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行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4201
颗粒名称: 云南行记
分类号: K825
页数: 3
页码: 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作者通过参加傣族泼水节和游览大理的经历,描述了自己对这两个地方的深刻印象。在参加傣族泼水节时,作者体会到了傣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喜庆氛围。他被泼成了落汤鸡,但因此成为当天最幸福的人。作者发现傣族姑娘喜欢有文化的人,所以被泼水的次数越多,表示受到越多祝福和吉祥。在大理游览时,作者登临苍山、泛舟洱海,感受到了大理的美景。洱海宁静而悠远,苍山白雪皑皑,给人一种宛如仙境的感受。在大理古城,作者住在一户古城居民家里,体验了民居生活的纯朴和淡然。总体来说,作者对傣族泼水节和大理的印象非常深刻。
关键词: 七里海 作家专栏 泼水节

内容

——体验泼水节
  这回我是真正体验到了傣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印象中的泼水节,还是我在孩童时期从小学语文课文中得来的,说的是周总理来到傣族,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其中有几句至今还记忆犹新:“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多么幸福啊……”
  今天下午,经导游安排,我们来到了西双版纳民俗村,来体验傣族泼水节。每年农历四月中旬是傣家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快乐的节日。虽然我们去的不是时候,但民俗村还是给我们安排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泼水节目。我们换上当地的民族服装,我穿了一件对襟白边橙色小褂,下身是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样子很是滑稽可笑。傣族青年男女的服装更是艳丽多彩,尤其是傣族的“少多哩”(姑娘)穿上了鲜艳的筒裙,更显得美丽妖娆。奇怪的是,每一群姑娘穿的都是同一个颜色款式,远远望去仿佛是一抹红霞,一朵紫云,一片绿雾飘然而过。傣家人告诉我,这是各寨的姑娘在比美呢,她们就是要骄傲地让人区分出这是自己寨子的姑娘,是与众不同也是最美丽的。
  泼水开始了。青年男女提着木桶,水里还撒了五颜六色的花瓣。开始时彬彬有礼,姑娘们用树枝蘸着水向老者,来宾脖后轻轻泼洒以表示祝福,这是礼节性的泼水。进入高潮时青年男女互相追逐,你泼我,我泼你,水花飞溅,不少傣族男女都朝我身上泼,我被泼得像落汤鸡。等到泼累了,个个身上的水顺着发丝往下滴,衣服全湿透了。民俗村里一片喜气洋洋,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同行者都看着我笑,我也傻笑,在我不解中,有人笑着告诉我:泼水节的时候也是年轻的姑娘和小伙们寻找伴侣的时候,你之所以被泼水泼的最多,是因为傣族姑娘喜欢你啊,早知如此,我们也戴副眼镜啊!哈哈!我更有些迷惑了。后来才知道,当地有个风俗习惯,那就是姑娘们都喜欢有文化的人,我之所以被看作有文化,是因了我戴着副深度近视眼镜。被人泼的越多说明受到的祝福也越多,越吉祥。不但如此,如果是结了婚的男女,那戴眼镜的男子就更了不起了,女子会百般疼爱自己男人,让男人在家里呆着,自己去外面干活。像我这样手无缚鸡之力的弱男人,在我北方家乡是很不好找媳妇的,谁家不愿意给自家闺女找个身大力不亏的女婿呢?我年轻时,母亲可没少给我操心!可在云南,在西双版纳,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待遇!我竟成了抢手货!南北差异如此之大真让我啼笑皆非啊。
  我体会到了傣族人民的热情。尽管被姑娘们泼成了个落汤鸡,可我却成了当天最幸福的人!
  ——大理印象
  有句俗语叫看景不如听景,换言之,就是说有些景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但我来到大理,登临苍山,泛舟洱海,才理解了什么叫名不虚传,才体会到了那的确是应该被称为“银苍玉洱”的。
  从下关到洱海码头,我们乘坐一辆的士很快就到洱海边。
  我们乘船在洱海上,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泛舟洱海,那干净透明的海面宛如碧澄澄的蓝天,给人以宁静而悠远的感受,水天相接,一片茫茫。再看远处,头顶翻滚的云海覆盖着苍山,山海苍茫。真是行到洱海水穷处,坐看苍山云起时啊。近处,大理三塔气势恢弘,呈三足鼎立之状,我们立在船头,领略着那“船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画一般的意境。
  在停船的码头,看到这样一面写有“苍洱大观”的照壁,照壁后面就是山涯,上面有郭沫若的题字和汉司马相如的题字,司马题的是:“此水可当兵十万,昔人空有客三千”;郭老题的是:“洱海美如海,遥见望夫云。石骡何处是,萝荃塔尚存。”开始不明白古今两位名人题字的意思,后来听导游讲解后,才知道这又和一个凄美爱情传说有关,大理南诏国时期南诏公主和猎人阿鹏的爱情故事着实让我们感动,抬头望天,哪朵云彩是望夫云呢,水里那块阿鹏化身的石骡又究竟在哪儿,这一切让人浮想联翩,我不由得在名人题字旁又细细地揣摩了一番。
  从洱海回来,我们乘索道上了苍山。苍山顶上,白雪依稀,让人好像觉得不是在盛夏七月而是到了寒冬腊月。导游小姐讲,如不是全球气候变暖,苍山顶上长年是皑皑白雪,是素负盛名的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最。在苍山顶上,有着不少高山冰碛湖泊,湖泊四周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时而看见山泉奔流而下。薄云淡雾中,云动峰移,苍山像一位披着轻纱的美丽仙女,向我们款款而来,我们像是来到了一个美轮美奂的水晶世界!
  下了苍山,山脚下一片空旷的草地上只见牛羊散落其间悠闲着吃着青草,牧羊人情歌悠扬。远处洱海茫茫,水天一色,有名的崇圣寺三塔矗立在湖光山色中,面对眼前美景,我突然灵感一闪,口占一诗:“洱海海天茫苍穹,三塔古寺悠钟声。大理田园牧歌景,常使游人念陶翁”。是啊,想必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也不会想到天下除了南山还会有这么一个绝好的去处吧。
  天色已晚,我们没有入住毗邻苍山地理位置优越的三塔苑酒店,倒不是舍不得花钱,而是觉得酒店住的多了也不觉怎样,还是住一住大理古城好,体验一下民居生活一定是别有一番情致。在一户古城居民家里,我们受到了热情的接待。民居白墙黑瓦,古色古香,门前小路伸向远方,各种果蔬花草点缀左右,农家人纯朴淡然,举手投足之间憨态可掬,呼鸡喝狗之声不绝于耳,让人仿佛置身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
  那一晚,住在苍山脚下大理古城,我回味着银苍玉洱美景,咀嚼着那首即兴所作的小诗,心中好不惬意,一觉睡到晨鸡叫明。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宝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