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954
颗粒名称: 鸟趣
分类号: X321
页数: 2
页码: 64-65
摘要: 本文主要描述了作者在七里海自然保护区内探险的经历和所见的鸟类。作者对鸟类充满了好奇心,尤其是在听到家兄的解释后,对斗鹌鹑的习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章中提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鸟,如白鹭、海鸥等,还有清代花鸟专著《花镜》中对斗鹌鹑的描述。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引用古诗,展现了自然保护区的美景和鸟类的魅力。
关键词: 七里海 自然保护区 鸟类

内容

走近方园百公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里海,举目望去,绿盈盈的湖水映衬着郁郁葱葱的芦苇荡,仿佛是春风吹拂下漾动着的彩绸,显得格外秀丽、妩媚。一只只白鹭悠然在蓝天上飘动,然后慢慢消逝在天际雾霭之中。刚目送一群海鸥迎着朝阳飞去,点点野鸭又闯入视线……看到这般景象,不禁引起我对鸟类世界的好奇与浓浓情趣。
  “走,咱到芦荡去,好多珍奇野鸟都藏在那里。”家兄一边说,一边打趣:“你看,商店的金银首饰,哪有摆在明面上的呢!”
  眼前的芦荡无边无际。我们沿着杂草丛生的小路往里走,突然路边钻出一只鹌鹑,在脚前彳亍踱着碎步,边走边回头张望,像是有意逗你玩儿。眼看要踩到它了,才轻灵地飞起,飞出不过二三丈远,又落入草丛。这鸟我常见到。头小尾秃,通体滚圆,羽色灰褐,经常相聚于田野草丛,喜食害虫。本来很普通,可经家兄一说,就奇了。原来这鸟生性凶猛,独不惧人。清代花鸟专著《花镜》中说:“凡鸟性畏人,唯鹑性喜近人。诸禽斗则尾竦,独鹑竦其足而舒其翼,人多畜之使斗,有鸡之雄,颇足戏玩。”由于它生性好斗,斗鹌鹑成了古代一种极为普及的游戏。先是起源于唐朝皇室,继而广泛流行于上流社会,后来渐渐传到民间,风靡大街小巷。“轻平蟋蟀重平银,结伴登场秋兴新。抛去花枝才歇手,提囊又约斗鹌鹑。”从这首悠远的《衢歌》中,便可对清代民间醉心于斗鹌鹑的情景略见一斑。而今,斗鹌鹑的习俗不见了,可听家兄这么一说,还真想寻暇尝试一把此趣之雅兴呢!
  进入苇荡,如同钻进绿浪涌动的青纱帐。浓密枝叶掩映下,一条幽深的河沟蜿蜒伸向远方,阳光筛在水面,波光闪烁,忽明忽灭。不知名的小鸟来往翻飞,鸣叫声不绝于耳。我们刚刚躲进苇丛中,就发现远处水面上有两个黑点在晃动。
  “看,两只野鸭。”我惊喜地说。家兄架起望远镜望去,“不,是鹌鹑。野鸭最明显的特征在头、嘴、尾和羽毛。因此,就有绿头鸭、花脸鸭、琵嘴鸭、针尾鸭等等之分,而鹌鹑浑身漆黑,形体也较瘦小,一眼就能看出来。”家兄如数家珍地说着,转眼间两个黑点不见了。莫非钻进芦荡里去了?家兄笑笑说:“你不错眼珠地盯着,等一会儿,就该从水底下钻出来了。”我痴痴地足足望了四五分钟,果然平静的水面冒出两团水花,随之露出了它们的身影。家兄告诉我,这鸟是有名的潜水健将,水性特别大,刚孵出的雏鸟,顶着蛋皮就会潜水。过去在河里洗澡,几个小伙子围一个小鹌鹑,你潜水,它也潜水,你浮上来了,它又不知哪去了,累得精疲力竭,也抓不着它……”
  说着,又有两只野鸟沿着弯曲的苇岸悠然游来。看那华丽的羽色,尤其是背部两侧竖起的风帆似的“相思羽”,我断定这是两只鸳鸯。只见雄左雌右,一路上,卿卿我我,相悦相恋,形影不离。不由使我想起白居易《长恨歌》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名句,脑际浮现出雄雌鸳鸯情窦初开时,戏逑于水上,一旦情有所寄,便并翅而飞,夜则同栖,交颈而卧的情景,颇有感慨地脱口道:“看这亲热劲儿,难怪历代文人墨客都把鸳鸯比喻成爱情的象征呢。”家兄摇头说,其实,鸳鸯对爱情也并不专一。据考察,一对鸳鸯同居后,待到雌鸟产仔,雄鸟便飞走另寻新欢,而雌鸟也很快移情别恋。说到这儿,家兄话锋一转,说,鸳鸯做为一种艺术形象,与实际生活中的鸳鸯已不尽相同了。今天人们依然用鸳鸯比喻情侣,更多的是表达一种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对吉祥如意的祈盼,是一种人际间真挚情感的流露。
  听了这番话,觉得颇有道理。便将目光投过去,多看了两眼。不料,在芦苇遮掩的沙渚边,竟意外发现一只苍鹭。它伸着长长的脖颈,身子瘦瘦的,绅士般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等着等着,似乎全然不知外面世界的精彩,更不敢越雷池一步,偶有小鱼游过来,才猛然一伸脖子,将它叼在嘴理,美美地吞下去。看那样子,当地群众叫它“伸脖老等”,还真的形象呢!这恐怕是我见到的最懒的鸟了。我真的替它惋惜,那么长的腿,那么长的脖子,身体条件多好呀,何必老是“吃等食”呢,这不是自讨苦吃吗!不知怎的,也许是闻到什么动静了,这只大鸟忽地展开宽大的翅膀飞了起来。那巨大的体形,足有一米左右,羽色灰白,脖子缩成Z字形,两脚舵似地拖在尾后,深沉地“锅一呜一呜”叫着,在芦荡上空盘旋。我有点惊异了:谁说人家“老等”呢,这不是另寻佳处去了!谁知,这鸟转悠了一圈,又缓缓落在了原地。唉,我不由暗暗感叹:这鸟也真的太墨守成规了,难怪瘦得皮包骨头呢!
  “咱换个地方吧,说不定还会看到蓑羽鹤、白琵鹭等更少见的珍稀鸟类呢!”刚要起身,家兄的手机响了,是家里来了客人,要他速速回去。没办法,只好略带几分遗憾惜别了芦苇荡。然而那一幕幕千奇百怪的鸟趣,却让我久久沉浸在美好的回味之中。□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人物

于增会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