不是一个糊弄的领导,他并没有因大臣们的众口一词而草率行事,而是秘密派使者分别前往阿城、即墨两地明察暗访。使者调查的结果与身边大臣的回答截然相反——“誉言日至”的阿城大夫原来是个贪官,而“毁言日至”的即墨大夫却是个清正廉洁的好官。经进一步调查,原来是最受齐威王宠信的身边人等收受了阿城大夫的贿赂,所以替他说好话。而刚直不阿的即墨大夫由于不向上级和同僚行贿送礼,所以大家都诽谤他。
  这一奖一罚,震惊了朝野,清官廉吏人人拍手称快,贪官污吏个个悚然惊惧,不敢再胡作非为,有的还逃到了国外去避难。从此,齐国风气大变,朝中一扫阿谀奸佞之风,国家官清吏洁。
  威王这种不偏听偏信,探查真实情况,基于事实上的严刑重赏,致使“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
  广开言路,奖励进谏
  能否纳谏,以及纳谏程度是衡定一个君主是否开明、以及开明程度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此言,齐威王无疑是一个佼佼者。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当时齐国的齐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沉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一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敢赶出来劝谏。其实齐威王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某国有只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声鸣叫,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像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于是沉吟了一会儿之后便毅然的决定要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因此他对淳于髡说:“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政。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淳于髡就以隐语“国中有大鸟”相谏,被威王所接受。
  再如威王喜欢饮酒,往往置酒后宫,通宵达旦,淳于髡讽谏说:“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皆然。”齐威王听后,连声说“善”。从此“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威王在纳谏方面,《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表现得更加突出。邹忌身高有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端详着镜子里自己的形象,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比不上您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打量他,自认为不如徐公美,晚上睡觉时思考这件事,心想:“我妻说我美,是因为她爱我;我妾说我美是因为她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他有求于我,”
  邹忌于是上朝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满朝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威王见邹忌是个人才,三个月后就用为相国,加紧整顿朝政,改革政治。
  齐威王不愧为古代社会一位贤明的君主。
  责任编辑:柯楠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人物

寒瀛
责任者
柯楠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