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接力见真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4210
颗粒名称: 爱心接力见真情
分类号: K825
页数: 6
页码: 67-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徐淑霞和她的女儿宋志欣经历了许多苦难和困难,但他们始终相依为命。徐淑霞的婚姻失败后,她独自抚养女儿,生活变得困难而艰辛。她常常在死亡的边缘徘徊,但为了女儿的幸福,她选择坚强地活下去。母女俩一起面对着生活中的困难,一起度过寒冷的冬天,相互支持、相互取暖。尽管生活贫困,他们仍能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因为他们拥有彼此的陪伴和母爱的力量。此外,徐淑霞还曾帮助一位民警实现生育的愿望。这个故事展现了母女之间的坚强、勇敢和母爱的伟大。
关键词: 七里海 名人

内容

一束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一位眼含泪珠的女孩脸上,长长的睫毛遮盖不住明眸透出的喜悦。她那本来就白净而又被阳光照得红嘟嘟的脸闪着光亮,像九月里熟透的苹果,一张小嘴巴蕴藏着丰富的表情:母亲高兴地撇撇嘴,扮个鬼脸,两个纤细的小手将心爱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紧紧地贴在自己的胸前……整个房间,虽然没有什么摆设,但是却充满着阳光,荡漾着笑声,装满了快乐。这对母女就是宁河县芦台镇育红街居民徐淑霞和她的女儿宋志欣。
  罗曼·罗兰说过:“所谓内心的快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快乐。”
  徐淑霞和她的女儿宋志欣的快乐不仅仅是因宋志欣胸前棒着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带来的。她们灿然笑容的背后有着鲜为人知的母女与一帮警察的故事。她们的快乐少了一份正常家庭的健全,多了一份苦难的相伴;宋志欣少了一份父爱,却多了一份好心人的关爱。正像徐淑霞逢人便说的:“如果没有好心人的帮忙,也许我早不在人世了,也许就没有我女儿的今天……”
  相依为命
  当年,徐淑霞带着一脸清秀和农村女人的纯情来到她向往已久的县城芦台,与一个城里的男人结合了。那个年代,农村妇女嫁到城里不易,很让人羡慕。婚后,丈夫对徐淑霞也非常好,他们生活幸福。女儿宋志欣的到来,更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欢乐。尽管生活清贫,但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生活得有滋有味。为了回报丈夫给她的幸福和女儿带给她的快乐,为弥补生活开销的不足,徐淑霞没白带黑地到处找活干,日夜操劳,为此落下一身病,但她仍心甘情愿。
  然而,天不随人愿,好景不长,曾让徐淑霞引以自豪的丈夫却因工作下岗,变得脾气暴躁,再没有往日对她的卿卿我我、恩恩爱爱。为了来之不易的婚姻,也为了嗷嗷待哺的女儿,她极力忍受心灵上的痛苦和生活的艰辛,想用自己的辛勤付出来感化曾给自己带来一时幸福的丈夫,但是她的付出没有回报。丈夫在感情上反而更加疏远了徐淑霞。
  也许,身体偶尔的背叛,徐淑霞还可以原谅,但心灵的长期背叛,她却不能容忍。2001年,徐淑霞与丈夫离了婚。婚姻失败后,她带着12岁刚刚上初中一年级的女儿艰难地度日,沉重的生活负担压得她喘不过来气,身体也越来越不好,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乘人之危,接踵而至。面对徐淑霞母女的处境,只有一些远门亲威的徐淑霞像瘟疫一样,亲亲们都远而怜之。本来徐淑霞想找亲戚们借钱生存,但看到这种情况,也就打消了念头。已不能从事体力劳动的徐淑霞和女儿只能靠国家每月的300元特困补助,维持生计。从此,苦难仿佛像浓雾将她们裹住,任她们如何逃遁也难摆脱,生活便渐渐地穷困潦倒。宋志欣,这个漂亮文静的女孩便在苦难的环境中挣扎着成长。
  婚姻的失败、身心的痛苦、养活女儿的艰难,使徐淑霞一次又一次地在死亡线上徘徊,她想以死释去重负。然而,每当徐淑霞脑海里出现死亡的念头时,眼前就浮现女儿宋志欣眼角流着泪而熟睡的模样。这又叫她欲罢不能。最终,伟大的母爱,驱使她为了女儿要坚强地活下去。
  从此,母女俩相依为命。雨季房子漏了,就用盒子接着,睡觉时,母女找到一处不漏的地方,挤在一起,靠墙而卧;凛冽的寒风来袭时,母女俩围着棉被蜷缩在一起,相互取暧。母女俩常常看着窗上漂亮的冰花发呆,听着吓人的北风吼叫入睡;没钱买新衣服穿,就将旧衣服缝了又缝,补了又补,补丁叠补丁;没钱没菜,就到菜市场捡菜邦子……
  宋志欣渐渐地长大,也羡慕别的女孩穿好的吃好的,对天天米饭、馒头加炒素菜,常常因想吃肉而吃不上,对母亲撅嘴,而且她发现母亲每次都是她吃完饭才到一边去吃饭。“是不是母亲背着自己吃好的?”小小的她开始怀疑母亲对她偏心。一次吃完饭,宋志欣对母亲说脑袋痛,没有上晚自习,早早躺下,却合眼没睡,她要看看母亲究竟吃的是什么?
  她起身悄悄地来到外屋,偷看正蹲在灶旁吃饭的母亲,原来碗里是水煮菜邦子,她惊呆了,她看不下去了,便又悄悄地回到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愧疚地让她揪心,两行热泪滚了下来……
  唐云洪和苏宝龙
  徐淑霞家里常年供奉着观音菩萨像,邻里常常看到她望着观音菩萨像默默地祈祷。是祈求观音菩萨保佑她们母女吗?是祈求观音菩萨改变她们的处境吗?邻里们是这样认为的。其实不然,徐淑霞敬观音菩萨是为一位好心的民警求子。那她为什么替一位民警求子,这位民警又是谁呢?故事,得从2003年说起。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这一年的冬天好像特别的冷,随着一场大雪的飘落,天气更加地寒冷,但白雪也让人感受到“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的美妙。可是,这无私的白雪却让徐淑霞的眉头紧锁,常常望着窗外发呆。因为这厚厚的雪又会给她们母女的生存增添更多的沉重。也就在这一时刻,一位交警来到了她们母女面前。
  这位交警不是别人,正是宁河交警支队芦台大队民警苏宝龙。他是应队长唐云洪之命,寻找在“警民共建手牵手活动”中的贫困家庭的人。在芦台镇群众的眼里,唐云洪领导的芦台大队民警,个个不仅尽职尽责,而且也是扶危济困、热心解决群众困难的好警察。多年来,他们不知救助了多少贫困家庭。这不,又派民警苏宝龙寻找需要帮助的群众。
  苏宝龙先是到育红街居委会,找到居委会主任,问清居民中最困难的两户人家,其中一户就是徐淑霞家。苏宝龙为了核实情况,便深入到这两户家中。当来到了徐淑霞家时,他惊住了。她家屋里空空荡荡,四个旮旯,没有一件摆设,有的只是半小口袋粮食和地上堆的冻了的白菜帮子。再看徐淑霞面黄憔悴,身体单薄,眼神呆滞,勉强朝苏宝龙笑了笑,便惊恐地望着他。再看其女儿,腼腆地将漂亮的脸蛋扭到一边,而一双冻伤的正扶着烟筒取暖的小手深深烙入苏宝龙的眼底。苏宝龙一边说明来历,一边用手去摸烟筒,感觉没什么温度。于是,他打开炉子盖,原来炉子焖着呢。苏宝龙又向四周看看,发现院外只有一小堆煤面子,再瞧瞧饭桌上,饭碗里是白菜帮子傲的糊。苏宝龙一切都明白了,眼眶也随之湿润了,便匆忙告别徐淑霞母女,赶紧回队里向唐云洪队长汇报了情况。
  唐云洪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马上来到徐淑霞家,他的心也被震撼了。低矮寒凉的简陋平房中,他发现屋顶还透着光,四壁是一片片漏雨后留下的水渍,家中只有一点食物,不知道这娘俩儿下一顿该吃什么?唐云洪再也看不下去了,半晌没有说话,最后他道出一句:“你们娘俩今后的生活,我们交警芦台大队包了!”听完唐云洪的话,徐淑霞母女倏地双双跪在唐云洪面前,泣不成声……
  唐云洪一诺千金。当天下午,芦台大队的交警们就带着自己凑钱买的米、面、菜和修房的材料来到徐家,里里外外忙活起来,看着交警们忙碌的身影,经历了太多苦难的母女二人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和感激之情。
  从那儿以后,徐家全部的生活开支,就都由交警芦台大队的民警们解决。冬天的燃煤,夏天的风扇,平时的吃用,节日的肉蛋菜,他们都及时送到徐家。在无数个寒冬、酷暑之日,民警苏宝龙的身影更是多次出现在徐淑霞母女面前。当徐淑霞听说恩人苏宝龙结婚7年还没孩子时,她逢人便说,像苏宝龙这样的好人不能断后,我没有别的能耐,就请观音菩萨保佑好心人吧。于是,徐淑霞便敬上观音菩萨像,为苏宝龙求子。也许真的灵验,好人好报,如今苏宝龙有了漂亮伶俐的女儿。随后,徐淑霞又在为所有好心的民警祈福。
  苍天无情,人却有情。如果说徐淑霞母女的命运是苦涩的,但她们又是幸运的,命运又安排她们母女遇上交警芦台大队的一帮好民警,从此苦尽甘来。芦台大队的民警们与辖区群众建立深厚感情之举,也充分体现了新时期人民警察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崇高品德。
  援助之手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
  交警芦台大队的民警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并验证着这一名言。在唐云洪升为副支队长后,现任大队长的于在得又接过爱心接力棒,继续带领全队民警帮助徐淑霞母女。
  当于在得听说在芦台三中上初中的宋志欣因交不起学费要辍学的情况后,在忙碌一天后,晚上顾不上休息,马不停蹄地来到芦台三中,找到杨校长商量留住宋志欣。当于在得将宋志欣的家庭困难情况和交警芦台大队民警多年帮助宋志欣母女的情况向杨校长介绍后,杨校长深受感动,当即决定免去宋志欣的一半学费。剩下的一半学费,于在得决定组织芦台大队民警捐款解决。民警们听说为宋志欣捐款,二话没说,纷纷掏钱献爱心。在芦台三中和交警芦台大队的共同努力下,面临放弃学业的宋志欣又高兴地走进了心爱的教室,最终完成了初中学业。
  人之所以会感动,是因为我们都生活在爱之中。红尘有爱,人间有情,世间的忙碌蒙不住有爱心之人的眼睛。同时,人们也从中体会到感动带来的美好憧憬。
  宋志欣参加了中考,准备上高中,可是命运还在捉弄这个让芦台大队民警惦念的女孩。在考芦台四中时,结果差了1分,被拦到四中大门外。虽然仅差1分,可这1分如果要上四中,就得多交12000元的择校费。这对一般的家庭都是困难的,放在宋志欣母女身上更是不敢想。没有办法,宋志欣的母亲想让女儿上中专,可宋志欣只是低头不语,默默地流泪,其实母亲猜到女儿想上高中的心愿,在宋志欣的心里却有另一个秘密。在母女俩无奈地抱在一起痛哭的时候,交警芦台大队的老队长唐云洪又来了。
  为了宋志欣能到四中上高中,唐云洪来到宁河县教育局求自己的表哥。说实话,唐云洪自己的儿子上学问题都没求过表哥,儿子至今也没有好学上,为此妻子对他有过抱怨,当唐云洪的表哥了解情况后,也深受感动,当即找到当时四中的刘校长。于是,感动和爱心在四中校园里开始传承。
  刘校长当即拍板,免去一半的学费,同时组织学校的师生为一个择校的学生宋志欣进行捐款,师生们又捐了3000元。这实为罕见。剩下的3000元又由芦台大队的民警捐出。就这样,众人的感动换成爱心再次成就了宋志欣。而宋志欣也被众人的爱心所感动,这感动又变成了学习的动力。从此,宋志欣没有因家境的贫穷而感到自卑,也没了羡慕其它女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虚荣。说实话,哪一位少女不爱美?已长成大姑娘的宋志欣也梦想自己有一件可身的外套,衬托自己绝佳的身材,但此时的她不再奢望,一身朴素的衣着让她觉得面对众多好心人更加坦然。她一心扑在学习上,要以优异的成绩完成高考,回报好心人。
  2008年6月日晚上,命运之神又来考验她,明天就要进考场了,就在这关键时刻,她不能入睡,她的压力太大,生怕考不好,对不起帮助过她家的众多好心人,结果宋志欣感冒发烧了,影响了高考的发挥。这次高考最终失利。难道她的苦难非得象唐僧取经一样,有八十一难不可?也许是好事多磨。
  高考没有考好,宋志欣心里很难过,但她并不气馁,因为她心里的理想还没有实现,她要复读,实现一直没有告诉他人的秘密。
  一直关心宋志欣的苏宝龙如今已是交警芦台大队的副大队长,宁河分局十佳警星。听到宋志欣没有考上学的消息后,赶到宋志欣家,安慰这个命运坎坷的女孩。苏宝龙建议宋志欣上中专,并答应给宋志欣跑这件事。宋志欣理解苏叔叔是为她好,是为她家着想。但执着的宋志欣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面对苏叔叔的好心,不得不连母亲都没告诉的秘密告诉了苏宝龙:“我要考天津警院……”宋志欣的一语惊人,让苏宝龙不敢相信,那就帮宋志欣先复读吧,至于上什么学,看考分如何再说!
  苏宝龙通过自己的老师,找到宁河县招生办的领导,说明来意,并将宋志欣的情况再次向招办的领导介绍。招办的领导帮忙找到刚调入宁河中专的冯校长,让宁河中专收下宋志欣。冯校长也很同情宋志欣,决定免去2000元复读费的一半,收下宋志欣。没有一分钱可交复读费的徐淑霞母女又为难了,她们不好意思再找交警芦台大队的叔叔了。其实,在她们母女愁眉苦脸时,苏宝龙早将他得的1000元三等功奖金交给了宁河中专,补上了宋志欣复读费所需交的余款。
  当徐淑霞知道后,感慨道:“苏叔叔,你的1000,可救了志欣了,这1000元能顶10000元,不,是无价呵!”
  分数再高只报警院
  如白驹过隙的光阴在生命的每一个空隙不着痕迹的流动着,转眼2009年的春季高考到来了。宋志欣早已憋足了劲,她要最后一搏,实现向理想的殿堂迈出的坚定一步,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好心人,报效社会。这次,她终于成功了,以508的高分在宁河县春考中名列前茅。
  这么高的分数肯定有好学上了!苏宝龙和邻里们都来为宋志欣参谋上哪一个学校好。为了将来好找工作,苏宝龙建议宋志欣上高护或考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可是宋志欣却说:“不管我考多高的分,我只报考天津警院。”“这不现实,你考分再高也不行,警院可不是你这样的家庭上的,听说上警院得花不少钱呢,你们又没有,进不去警院……”邻居们都打泄。苏宝龙也认为上警院不易。可是,倔强的宋志欣不信邪,有信心上警院。“不行我找天津市公安局的武长顺局长,我在报纸上看过武局长的讲话,他是一位好局长。他领导下的民警都那么好,我想武局长更是咱老百姓的大好人了!”宋志欣信心坚定,她要给武局长写信。
  武局长:
  我叫宋志欣,宁河县人,20岁,今年参加春季高考,得了508分。我报考了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治安管理专业。做人民警察是我多年的夙愿,因为人民警察在我心目中是最崇高的职业。我立志要把我的一生献给人民公安事业。
  我是一个家庭非常困难的孩子,父母早在2001年就离婚了。我一直随母亲生活。母亲无工作,又体弱多病,失去工作能力。我们母女二人靠党的好政策(最低生活保障金)维持生活。2003年宁河公安分局的唐云洪、苏宝龙、于在得等几位叔叔,从街道得知我家的困难后,主动来到我家并诚恳表示:我家的生活及我的上学费用他们全包了。自此后,他们每年都几次到我家,送煤、送粮,还给我家修好漏房。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使我家能够幸福地生活,我能完成初中、高中的学业。没有他们的帮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无法用语言感谢这几位叔叔,他们是最无私、最好的人,比我的亲人还要亲。在我心目中他们是最崇高、最好的人民警察。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人民警察的光辉形象,我衷心地感谢市局带出了这么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警察队伍。有这样一支队伍,人民放心。
  我立志要加入人民警察队伍,为社会做贡献,也做一名令人民满意的好警察。今年,我报考了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恳求市局招录下我,给我一次机会,以让我实现当一名警察这么多年的宿愿。
  宋志欣
  宋志欣的苦难和坎坷让人们感动,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这一天,宋志欣等来了天津职业警官学院面视的通知,她一颗焦急的心终平静下来。当面视的考官问宋志欣,你为什么报考天津警院时,宋志欣将她家的困难情况和芦台大队及社会上的好心人如何帮助她家,资助她上学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考官。在场的面视领导和考官无不受到感动。
  宋志欣收到了梦寐以求的天津职业警官学院的大红通知书,实现了她的夙愿。此事,也证实了天津职业警官学院的大门是向所有有志青年敞开的,警院的招生工作是公正的、合理的,考官是大公无私的。教官们用真情实践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职业道德。体现了武局长倡导的:热爱人民,忠于法律、公正廉洁、英勇善战的新时期天津公安精神!
  女儿考上了天津警院,徐淑霞第一时间将这一大喜事用电话通知了苏宝龙。苏宝龙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梦?还是现实?看来大家的努力没有白费,苏宝龙长长地松了一口气,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都说警察是铁面无私和威严的,但从对宋志欣献爱心这一事中不难看出每一位民警都有一颗善良的金子般的爱民之心。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仅从交警芦台大队民警身上不难看出人民警察的内心有着对人民群众的浓浓深情。我要赞美交警芦台大队的民警,因为你们无愧于人民警察的称号,你们信守了一颗爱民之心!
  爱之花
  梵高说过,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
  在宁河分局这个大家庭里,像交警芦台大队民警献爱心之举处处可见,苏宝龙等扶危济困之人不乏其人。也正是如此,才使一个个像宋志欣这样的苦难之人在宁河分局民警的爱心帮助下从新获得新生。
  宁河分局之所以爱民义举层出不穷,是跟分局领导的严格管理分不开的。局长赵年伏常常这样教育广大民警,“要身怀爱民之心,多办利民之事,情系百姓,用心做事,真心待人。”赵局长做为任长霞式的公安局长,不仅严格要求民警,更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了。当听说宋志欣考上警院,需要交学费一万多元时,宁河分局在芦台派出所组织民警开展了为宋志欣捐款活动。赵局长是第一个捐的款,体现了分局领导的拳拳爱民之情。在赵局长的号召下,广大民警纷纷赶来,捐款队伍排起长龙,解囊相助,现场涌动着一片融融真情。充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随后,副政委杨在和与徐淑霞母女进行了座谈。杨在和对宋志欣提出了殷切希望,勉励宋志欣要发奋读书,将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关爱。
  为此,宋志欣表示:“我曾想过当医生,为将来治好母亲的病,我更想当个企业家,来改变家庭贫困的状况,但后来我的人生中闯进了一帮好心的人民警察。我还注意到,有更多的人民警察巡逻中寒来暑往,用他们坚实的脚步,造就了国泰民安的歌舞升平。于是,我把生活重新安排,把命运重新设计。我要选择当警察,向前辈民警叔叔们学习,回报社会。
  宋志欣坎坷的经历,牵动了众人的心,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形成了爱心接力,最终给徐家带来了光明,让宋志欣这个曾经苦难的女孩获得了新生,实现了当一名人民警察,回报社会的夙愿。这件事已在宁河县的大街小巷一时成为佳话。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人物

马权友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