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938
颗粒名称: 散文
分类号: I267
页数: 19
页码: 54-72
摘要: 本文收录了七里海的散文作品,其中包括了风雨雨大沽口炮台、永生羊、弟媳·梅、漫步水心榭、小女人与我、母亲就是家、难忘的红星、人间又是春等。
关键词: 七里海 群众文学 散文

内容

风雨雨大沽口炮台
  王福正
  我不知道这是第几次来到你的跟前,面对你的沧桑,面对你风雨一百多年的历史。今天,在这个深秋艳阳高照的下午,我再一次走近你,触摸你用三合土和糯米浆混合而成的高大土丘、大沽口炮台基座,基座四周侧坡上长满绿绿茸茸的酸枣树。树叶间,树枝上挂满一个个红红亮亮的小酸枣,几棵高大的榆树夹在酸枣树中间,树冠高高探出头,在秋风中瑟瑟抖动,微凉的带着咸腥味的海风迎面扑来,撩起我的衣襟和头发。我坐在炮台的掩体墙上,望着不远处迷迷朦朦的渤海湾海面,心潮一次又一次的掀起,久久的难以平静。眼前仿佛又看到一百多年前那烽烟弥漫的战场,听见那隆隆的炮声。
  大沽口炮台经历的风雨太多,接受的腥风血雨太多,它曾经历多次血与火的洗礼。我抚摸着炮台坚硬光滑的泥土,心潮涌动,感慨万千。也许就在我脚下的这方土地上,就聚结着无数先烈们的鲜血,当然也有异族侵略者鲜红的血。他们糅结在一起,共同渗透在这片土地上,因而才使这座用泥土整垒起来的炮台这样坚固、坚硬和光滑。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它依然坚如磐石,高高矗立于渤海之滨,并且在渤海之滨白茫茫一片盐碱滩上郁郁葱葱。它的坚强和坚硬,它的绿树成荫,也许是为了让人们不要忘记先烈们为了民族,为了祖国而英勇战斗,抛头颅,洒热血,才这样不烂不朽的吧!
  1840年后的中国,就像一艘硕大而又陈旧的船,呜咽呻吟着在风浪中缓行。世界上最老牌的帝国主义,英国,为了达到向中国输出鸦片的罪恶目的,在广东受到了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坚决抵制,于是便以此为借口,依靠其船坚炮利,向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他们疯狂的扑向广东,受到林则徐带领下的广东军民的顽强抵抗后,便向恶狼一样北上直抵大沽海口,对准了清王朝的心脏地——津、京。腐败没落的清朝政府,在内外交困之时,怎敢面对英帝国主义的大炮,他们慌忙让琦善前去议和。琦善秉承清廷旨意,节节退让,处处讨其欢心,以求得其不再进犯,最后在英国人的威胁和讹诈下,“以查办林则徐”为条件,换得了英国侵略军暂时撤回广东。只可惜民族英雄林则徐不得不泪别战场,被贬新疆。
  帝国主义怎能以清朝政府的软弱就此罢手。如果我们不是那么软弱,而是奋勇抵抗,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内乱(像洪秀全、杨秀清的太平军);如果我们清王朝政权不是那么腐败无能,封闭保守,夜郎自大;如果我们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相信近代历史就不会是这个样子。可惜的是,这些都是假设,而不是事实。帝国主义决定对我国第一次动武时,当他们的战舰满载着英国青年,告别他们的父母和亲人,以及热恋的女友,迎着冉冉升起的太阳向东方出发的时候,他们的心未必是平静的。他们很清楚,此去也许是满载而归,也许就是葬身于东方大海之中,成为东方海洋鱼类的一份西餐。这是他们对神秘东方大帝国的武力试探。让侵略者没有想到的是,东方神秘大帝国是这样的落后,清王朝政权是这样的软弱和不堪一击。更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竟然会如此地拉开了东方神秘大帝国之门,而从此也就拉开了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向中国一次又一次的血腥践踏和侵略,这一切都是从大沽口开始的。可以说大沽口炮台是历史的见证,同时浸满了我国军民的鲜血,也留下了侵略者的血腥罪证。此后,西方列强多次向我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咸丰八年三月(1858年)英、法侵略军以交涉修订“南京条约”为借口,向清王朝政府提出无理要求,然后,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大沽口炮台各清朝守军,按照清廷政府的旨意,不是积极备战,加强防务,而是寄希望于美、俄使节的调停,企望通过调停来平息战争,他们哪里知道,帝国主义列强是串通一气的,目的是共同谋取既得利益,怎能会站在公平立场上主持公道。清王朝政府太天真了,当侵略者的无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便把炮口指向大沽口炮台,炮台守军指挥者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吓慌了,仓惶中有的守军挺身站起来以死相拼,有的则弃阵而逃,很快大沽口炮台便落陷了。清王朝政府被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定了《天津条约》,侵略者心满意足后,趾高气扬地撤出了大沽海口。
  帝国主义列强就其侵略本性来说都是得寸进尺的,这当然是建立在你落后、软弱的基础上。他们会一步步逼你就范,逼你让步,进而达到他们掠夺扩张的罪恶目的,这就是他们的强权政治,大棒逻辑。不仅在过去,就是在今天也是如此。他们武装掠夺伊拉克、阿富汗,其侵略者的霸权本性昭然若揭。咸丰八年七月(1858年8月)帝国主义列强以《天津条约》进京互换条约为借口,清朝政府提出在海上换约,他们不干,再次发动了侵略战争,把炮口直指大沽口炮台。这次,清朝政府以上次英、法侵略战争为教训,派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师督办海口防务,重建了大沽口炮台,恢复了水师建制,增强了防务能力。当英、法、美联军舰队再次向大沽口开来时,大沽口炮台防务官兵,民众愤怒了,他们不再按照清朝政府的意图再忍让再退让了,把炮口对准了侵略者的舰艇,对准了侵略者的胸膛。那炮声,那炮弹,带者怒火,带者仇恨,带者愤怒,飞向敌舰,敌舰起火了,爬向炮台前的侵略者被打退了,留下了一俱俱带着征服梦的尸体。这一仗击沉击伤敌舰11艘,侵略军死伤420多人,英舰队司令贺步受了重伤。当然在这场战斗中,清军直隶总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壮烈殉国。这场战争以侵略者的失败,清军的胜利而告结束,这是中国军民团结一致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胜利,勇于战斗,不怕牺牲,以弱胜强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回答是肯定的,可怕的是我们不敢抗争,怕这怕那,更怕流血牺牲。
  侵略者对他们的失败是不甘心的,咸丰九年十月(1859年11月),他们再次调集大批侵略军队向大沽口驶来。大沽口炮台军民在胜利的喜悦中虽然加强了对炮台的修复和加固,可清政府看见气势汹汹从海上而来的侵略军舰队,害怕了,失去了必胜的信心,他们在美、俄的游说下,再次答应由他们去“调停”,把希望寄托在他们的“调停”上,并答应英、法侵略军进京换约。而炮台守军总指挥官僧格林沁则主动放弃了北塘营垒,撤除了北塘防务,把军队布防在炮台周围,侵略者入侵当然都怀有各自的侵略目的,所谓“调停”只能暂时麻痹清政府,使他们放松警惕,而且摸清底数,起到间谍作用。他们见时机成熟,便疯狂的发动了进攻,他们首先偷袭强占了北塘,有了立脚之地。而我们的炮台守军,按照清王朝政府的旨意,等待“调停”,希望刽子手能够放下屠刀,恶狼闭上它的血口,从而失去了一次又一次机会。他们没有在侵略者还没有站稳之际,主动出击,开炮,把他们消灭在海面或轰出国门。他们没能在侵略者刚刚登陆北塘,便撤下天罗地网,把他们歼灭在入侵的土地上。这一次次战机的丧失,使侵略军得以从容登陆和布防,于是他们从海面和陆地两面夹击,很快攻占了北炮台。这时的僧格林沁已慌了手脚,失去了必胜的信心,北炮台失陷后,不是调重兵严防南炮台同侵略军决一死战,而是弃阵而逃,使大沽口防线全面崩溃。这样清政府被迫同英、法、俄三国签定了《北京条约》,天津被正式开辟为通商口岸,设立了各国租界,中国的北方海上大门——大沽口终于被帝国主义列强以武力所打开。
  大沽口是血染的大沽口,大沽口是一次次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蹂躏的大沽口;大沽口是守军军民奋力反抗侵略者浴血奋战的大沽口;大沽口是记录中国清王朝政府腐败落后挨打受气的大沽口。
  大沽口炮台最后一次接受血的洗礼,是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帝国主义八国列强联合对我国进行的疯狂侵略。大沽口炮台经过几次血洗,于同治年间,清廷派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时,他对大沽口炮台进行了再次重修和加固。八个帝国主义列强打着义和团严重威胁他们的权益为由,再一次把战舰开到大沽口海域,面对世界八个帝国列强的战舰,天津镇总兵罗荣光积极备战,在海口敷设水雷,把炮口对准侵略者的战舰,但这次八个帝国主义列强的联合军队太强大了,凭当时大沽口炮台守军的人工防守设施和军事设备,是很难抵御这八个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的,战斗是残酷和激烈的,终因寡不敌众,大沽口炮台再次被踏平,并完全被摧毁,成了一处历史遗迹,成为后人追忆和缅怀的场所。
  我在大沽口炮台上的土墙垛上坐了许久许久,望着漫步在炮台上的男男女女,看着被无数人抚摩的黑黑透亮的古炮和坐在古炮上照相的对对情侣,不知他们此时此刻在想些什么?可我却透过这一切,想了许多许多。使我想起最多的是这样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记得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教我们这段历史的是系里近代史教研室主任,一位操江南口音的老太太。在她缠绵的吴侬软语中,透着深深的苍凉和激愤,记得老师给我们讲授这段历史的时候,使我们愤忿,压抑,憋得透不过气来。老师每次讲一段这屈辱的历史,都禁不住说上几百次“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在一次学习总结讨论会上,老师站在讲台前,倒背如流地总结完这段历史后,又连连慨叹“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当然要挨打。”但这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是分不开的,帝国主义的本质就是侵略,扩张。因此,也就注定了他们必然对别国进行侵略和掠夺,并不是落后就非得挨打。我当时认为自己的认识,相当理论和深刻,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老师静静地听着,同学们瞪着眼睛望着老师和我,我很得意地为自己的高论沾沾自喜。老师听我说完后,望着同学们和我,略沉默一会儿,说:“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当时中国历史的现实,当然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本性也是决定他们侵略,扩张的思想基础。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把你提出来的观点,同我刚才总结分析的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这段历史的总结分析,就更完整了。”
  老师的这段话,给了我很大的肯定,当然也给了我很大的面子。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真的很年轻,很幼稚和单纯,帝国主义的本性和特征只是一种理论定性,而且也只是我们给予他们定性。如果当时的中国,是现在的中国,他们还敢如此猖狂,如此不讲道理的野蛮动枪动炮吗?如果还是当时情况下的中国,英国,葡萄牙还能把香港、澳门交还给我们吗?可以说不仅不会交还,恐怕还要迫使我们给予他们更多的特权,割让更多的领土。看来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能靠着自己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的强大,这是硬道理,也是生存的法则。
  让我们睁开双眼看看风云变幻的世界吧!虽然世界人民希望和平与发展,但美国,英国及其盟国,不管他们打着什么旗号,为了达到什么政治、经济目的,都是在以强凌弱。他们打伊拉克、阿富汗,动不动就以政治,经济制裁不按他们意图行事的国家,这一切的一切,都没有离开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如果你强大的足以和他们相抗衡,甚至让他们害怕,他们无论怎样,也不敢动不动就以武力相威胁,逼你就范。
  我站在大沽口炮台上,迎着扑面而来的海风,思绪飞扬的想着,透过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似乎明白了许多,也悟出了很多,奋起吧!中国,努力吧!中国人,也许只有强大,才是中华民族繁荣、富强、发展的根本保证。
  永生羊
  叶西
  后来我才知道,我出生的那个叫做北塔山的地方尽管不被人知,但在牲口的世界里却是名声在外。每年初冬,数以万计的牲口从阿尔泰山西边经北塔山迁徙到阿尔泰山东边的沙地中去过冬;冬末,又从阿尔泰山东边的沙地经北塔山迁徙至阿尔泰山西边广阔的夏牧场去度夏。它们一年两度大举迁移,让北塔山一次次天地苍茫,终年尘土飞扬。北塔山的记忆也就总是从时空深处溢出来,又流向另一段不可预知的时光。在北塔山上,如果一只麻雀目睹了一次大迁徙,一生差不多也就结束了.在一支浩大的迁徙队伍面前,它的旅程不过是飞过了一片飞尘。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时间和生命好像永远不可预测——在一只麻雀从天上掉下来的那一刻,迁徙的队伍中竟也常常伴随着一个牲口的死亡。生存之路,万里迢迢,走下去,才是尽头,如果走不动了,只好躺下,路到此为止.
  我的绵羊萨尔巴斯,正是这样的一个落伍者。
  那一年的初冬,羊群又到北塔山,萨尔巴斯便走不动了,不得不被它的主人留在我们家。
  那牧人说:萨尔巴斯天生就是一只弱生的淘汰羔子,若不是阿勒泰夏牧场的水草好,它很难活到秋天。瞧它,弱生毕竟是弱生的,从夏牧场下来没有多长时间,它的体力就已经抗不住跋涉的劳顿。看它现在的模样,肯定走不到沙地,所以既然到了北塔山,索性留下它,免得死在路上废了。不过,好好饲养一冬,或许到明年开春还能上点膘。如果是那样,来年青黄不接之时,你们一家好日子便不成问题,不愁吃不到荤腥了。
  牧人向我父亲说着这番话的时候,左手上的几根残指在萨尔巴斯瘦弱的脊梁上轻轻划着,好象在抚慰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而萨尔巴斯竟也乖乖地站在牧人的膝盖旁,微闭着眼睛,好象知道自己弱生在世是一件非常无奈的事情。
  在那边的一个山坳里,与萨尔巴斯同行的羊群中有一只领头羊叫了几声,牧人的马闻声抬起了头,将两只耳朵竖起来,咴儿、咴儿地打了一个响亮的喷鼻。萨尔巴斯受到感染,略有所动,但它没有向那边张望,反而低下头,只作反刍。
  牧人说完话,把萨尔巴斯推给我父亲。我父亲就弯下腰,很世故地在它松垮垮的胸脯上摸了几下,看它究竟弱到了什么地步。不一会儿,父亲又直起身体,拍拍手,然后把它推给了我。父亲把萨尔巴斯推给我的时候,我看见他眼里有几分戏谑的神色。他把那股戏谑神色在我脸上停留了一会儿,又转向那个牧人笑道:真是巧死了,你的淘汰羔子是一只萨尔巴斯(黄毛),正好我家也有一个萨尔巴斯,虽然算不上淘汰的,但她老实得也跟一只淘汰羔差不多。
  于是,那牧人便向我父亲附和道:那就交给你家的黄毛丫头好了。二黄黄在一起,错不了!
  两个大人说话的时候,我清楚地看见,萨尔巴斯很专注地看了我一眼,好象它如此这般落泊到北塔山来其实只是为了寻找一个人,而我父亲的话恰好提醒了它要找的人就是我。奇怪的是,几乎就是在它看我的那一刹那,我猛然得到了一个启示——我和这只名叫萨尔巴斯的绵羊相识已经有好几个世纪了。几个世纪以前,这个萨尔巴斯就是一个羊身,我是一个黄毛丫头,我们曾一起走过很长的路,上过很多的山;曾喝过同一条山溪的水,呼吸过同一座山的空气。我们还曾约好要在几个世纪之后在这北塔山上邂逅相遇,向世人证明,这个世界真正的主题不是爱情,而是生命与时空。
  我感到自己有些激动,便轻轻地走过去,向萨尔巴斯伸出了手。它也把鼻了伸向我,在我的手心里轻轻地吻了一吻,然后又轻轻地舔了一舔。在它舔我手心的时候我感觉它的生命热热乎乎地落在了我的手心,又传到我的肌体里。我意识到,我的这一辈子,能与一个动物彼此相致问候,只有这一次,以后再也不会有了!
  我父亲和那个牧人根本没有注意到我们。他们俩坐在一堆木头上聊天,脚下踩着那年秋天第一场雪留下的残片。深秋的太阳把一层微弱的红光涂在他们两个人身上,又把我父亲的影子落在那几根木头截面的年轮上。那些木头被风干了,年轮裂了,一幅残垣断臂的样子。父亲和那个牧人说起了什么可笑的事情,“嘿、嘿、嘿”地笑出了声音。那声音穿过微弱的秋光,撞在我和萨尔巴斯的耳朵里。萨尔巴斯看了我一眼,然后假装咳嗽,从它的羊肺里笑了一下。我知道它的意思是说人在一起说说笑笑是一件很好的事!可惜的是,一个人能笑出声音的时光毕竟太短了。
  然后,我就带着萨尔巴斯来到我们家的小羊舍旁。
  那羊舍实际上是一间很不错的小房子,是我和父亲夏天盖的。那时候我们家还有一只秃顶山羊,后来山羊被我父亲宰了,我们吃了它的肉,把它的骨头扔进垃圾堆里,我母亲用山羊的皮做了一个垫子,放在炕上。羊舍没有窗户,有一个门,门上有一个拉手,我打开门,萨尔巴斯自己走了进去,低下头,认真呼吸着山羊留下的气息。我看见它的四个羊蹄踩在地上,有力地支撑着它的身体。
  那天晚上,我去给它下料,打开圈门,扑面而来的已不再是山羊的气息,而完完全全是萨尔巴斯的气息了。那个时候,天上已经有很多的星星,西天月色惨淡的只剩了半个月牙。在朦胧的暮色中,我和萨尔巴斯隐隐约约听到一个声音告诉我们说,上弦月偏西,预示着一个漫长的寒冬。
  果然,那年冬天的气候异常寒冷,寒流不断经过北塔山,扑向南边的准噶尔盆地。我去给萨尔巴斯下料,手好几次都在开门的一刹那冻在羊舍的门把上。我父亲说萨尔巴斯真是命大的很,这样的坏天气,大牲口姑且难以受用,就别提它这种淘汰羔子了,谁知那些去了沙地过冬的牲口又有几个可以生还。这话颇令我反感,我知道,萨尔巴斯并没有为了苟活才来到这个世界,它来到我们家肯定是要告诉我一个道理,否则它早就路死野地了。这个道理也许是几个世纪前它就想告诉我的。但是,我这个人总是天生缺乏悟性,多少个世纪过去了,我的每一次降生都以无知开始,又以懊恼告终。而且自我有此生以来,我和它天各一方,所以,路羊皆知的北塔山是我们必然要相会的地方。在这个寒冬里,它只是要在小羊舍里沉默几日罢了,因为答案不在冬天。我敢断定,在萨尔巴斯的眼里,冬天只会图解现实,冬天的道理与法则再严酷也永远只是一味地苍白、寒冷、单调,缺少表现力,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如果谁想领悟冬天的道理,只消到野地上冻一阵儿自然会乐天知命。
  既然这样,我也应该像萨尔巴斯那样好好的呆在圈里,等待冬天过去。
  经过大半年的等待之后,萨尔巴斯已经完全进入了壮年,它坚强地熬过了冬天,并没有死掉。回阿勒泰夏牧场的羊群又经过北塔山时,那个牧人甚至没有认出它,也没有认出我。他向我父亲笑道:好笑,我记得你说的黄毛丫头老实得像一只淘汰羔子,莫非她真的变成一只淘汰羔子了。牧羊变羊,牧牛变牛,牧马变马,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牧人的话说的我心里有一些温暖,那些日子里,我确实觉得自己有一点像羊。像羊一样低头走路,低着头站在阳光下,不理会旁边的事。邻居家的女主人甚至拿我当样板儿说给她的女儿们,说我像羊一样性格乖顺,女孩子就应该这样。其实,他们只是被我的假象欺骗了,我是一个人,怎么会变成一只羊呢。我之所以像羊一样,是想与萨尔巴斯靠得近一些,以便聆听它到底要对我说什么。
  那一天终于到来了。
  我一点也没有记错,那一天是个星期三,是1972年6月21日,夏至。那天老师们要参加活动,学校没有上课,我有充分的理由可以带着萨尔巴斯去湿地下游转转。
  我一向喜欢星期三这个日子,在这一天,我的心情总是最好的。那天早晨,我的好心情被映在窗户上的朝霞唤醒。我睁开眼睛,几只麻雀从我们家窗前的电线杆上扑棱棱地飞进了东天的满天红霞。我穿上衣服,喝过早茶,来到羊舍,萨尔巴斯好象已经等我好长时间了,没等我走近便率先走开去,就好像不是我带它,而是它要带我一样。
  我们走到了湿地上,踏过一片开着小黄花的绿地,一座小小的山间水坝,一条松软的田埂,一所牧人家过冬用的木头房,和一座高高的断崖。牧人家已经去了夏牧场,门窗都敞开着,里面空无一人。在湿地上,我们看见一些白色的蝴蝶和长着翅膀的红蚂蚁上下翻飞;在小水坝上,我们看见有几个男孩脱光了衣服在嬉水;在田埂上,我们看见一只很大的老鼠迅速穿过杂草;在木屋旁,杂草正茁壮成长,一些草甚至长到了木屋顶和墙壁上,一条被主人抛弃的老狗卧在一口破食盆旁守着空房想心事:在那座断崖下,我们还看见了一头老牛在崖下的阴影里安详地吃草…
  萨尔巴斯又向断崖的下边走了一段路,在一片不大的开阔地上停下不走了。我有些纳闷儿,这片开阔地实际上是一片盐碱地,除了一簇簇芨芨草,几乎没有草,平时很少有人畜到这里来,连老牛到崖下都不往前走了,小山沟上边湿地上的水到这里也不往前流了,而是渗进这片开阔地松软的土质中,把白色的盐碱留给风吹到开阔地下边的大戈壁。
  但是萨尔巴斯还是埋头吃起来,它大概是在吃芨芨草。我坐在一块石头上,有些百无聊赖,也拔了一根芨芨草,放在嘴里,一边瞎嚼,一边看头顶无边无际的蓝天。我想,萨尔巴斯毕竟是一只羊,我也毕竟是一个人,一个人又怎能完全猜透一只羊的心思,这实在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情。
  我这样在湿地断流的地方坐了很长时间,大概是夏至的太阳到达中天的时候,萨尔巴斯来到我的身边,歪着脑袋看了一会儿我的脸,而我也同时看见它的头顶上方有一片白云迅速地凝聚,然后,一阵风“沙、沙、沙”地穿过黑色的旷野,把芨芨草一律压向一边。
  萨尔巴斯像是预感到了什么,挺起身子,用它那双忧郁的羊眼搜索了一遍旷野,然后明明白白地对我说:走!我们到山洞里去躲一躲,山洪就要来了。
  那一刻它的姿式美丽得像一头警惕的鹿。
  在我和它凭借浑身解数跑进一处浅浅的山洞口的时候,乌云已经全面压境,天空完全变成了黑色,大地仿佛燃烧起来,将冲天的火焰送上高空,盐碱地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我们听到滚雷在黑云深处炸响,一根擎天白光从高天掼下,落在断崖下的那头老牛身上,那老牛的身体颤抖了一下,笨重地倒在地上。然后,天地大雨滂沱,到处都是水。那是我自打记事以来见过的第一场大雨,第一场山洪,第一场大自然的浩劫。老牛遭雷击后,山洪泛着白色的泡沫,散发着一股大地的腥气,汹涌澎湃经过我的眼前,那份湍急和霸气令我瞠目结舌,它竟可以随便卷走它想卷走的任何一样东西。在山洪里,我看见了一颗大树,一根电线杆,一座毡房的天窗,一口铝锅,还有我们经过的那座木屋,甚至还有那条老狗。它在洪流的泥浆中像一片枯萎的叶子,一尊泥塑,忽上忽下地漂着,看不出有任何求生的欲望,而那头被雷打死的老牛却被一块岩石挡着,在激流中翻动,活像在拼命逃生。
  山洪持续大约半个小时之后,突然停了下来。天上的云跑到东边去,挂出一抹彩虹,西边一片晴天,太阳明晃晃的。这时我才发现,山洪流到这片盐碱地居然也流到了尽头。在盐碱地下边广阔的戈壁上没有了踪影,甚至连个小水洼都没有留下。一场大水,看似凶猛,原来什么也不是。倒是那片盐碱地依然平平坦坦地躺在山体与戈壁接壤的地方,留住了山洪从上游带下来的任何一样东西,比如淤泥、马具,比如那几个孩子的衣服,和一个完全变成泥巴块的“红梅”牌半导体收音机之类的东西,惟有那条老狗不知去向。
  在山洪经过的时候,萨尔巴斯像一名点将的统帅一直站在洞口。
  难道它让我等待了一个冬天,想告诉我的就是一场山洪?我希望它能给我一点启示,但是,萨尔巴斯不再对我作任何暗示了。
  雨过天晴,我们步出山涧,走在回家的路上。
  雨后的蓝天,空气被雨水过滤得十分清新,从盐碱地上吹过的山风轻轻地撩起我的头发,一些小昆虫不知从哪里飞出来,在低空中飞舞。我轻轻地呼吸着空气,但那头老牛再也看不到这一切了。它躺在那块岩边上,成了一头泥牛,完全看不出本来面目。可笑的是,一只老鼠也正面目全非地从一块岩石下探出头来,这么大的水,它居然还活着。我看了一会儿那头牛想,应该把它猝死的事去跟场部里的人说说,因为这实在不是一件小事。但是,我怎么会料到,有一件更大的事在等待着我。在我们深一脚浅一脚走过断崖下的泥沼时,一块松动的石头从我们的头顶掉下来,砸在萨尔巴斯的后膝盖上。如果再早一步,在老牛死后猝死第二条生命也许是我。但我免了一死,许多天后,那块坠石竟然成了父亲宰掉萨尔巴斯的惟一理由。因为,那块石头正好砸断了萨尔巴斯的后脚筋,它不能行走了,伤痛的折磨眼看就要使这只体壮如牛犊的阿勒泰大尾羊重新回到它到我们家来前那个落魄的境地中,而我们养壮了它,只有一个目的,吃掉它。
  那是山洪过去大约一周以后的一天黄昏,我父亲当着我和萨尔巴斯的面开始磨刀。父亲的刀不大,是一把很普通的哈萨克短刀。但那刀质很硬,从磨刀石上磨过,磨刀石都被磨成了灰色的泥浆,父亲就把粘在刀上的泥浆在萨尔巴斯身上擦干净,又去磨下一轮。
  我看得揪心,但萨尔巴斯竟对此无动于衷。
  我心里一次一次演绎着它被宰杀的情景。哈萨克们每宰杀一只羊时会说:“你生不为罪过,我生不为挨饿,原谅我们!”看来,一切只能照此演绎了,我们不能挨饿!
  萨尔巴斯显然比我们更有透彻的理解。它和它的同类不是地里庄稼,非要人亲手种下才能生长。一只羊被宰杀了,另一些羊又会来临,它们的生命在时空中循环往复,永无休止。被人宰杀吃掉,只不过是生命往复的一种方式,没有更深的意义。就像一场大水,只能是一场大水,说明不了什么。所以它是无动于衷的,刀架到脖子上都不会哼一下。
  我父亲好像多少知道一点萨尔巴斯对我意味着什么,他没有让我看到它被杀死的情景。第二天早晨,看见它已经变成了一堆肉,我伤心无比。父亲说:“为一只羊掉泪不吉利。想想吧,如果你命数长,能在世上呆上很长一段时间,你会看到有许多羊为你而死,那么你的眼泪该怎么流呢?羊生不为罪过,人生不为挨饿。世上的事,就是这样简单。”
  弟媳·梅
  赵建英
  绣球是我们这儿很普通的一种花儿。好养。不用施肥,也不需要经常浇水,不用修枝,不生虫,到时候开出一球一球很大的花,粉红的,雪白的,非常灿烂。汪曾祺先生曾描绘说:“绣球,虎儿草科,落叶灌木,高达一、二丈,皮干带皱,叶大朵圆形,边缘有锯齿。春月开花,百朵成簇,如球状而肥大,小花五出深裂,瓣端圆,有短柄,其色有淡紫,红、白、百株成簇,俨如玉屏。”
  我见过的绣球大都是粉红的,没有汪老描绘的那么高大,花头较小,花瓣较厚,矮墩墩挺壮实的样子,花儿开得很好看。有的人家,摆三、两盆在窗台上,远远看去,碧绿的叶片,粉团粉团的花球,挺风景的。
  那一年,经人介绍,我与政交了朋友,受他之约,我第一次去他家拜访。正月里的乡村,空气中都弥漫着年味。走进院子,一眼就看见洁净的玻璃窗里,一盆粉红的绣球正开放着,粉团粉团的像小孩儿的笑脸,我的心油然一阵喜悦。政把他的家人一一给我做了介绍,我注意到:人堆儿里有一位脸儿红扑扑的年轻媳妇,“这是小弟妹,叫梅。”梅小我七、八岁,却在一年前成了他家的媳妇。
  梅住的西屋是她和小弟的新房间,我走进屋子,空气中有股潮乎乎的香胰子味儿,这是农村年轻女人常有的习惯,把洗过脸的水泼洒在地上,净化尘土,大红剪纸的“喜”字还贴在墙上,无声地向人们昭示着这新房的气息,那盆绣球就摆在窗台上。
  梅是从镇上嫁到乡下来的。梅的娘家是镇上数一数二的富裕户,可她却爱上小弟,自己做主嫁到了乡下,并且非小弟不嫁。或许她是厌烦镇上的拥挤嘈杂,喜欢乡村的广袤安静,或许她是厌烦镇上人情淡薄,喜欢乡下人朴实厚重,或许她是厌烦镇上生活的油腻,喜欢乡下生活的恬淡,或许什么都不是,只是她与小弟相爱、相知。也许,爱,是一种缘分。反正,在改革开放后,乡下人都纷纷想办法往城里去,她却从镇上嫁到乡下,这在当时的小村里,还引起一个不大不小的轰动。
  梅长得很俊,白净净的脸儿,高挑挑的身儿,弯弯的月牙眉,一双杏眼忽闪着像会说话。当新媳妇的红晕与羞怯从脸上褪却以后,梅越来越泼辣能干,哪块地该种什么庄稼、蔬菜,什么时候上水、施肥、锄耪、收割,她都与丈夫一起做得来。有一次我因公下乡,竟看见她摇着鞭子,赶着小驴儿车,拉着满满一车棉花柴往家里走;邻居家长里短的妈妈例儿,她也都能拿得起放得下。她曾动情的向我描绘过参加邻居丧礼哭丧的情景。我看得出,梅已完全融入乡村,融入乡下的家里。窗台上的绣球,依然精神抖擞粉团碧绿,并繁育为三盆。
  梅有文化,那年,高中毕业,仅差几分落榜,她又决然不去复读,转年就嫁给了小弟。从此,乡下的家中,炕席底下不再有纸牌,炕上、窗台上时常会有一、两本《青年文摘》、《半月谈》、《农业科学技术》和小孩子启蒙读物《365个故事》等书刊和杂志,吃过晚饭,当乡村的静夜来临的时候,梅会坐在炕上搂着儿子,每天一个地讲《365个故事》。梅下地干活从不破衣烂衫,出门上街、赶集总要穿戴得整整齐齐。渐渐的邻居的女人们,与丈夫高声吵架骂街的少了,赌博玩纸牌的少了,到家里找梅说话聊天的多了,她们做衣服、买花布愿意找梅给她们当参谋,邻居家的女人们越来越漂亮了。
  公婆过世后,我回乡下家中的时候少了,到是梅,每到农闲的时候,必把小弟和孩子打扮得清清爽爽,她自己也穿上漂亮的衣服,或是长裙、或是牛仔,化好淡妆,一家三口来城里走亲戚,来的时候必定带上几个农家柴火大灶蒸出的大糖饼。于是,这浓浓的麦香,淡淡的乡情,从乡下弥漫到城里的餐桌上。
  去年,小弟和梅把老家的旧房翻盖了,五间大瓦房宽敞极了,院子也比过去大多了,梅打电话来,要我们去,并特地说,新房中规划出了卫生间,安装了热水器。小弟抢过话筒说“来吧,家里的花儿不止有绣球了,梅还养了两盆君子兰呢。”我能想像的出,梅会把家打扮成什么样子。
  那日,小弟来城里办事,走前专门去了趟花市,买了两株石榴苗,他笑着说,是梅嘱咐他买的,石榴当年就结果,你们要去吃啊。我看到,蛇皮袋儿中的那两株碧绿的小苗儿,几个小小的花骨朵探了头,向外张望着,好像在向人们展示它火红火红的信息。
  梅,你的日子会像盛开的石榴花儿一样火红火红,我心里祝福着。
  漫步水心榭
  石松茂
  那年市作协召开创作笔会,实际上就是借此机会旅游观光,开拓视野,组织我们游北戴河与避暑山庄,北戴河去过多次,对于我们有点儿熟视无睹了,走马观花一样,尝了海鲜,转了沙滩,洗了海澡,看了日出就匆忙撤离,一路狂奔北塞边城——避暑山庄。
  黄昏时住进了山庄宾馆,计划次日尽情游。这时自由活动,于是我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漫步在大街上,在老刘的提议下去了小吃一条街,据说品尝风味,因为是皇家园林的周围,有关古老的传说颇多,尤其是当年乾隆皇帝品尝过的小米粥。我们胡吃海喝一顿后,四处眺望山城的大街小巷,华灯初上,山城夜景有一种庄严的气氛,又有一种朴素的情调,北望围场清风习习,兴奋之余我们进了歌舞厅又唱歌又跳舞,尽情享受城市生活的乐趣,最后看了一场台湾电影。名字忘记了,好像里面的插曲是《酒干汤卖无》。歌手苏芮唱得很有情调,记忆犹新!
  总之,一夜折腾得挺疲劳,一头倒在床上酣睡到天亮,所以没有梦。
  第二天准备好了就上避暑山庄。
  走近门前抬头一看,只见一幅巨大的康熙皇帝的题字:避暑山庄。惊奇的是“避”字多了一横,我们留连在门前,一时议论纷纷,有的指手划脚,有的说也就是皇帝他可以多写一横,我们凡人那样写行吗?
  其实也行,这就是书法,少一点多一横的不太追究。康熙皇帝也是为了整个布局的合理性,为了观赏时的美观。
  我们漫步在山庄内,但是不胜脚力,皇家园林共七十二个景点,分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不住十天半月的是看不全的,我们此行也就走马观花而已。
  是的,避暑山庄归来,应该说,令我留连的是水心榭,水心榭被列为乾隆三十六景之冠,在此漫步情趣盎然,心旷神怡。水心榭介于银湖与下湖之间,中央三座重檐亭,犹如一艘精雕细刻的游船荡漾在水中。我们漫步在重檐亭凭栏四顾,因为没有风,绿油油的荷叶上顶着许多晶莹的水珠,像黄豆粒那样大,花叶涌碧,湖水流银,宽阔朗润,风景绮丽。岸上垂柳依依,游人如梭,亭台楼阁倒映在水面,其情其景格外秀美宜人。
  哦,这让我感慨:当年清政府处在内忧外患,而咸丰帝一时兴起,要与慈禧爱妃趁着夜色游银湖,据说那天是中秋节,朗朗晴宇,月色皎洁,两个人卿卿我我,一时忘情就划到了湖水中央,一帮太监们只能远远地守护,但意想不到的是天色突变,一时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特别迅猛,太监们慌作一团,急忙撑大船前去营救,慈禧更是如惊弓之鸟,见到大船一人仓皇逃走,咸丰帝龙体久恙没有气力爬上大船,惊慌之中失脚落水,受此惊吓,从此大病不起,后来一命呜呼了!
  当初慈禧为得到咸丰帝的宠爱,可谓绞尽脑汁,费尽心机,一旦得手,她却阴谋滋长,不可一世。狂风暴雨扑来之时,她因年轻,借着太监递给的一根竹杆跳到大船上,抛下了咸丰皇帝而不顾,那还有什么爱不爱的?这话正是应了,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哦,一百多年过去了。一百多年以前泱泱中华,威威神州,泱泱中华让一个不可一世的阴险恶毒的寡妇折腾得满目疮痍。而英吉利的统治者维多利亚也是一个风流寡妇,就是这个风流寡妇对地大物博的清朝王国虎视眈眈,利用船坚炮利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对我们的财富进行了疯狂的掠夺。虽然,那个时代过去了,也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应该忘记。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今天,我伫立在水心榭,西可望“芝径云堤,万壑松风,”东为“罗汉山,丹阁长廊,”举目远眺“南山积雪”更是令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水心榭皆成画景,确有“飞角高骞,虎檐洞朗,上下天光,影落空际”的诗情画意。
  纵观山庄的四周森林、草原、毡房、楼阁、湖泊交错纵横,布局合理,勾勒出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图!
  山虽一阜,其间环绕无穷。山因水则奇,水因山则秀。望着如梦如幻如雾如烟的山色,犹如误入仙境。
  树皆成林,四野曲径通幽。山因树则青,树因山则雄。留连山青水秀沐风浴光的林荫,恰似置身桃园。
  山庄以山命名,而胜趣实在水,利用水的动、静、曲折等特点,调动瀑布流泉,创造许多绝妙景观,令人叹服祖先的智慧。山庄内七十二景中就有半数以上以水命名的,随处可见水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记得有位作家说过:我们的祖先对山水的体会特别深,特别早,古代人认为玉是山的精华,珠是水的精英,用它们代表山水的秀美。后来又有人用玉形容人。山庄的山虽不高,但具有雄魂的英姿;山庄的水虽不深,但汇集了江南湖泊的灵秀韵味。古语说:仁厚的人爱山,智慧的人爱水,山多喻比人的威严,水象征着人的智慧。
  我有幸领略山庄的湖光山色和巧夺天工的古建筑,无不对祖先在此体现出的聪明才智而肃然起敬。对山水的爱就是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
  山水的英姿属于华夏民族的创造,属于祖先的智慧激励着优秀的炎黄子孙,永远继承发扬他们思想的光辉,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
  显赫一时的封建帝王被历史的巨浪冲去了。今天,往日皇家避暑园林已经成为劳动人民游乐、避暑的胜地,水心榭像祖国每一处名胜风景区一样,叠印着游人的足迹,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充满了人生的快乐!
  小女人与我
  张守君
  江山易老,这两天,我算是明白了。
  两个多月没见女儿们,一回来,突然发现两位面目大变。最明显的,是老大,身高已有140厘米,体重超过60斤。一笑,还露出两个大兔牙,基本上,属于我的原版。我特欣慰,很慈祥地说,好,好,这体格,和我一样。体育,应该是一百分吧?
  老大郁闷地说,爸爸,错了,我体育不好。
  瘦巴巴的老二接话说,我体育好,我是我们班跑得最快的!比男生都快!
  我吃惊得下巴快掉下来了。我说,真的?
  老大说,真的。
  我信了。想,明白了,这就叫身轻如燕。
  不过,我还是偏心老大。我想,嗨,不就是跑不快嘛?以后,咱改练铅球,成吗?
  路上,遇到老大的同学,一个叽叽喳喳的小姑娘。人家虽鼓噪,却也是某级别的干部。我突然想起这事,问老大,你呢?老大很得意地说,我?我是班长,兼大队委!
  我又吃了一惊。怎么搞的?我没从政的细胞啊。
  又问,这大队委是什么东西?
  答曰,就是和大队长一个层次的。
  我又明白了。假如这学校算是中国,大队委,就是政治局常委。班长,则属于省长。
  原来,人家已经进入领导核心了。
  赶紧叮嘱一句,切记,巡逻的时候,倘若抓到妹妹在做坏事,务必放她一马。
  老大没理我,只顾着和同学探讨如何管理同学的问题。其语气之郑重,其神情之端庄,令我浮想联翩。想,牛人,这就叫架子。和我,有点像.
  在其他方面,六岁的老二也像我。比如,这就是个小小的闲云野鹤。人家不关心政治,偶尔冥思一下,发点奇问。
  老二问,爸爸,你知道你背不动谁吗?
  我说,你姐姐,我感觉,她有点超重。
  老二轻蔑地说,错,你背不动自己。
  我一惊,说,高。
  平时,老大老二都喜欢发短信给我。老二发的东西,尤其令人惊诧。例如:我今天很苦闷,我今天没有出去玩,我的尾巴被人踩了。张小力上。
  我知道,这张小力,我是养的一条狗,如今,归她们了。
  我回复,张小力会发短信吗?
  对方一定乐不可支。答曰:笨。我就是张小力。
  我立马产生了错觉,我感觉,那只生龙活虎的小狗正端坐在沙发上,得意洋洋地和老二共同玩弄着前妻的手机,乐得前仰后合。
  前妻很配合,我建议说,一起去野生动物园吧。
  于是,她驾驶着车,四个人兴高采烈地冲了过去。路上,放着SHE的歌。令我意外的是,老大居然都会唱,而且唱得有模有样。我小心翼翼地问,不对吧?你不是喜欢阿杜吗?老大很骄傲地说,现在换了,换SHE了。
  感叹。过了半天,我又小心翼翼地夸她,厉害,比我会的歌曲还多。咱们找个时间去KTV,成吗?
  可惜,这野生动物园已经败落,里面的动物,比游人还少。进了非洲动物区,感觉那些动物特兴奋,估计都在想,嘿嘿,终于见到活人了。其实,也是骗人的,无非两只斑马,几只鸵鸟、鸸鹋,四只鹿,一群鸭子样的鸟类,还有几只孔雀。
  孩子们还是很兴奋,如同见了远房亲戚。我也被感染了,端着照相机,噼里啪啦地拍个不停。为了鼓励她们勇敢,还以身试法,面无惧色地冲到雄鹿前,矜持地演示着,说,记得,这些动物,都不会主动伤人的,可以靠近,要慢慢地靠近,动作要自然,要柔和。
  然后,伸出手,去抚摸雄鹿。
  两个女儿惊喜地呼喊,啊!爸爸好棒!
  话音未落,那雄鹿突然发了神经,冲我腰部狠狠撞了一下。这还不算完,猛追了我若干米。我一边躲闪,一边讲解,不要怕!当被动物袭击的时候,一定要保持镇定,不可以惊惶失措,更不可以一路狂奔。
  刚说完,我自己先撞到一棵树上。
  前妻忙碌得很,手机打个不停。我鬼祟地过去,问,相好的?
  不幸的是,我的手机响了一下。我很狼狈地掏出来。前妻白了我一眼。
  我说,没事,读者,不是相好的。
  第二日,在女儿的建议下,我率领着她们,冲到了海底世界。
  真不错,里面鱼很多,五花八门。
  我看得直乐,唠叨着,唉!你说,它们怎么就这么大呢?
  孩子们都好学,问题也特多,要我讲解。我对这些东西,不甚了解,也只能胡说八道。看见海豹,就说,看看,它喜欢吃,所以肥死了,跟猪一样。换了另一个地方,感叹,看看,海里多奇妙啊!连石头都这么漂亮!
  老大立即纠正我,爸爸,错了,那是鱼!
  我仔细看看,吃惊万分,对!对!是鱼!石头鱼!
  我立即吸取了教训,要多看,少说话。可人家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譬如,人家问,海马为什么是爸爸生出来的,不是妈妈生出来的?
  我答曰,又不是我生的,我哪知道?
  人家问,那堆鱼为什么在绕圈?
  我答曰,它们刚吃饱,需要消化。它们,是在集体散步。
  后来,我兴致大发,开始胡说八道了:小朋友们,看仔细了!这条鱼,很嫩,适合清蒸!那条,估计肉比较老,红烧比较合适!那条……那条颜色太鲜艳,估计有毒,不可以吃!
  老大哈哈大笑,说,你就知道吃。
  海底世界最后一关,是商店。尊重她们的意见,各送她们一只玩具小猫。老二还不罢休,要吃冰淇淋。于是,人手一只,使劲吃。吃到一半,老二突然改了想法,把冰淇淋塞我手中,说,要吃烤香肠。我买了一根给她,很严肃地说,小家伙,你欠我多少钱了?昨天去动物园,我买的门票;中午吃牛排,我付的钱;去海底世界,还是我出钱;吃冰淇淋,还是我出钱……
  老大很支持我,又仗着数学好,赶紧帮我算。
  老二听得心惊肉跳,手一哆嗦,香肠掉到地上。
  我得意死了,赶紧掏出两枚硬币,说,瞧瞧,又欠了我两块钱!
  老二很不甘心,说,那姐姐就不欠你的了?
  我一时语塞,最后说,嘿嘿,我就不要她还,就要你还!
  老二很干脆地说,行了,就欠你十三块。
  说完,雄赳赳地买香肠去了。
  我瞠目结舌,问老大,怎么……才十三块?
  老大也特郁闷,是啊,怎么才十三块?
  吃饱喝足,三个人很满足地走出海底世界。我带头唱歌——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她们也跟着唱,有啥不一样?唱完了,互相对视几眼,我问,下一句歌词是什么来着?她们赶紧摇头,不知道,忘了。这也无所谓,若干年前,就没记得歌词。于是,继续走,继续唱。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
  在车上,两个小女人已困得睡着了。我摇醒她们,说,不许睡,不许睡!
  老大病恹恹地说,老爸,能不能回家休息一会?累了。
  我痛心疾首地教训道,不许!昨天,我要睡觉,你们不肯,非得拉着我继续玩!你们体力也太好了!想不到,你们也有今天!(狂笑两声)哈哈!你们终于被我打败了!
  老大说,是啊,我们被打败了。
  为了转移她们的视线,问,下午,打算吃什么?
  两个人精神一振,说,吃牛排!
  我一惊,你们搞错了没?中午才吃了牛排的!
  两人振臂高呼,吃牛排,吃牛排!
  郁闷。赶紧给前妻发短信,说,你两个女儿真够可以的,中午吃牛排,晚上还吃牛排。
  前妻回复,说,假如你能让她们吃到恶心,也好。
  我想,估计,我会先吃到自己反胃。
  到了公园,我突然疲倦起来,央求说,二位,能不能先回去休息一下?
  老大说,爸爸,别怕,我们不累了。
  老大又补充说,爸爸,刚才,我们打了个瞌睡,休息过来了。
  我哭都来不及了。想,没错,你们是休息过来了。
  她们最热爱的游戏,就是跳蹦床。基本上,我看到了两截小弹簧,在空中一蹿一蹿。她们还特骄傲,蹿在空中,冲我热烈地挥手。.我也挥手。本质上,我已经垮了,坐在小板凳上,昏昏欲睡。还特不服气,想,我怎么就被打败了呢?
  不知什么时候,老大惊呼一声。我吓了一跳,站起来张望。
  老大坐在蹦床上,捂着脚,小声地哭。
  我赶紧找人开门,把她捞出来。问,怎么了?
  她继续凄然地哭着,说,脚,脚崴了。
  我说,看看,不让你蹦,你偏蹦,还蹦这么高。
  又说,算了,吃牛排,吃牛排去。
  公园距离牛排馆,尚有一段距离。我一手拉着老大,一手拉着老二,在人行道上走着。老大一瘸一拐,左脚,以脚尖点地,如同一只受了伤的小鹌鹑。我说,算了,我背你。老大说,爸爸,不用。我说,背了。
  于是,低下身去,把她背了起来。第一下还没怎么站稳,想,这小东西,真够分量。
  其实,也没背多远,走了一百多米,就到了。
  然后,吃牛排,猜谜语。
  吃完,也猜完,把她们送到小区门口。临下车时,老大还问我,老爸,你怎么不住家里呢?我踌躇了一下,说,我住家里,妈妈就不好找男朋友了;妈妈找不到男朋友,就没人照顾她了;没人照顾她,她多辛苦啊!所以,爸爸不可以住家里。
  又问,今天,你们快乐吗?
  她们异口同声地说,快乐。
  保姆来接她们了。挥了挥手说,再见。
  后来,忍不住回了回头,惊奇地发现,老大走得很利索。突然明白了,这小丫头,脚是伤了,却没那么严重。或许,兵不厌诈,她只是希望我背上一背。很好,很好。等我老了,我一定依计还之。我要装得更严重,要装偏瘫,坐轮椅,她们要轮流推我,一三五老大,二四六老二,星期天,我留给自己,偷跑出去喝酒。
  母亲就是家
  初连珠
  母亲是家,无论走到哪,家就在哪。
  父亲去世那年,妹妹最小,只有3岁,我在20里外的县城上初一。从此,母亲独自拉扯我们姐弟4人,挑起了生活的担子。
  穷人的日子是艰辛的。是继续上学,还是分担母亲的劳累,我开始犹豫不定。特别是看到母亲那忙碌的身影,心情更加沉重。我决定辍学,帮母亲干活。这时,村里的婶婶大娘们也劝母亲:别让孩子上学了,割草挑菜搞副业,也能顶半个劳力。突然的打击和生活的重压,使母亲起初也有些犹豫,但越是临近开学,她的态度就越坚定。晚上,她把我们叫到一起,说:“农村的孩子没有文化不行,这也是你爸生前的想法。苦和累,妈不怕,挺一挺就会过去的,就是再苦再累,妈也要供你们上学,你们要争口气,做一个有文化的人。”深夜,母亲在灶旁为我准备开学的干粮,熊熊的柴火,映红了她那饱经沧桑而又充满期待的脸。第二天——寒假的最后一天,在那个冰天雪地,我带上一周的干粮——十二张发面饼和一饭盒豆芽咸菜,独自步行来到学校。那一夜,在冰冷的宿舍,在冰凉的被窝,我蒙着头,噙着泪水,彻夜未眠……我想念辛苦一生慈祥无比的父亲,更感激含辛茹苦胸怀博大的母亲。
  为了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母亲在村里纸箱厂打工,6亩多的责任田,几乎全是她带着我们起早贪黑,利用工余时间耕种。
  初春,乍暖还寒,是育秧的季节。母亲赤脚站在水田里,冰凉刺骨。她左手拎着稻种,右手抓起一把种子,均匀地撒向秧田,一粒粒稻种凝聚着母亲的心血,也播撒下一家人一年的生计和希望。
  盛夏,烈日当头,正是挠秧除草的日子。我们穿着短裤背心仍汗流浃背,母亲却穿着夹裤,吃力地挽起裤腿,深一脚浅一脚,来往于秧苗中,蹒跚于田埂间。过度地劳累,使她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沾不得一丁点凉气,即使炎热的三伏天也不例外。深秋,稻浪金黄,是收割的季节。为了让我们少吃累,母亲常常一人去割稻,她右腿半蹲,左腿跪地,一垅稻子割下来,往往是右手放下镰刀,双手扶起左腿,半蹲片刻,然后再双手扶腰才能缓缓站起。稻子上场了,运稻子是时间性很强的劳动。村里有个规定,天黑以后,不准往稻场运稻,但这对我们缺劳力的家庭来说,白天干不完的活就得晚上干。最后,母亲说服了护场的叔叔大爷,准许我们夜里运稻。
  那是中秋的夜晚,正当人们欢度中秋的时刻,母亲却和我们拉起了沉甸甸的谷车。我驾着车辕,拉帮套的左边是顽皮未去的弟弟,右边是一瘸一拐的母亲,正前方是稚气未脱的小妹,车后是奋力前推的姐姐。母子五人,连同满满的谷车,在崎岖的田间小路缓慢地挪动,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艰辛和汗水。那晚,月儿格外地明、格外地亮。银白的月光,照亮了我们脚下的田间小路,也照亮了母亲那昂起的头和弯弯的背,更照亮了母亲肩上那根绷得紧紧的直直的套绳,就是这根套绳,饱经风霜,凝聚着母亲对我们深切的爱。望着这根套绳,我的眼睛湿润了,双臂紧挎车辕,奋力向前。从此,这根套绳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使我明白了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何对待困难,如何面对生活。隆冬,是庄户人家的农闲季节,母亲又带着我们搓麻绳子,打苇帘,搞点副业,在忙碌中迎来了新年的鞭炮声。
  斗转星移,暑往寒来,母亲独自一人支撑着这个家,不曾有过一丝抱怨,更未曾喊过一声累,叫过一声苦。
  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坚强的普通农村妇女,在她的教育和影响下,几年后,我们姐弟四人分别上了中专、大学或出国留学,相继成为医务工作者、人民教师、国家公务员和注册会计师。随着生活的变化,母亲也很不情愿地由村里搬到了县城,后又伴着妹妹赴美暂居。但不论母亲在哪,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母亲在,家就在;家是母亲,母亲就是家。
  难忘的红星
  杨连起
  1976年7月28日那场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谁都不会忘记。就是在那个夜晚,老母亲身受重伤,使我有幸认识了两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虽然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在抗震抢险中表现出来的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多少年来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
  也许是上天的怜惜,我在地震中幸免于难。当我在倒塌的房屋里闷了两个多小时被邻居救出时,由于极度的恐慌及喊破喉咙的呼救早已使我筋疲力尽。就在这时,一位解放军战士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他问我房屋里是否还有人,我便朝他点了点头。他说,“好,你先在一旁休息,看我的。”说着,只见他脱掉外衣,仅用两只手拼命地刨了起来,短短十几分钟过后,就把奄奄一息的母亲和早已经停止呼吸的外甥女刨了出来。此时,我清楚地看见他的胳臂上有好几处划伤,手指头也在不停地往外流血。还没来得及向这位战士说声道谢的话,他冲向另一户人家去救人。
  几天过后,年迈的老母亲虽然已经苏醒,但处于发高烧的状态,看到这种情况我心里很是焦急。有一天,听说有一支解放军的医疗队来到了镇子上,于是,我把母亲抬到医疗队。经检查发现,母亲的臀部有一块伤口积血化浓,医生建议必须马上动手术。手术很快就成功了。临走的时候,一位高个子女护士仔细叮嘱,每天要及时来这里打针换药。可当我们走出帐篷的时候,女护士在后面大声喊着,“你们走路可要当心,千万别碰了老太太的刀口啊!”
  第二天上午,当我跛着一条腿来到医疗队的时候,那个护士很是惊讶,我告诉她是昨天回家脚不慎被钉子扎了一下。当她问我怎么没抬老人来,我解释说我的脚走路一瘸一拐的也不方便。我家离这里很近,麻烦你去我家里给老母亲打针换药好吗?听了这话,她连连摇头,“不行,不行,我们现在救助伤员如同在战场一样,任何人都是不能离开的。我如果离开就等于当逃兵,那可是要受到军纪处分的。”我说,我知道你们肯定有纪律,可我老母亲也需要继续打针治疗啊,如果刀口一旦感染就麻烦了。求求你了大妹子,我们家已经失去了三位亲人,我的老母亲还是被一位解放军同志救出来的呢,现在老人家同样又得到解放军的治疗,我……
  听我这么一说,她摘下口罩,轻声地问,“你们家离这儿有多远?”二百多米吧。“哦,这样吧,中午12点的时候,你来找我,我利用吃饭的时间去你家打针。”我很不解地问道,你吃饭的时候就能出去了?“这你就不用管了。”随后,她又嘱咐我,“再来的时候,千万别到帐篷这里来,就在院子的门口等着,看见我过来后,你就在前面走,并要和我保持一定的距离。”我点点头,我知道,我会这样做的。
  快中午12点的时候,我按照约定时间来到仓库大门口,很快就看见了那位女护士快步朝这里走来,她向我示意了一下后,我便扭头朝前走去,她在后面尾随着直到家中。进入窝棚以后,老母亲看见她激动地热泪盈眶,她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就忙着给母亲打针换药。这时,我赶紧端来一碗水,对她说,家里就剩这点儿干净的水了,你快喝了吧。她望着水迟疑了一下,慢慢把口罩摘下来说,“我没事儿的,我还能挺住,这水还是给老人家吃药用吧。”我一再坚持让她喝,她就是不喝。临走的时候告诉我,明天不要去找她了,她自己会来。
  就这样,这位解放军女护士牺牲了吃饭时间,冒着被军纪处分的危险跑了好几天。突然有一天,她带来很多药,对我说;“不打针也行了,就按时给老人家吃药吧,这全是进口的好药。”第二天,我们等她一天也不见人,于是,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又找到医疗队,仔细一打听,她病了,领导就安排她回了总部医院。她是为了救助广大的人民群众伤病员累垮了自己身体,而她对我母亲所付出的爱心,我还没来得及说上一句感激的话,她就回去了。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一转眼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了三十个年头,我的老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依然健在。每当我们全家人给老母亲过生日的时候,总是回忆一些往事,而谈论最多的也是最令人难忘的就是那两个解放军的故事,要是没有那两个可爱的解放军战士,老人家早已经离开了人世。
  每当夜晚降临的时候,我总是下意识地朝天空的北斗星望去,在那些耀眼的群星中有两颗是最明亮的……
  人间又是春
  季晓涓(外一篇)
  纵是冰河万里。纵是风雪迷蒙。相信,只须真诚、清纯而勇敢地踏步前进,总会看到春天将新绿漆遍大地的时刻。象信守无誓的承诺,春天终将作出最好的安排。
  草木萌青,万物欣荣,人间又是春天。
  张开双眼,敞开心灵,真真切切感受春天带来的每一抹绿意,深深呼吸春天的每一寸沁人心脾的迷人气息。
  其实,春天没有轮回,春天没有距离。春天又何尝远离。春天久久久久驻扎在渴望灵魂的自由胜过渴望身体的温暖,炎凉无惧、毁誉不损,永远真诚热爱生活的人们的心间。
  冰冷无法禁锢。荒漠难以掩埋。春天总是会将无限生机悄然绽放,于不经意间将不屈的生命打动。洗尽铅华。深沉,宽厚,博大。
  春天给纯粹的生命以无限的惊喜。春天比谁都懂得珍重。春天教会我们保持热爱。春天让我们不惧未来。
  握住春天的手向前走,我们风雨无阻。
  纵是时光匆匆。纵是世事喧嚣。
  平淡从容的人生,淳朴清丽的爱情。让活过的每一个春天都充盈着恬静淡雅的感动。
  感谢人间的春天。感谢驻扎在善良人们心间的无边无际的爱。
  一江春水向东流
  毕竟东流去。那一江春水。终是无法阻挡。
  季节的一声呐喊,穿过瘦削的河岸在不远处溅落。
  晚霞在你刚刚苏醒的躯体上如钟声均匀地散开。
  光荣与梦想,光明与黑暗,生命曾经的坚持、漫游以及隐痛,伴随着一点一滴渗入肌肤甚至灵魂深处的春光,穿行,穿行,一直向东。巨大而平静的回响,淹没在遥远无边的日子里。
  你淡然审视一切争夺背后的流血与泪水,还有什么积淀比你更睿智更清醒。
  一江春水。终是默默向前流淌。
  你流过的道路越崎岖,你躯体的伤痛越积聚,你心中的爱就越深厚,你灵魂的栖所就越宽广,你的面庞也就越清亮。
  谁说没有不老的红颜,任凭云遮风打雨侵,而你终能抗拒住岁月沧海桑田的变换。看得清渺远的海岸。
  一江春水。怀着冰清玉洁的深情,穿行,穿行,一直向东。曳天风,倚地形,沿着滚滚红尘,永不停歇且生生不息。
  话说七里海
  崔承枢
  “七里烟波”为本县八大胜景之一。据清光绪版宁河县志记载:“西南五十里,有巨泽名七里海。东西二十余里,南北十里许。宣泄王家雾、匡儿港两碱河、坝外之水。上下引河有五,其尾闾入蓟运河而归海。当夏秋雨积时,沧波浩渺,一望无涯,名之为海,诚匪谬也”。所谓八大胜景是当时的建制、区划设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的变迁,区划的更迭,有的已非本县所属,有的已荡然无存,有的已名实不符。唯有七里海却基本保存了它的原貌,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各级领导的重视、保护和开发,古韵新姿,正在和必将释放出它青春的光彩。
  描绘自然景观,历来是文人喜爱的题材。在七里海的形成、演变过程中,多少年来为表现它而不惜笔墨的文人骚客定然不少,留下的作品一定很多。仅就宁河县志辑录下来为数不多的诗、赋就使七里海的特殊风貌得到了生动的再现。
  “似海非海 浩渺无垠”
  本为一“泽”,却冠之以海,言其浩瀚。对此,文人学士浓笔重墨,极写其源远流长,汪洋和开阔。“群流容纳渺无端,一望淙淙七里宽”。“巨浸浑无际,争传七里名”。“苍茫千顷总澄泓,吐纳百川海作名”。在这里,诗人们几乎把所有书写水势浩大、汪洋的词语都给了七里海,就是说在他们眼里:这就是海。举人冯城的“七里海赋”中写道:“洪涛漠漠,巨浸堂堂,渺弥地轴,浡潏天纲”。是说那巨大的波涛弥弥茫茫,盛大的水面浩浩荡荡,旷远深湛,漫于大地,奔腾澎湃,连接天上。不是海岂有如此之壮观!又说:“大雨之行时,遥添浩渺,会细流之屈注,倍极汪洋”。到了七、八月间大雨来临,七里海便注满大水,再加上沟渠小河弯曲地汇入,就加倍地扩大了水域,于是这无边的水域即与河川相连,与渤海相通。即所谓的“灌海通波,引流赴渎”。读到此处谁还能说它不是海呢?
  当你徜徉岸边,极目远方碧波白云,水天相连,难道你还会怀疑是真的身临大海了吗?无怪乎前辈诗人能写出“茫茫巨浸海之滨,似海名传海已真”的脍炙人口的诗句。
  “百产偕四时并育”
  七里海不仅是“海”,而且具有富饶的物产资源。首先是那烟波浩淼的水,使周围的万顷农田,得天独厚的享受灌溉之利,因而养育了世世代代勤劳质朴的七里海人。真的是“宣泄倍宜参水利,烟波莫作等闲看”。由于水面宽广,水势盛大,洲渚遍布,沟渠纵横,土质肥沃,水草茂盛,芦苇丛生,这样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会“百产偕四时并育”。自然会成为禽鸟栖息之所。在这水鸟的乐园里不仅有元鸐(山鸡)、白鹭、鸿雁、凫(野鸭)鸬鹚(鱼鹰)还有鴽鹅、鵁鹳等多种珍稀禽类。这些水鸟,“朝发河海,夕宿江湄,随波澹淡,唼藻戏嬉”。它们早晨由其它河海飞来,晚上就息宿在水草相连的岸边。随着水波的起伏漂游,吞食着水草、浮萍,互相戏嬉。
  至于水中的鱼类,在前人的笔下简直有些神奇莫测了。不仅有鲤鱼、鮒鱼、鲫鱼和黄鳝,而且有雄的鲸鱼、雌的鲵鱼,形体硕大而怪异的鲮鱼,也还有类似于龙的蛟与虬。这些不知是真有其物还是囿于当时人们的认知能力的一种误解。也许是有意作为所以称之为“海”的一个佐证。这些都已不可考了。但说七里海盛产鱼虾蟹则是不争的事实。“渔村环水聚,蟹舍绕流寒”七里海周围,座落着无数渔村,世世代代居住着以打鱼为生的渔民。直到深秋,海水已寒还可见那捕蟹的“螃蟹蒌”在水中盘绕着。
  此外“芦苇蒹葭之渚,蓊蔚参差”。那宽广的海岸,那水中的洲陆,芦苇蒹葭长势茂盛,郁郁葱葱,错落有致,因此才有“芦苇中人产,鱼虾上客餐”的诗句。村民们单芦苇一项就能达到中等人家的收入。难怪谚语中把芦苇与银鱼、紫蟹齐名,列为“宁河三宝”。至于那盛产的鱼虾蟹自然成为待客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了。至今淮淀、俵口、任凤一带村民“不可一日无鱼”的饮食习惯应该说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吧!
  “依稀画图中 天际浮轻舟”
  浩渺烟波,流碧千顷,鸥鹭翔集,锦鳞游泳,芦荻郁郁,水草青青,渔人撒网,渔翁垂钓,渔船扬波,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这一独特的北国水乡景色,自然会逗人诗兴,诱人观赏。
  “海甸春融,风烟澄旷。柔橹轻摇,扁舟徐放。既击汰以扬舲,亦浮渊而狎浪。惟极浦兮逍遥,发扬阿兮浩唱。羌日暮兮忘归,看布帆兮无恙。万顷泛琉璃之宇,人在镜中;一苇穷渤澥之遥,船从天上。寂寥良夜,寒星皎月……此皆缘胜景之恢弘而寄远游之豪荡者也”。
  何其悠闲与惬意!“依稀画图中,天际泛轻舟”。不就是如此吗?是说到了春和清明的季节,水面澄静,波澜不惊。慢慢地摇着船浆,一叶扁舟缓缓前行。小船昂首拍击着清波,戏耍着水浪,无尽的逍遥与自得而引吭高歌。不觉夕阳西下,竟乐而忘返。抬头看那船帆啊,安然无恙。在这一碧万顷的水面上,仿佛进入了琉璃世界,水天相映,人如同在明镜之中。不知不觉小船竟划到了渤海的远方。再回首,浩渺无边,小船宛若来自天上。在这安谧的良宵,仰望寒星皎月,真令人心旷神怡。这种远游的兴致不都是由于七里海胜景的恢弘而激起的吗?
  七里海不仅给人提供了充盈的物质资源,它的秀美风光也是一笔极大的精神财富,在陶冶着人们的道德、修养和情操。
  这就是前人笔下的七里海!一个天造地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宝地。以它的自然条件世世代代养育着这里的人们,以它深厚的底蕴给了七里海人以淳朴、善良的品格,以它生生不息、永不枯竭的生命力给了七里海人以崇尚勤劳、不怕吃苦的精神!
  芦林野趣
  于增会
  在风光秀丽的七里海,芦苇是一种随处可见的生命景象。湖畔,溪边,路旁,村头,常有芦苇相伴,若见不到芦苇,则失去许多兴致,许多情趣。
  芦苇最诱人之处,是它那不施粉黛的自然之美,清纯之美。早春,冰雪还未完全消融,芦锥子就顶破冰碴钻了出来。密密麻麻的苇芽,尖尖的、嫩嫩的,红里透粉,粉里含青,给大地铺上一层时隐时现的淡淡新绿。不知不觉中,新叶舒展,茎干笔直地向上攀升,朦胧画意中的新芽悄悄翠绿起来,郁郁葱葱,如水如苔,滴翠流碧,纤尘不染。清澈的溪流,蜿蜒的小径,静谧的村舍,都被这张无所不在的生命之网编织在一起,让人处处感受到绿色显示出来的勃勃生机与活力。当人们还陶醉在新绿涌起的滚滚春潮时,占尽6万亩风光的芦林苇海,转眼之间变成一片景姿绰约的翡翠世界。那鲜嫩的绿,透澈的绿,重重叠叠,浩浩荡荡,极有韵味。微风吹拂下,和着一种无声的旋律缓缓摇曳,簇拥起连绵起伏的青波翠浪,毫不掩饰地宣泄着它的魅力与多姿。
  与芦荡相映成趣的,是一泓盈盈绿水,清幽澄澈,波光粼粼,将芦荡的绿意映照得分外鲜明。苇岸,嵌着无数玲珑娇俏的野花,一团团,一簇簇,色彩斑斓,缤纷亮丽,飘逸着幽幽清香。漫步苇岸曲径上,折一片苇叶,吹起悦耳的口哨,脚下流水潺潺,眼前波光水影,耳畔百鸟鸣唱。身临如此绝妙佳境,犹如经受一次圣洁的洗礼,让人心胸霎时开阔起来。世俗的纷扰,杂乱的心绪,浮躁的情境,都被眼前的绿色拂去,顿感神清气爽,心静如水,其乐陶陶,飘飘欲仙,仿佛心灵也为之净化了,升华了。
  七里海方圆95平方公里,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之一。地势低洼,河道纵横,纳燕山群峰之客水,蓄滨海平川之细流,除极少数干旱年景,终年积水。夏日,雨多水汇,浩渺无涯,苇在水中生,水在苇间流,动静相宜,妙趣横生。湖畔、河湾,常有点点渔舟出没,忙着打包网,下“蟹笼”,搬罾,撒网,闸簿……花样奇特而有趣,引得行人驻足观看。我每次去七里海,少不了凑上去看看热闹,倒不是想学点治鱼的本事,实在是因渔人的智慧和勤劳太感人。看够了,才摇动双浆畅游于粼粼碧波之上,穿行于触手可及的芦林之间,尽情体验人在画中游,画在水上动的美妙,人与海汇成一体,情与景汇成一片的乐趣。
  游到酣畅时,我常想,偌大一个七里海,一眼望不到边际,芦荡深处又是什么样呢?带着几分好奇,多次试图钻进去,只因芦荡太浓密了,寻觅许久,竟找不到一个入口。去年盛夏的一天,我终于寻到一芦苇稀疏处,架一叶扁舟,小心翼翼地钻进幽深的绿色屏障。
  那是一条并不太宽的水道,被浓浓的苇枝掩隐了大半,若明若暗地向里面延伸。我用力拨开横向水面的苇条,艰难地向前滑行。里面昏暗暗的,视线遮得迷迷蒙蒙,偶有啾啾鸟鸣,万籁无声。行不多远,被一堵层层叠叠的苇墙挡住。已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正要掉转船头,岸边豁然闪出一道亮晶晶的水色。穿过苇墙,翘首远望,这才惊奇地发现,芦荡里面竟然沟汊交织,池塘密布,湖中有滩,滩中有甸。池塘、沟渠,水影映翠,一平如镜,清澈可见。水中、滩上,香蒲、水葱、荆三棱等各种水生植物群落,伴着苇丛,一片连着一片凹凸变幻,相依相偎,顾盼生辉,仪态万状。水道也已渐见明朗,阳光如筛洒落万点光斑,如夜空中的繁星,忽忽闪闪,迷离扑朔。水是彩色的,上面漂浮着簇簇吐露着粉色蓓蕾的水蓬蓬,一群群鱼儿顶着浪花来往穿梭,间或可见鸳鸯、鸪鸫等形态各异的水鸟沿着苇岸钻出钻入,成双成对的红蜻蜓抖动着薄如蝉翼的翅膀贴着水而相互追逐……野景野趣,目不暇接。
  我惟恐惊扰了这幽雅和谐的属于野生动植物的世界,悄然无声地向前划。忽然,几只野鸭嘎嘎叫着扑棱棱飞起,水面漾起一长串不断扩大的涟漪,还未及看清飞向何处,不知从哪呼啦啦飞出一群白鹭,如朵朵梅花慢悠悠地飞上蓝天,盘旋一阵,从容飘落在苇梢。我熟知这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鸟的乐园,栖息着的野鸟就有180多种。就是白天鹅、丹顶鹤、金雕、雉鹑等珍禽也常光顾于此。可像这样上百只白鹭聚集在一起,实属罕见。正看得眼花缭乱,“哧啦”一声,一条大鱼跃进船舱,差一点撞在我身上。注目一看,是条红鲤鱼,金鳞金甲,欢蹦乱跳。我猜想,这鱼也许是野生的吧,因为那一带苇塘是原生态的,水常年不竭。由于水质清纯,苇草丛生,天然饵料丰富,鱼长得特别快,有的当年就可长到二三斤。想到当地群众常说的“百年草籽,千年鱼籽,有水就有鱼”那几句话,更觉得自己的判断大概没错。
  一阵欢喜后,继续前行,又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那是一座鸟的村庄,十几个鸟巢参差错落地搭在水道两侧的苇枝中间。鸟窝是苇叶编成的,小巧精致,造型独特。窝中雏鸟听到动静,一个个伸长脖颈,张着嫩黄的小嘴,嗷嗷待哺。而它们期盼的父母早已惊飞,在附近的苇梢上不住地啼鸣,眼睛紧紧盯住鸟窝,惟恐自己的孩子遭遇不测。我不忍心惊吓着无辜的小鸟,赶紧划船躲开。
  前方,芦苇长得更密更壮。船靠近了,才知道是一片滩地。停了船,纵身跃进芦荡。置身其间,举头不见日,俯首不见地,恍入迷宫。正不知往何处去,忽闻幽香阵阵,沁人心脾,弯腰一望,原来是长在厚厚烂叶上的朵朵苇蘑,黄澄澄的,如花似玉,俯拾皆是。我知道,苇蘑在平时是很难见到的,只有在阴雨连绵,空气湿润时,才能在密匝匝的苇根间生长出来。面对意外发现,顿时惊喜万分,赶紧走上去,不一会儿便摘了一袋。背上船来,想着小鸡炖蘑菇的滋味,心里别提多美了。
  七里海,真的是太神奇太美妙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园,想必也不过如此吧!还想往里去,见夕阳已缓缓西沉,绚丽的晚霞映在水面,来时的水道已然成了一条优雅而娇媚的班斓彩带。我痴痴地望了许久许久,才依依不舍地离开那让人惊喜不断、意外频生的芦苇荡。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作品

永生羊
相关作品
弟媳·梅
相关作品
漫步水心榭
相关作品
小女人与我
相关作品
母亲就是家
相关作品
难忘的红星
相关作品
话说七里海
相关作品
芦林野趣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