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之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4260
颗粒名称: 纪实之窗
分类号: I269.7
页数: 4
页码: 71-74
摘要: 本文是由陈英辉所著,题为《不信春风唤不回——天津市金芦米业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关键词: 杂文 陈英 文学

内容

不信春风唤不回
  ——天津市金芦米业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陈英辉
  上世纪末,在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大潮一浪高过一浪的冲击下,国家对粮食市场实施了近半个世纪的统购统销政策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中央政府明确宣布粮食市场全面放开。但是,吃惯了旧体制下稳定饭的粮食系统的广大职工路在何方,谁都知道,从存储保管粮食到把粮食销售出去,从政策性亏损企业到自己走向市场赚饭吃,这巨大的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反差让人们措手不及。一个严酷的现实摆在了宁河县粮油集团34名下岗职工面前。与其束手待毙不如奋起搏击,员工们终于萌生了这样的共识,那可说得上是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情状,大家将口袋中的下岗补贴金全部掏了出来,从原来的国企职工成了金芦米业公司的第一批股东员工。从此,把命运捆在了市场这匹野马上,也把荣辱成败拿在了自己手中。
  像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除了自己的几十个兄弟知道外,新挂牌的金芦公司,天下有谁识君颜?况且公司的大本营又驻扎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城。“一定要走出去”,总经理@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决定。当年秋,借西部五省粮油展销洽谈会在青海举行的机会,公司派出了以@为首的宣展团参会。何谓“宣展团”,不难理解,金芦人是把宣传自己放在了参加洽谈会的首位,正是在这样的战略意图指导下,而且是在囊中羞涩的窘态中,金芦人都知道,那时节,业务人员的差旅费有时都要自己垫付,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金芦公司免费为洽谈会提供了伙食用米,而且向地方粮食管理部门和部分消费者赠送了样品米。这样,宣展团以最小的投入在不同层面上宣传了金芦公司,树立了自身的形象,也推出了自己的产品。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成功打响西宁洽谈会之后,在@的带领下,宣展团又挥师兰州,进军中国兰州商品交易会,并且在甘肃开展了为期数月的展销、促销活动。在此期间,分别在西固、城关、张苏摊粮油批发市场、兰州粮贸公司等地设立了27个展销点,选用公司
  高等级产品作为赠品随机发放。使金芦公司小站米在西宁、兰州声名鹊起。
  梅花香自苦寒来。谈起当年打拼市场的日日夜夜,公司现任老总陈健仍然一脸的神圣和冷峻。幅幅回忆的画面在我们的脑际闪现:他们去东北考察市场,在农村,哪有什么宾馆招待所,就借宿在农民家里,冷一顿、热一顿算是小事,最让那些女业务员们不能接受的是有时几天都不能洗上一次脸。由于是为人母,为人妇,出差的时间长了,又难免不为家人所抱怨,甚至受到坊间的议论,除此之外,还有自然条件的威胁。在黑龙江五常市创建加工生产基地时,那里的冬季白天最高气温也只有零下20几度,加工厂是由原来的一所小学校改建的。由于是坚持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车间投产了,办公生产设施尚未完成,经管人员只好穿起防寒服、雪地鞋,全副武装地在冷屋子里办公。陈总说,不怕外人笑话,我们好多女同胞为了避寒,连上厕所的次数都压缩了。山西分销部成立,女业务员赵淑欣被公司委任为主管,人生地疏,举目无亲,真说得上两眼一抹黑,公司就看好这儿的市场潜力,赵淑欣心中非常明白,此时的自己已成过河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她果断地带领几个大小伙子边找库房、租宿办公室,边联系客户,促销金芦米。开始时送货租车,后来感到不太方便,干脆学了驾驶执照自己驾车送货,一路下来,不光在太原市区,包括大同、运城等周边地区的市场也被开发出来,而且销售的都是等级米。站稳脚扎下根后,他们又凭自身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吸引本地不少商家,成为了金芦米业公司的经销商。赵淑欣团队在太原市场的胜出固然有产品质量、价格、人脉关系、经营模式等缺一不可的商业元素,但是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的精神状态与活力不能不排在第一位。
  天津人跑到西北做生意,且不说资金不足,人手紧张,那里的生活环境不适应,就是时间紧迫、路途遥远,产品运输不便等困难也是常规经营无法想象的。员工们常常是日夜兼程,连续开车10几个小时,从一个地方赶去另一个地方,不能按时吃饭,有时一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2001年4月28日晚上8点钟,一条业务信息显示,青海石油管理局职工生活区大米供应商于5月1日公开招标,公司领导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距招标只有两天准备时间,乘火车肯定赶不上,坐飞机则无法携带样品,怎么办?公司老总当即决定开车前往,当晚下达紧
  急订单,加工厂马上生产样米,销管部连夜组织相关材料,次日凌晨4点出发,天津——敦煌,5000里路程,30日中午抵达目的地,然而,转天现场参与投标的单位均为青海石油管理局的老供应商及西北地区的大型粮食企业,金芦并不在被邀请之列,但就是因为金芦人不惜长途奔波几千里的真诚态度和不畏劳苦的经营意识深深地感动了招标方的负责人,不仅给了他们发言的资格,同时也赢得了成功竞标的机会。最后,金芦公司终于成为青海石油管理局在招标会上确认的唯一一家大米供应商。
  西北大捷给蹒跚学步的丑小鸭亦即横空出世的金芦人以华彩亮相。他们乘胜前进,在京津沪、呼和浩特、成都、太原、乌鲁木齐,以同样的方略出击。到2003年,金芦公司建立了9个销售分公司,2个大米深加工厂,员工从初期的40多人发展到140多人,并在全国范围招聘高级管理人员30人,年大米销售量从2000年的6000吨增加到了30000吨,跃升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大米深加工企业。
  大家知道,工业化时代的发展,市场经济风起云涌,粮食加工销售企业毫无例外地被推到了市场竞争的生死PK中。金芦人越来越敏感地意识到,品牌成了企业的灵魂,成为企业实力无可替代的杀手锏。为了提升已有品牌的含金量和创推新品牌,他们不断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努力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并引进日本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分别建立了化学和物理检验室,不仅可以对米质实施物理、化学指标检测,而且可以精确地控制产品内在品质的稳定。同时,他们使用米粒食味计检测粮食产品中直链淀粉,对蛋白质含量等进行分析,确保产品达到最佳口感:他们使用多功能红外水分测定仪、脂肪测定仪等设备测定产品营养元素的含量,使产品处于最佳营养状态。
  为了确保米品质量,他们还延长了质量保证系统的管理链条。采取从源头上把关的措施,公司采购人员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市场行情,对原料米供应户进行严格检验,对比分析,在天津、东北等地建立了固定的原料采购基地,为农户提供优质稻种,实行高于市场价格的保护价收购等,与1500多个农场、农户签订供销合同,执行严格的原料采购标准,在选用当年新米上确保原料质
  量。
  10年来,金芦公司始终坚持开拓创新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向,高起点经营,超常规发展,走出了一条不断超越自我的奋进之路,他们一年一大步,每三两年都会使企业登上一个新台阶。2003年,他们先后建立了9个销售机构,创新经营模式,建立稳固的销售网络;2005年,金芦公司建立了原料供应基地和生产基地,新品种的开发使企业具备了抗风险能力和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2006年,金芦公司的经营模式从直销型开始向经销型转变,企业站在了更新更高的起点上。
  10年来,金芦公司不断修订员工薪资管理办法,提高员工工资和福利待遇,真正使员工从企业的发展中得到实惠。他们努力改善员工住宿及办公条件,在设立分公司的地方购买公寓楼,配齐各种生活设施,并为每个公司配置了小汽车和货车。他们十分注意搞好传统节假日职工的福利,做好驻外员工的家庭慰问工作,使之没有后顾之忧。现在,每年春节,全公司的联欢庆祝活动已经形成了传统。驻外员工和外省籍员工到公司总部欢聚一堂,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增进感情,营造了和谐环境,提升了人文情怀。
  近几年,金芦米被天津市商委评为天津市商业系统知名品牌,被食品工业协会评为中国名优食品,公司生产的“金芦香米”“金芦米王”“金芦小站米”“芦花香米”“珍珠米”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放心米”称号。
  目前,本市大米加工企业11家,金芦米业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荣获“天津市名牌产品”的大米生产企业,也是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他们依托黑龙江、天津三家大米加工厂,在国内建立了十几处销售机构,在国外拥有100多个经销商和协作单位,产品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20几个省、市、自治区,同时远销美国、新加坡、阿尔及利亚等国家,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采购组织的供货单位,被天津市粮油应急指挥中心确定为全市“粮食应急供应单位”。
  2009年,金芦米业有限公司销售量10余万吨,销售总额实现了3.3亿元,在同行业中力拔头筹。夜半杜鹃仍啼血,不信春风唤不回。十年前,一只被市场经济大潮涛吞浪卷的小舟历经十年风雨,几千日打拼,终于打造成同行业竞拼中的旗舰,金芦人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丰硕成果,为“危中有机,事在人为”提供了生动素材和有力证据。事实再一次证明: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金芦公司的效益,金芦人的精神和勇气再次彰显了天津人骨子里的精、气、神。当金芦人又一次站在新的起点上时,无疑,这精神的光辉照亮了他们奋进的航程。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不信春风唤不回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