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随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4202
颗粒名称: 名家随笔
分类号: I266.1
页数: 17
页码: 9-25
摘要: 本文收录了七里海的名家随笔,其中包括了我的遐思录、石佛随笔等文章。
关键词: 七里海 名家随笔

内容

编者按:顾艳,女,1980年考入杭州大学中文系(现为浙江大学)。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进浙江大学德语中心进修一年。1993年5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7年初赴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和夏威夷大学做访问学者。1999年7月初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台湾和香港。1999年9月被浙江省评为浙江1949年至1999年当代作家“五十杰”之一。2001年就读浙江大学心理学研究生。曾出版了长篇小说《杭州女人》、《灵魂的舞蹈》、《疼痛的飞翔》、《夜上海》、《真情颤动》、《冷酷杀手》、《我的夏威夷之恋》、《荻港村》、《上海弄堂》等;出版小说集:《无家可归》、《艺术生涯》两部中短篇小说集;出版散文集:《孩子,你如此优美》、《一个人的岁月》、《蜘蛛人》、《岁月繁花》、《到莫干山看老别墅》、《轻罗小扇》等;出版诗集:《火的雕像》、《西子荷》《顾艳中英文短诗选》;出版评论集:《迟子建散文赏析》、《陈思和评传》。小说、散文、诗歌被转载和入选各种版本与年度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德、法、日等文字在海外发表和出版,并获多种文学奖。现为专业作家。
  我的遐思录
  顾艳
  1清醒地思索
  夜幕降临,忧郁冰凉地袭来,让我浑身发冷。孑然一身的我,每天只能与自己交谈。月亮出来后,我心中骤然升起朦胧的回忆。多少年来,我一直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跋涉。有残酷的探索、有痛苦的挣扎、有灵魂泣血的哀鸣。我就像生活在洞穴里一样,躲避着外部世界的喧嚣。然而,我对外部世界从没有停止过思索。我必须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思索,才能更清醒地思索我自己。
  写作近三十年,纯文学写作是我的宗旨。有好心的编辑让我涉及影视创作,我都婉言谢绝了。毫无疑问,我要坚守着我自己。虽然生活是清贫的,但精神却十分富足。从前女儿上小学和中学时,清晨六点伴着闹钟的鸣响,我就必须迅速起床照料女儿的早餐。女儿的健康就是我的健康。我们要在漫长的岁月中,不生病和少生病。
  那时候每周一至周五上午七点半,到傍晚五点是我一个人的时候。一个人的时候,也就是心性最自由的时候。那时候网络世界并不热闹,除了看邮箱基本不上网。我静悄悄地坐在书桌前,思绪天马行空任意飞翔。一种力量在内心生长,世界由小变大,视野相当辽阔。这时候我的指尖挂满丰沛的语言,像弹钢琴一样敲击着键盘。《马太受难曲》,并不是从音响里流淌出来,而是从我的脑海中流淌出来。它在我全身流动,使我的每一寸皮肤都在倾听。我早已欲哭无泪,强大的心灵足以抵御八面来风。虽然独撑天下,有时像西伯利亚那样寒冷,但至少我的精神是独立的。女性还有什么比精神独立更值得自豪呢!
  天色渐渐暗淡下来后,我坐在书桌前等待女儿回家。晚上我是她的陪读妈妈,也是她的家庭教师。我们相依为命的日子,大多数时光沉浸在学习的气氛中。我们由此感到宁静、富足。我们的生活,也因贫穷而充满心灵的阳光;而我们的幸福感,便从心底盈盈升起。可惜这样的生活随着女儿赴京读书,再随着去年夏天女儿从北大硕士毕业,获全奖去美国读博士后,便成了我心中永远美好的回忆。
  本来女儿去了美国读书,我可以潜心创作和做学问。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我被那摆脱不了的魔鬼纠缠着,前所未有地接连经历着两场灾难,最终致使我身心俱伤,灵魂泣血疼痛。我真的不知道怎么会这样?一切在不知不觉中,我从清醒转入沉睡。或者,可以说,我已从生转入了死。我被无情地排除在事物的正常秩序之外,眼看着自己就像一个符号被抛入浑沌之中。我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只能任其自然,听天由命。
  金秋十月,阳光灿烂又菊花飘香。可是我在拉上窗帘的书房里,就像生活在洞穴一样反省着自己、审视着自己。我知道我这人既无城俯,又没有心计,坦荡直爽;但诗人的秉性容易激动和愤怒。尽管我谨小慎微,却免不掉犯错和做傻事。想起小时候,我的个性倒与现在完全判若两人。那时的我像个男孩子那样,叛逆、胆大、冒险;按我母亲的说法,就是淘气。淘气的事,我做了一桩又一桩。
  说起来,有一件很小的事却搁在我心里折磨了我许多年;宛若一块石头压在我心里,想起来便觉得沉重。那是小学五年级的暑假,墙门里的小女孩喜欢在井边纳凉。通常总是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可是那天邻居小女孩琳琳,抢占了我的凳子,还把我推翻在地。我一气之下,就将身边的一桶井水从她头上浇了下去,并且勇敢地站着等她去告状。可是她却哭着回家去了。第二天,也没见她来向我父母告状。从此我们形同陌路,彼此不再交口。许多年后,我一想到此事便深感内疚。我很想找她去认错,可儿时的邻居小姐妹告诉我她患甲肝死了。这让我很震惊。尽管有二十多年不曾见过她,但她的突然死去仍然让我感到无比悲伤。那些日子,我脑海里萦绕的都是当年只有十二岁的小女孩琳琳,还有同样十二岁的我。我为我十二岁时的过错,又一次感到深深的内疚和对死去的琳琳,有一种无法弥补的凄凉。
  现在灾祸把我推到了苦难的顶峰,精神备受折磨。在层出不穷的痛苦中,我的想象力与痛苦交织在一起,挣扎着让灵魂飞离肉体,以平息心灵的创伤。我是那么地孤独,身边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只有孤独的沉思。我在沉思中,脑海里闪过奇怪的念头,仿佛自己与这个世界已了却一切尘缘,不再是一个公民,而是家里墙角上的一只蜘蛛。我是一只蜘蛛,蜘蛛也能产生思想和感情。我知道那些俗世的东西已在我心中泯灭,精神生活便是我的全部了。
  那天黄昏我来到湖畔,那是我散步了几十年的白堤。十月的季节,湖面还留着残荷,那焦黄了的梗茎和枯萎了的花朵,透出一股凄惨的景象,颇似我的心境和处境。尽管我的心境和处境都很糟糕,但我仍然要撕裂自己,把灵魂坦露出来。
  笔直朝前走就是孤山。登上山岗,饱赏夜晚湖光山色,大自然的美景陶冶着我,让我的心情一下轻松快乐起来。我从孤山绕了一大圈,从后山下去便是西泠桥了。西泠桥边,有“西湖第一名妓”苏小小的墓。你可曾读过她随口吟出的诗句:“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悲剧总是容易流传于后世。然而,苏小小的悲剧是自己愿意的。在那个年头,这样明智、这样追求如诗般空灵的人生,不要说女性,就是男人也是不多的,苏小小是个异数。
  站在苏小小墓旁,触景生情,想着自己正处在命途多舛的时光,胸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可是心里的花朵,已被苦难折磨得枯萎、被悲哀摧残得凋谢了。人到中年,我孑然一身;虽然是金秋十月,却已感到霜冻的寒冷。我没有准备让人来陪伴我度过孤寂的余生,而实际上也很难有适当的人能陪伴我度过孤寂的余生。我是那么地孤独、那么地寂寞,一种浸透骨髓的凄凉,仿佛让我无法活下去了。然而我还没有好好地生活过,难道就要去死了?难道生命就是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击?
  我从西泠桥往回走,走到平湖秋月附近,眼睛望着那延伸出去的一处濒湖的平台,心里想着数千亩的坦荡平湖上,朗朗明月已经映照了几千年时,一辆自行车从桥上直冲而下,把我撞倒在地。路人扶我起来后,那肇事者已一溜而去。我的手上和膝盖都是血。血,一股股地流出来,却没有让我害怕和不安。我继续往前走去,心里想人生就是这样,难免会有许多冤屈的事。
  回到家里,我在钢琴上弹奏了肖邦的曲子。肖邦的音乐温柔而忧伤,精致得宛如一只透明的玻璃水晶球。我喜欢肖邦的《小夜曲》和《舞曲》,喜欢那些艰深的乐句和微妙的音符经过肖邦细腻塑造后的效果。我的悲郁心境,让我想起肖邦这个纤细、脆弱、敏感,充满了病态美的男人。他在法国得知华沙沦陷后,痛不欲生、辗转难眠,仿佛看到了波兰人民在硝烟中挣扎的情景,一口气写下了《革命进行曲》这样刚毅、充满激情的乐曲。那一刻,他与从前纤细、温柔完全判若两人。他的音乐也不再是天使的圣音,而是士兵的号角。
  弹完肖邦的曲子,我的胸膛仿佛也升腾起士兵的号角了。我忽然地从悲郁中走出来,瞬间我的精神不再折磨自己了。
  2、悲痛欲裂的心
  从没有过这样撕心裂肺的痛苦,那是泣血的心的疼痛。我像一条奄奄一息的病狗,发着三十九度的高烧,连每一块骨头都疼痛得吱吱作响。绝望、痛苦、崩溃的灵魂,在黑暗中游荡。我孤独一人,无法看见天空、大海、太阳和田野;黑暗中所有的一切,让我胆战心惊又忧心如焚。我不知道我能否顺利度过这场灾难,假如我就这么病死了,有谁知道我如同坠入深渊的痛苦和这凄凉的景象?那些烈焰上滚滚飘来的浓烟熏黑了我,而我却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我躺在床上全身滚烫,床头柜上没有开水、没有食物,只有心和病体的煎熬。天越来越黑了,我听见窗外刮起了狂风;屋子就像狂风呼啸下的航船,那些看不见的旗帜猎猎飘扬的声音从窗缝里传来,我的心在流血、在哭泣。
  狂风过后,忽有一道月光透过窗帘斜斜地播洒到我的床头。四周是那么地安静,仿佛所有的痛苦都被这月光照亮了。我舒缓了一口气,情不自禁地陷入苍白的回忆和遐想中。我已人到中年,虽然比年轻时更眷恋生活、事业和友情;但是灾难毁灭了我几十年积攒起来的全部辛苦,只剩下残败的病体。我的落下病根的锥心的疼痛啊,该有谁能为我疗伤?
  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父亲被打成“右派”后,身陷囹圄的时间长达二十多年。我一出生就置身在政治灾难给家里带来的阴影中,空气是压抑、悲凉而喘不过气来的。那种远离正常人的生活,不仅仅是我父亲一个人,还牵连到整个家庭。这对我们的身体是极大的摧残,对我们的心灵是极大的损伤。尤其我们兄妹三个童年被打下的烙印,是比大人更清晰、更难磨灭、更是永远的沧桑感。
  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我与姑奶奶生活在上海的石库门房子里。那里的孤寂生活,让我阅读了不少好书,培养了我的思索习惯。当然有时我也会与邻居小伙伴,在石库门弄堂里玩跳牛皮筋的游戏。姑奶奶那时有七十多岁。春天一到,她会在大衣襟的盘扣里,挂上白兰花或栀子花。别看她年龄大了,衣着却是干净整齐的。坐在那里,一看就是典型的上海太太风范。如果出门,姑奶奶的大衣襟里还会插一块手帕。上海人叫手帕为绢头。姑奶奶的绢头有麻纱的、有四周镶着花边的,其颜色有白色的,也有花色的。
  姑奶奶年轻的时候,正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她穿旗袍,烫长波浪,喝可口可乐。如果是夏天出门聚会,除了旗袍上斜插的绢头,她还有一把檀香扇。绢头和檀香扇,是那个时代上海女人出门必不可少的装饰品。姑奶奶应该算个女小开,琴棋诗画、跳舞、桥牌、沙蟹麻将、网球玩票都会三脚猫地来几下。姑奶奶一生都很讲究仪表,有固定理发店,固定理发师的习惯。就是在她最倒霉的时光,也雇着一位“梳头阿姐”。其实,她自己每天沾着刨花水盘出的横S头也不差。“梳头阿姐”来,只不过给她带来外边的信息,与她说话聊天逗趣而已。然而,我知道那时候姑奶奶有着与我现在一样悲痛欲裂的心。
  从上海回杭州后,我的个性变得越来越内向孤寂。我总是在隐遁中沉思和遐想,一颗骚动不安的灵魂欲想追求着什么。但十五岁的我,对前途一片迷惘。我开始学习女红,学习编织、绣花、用钩针钩制精美的窗帘。我编织的第一件毛衣是给父亲的。树叶瓣的花样,穿在父亲身上让我有一种成就感。
  父亲那时候面对遥遥无期的“审查”,也有一颗悲痛欲裂的心。那是多么漫长的黑暗啊,少女的我很少看到父亲的笑脸。父亲的工资被减后,家里的经济十分困难。但父亲在家时,晚餐都会喝酒。有时是黄酒,有时是白酒。父亲以酒解千愁,一醉方休。那天我坐在院子里绣花,一只老母鸡在我附近生下了一只软壳蛋。我不知道老母鸡是谁家的,就把软壳蛋捡回了家。晚上我用水煮成一碗蛋羹,给父亲做下酒菜。可是后来我每看到那只老母鸡,心里就像做贼那样的难过。有一天母亲买回来了十只鸡蛋,我拿上一只准备尝还老母鸡的主人,却发现那只老母鸡不知去向了。这让我内疚了很久,但一直没有与父母说。
  七十年代中期,父亲迷上了古典音乐。他发现他那悲痛欲裂的心,只有音乐才能真正疗救他。于是,那些年家里最常响起的就是贝多芬的《命运》。的确,我们走进了音乐就像走进阳光地带。灵魂穿梭于纯粹空间,心灵就显得格外美好单纯。一首首伤感的乐曲,其典雅中透出一种无以言说的忧郁。那是一种独语的境界,它让父亲沿着一条光亮的水道,潜入世界总体本质和生命个体深度。意大利画家基里科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闭着眼睛看到的世界。”
  闭上眼睛在黑暗中听音乐,音质的确在感觉上更加饱满、更加富有亮度。我和父亲一样在音乐中叙说,在激情的海洋里沉湎与漂游。那是一种心灵极致的高高飞翔,它带着温暖的爱意和光明,穿越生死之间一堵坚硬的墙,即使冰冷的墓地,也因为琴声的抵达而洒满阳光。它使我明白,这世界有一种迷人的独语,这独语多么深刻。它让人类的心灵涵盖一切,让光芒真实地照耀着我们。
  现在,月光透过窗帘斜斜地照在我的脸上。月光如水,仿佛那月之水顺着我的咽喉流淌到心里。尽管我的身体仍然滚烫,热度丝毫未减,但似乎不再干渴了。我的思绪又开始飞翔了起来。我发现我自小就不适合群体,群体的旋涡能在我不经意中把我旋到深谷。我无法在人群中找到幸福,只能让灵魂飞翔到一个陌生的领域。在那个陌生的领域,我独自安享宁静。这样的性格,与我自幼以来的生存环境有关,又与我多灾多难的大半生,息息相关。
  我曾经为我处世的无能而痛苦,但后来发现自己为了想得到更多的知识而努力学习时,根本用不着去处世,只要在自己的孤岛里前进就行。于是读书写作就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而我的大部分时光都在书斋里度过。我最先开始写诗歌,在诗歌中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怀和思想。接着写散文,叙述着我的童年和少年,我的最真挚的感情。后来我就写起了小说,从短篇到中篇再到长篇。这么一路走下来,我竟然走了近三十年的历程。这三十年,之于我是何其的艰难和不容易呵!
  热度似乎还在上升,我又感到了全身寒冷。屋子里是那么地静悄悄,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我忽然地想起了我那早已消失了的隔着太平洋的爱情,想起了我在夏威夷的日子。那时候我和我的恋人常去的地方是海边,还有彩虹谷的一个小木屋咖啡馆。我们常常探讨一些什么,但探讨得最多的是爱情。我记得我的恋人曾说:“当我们很简明地把灵魂、思想、感情、肉体分为由上而下的四层楼房时,我们便在日常生活与漫漫人生中知所取舍了。越接近灵魂的空间与活动,越是本质;而越是接近肉体的,越是外观。男女相爱在于感情,在于坠落肉体后的提升。提升为思想,互相启发;提升为灵魂,共同奔赴一个任务、使命或超越一切功利,达到最高层次。这时候男女就不再分男女,因为肉体已经在灵魂的闪光前,黯然无存了。”
  除了爱情,我们探讨得最多的是文学。我记得我的恋人还说:“一个作家在创作上,老是自我重复,无法突破自己,是因为他(她)的人格精神无法实现自我突破。一个民族的文学无法发展,老是困惑地徘徊,根源在于这个民族的生活面貌和精神品格尚无决定性的进步和发展。作家个人所能达到的人格高度和文学高度,也最终受制于他的民族在养育他、承受他、推举他时所能付出的精神养料、哲学胸怀和文化力量。只有有了民族生活的深入,才有文学的深入;只有有了民族精神的发展,才有文学的发展;只有有了民族历史的超越,才有文学的超越;只有有了民族人格的伟大,才有文学的伟大。”
  我的恋人的这些话,说得非常好。
  3、流浪的灵魂
  高烧终于退下去了,摇摇晃晃地起来,一阵头晕目眩。病了三天,洗把脸后,对镜梳妆时,发现三四根耀眼、刺目的白发,宛如白雪从山崖飞旋而下。炼狱般的痛苦,早已使我满脸憔悴。我不敢再看自己的脸,但我知道我的脸比从前光鲜时有了更深刻、更沧桑的内容。尽管独自一人像一条孤独的河,但河里那些浪花翻卷的故事浸透着鲜红的血,是那么地让我刻骨铭心。我的身体自幼便弱,胃不好、心脏不好、牙齿也不好。我常年累月地在这些毛病的陪伴下读书、写作、生活。年轻时我对文学有很大的抱负,可养育孩子使我走得踏实、缓慢而从容。
  现在我又静静地坐到了书桌前,伤感和虚无让我的身体宛如一只随风飘荡的汽球,而灵魂却迎接了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他们残酷微笑着向我走来,最先让我看见了海明威和三岛由纪夫。一个在西方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头颅,一个在东方用刀剖开自己的腹部。他们都非常残酷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的心在哭泣,疼痛、疼痛,心的疼痛啊!这是一种艺术的残酷。艺术家在对艺术的探索中,越是执著、激动、勇往直前,也就越是疲惫和绝望。
  我想起2008年这个多事之秋的年啊!从年初的雪灾,到五月的地震,再到十月灾难如山倒地向我侵袭而来,我不知道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如果我能做到什么也不思,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写,像普通家庭妇女那样,只管着油盐米醋,也许就摆脱了精神的折磨。然而我已经不能没有了思索,也不能没有了写作,那是流浪的灵魂栖憩的地方。我的灵魂早已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心灵的寻找也是永远怅然若失的忧伤。我知道这种忧伤,虽然不乏畸形的美丽,但若成为习惯,就像患了一种无法医治的疾病一样可怕。我说不清楚什么时候患上了这种可怕的疾病,只知道我从小就喜欢寻找着什么。在秀丽、典雅的西子湖畔,我常常在绚丽多彩的花丛中寻寻觅觅。
  那时候日子过得寂寞无聊时,我常常到湖畔散心。湖畔清新的空气,往往让我呼吸到活下去的理由。我需要这些理由,来沉湎于自然界与内心的精神交流。这时许多艺术家就会扇动着他们华美的艺术羽翼向我走来。我看见梵高的向日葵,比世界上所有开放的向日葵都更加辉煌、灿烂和忧伤。我听见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在漫长的历史车轮中低回,深深地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
  艺术的羽翼,流光溢彩地在空中飞翔。我想我的孤独,寂寞,我的撕裂的流血的心,今生今世无论遇到多少灾难,都应该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去向命运挑战,去创造出更加斑斓夺目的艺术光华。几天没有好好吃饭了,人又瘦了一圈。我一边在炉灶上熬粥,一边在水池里洗衣;而我的灵魂在流浪,心在疼痛。一种锥心刺骨的疼痛啊!现在我就像处在迷宫之中,到处是黑暗、障碍和困难重重。我该如何获得新生?
  浓稠的粥熬好了,我就着一只盐鸭蛋,吃了一大碗。我的生活极其简朴,我的经济也极其拮据。我这单亲家庭的母亲啊,仿佛什么都是失败的。女儿最需要我的支持和鼓励时,我却如入地狱似的,身心俱伤。我的眼泪簌簌地流淌下来,心在流血、在疼痛,疼痛,我的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女儿啊,妈妈想念你!
  我是那么地用生命爱着女儿,希望我的灾难不影响到女儿那颗纯洁美好的心。女儿啊,妈妈爱你!妈妈想起你小时候欢乐的时候,想起你大发脾气的时候,想起你呼呼酣睡,妈妈亲吻着你的额头时,妈妈已拥有了你。你完全是那么地自由自在地想哭、想笑、或者想撒娇、想发脾气。你那刚烈而又柔软的性格,完全是与生俱来的。
  妈妈在孕育你的漫长日子里,你一直随着我的情感走过万水千山,走过心灵的独木桥。最后在一个黄灿灿的秋天,在一个和煦的阳光与浓郁的果香味弥漫着产房的上午产下了你。你那时是一团粉红色的柔嫩的肉团,发出了第一声微弱的哭喊,那哭喊让妈妈既幸福又担忧。妈妈把亲自缝制的小衫儿穿在你身上,用一块大红的绸子布把你包裹成一只小小的蜡烛包。你那时几乎在梦里,一直变幻着你的小小脸蛋。你时而皱眉、时而眯眼、时而吹泡,那变化多端的面部表情,怕是任何一个出色的演员都学不来的。这就是襁褓里的生命,襁褓里的生命是多么多么的小啊!你出生十天,当妈妈给你洗澡时,发现你身上全部长着长长的绒毛,还以为我生了一个“毛孩”呢!后来问了外婆,才知道“毛头”原来都是这样的。
  妈妈抱着你,看着你一天天长大。你从第一声微弱的哭喊,一直到后来几乎是震耳欲聋的哭闹,都把我的心儿抽紧地系在你身上了。那一堆堆你尿湿了的尿布,那一次次挨着冻半夜起来为你烧的乳糕,那一趟趟送你去医院治病,陪你去儿童公园游玩,都无不浸透着妈妈对你的深深的爱啊!
  那时候,妈妈用自行车后边的小座椅驮你去幼儿园时,每天清晨与傍晚都要沿着那条小河行驶。那是为了让你望着小河边上的柳树、倒影,或者让你听那潺潺不息的河水声与鸟儿的啼叫声。然而有一天你说:“妈妈,小河流水,小河长。”你坐在妈妈身后叫着、笑着。可惜妈妈只听见你撕扯的四岁嗓音,而看不见你明媚的笑容。我们只好匆匆地穿过风、穿过迷雾,拐进一条川流不息的大街,与汽车喇叭声、与商店里播放的流行乐曲一起,再度抵达幼儿园。
  就这样,你从来没有不想去幼儿园的日子。尤其,当妈妈告诉你那小河里有我曾经丢失的童年的梦时,你睁开眼睛第一个愿望就是去小河寻找妈妈丢失的东西。于是我们开始了每天的寻找。我们自然是什么也没有寻找到,我们都非常遗憾。后来,你发现了妈妈给你写的日记。是啊,你不满周岁,妈妈就开始给你写日记了。如果妈妈不把它记下来告诉你,那么就像妈妈要回忆起自己幼儿时期的往事便很难。妈妈只能听妈妈的妈妈讲,但无论怎么讲总没有日记详细。何况妈妈又怎么能让你最初的人生记录是一片空白呢?于是,那时妈妈为你写日记,妈妈就感受到你深植在妈妈的灵魂深处了;妈妈就感受到你的存在,感受到妈妈确确实实已完全拥有了你——女儿!
  现在我喝完了粥,刷碗、洗锅,但我的灵魂仍然在流浪。我的心,也还在一阵阵地发出疼痛的吱吱声。尽管我的身体和精神摊软如泥,仿佛都行将倒下,但为了女儿我必须挺住,挺住意味着一切。
  4、用精神支撑自己
  这些日子,切断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我一个人生活在孤岛中,暗无天日。从前所有的逆境,都没有这次来得大而沉重。这次我是真正地被打击和扼杀了心灵,就像案板上的鱼,任意被宰割。我已被宰割得血肉模糊,可我的信仰仍然让我在隐遁中沉思冥想;并且促使我去探索这灾难的起因和问题。
  现在,命运已莫名其妙地把我投进激流。在惶惶中,再也没有了能愉悦我心灵的东西。从前那种温馨的闲暇萦绕在我心头,显得弥足珍贵。灾难来了,只有彻底远离,回到心的孤岛,反省和审视自己,探索一种我自己的生命哲学,以便在余生尚能遵循一条确定不移的处世准则。我已人到中年,可是我生来就是一个易于轻信别人的人。我陷入了泥淖之中,坠入了痛苦的深渊。我在我的孤岛里,除了阴森可怕的东西之外,便是令人毛骨悚然的黑暗。我是那么地全身发软,脊背浸透出一股酸痛和凉意。能否渡过这场灾难,对我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考验。
  傍晚时分,我拖着病体摇摇晃晃地走在大街上。满地凋零的枯叶,与我的心境十分吻合。从前我在逆境里时会这样说,为什么我能够滴着血地走过来那么多年的写作时光,是因为我心里有一把熊熊燃烧的火。它使我充满激情,又使我在绝望中看到光芒。我没有倒下,在无数个白天和黑夜,我站在人群之外眺望人的内心,保持自己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和独立的思想境界。因为世俗标准浸透了人的狭隘和偏见,在这种局限里人是不自由的,生命是病态的。我丢开了这种局限,让自己从多数人的价值观念中摆脱了出来。可如今,这灾难简直要了我的命。我已不能进行正常的思考和写作,那些刺痛我的心、撕裂我心的东西萦绕着我。我多么渴望能回到从前那种心旷神怡、心灵愉悦的境界中去。可我是那么地忧伤、那么地心事重重,生怕还有更大的灾难落到我的身上。我像一只惊弓之病鸟,处在胆战心惊之中。这样的心的害怕,是我有生以来从没有过的。我的心在流血、在哭泣、在疼痛。
  我踽踽独行地漫步在大街上,寒风吹着我瘦弱的身体而灵魂在流浪。我想起了我曾经写过的女人与哲学。哲学之于女人,需要比男人有更大的勇气。因为哲学的枯燥使人望而生畏,有人将哲学称为“概念的木乃伊”,而哲学的魅力在于智能的产生。智能总是与痛苦相伴,其产生如孕妇十月怀胎和分娩一样,阵痛是每一个哲学家的必然之事。一个有哲思的女人,生活中随处都会出现智能的闪光。
  又一次来到湖畔,湖面微波荡漾,白堤上有一卖艺人。他的乐器中有胡琴、埙、风笛,还有一个我叫不出名儿的乐器。在我的印象中胡琴总是与盲人连在一起,常常被盲人拉得哀伤又凄凉。最最有名的就是瞎子阿炳拉的《二泉印月》,那如泣如诉的悲切,仿佛可以看见人们的眼睛里闪动着泪光。因此,我从小就害怕听胡琴的声音,害怕那一种悲凉深深地播进我的心灵。其实,胡琴没有什么不好。它是一种乐器,可以给人带来艺术享受,可以在舞台上赢得观众的笑声和掌声。
  这个卖艺人,拉完二胡,又开始吹一种叫做埙的东西。这种东西看上去形似小茶壶,不过无壶嘴,是古时土烧的一种乐器,有孔,像吹笛那样吹。我曾经听过,它像古朴的声音在静夜里飘,有一种比胡琴更哀婉悲凉、如泣如诉的味道。我喜欢独自默默地享受它哀乐般伤痛绝望的旋律,还有忍不住要流下泪来的感觉。所以埙、哀乐和流泪形成的一种氛围,使我一下想起在大船铁达尼号背景音乐里听到的爱尔兰风笛。风笛悠远,埙声低沉,但二者仍很相似——忧郁而感伤,美得令人心痛。
  卖艺人最后演奏的一种乐器,仿佛来自印第安部落。透过它的声音,好像可以感觉到远古荒原上,那树叶草蔓间的绿意和虫鸣,还有星星在树梢眨眼。这种声音像穿越漫长的时空走廊,来到我们的耳畔叫人难以忘记。于是我静静地站着,怀念并且感动。我很想与卖艺人说些什么,但是没有。因为胡琴、埙、风笛,还有那种我叫不出名儿的乐器,给我的感受已经足够。我时而在胡琴悲怆的意境里,时而在埙声绝望的旋律中,那感觉便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艺术力量。
  面对卖艺人的音乐,我的心情忽然地好了起来;一种共鸣,让我感到了温暖。的确,人世间的一切都在流动之中。没有一样东西,能够保持恒常不变。只要心灵找到寄托,便没有渡不过的坎,过不了的河。我这么一想,仿佛搬掉了压在心中的巨石,整个人轻松了起来。离开卖艺人,往回家走的路上,我似乎有了一种精神支撑。
  家里的电话当啷啷响起来,无论是谁来电,我已经全部不接。我要把自己封闭起来,整天整天地不说一句话。我找出四根竹针,一个毛线团,开始为女儿编织毛衣。在千丝万缕中,我织进对女儿无限的思念和爱意。家是那么地安静,时光静静地在我的编织之中消失。想起女儿小时候,我给她编织一套大红毛衣,穿在她身上像个红箩卜。那时候她圆圆的脸蛋,胖乎乎的,很调皮活泼。然而长大后却成了一个内敛的、害羞的,文静的女孩儿。
  子夜时分,躺下时窗外下起了雨。我想起小时候居住的瓦屋,雨唰唰地落在瓦面上,宛如春蚕咀嚼桑叶,嘈嘈切切;还有屋檐水霍霍地流淌下来,很富有诗意。雨滴敲在瓦片上,发出的声音如音乐。叮叮咚咚酷似古筝,清脆有韵味。如果在黑夜雨势急骤,琴声便慷慨激越,如万马奔腾百鸟齐鸣,又如两军交锋擂鼓助阵。当雨势减缓,它便像怀春的少女,在花前低语。雨声是世界上最繁复难解的音乐,那节奏、那旋律,让男女老少听出不同的情怀。
  我小时候最惬意的事,就是一边翻看花花绿绿的集邮册,一边听瓦片上滴嗒滴嗒的雨声。有时候也会情不自禁地背诵:“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还有纳兰性德的;“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自古以来,诗人总喜欢用雨的意象来作诗填词。听雨,就是听灵魂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泻、听心灵的遥相呼应、听年华的淙淙流逝。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个不同。
  八十年代后,我一直住在高楼里,再也没有认认真真地听过瓦片上的雨。去年在朋友家的瓦屋里,倒是让我回到了少女听雨的时光。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朋友在厨房做菜,我便在房中听雨。只是与少女时听雨,已不能同日而语。多少往事在雨中走过?多少苦难在雨中熬过?多少眼泪与雨一起交融过?人真正要听懂雨声,是要有一定经历的。
  如今在脚步日益繁忙的城市里,还有多少人能有雅性摈弃尘世杂念,静下心来听雨呢?听雨,亦是一种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这会儿,感觉着雨渐渐小了一些。窗檐上的玫瑰色风铃,发出叮咚的响声。那叮咚声,仿佛是古代妇女裙带上的环佩饰物。我望着风铃,它似有衿持的秉性。你看它悬在那里凝然无声,偶尔风来拂动,便轻舒音响;须臾风过,又缄口默言。
  我的目光透过风铃,听着窗外的雨。它密密地斜织着,轻轻地在瓦片上弹唱。顿时,我仿佛进入了诗意般的境界,想起早年自己写的一首诗《苏堤春雨》:如酒般地醉了长堤/如梦般地雾了春阳/有一只鸟儿悄悄飞来/轻擎一柄小伞/是诗一般地移动/是镜一般的舟影/只为那首/明月几时有/我把苏堤踏遍/而你却在海天之外/从情诗般的画中走来/隐隐山外山/潇潇湖中雨/忽有一道彩虹/铺天盖地/席卷而来……
  5、心灵独白
  大约九十年代初,我写过一篇《心灵独白》的文章。好像是这样说的,我天生是一个孤独、忧郁不会快乐的人。写作便是我心灵的独白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每个人都有独具个性的生命存在方式,只要找到自己,便可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除了文学,没有一件事情可以长久地吸引我的兴趣和注意。只有写作才能够使我那样地锲而不舍、那样地不顾一切、那样地一往情深。
  我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被打成“右派”。在外祖母家,我度过了寂寞的童年时光。我曾在散文《局外人》和中篇小说《米鲁》中,都描写过我那段时间的生活情景。1979年,我开始写作。1981年,我开始发表作品。然而,我真正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应该是1986年。那时我已经有了一个孩子,孩子像一条鲨鱼般吞没了我许多个静夜。我只有在幼小的女儿熟睡后,才能开始写作。我的许多诗和散文,就是在那样的夜里写成的。它们全是我心灵的独白。独白是一种呼吸、一种呻吟、一种呐喊。可与此同时,莫名的烦恼和永久的忧郁就像影子一样,跟在我的身边,从不分离。我心甘情愿地背负这沉重的十字架,并且阅读大量的书籍来丰富自己的心灵。我想行千万里路来尽情地观世界,只是日常琐事和时间总是困惑着我。但那时候,我已经知道如果我不能超越自己,拓宽自己的艺术天空,那么我的艺术生命也就终止了。然而超越自己是何其艰难,它需要我付出全部的心血、智慧和苦苦的求索,才能获得一个辉煌的瞬间。
  我读过梵高早年写给弟弟的《亲爱的提奥》,也读过《梵高传》。梵高是艺术家中,最孤独的人之一。他以那只独自活着的耳朵谛听世界,但他最终还是过早地离开了荷兰的风车和海堤。他用手枪,把自己杀死在了麦田里。他丢失了他37岁的年轻生命。我被他至死都在追求那一抹金黄的精神震撼了。的确,梵高是属于那种特别敏感的天才艺术家。在他的生命中,必然要经历情感与精神的折磨,直到死亡的一刹那。
  然而要做一个艺术家,除了自身的艺术气质外,还要有足够的勇气,敢于向生活和生命挑战。想到这里,我忽然地不再悲伤了。我想起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她是位个性极度敏感、思维迅捷几至到了失控地步的作家。她的精神疾病再三发作,令她不堪忍受;但她依然孜孜不倦地在理论和创作上,探索着改革小说形式的可能性。我喜欢她的《海浪》、《到灯塔去》、《一间自己的屋子》等,欣赏她一生狂热地喜欢写作;但又心疼她的身体一天天垮下去。然而丰富的精神生活,最终把她慢慢推向了1941年的苏塞克斯的马斯河中。创作是一种艰辛的精神劳动,不仅是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将生命自我耗尽的过程。然而我们要完善自己,就不怕耗尽自己的生命。
  多年以来,我一直认为读书就是我内心最辉煌的日子。书给我带来的好处不是片言只语能说尽的,就像灿烂的群星一样照亮着我的心灵。我在书页中穿行,书就是一座巍峨的建筑,一幅绚丽的绘画、一曲无声的音乐。它纳百川于一海,包罗万象地将历史活生生地展现在我眼前。小时候,我第一次接触到的书本是《安徒生童话》、《克雷洛夫寓言》和《唐诗三百首》。读小学,我已经阅读了《红楼梦》、《三国演义》、《红与黑》、《牛虻》等,到中学时,阅读了莎士比亚的戏剧、拜伦、雪莱、普希金的诗歌,以及罗曼·罗兰的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些作品充实了我的寂寞生活,照亮了我的青少年岁月。
  考上大学中文系后,读书就更广泛了,并且开始有选择地阅读。我非常喜欢陀斯妥也夫斯基的作品,他是位深刻的伟大作家。他的《被污辱与被损害的》、《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令我爱不释手。那时候我也读一些艺术家的传记,譬如:《里尔克传》、《邓肯传》、《莫扎特传》等。艺术家苦难的生活之路和痛苦的精神漫游,给我以极大的鼓励和滋养。
  现在我又一天天地沉浸在书海里,想起早年我百分之九十都是写知识分子题材的作品;后来渐渐地拓宽了写作领域,能够写底层百姓的生活了。一个作家,应该是一个思想者。思想者与社会的关系,互为尊重又互相关怀,但最终是对人类命运的终极性关怀。人需要勇气、胆识和理想。有理想多么好,它使我总是处在冷静与激情之中,思考与探索之中。当然除了理想,更多的还是热爱、勤奋、敬畏和尊重。我会牵着文学这双手,一直走到地老天荒。因为文学的魅力在阅读、思想与创造的过程之中,过程就是最大的幸福与痛苦;而检验这最大的幸福与痛苦,便是最公正、最严酷的时间老人。
  我知道文学对我就好比亲人一样,它给我激情、希望,在我生活的另一扇窗户内发出灿烂的思想之光。所以,文学已不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而是全部。它坚定了我的理想与信念。尽管理想在现实之中,会产生冲突和矛盾,但冲突和矛盾富于作家内心的是艺术激情。因此生活中多一些磨难,对个人虽是一种摧残,对文学却是可以促使成熟的催化剂。然而我相信大多数人如果可以放弃苦难,是宁愿不要文学上的被迫成熟,而去拥抱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幸福。我是一个热爱生活又容易伤感的人。在长年累月的内心生活中,并没有隔绝与现实社会生活的关系。这让我一方面获得了灵魂的宁静,另一方面懂得作为一个作家对社会的关怀不仅着眼于一时一地一事,而且要对人类的现在和将来有一种真诚的忧虑与关怀。那种忧虑与关怀不是一般化的,而是要全身心地拥抱艺术和社会,以独立的心灵和独特的深情关怀社会。
  然而因为灾难,我的心在流血、在疼痛、在哭泣。我的眼前已竖起了四面八方的墙,在记忆的仓库里苦苦搜索以往的朋友,可是那些朋友都已离我远去。他们成了我熟悉的陌生人,成了我无法开启的死门。我独自一人在痛苦的深渊中煎熬,很多时候是音乐拯救着我。
  我又一次在音响里播放斯梅塔那的《伏尔塔瓦河》。斯梅塔那用音乐描绘的河流,很早就在我心里溅起浪花。我知道那条河就是捷克人民的母亲河,它哺育了世世代代的波希米亚儿女,也哺育了斯梅塔那和德沃夏克这样伟大的音乐家。我第一次听《伏尔塔瓦河》的时候,被它波涛滚滚、气势浩大的旋律震憾了。那是一条多么博大的河流啊!它仿佛让我感到斯梅塔那用生命拥抱住了这条河流,是那么深沉又是那么有激情。
  《伏尔塔瓦河》,是斯梅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一章。斯梅塔那写《我的祖国》是1874年,那年他正好50岁。然而,50岁是他生命旅途中灾难性的一年。这一年他的耳朵因病失聪,失去了宝贵的听力。这对一个作曲家来说是致命的打击。没有了声音,世界成了一个死寂沉默的世界。没有了声音,世界也成了万籁俱寂、万念俱灰的世界。可斯梅塔那没有使自己的心灵荒漠,也不让自己的灵魂沉寂。他像晚年失聪的贝多芬一样,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开始了他新的创造。
  我无法想象,一个聋人要以何等的毅力和箭熬,才能让声音化为形象在他的心旌飞扬摇荡。这一定是音乐在他心中的魔力。音乐是可爱的艺术,艺术就像仁慈和善良的女神。对于漫长和寂寞的黑夜,她给予了斯梅塔那白昼与光明的响亮声音。我想起肖贝尔谈音乐时说:“……你安慰了我生命中的痛苦,使我心中充满了温暖和爱情,把我带进美好的世界中……每当受苦的人把琴弦拨动……使我幸福得好像进入天堂。可爱的艺术,我衷心感谢你!可爱的艺术,我感谢你!”是的,音乐是不朽的。一切都会匆匆消逝,唯有音乐能够常在。音乐是内在的海洋,是深邃的灵魂,更是一切善良孤独和智慧的心灵的金窑和避风港。
  斯梅塔那在那个金窑和避风港里,整整花了五年时间才最后完成了《我的祖国》。在《我的祖国》中,最动人的乐章就是《伏尔塔瓦河》。它像斯梅塔那所说的那样:“……它在森林中逡巡,聆听猎号的回音;它穿过田野,饱览丰收的景象。在它两岸,传出乡村婚礼的欢声,月光下,水仙女唱着迷人的歌在浪尖上嬉闹。在河畔荒凉的悬崖上,保留着昔日光荣和功勋的那些城堡废墟,谛听着它的波浪喧哗。顺着圣约翰峡谷,它奔泻而下,冲击着危岩峭壁,发出轰然巨响。然后河水更广阔地奔向布拉格,流经古老的维谢拉德,现出它全部的瑰丽和庄严。伏尔塔瓦河继续滚滚向前,最后同易北河的巨流汇合并消失在远方……”我闭上眼睛倾听斯梅塔那的《伏尔塔瓦河》,眼角有晶莹的泪花。那种经历了大悲大喜之后的宁静,是斯梅塔那真正的宁静。我听懂了他在沉寂中倾吐的爱和激情,更听懂了他从血液里流淌出来的声音。我被久久地感动着、震憾着;我的痛苦,已不再是痛苦了。
  6、沧桑后的美丽
  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已持续十多天了。我一天天地在自己的洞穴里,审视着自己的灵魂。我也一天天地在炉灶上煎中药,中药在药罐里噗噗地响着,散发着一股苦味在房间里弥漫。每次喝这苦味的中药,就像体味着人生的苦味。我寂寞地站在炉灶旁,用抹布擦锅台,那上面的油腻已经积得很厚了。因为我把很多时间都用来读书、写作和思考,家务可免做的就免做了。我的家里除了层层叠叠的书,便没有其他什么值钱的东西。记得陶渊明有诗曰:“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这也是我的真实写照。
  现在我喝完了中药,苦味在心里流淌;而我的心在流血、在疼痛、在哭泣。我不知道我的精神和身体能否渡过这灾难的日子,只知道灾难虽然伤了我的身体,但它使我的内心宛如凤凰涅槃犹死如生。我知道我病得不轻。我的身体和我的灵魂都病入膏肓。但我要挣扎着支撑自己,对自己一千遍一万遍地说:“不能倒下,坚强一些,未来还有漫长的路。”这让我想起新世纪之初,一个《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的女记者走进我的家门,她环顾四周说:“顾艳,你居住的房间就像日本古代作家良宽的草庵一样。”她是一个敏锐的洋女人,还没坐下来访谈,就揭示出我身处的日常生活气息、我的精神追求,以及我呼吸的一种孤傲看透世事的气息。那时候我有一种女人的力量,靠地母一般沉着刚毅、缄默无语的内在支撑,才能进入草庵的境界。现在我仍然需要这样一种女人的力量,帮助我从病痛的深渊中走出来,闯过灾难渡过难关。我知道只有内心的力量,才能使女人立于永远不败之地。
  多少个日子在贫病、辛劳和养育孩子的艰难中流淌过去。我庆幸我竟能以柔弱的肩膀,吭哧吭哧撑起一个世界。这世界使我懂得生活就是独立行走,就是用自己的脚踩自己的心,直到踩出血来。那是一种疼痛。深深的,心的疼痛伴着孤寂还有责任。于是岁月偷去了我的青春,在我脸庞上镌刻着斑驳纤痕。我不得不站在人生的一种又一种,一个又一个高度去认识人生,审视一切。默默地学会隐忍、学会宽容、学会奉献、学会将自己柔弱敏感的神经磨砺成粗糙与苍老。不再渴望拥有什么大山,护佑我、分担我、怜惜我,也不再奢望将自己的身心依附于谁。十五年的独自支撑、独自奋斗,苦苦挣扎于炼狱般的生活中,我已将我的生命活出了一个真实的我。
  然而宇宙无限,沧海茫茫。女人在自己锻造了自己之后,那颗孤独的心在悠长的静夜里,听一曲箫音飘向神秘的沟壑、山川;它仿佛是人类文明史上一管最初的箫音。大漠孤烟,千年风云,即使道一声:“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孤独,也仍然无法避免。就像亘古的流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我并没有看破红尘,只是太多的原则局限着自己。我知道如今是一个缺乏诚信的年代,但我仍然相信友情,相信历史的公正。于是在茫茫沉夜,就会想着“情为何物?”假如情是宁静的、平淡的、似有若无的、神秘平凡的,那么两杯淡茶,一轮明月,便与名利场中的角逐恍若隔世了。其实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罢了。人生这萍聚萍散之间,又蕴集了多少悲欣交集的缘分?!
  离我家不远处有一座小山,那里植物茂盛,但我有许多种植物叫不出名儿。大树、花草和灌木,到了春天生机勃勃。山上有潺潺流水,鸟鸣声声,我喜欢这样的自然景色,它让我沉醉在自然万物中。因此,我沉思、我冥想、我敏感的心灵,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把痛苦忘记,让精神得到真正的休憩。
  尾声
  我已经病得很久了,但我不能沉沦,不能陷入泥淖中。我的两只手臂,应该像一对翅膀,扑扇扇地腾飞;孤傲而独立。我有许多思考。我思考着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所产生的生活本身的魅力;也思考着一种更为广阔的东西。那便是因为广阔而使许多事物变得渺小的东西,因为广阔而使人变得崇高的东西。我所指的不是我的灾难日子,而是指一种人的存在方式;以及本质的力量、抗拒的力量、升华的力量和自尊的力量。我那刻骨铭心的痛苦和悲伤啊,它将使我更深刻,也将使我的灵魂流浪得更遥远……
  2009年3月9日于天水斋
  石佛随笔二篇
  美丽三亚 浪漫天涯
  一下飞机就感觉热风扑面而来。从天津到达三亚凤凰国际机场,经过了三个多小时的飞行。双
  脚踏在南国的大地,心情也就平稳了许多。
  接我们的导游开始介绍三亚的特色,当您凭窗眺望,便开始了美丽三亚、浪漫天涯的心灵之旅。道路两旁椰树、槟榔树相互辉映,黎族风情的低矮茅草房屋相映其间,在树丛的空隙有山竹篱笆围成的空地,种植的南国蔬菜娇嫩欲滴,清澈的小溪潺潺流过房前屋后,鸭儿鹅儿悠然自得的追逐嬉戏。村落之间是碧绿的稻田和香蕉园,一串串的香蕉被掩映在叶子下和着轻柔的风欢快的唱着,水牛摇摆着尾巴晃悠在田地头,村民头戴斗笠躬腰劳作在田间,光着背只穿着裤衩的孩童们在村头的池塘里摸鱼戏闹着。既有诗意的乡间风光,又有城市的浪漫情致。
  三亚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海南省风景名胜最多而又最密集的地方,在约两百公里的海岸线上,密布亚龙湾、大东海、鹿回头公园、天涯海角、海山奇观、南山文化旅游区等闻名中外的旅游景点。她不仅具备现代国际旅游五大要素——阳光、海水、沙滩、绿色植被、洁净空气,而且还拥有河流、港口、温泉、岩洞、田园、热带动植物、民族风情等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在国内外堪称一绝。
  三亚古称崖州,也称鹿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多姿多彩。天涯海角、大小洞天、崖州古城、落笔洞三亚古人类遗址等都蕴涵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三亚地处海南省的最南端,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境内汇集了阳光、海水、沙滩、气候、森林、动物、温泉、岩洞、田园、风情等十大风景资源。2007年北京奥组委宣布三亚成为08北京奥运会国内火炬传递的第一站。
  三亚被称为“东方夏威夷”,它拥有全海南岛最美丽的海滨风光。
  这里有闻名中外的“天下第一湾”亚龙湾和大东海、三亚湾等优质海滨,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海蓝沙白、浪平风轻。
  椰梦长廊是三亚湾环修建的一条著名的海滨风景大道,素有亚洲第一大道”之称。三亚湾滨海大道——“椰梦长廊”与三亚市区连接,交通便利。其沙滩坡度平缓,曲线优美,海水清澈见底。冬可避寒、夏能消暑,是以热带海洋风光,中国传统文化、南国民族风情为特点的国际一流避寒和休闲度假胜地。
  椰梦长廊长20公里,临海一侧为景观优美迷人的热带植物园林,与银色的沙滩、蓝色的大海相映成趣,组合成一幅色彩斑斓的长卷画图;另一侧是魅力四射的休闲度假区,布局巧妙,风格各异的幢幢别墅、座座宾馆等园林式现代建筑处处林立。椰梦长廊营造了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最佳的休闲度假环境,是三亚市旅游精品的典范。
  傍晚时分游览椰梦长廊是最具情调的事情。“三亚湾日落”、“滨海植物景观”、“海月广场”、“豪华酒店及高级别墅区”、“海湾夜景”皆是如梦如幻的美丽画面。
  椰树是一支充满激情的歌;椰树是一首充满希望的诗;椰树是一幅充满生机的画。我们面前出现了一幅幅染透绿色的画面,我们的面前吹来阵阵沁人心脾的椰风,仿佛我们嗅到了椰子的乳香,沉浸在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之中。
  椰树浑身是宝。椰子可以加工成多种多样的食品和饮品,椰子汁、肉、根、壳均可入药,椰油可制成高级化妆品。海南的椰雕工艺源远流长,精湛奇巧,在古代被作为面天贡品。
  酸豆树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同时也是三亚市市树,现只有云南和海南才有,因为酸豆树全身都是酸的,而且其果实在成熟时会分泌一种氨基酸,所以海南本地人都用其嫩树叶、果实和鲜鱼一起熬汤喝,据说对身体非常滋补,特别是对孕妇。酸豆树从叶到果,无处不酸,如果您尝尝它的果子,就永远不会忘记它的大名了。
  城市环境三亚市区坐落在这样一种幽美的以山、海、河为特点的自然环境之中,城市的建设注意城市与自然景观环境、、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山——海——河——城”巧妙组合,浑然一体,构成了三亚市区独特的环境特色。
  美丽的海滨,金色的沙滩,蓝色的海水,热带雨淋的特色植物,汇聚成一个天然的大氧仓,你走到海边却闻不到海醒味儿,这是三亚南海的独特风光。
  穿着夏装、沙滩鞋在阳光充沛的海滩悠闲漫步,浸润在暖暖的海水中,吃着热带水果,享受着天涯海角的浪漫,令人心旷神怡。情不自禁地让我想起一首诗《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海南岛上春风暖,好花叫你喜心怀。三月来了花正红,五月来了花正开,八月来了花正香,十月来了花不败……
  我的朋友
  我的朋友身材并不魁梧,瘦高细条,朴素衣着,脸长眼小,笑对人生,为人很好。曾患耳疾,世俗之人以为他迟钝木讷,呆头呆脑,其实,他心高气傲,不与计较。目光睿智,处事坦然,处世积极,为人正直,一身正气。心怀善良,大智若愚!以苏轼诗为证:“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麤缯:粗丝绑发,粗布披身。裹:经历。生涯:人生的境遇过程。腹有:胸有,比喻学於成。气:表於外的精神气色。华:丰盈而实美。其意:肚子里有着渊博的学问,气质自然会充满光彩。以此言赠三哥友已当之无愧,赞其学问渊博、气度不凡。
  一日,同事或邻居,夫妇二人牵宠物溜湾遇三哥,男指宠物:XX,叫三爹。三哥惊笑:哦,XX,你们对象还有这种功能呢?听之,男羞惭无言。径去。这个故事虽短,但体验了三哥的幽默、机警、智慧。
  我们不追求生活的奢华,但也要做到衣食无懮。一度,弱子待业,心气不整。懮思慨叹,尤我孤悬宁河,举目飘零,饱尝世态炎凉,偶遇小人滋事,每每提起,三哥给予同情理解,精神安慰。顺其自然,与人为善,不欺不骗,面对现实,相信因果。令我茅塞顿开。
  预感今春好运来,诸事会顺心,情绪亢奋起来,一夜读毕三哥的散文《温馨集》,一如聆听三哥教诲顿感一种温暖油燃身心。
  我的朋友曾是一个农民,他行三我亦行三,称他三哥,因他年长半旬多,他所经历的磨难与我相似,所以阅读他的作品感同身受,感慨颇多。在父辈蒙难的年代自然受人岐视,从而滋养了叛逆的性格。处世有傲骨,为人不傲慢。或多或少我们有着共同的心性,也曾自卑,也曾愤愤不平,也曾愤然而起,自卑是因为那个年代心灵的创伤,愤愤不平是因为崇尚正义与真理,愤然而起是因为义气和率真的性格。
  有人说:磨难是最好的老师。痛苦是一种财富。这是对旁观者而言,而对于经历者来说是多么残酷无情的事情。谁又心甘情愿接受磨难呢?因为那个年代你没有自由,你没有选择,你没有起码的人权。甚至人的生存权亦可任意被践踏。唯一自由的是人的愤世嫉俗的思想意识!我也曾披星戴月的劳作过,在春寒料峭的河堤上挥动着一把铁锨,望着贫瘠的黄土地,幻想就飞旋起来。我常常遥望星空,感慨万端,将来——
  我的朋友是一名民办教师,因此锻炼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他有才干,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他做的起劲而有精神,他所教的班级在全县拿到了好名次。后来调到乡文化站,结识了一些乡党,开拓了视野。这个时期我在文化馆,因为一次工作上的误会,也可以说是不打不相识不相知,我们成了朋友。下乡时,我看到他正给乡政府写牌子,因为我的朋友也是一名书法家。我看到他写给我的一封信,揣摩出了他的处世与为人,他的脾气秉性,总之,他这个人令我钦佩。
  好久没有见到他,很想念。听文化局的人说他病了,我去看他,我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在寒风中却不觉得冷。他因腿疾呆在老家的土坑上,他家东棘坨离县城60多华里,因为他和老哥李振亮的盛情款待,又吃了酒,回来的路上品尝着三嫂给的土特产,我想了很多很多。我感觉他们是一个值得交往的朋友!
  我的朋友是一位自尊自强的男人。因为他的为人,因为他的能力,后来他转了干,再后来他调到县经济开发区任副主任,一度借住在陈庄村,他一个人养活三口人,三嫂没工作,娇女弱子均在求学,生活虽难但他很乐观。三哥不啫烟酒,不擅虚妄,真诚而善良,活得自尊自信而坚强。
  在此应该说一说三嫂,三嫂与三哥同乡,冷漠的年代结成患难夫妻。三嫂中等身材,且长得丰满,四方大脸,慈眉善目,一副佛相,贤惠达观。一家三代同堂,其乐融融。
  三哥帮过我很多,不一一列举,但他不求回报,我也回报不了他什么,只能欣赏他的一些心血凝成的文字。鲁迅曾感慨地说: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我们是忘年之交,且也是为数不多的知心朋友!
  我的朋友很大气也很义气,三哥不论处在什么境遇,他自己尊重自己,自己相信自己,他说:纵有家财万贯,日不过三餐。安得广厦千间,寝不过尺余;暖宅卧厅风吹雪,疑是困户疾苦声。活得善良些;白日放歌须纵酒,相妇携子好游乡。活得快乐些;红尘滚滚驹过隙,白云悠悠人易老。活得超脱些;人生南北不平事,春夏秋冬习为常。活得正直些!当你居人之上、春风得意、门庭若市、花天酒地、前呼后拥之时,千万要把别人当人;当你寄人篱下、遭遇打击、门可网雀、吃糠咽菜、颠沛流离之际,一定要把自己当人!把自己当成自己,把他人当成他人,把自己当成他人,把他人当成自己,如果自己不把自己当自己了,怎么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相信呢?其实,人生体验归根结底是一种自我体验,这也是表现出的人格操守和精神气质。
  我的朋友是一面镜子,他让我感到他是我生活的楷模,他做到了五热爱(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爱社会、爱祖国)、四坚持(坚持真理、坚持正直、坚持感恩、坚持善良)、三代表(代表家族,代表能力、代表仗义)、两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与人为善的品德)、一个愿望(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三哥是我真正的朋友,我们没有利益冲突,他身上有很多优秀品格,除了脾气有时崛强,我没有发现他还有什么缺点,他为人义气,两肋插刀;我是一介书生,且无两肋插刀之实力,好歹三哥不弃不离,正所谓君子之交淡淡如水又如一团火,心性相投,爱好相依,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仁者以厚德载物。
  我的朋友是一位作家,我认识的人大多是作家。可以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像李振起、包宏纶、刘宝迎、王福正、赵建英、孙志利、李梅英、李晓楠、刘合斌、范建生、刘美华、冯哲、吕福恒等)。先后推荐朋友们加入了天津作家协会,同时,三哥也是创作成果娇娇者之一。
  三哥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小说、散文,他不是凭关系发表而玄耀,他是凭真才实学。他先后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土沟村的八爷们》和散文集《温馨集》。三哥的小说系乡村题材,语言凝炼、幽默、风趣;故事脉络清晰,人物形象生动,对白乡土气息浓厚。富有乡村生活的民族色彩,这是他审美意识的结晶,是对生活经历的真实反应,更是他精神境界和深刻思想的升华。
  如果与其他文学题材相比较,小说可以更细致的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小说的优势是可以提供整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而通过这种生活的展示给人以启示,使人的思想情感得到升华。对于人性的更深层次、人类目的探索方面所达到的境界是衡量一部小说优劣的最好尺度。
  这是两部很可读的作品集,作者用传统的白描手法,幽默、诙谐、冷静的笔调刻画了一幅辽阔生动的时代画卷。
  散文集的语言别出心裁,体现了别具一格,阅读与欣赏别有风味,我在细读过程中,感受身心的愉悦与兴奋。想象与幻境,过去与现在,都通过他语言载体的智慧性调动起来,获得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与体验,情不自禁地产生了思想情感的激动与共鸣。
  作者从现实的角度,文化的角度,艺术的角度、对现实人物的多角度描述了生活,“田园情趣”,自然而然,朴实无华;“亲情友情”血肉丰满,方见性情;“家乡人物”情真意切,幽默风趣;“人生感悟”文字纯真,内蕴丰富,富有生活性、趣味性、哲理性,可以说篇篇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体现作者丰富的知识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品的语言美是让人们了解思想脉络的一个途径,也是形象之美的精华。个性语言是他心灵的窗口。人类在劳动中创造了语言,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借助自己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人物关系,社会活动和他的深遂思想,话不多,说到点子上,表达事物言简意赅,却又体现意味深长的文化内涵。
  我的回忆从拿到他赠的著述开始的,在审慎他的创作路上,是一种非常美妙而且愉悦的精神享受。那些沿途的风景波浪般层层推进,那些喜怒哀乐的人间故事,那些历经苦难而且心存感激与善良人们,进入他的视野,通过他的语言载体。看到如火如荼的乡村风景,使你忆及洁白的栀子花,憨厚和狡黠的农民,现实生活中似曾相识但又不知所述的人物在三哥的笔下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让人回味无穷。
  你问我为什么他会有如此真实的创作,答案只有一个,文学创作是为那些有思想准备、情感积累、阅历丰富、有识之士铺就的理想的高速公路,只要勤奋,只要坚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能收获与丰富你的精神家园!
  那些因为眷恋而埋怨的情节,心情像风中的湖面波动不已。就像花开无声向你传递着淡淡的幽香,而他赋予的形象已经触动了你的心灵。因为你读到了他的表达。他朴实无华的语言,独特的语言魅力,你会为他的智慧所陶醉的。
  三哥很感性,亦很悟性,不做后悔事,所以他的人生历程、思想历程、情感历程丰富多彩,为官很理性,没有持强凌弱的匪气,为人很人性,理解、宽容、热情,极富同情心。做事有原则,道德为底线,细微之处亦见坦荡的君子之风。
  最后,我想说,只有经历了生活的磨难,感情的饥渴,才知道为幸福而感恩!
  一晃,时光流逝了二十多个春秋,能够一如既往,互相支撑,彼此欣赏,人生一大幸事!
  朋友,你想了解三哥其人,请阅读他的短篇小说集《土沟村的八爷们》和散文集《温馨集》。文若其人,他的修养、品质、德行、操守、学识成就了一个真实、客观的男性作家!他有健康的心理,远大的目标,具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进取精神,不是自以为是、自吹自擂,而是自然而然地塑造了他的魅力人格。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作品

我的遐思录
相关作品
石佛随笔二篇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