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田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化》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923
颗粒名称: 我们的田野
分类号: F323.8
页数: 2
页码: 36-37
摘要: 本文描绘了冬天田野的景色,以及现代化农业对农民工作的影响。作者在田野里漫步,看到了农民们在收割稻谷,感叹现代化农业的速度和效率。同时,作者也思考了农业现代化对于农民和田野的影响,以及新时代劳动者的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 田野 农业现代化 劳动者

内容

立冬过后,越来越喜欢晴天。只为在晴天,背对着阳光,一个明晃晃的火球从很远很远的地方,用情地照着你,就好像被爱人拥着,一股暖流从后背传递过来,流进心房,涌遍全身,那种暖呼呼的感觉,是幸福得快要融化的感觉。不知不觉向前走着。冬天的景致,就是空旷寂寥。人间的草木稀疏,萎黄的草叶,因为水分流失,攥在手心里越发柔软。天地腾出身体,裸露出它健康黝黑的肤色。田野像一位疲劳的产妇,剩下空落落的身子。许多灰色的麻雀在芦苇间嬉戏,两三只花喜鹊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天空是空的,田野是空的,反衬着它们是那么小,倒是因为有了这些小精灵,田野和天空才有了一点生气。
  我一边看着眼前的景色,一边不着边际地向西走,出了村口就是更广阔的田野。远远望去,田野里有三三两两的男人和女人在低头翻弄着一稗稗稻草,他们在认真地捡秋,把遗落的稻穗一穗一穗用心扔进蛇皮袋子。马路边停放着电瓶车,日头下山之前,不管捡了多少他们湖高高兴兴地回家。他们不骑自行车,现在出门都是电瓶车。电瓶车省力省时,把手轻松一拧电动车的车闸,嗖嗖,一家伙就跑出老远,比起呼哧呼哧蹬自行车,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区别。他们一路嘻嘻哈哈有说有笑,十几分钟就到各自的家,回到家里过他们热气腾腾的日子。前几天从这经过,就担心收稻晚了,因为往年在立冬前,稻谷都拉进场里,垛好,就等开场摞稻谷。而且天气预报报告一场暴雪正赶在路上,真替庄稼人捏了一把汗。谁想,庄稼人有庄稼人的把握,在暴雪来临之前,他们就把收割机找来,威武霸气的收割机开进田野,马达的动静似雷声滚过田野。它布呼啸而过,一两天的功夫,颗粒归仓,稻田只剩下稻草。
  再从这经过,我吃了一惊。乖乖,太神速了呀!这真要感谢现代化农业,是它解放了劳动力,连收割都是速战速决。一台机器两三个人,一大片稻田,几袋烟的功夫就解决掉了。
  我感觉自从插秧机、收割机开进田野,田野总是安静的,安静的只剩下风声,和水鸟的翅膀掠过永田时的呼声。从插秧开始,田野里再也看不到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嘈杂拥挤。早晨坐公交车去上班,一行一个小时,晚上下班,从车窗偶尔一瞭,早上白色的水面像一面面方形的镜子,
  此时,却已绿意盎然,像一块块嫩绿色的地毯毛绒绒的,展现在你的眼前。不由得从心里暗暗赞叹:这就是中国速度。
  我有时端详我的双手,左手上有两个疤痕,那是拿镰刀割稻子留下来的。现在的小姑娘的手,伸出来都是白白嫩嫩的,十指尖尖。她们摆脱了农业的束缚,走进工厂、车间、柜台、医院、课堂……,不言而喻,她们这代人是幸运的。同时她们的责任也是重大的。她们把十几年积累的文化知识学以致用,在不同的岗位发挥着她们更好的优势,为建设新农村发光发热。
  因为我是在农村长大的,我热爱土地,更热爱劳动,但再想回到那时候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也是一件稀罕事。
  诗人说,劳动者是田野里最美的点缀。我骄傲我曾经是,只是,那一幕已经定格在八十年代。
  时代在进步,人类在发展,劳动者永远是最美的。
  风在吹拂,云在游动,田野是如此安静。她在为我们孕育希望。

知识出处

宁河文化

《宁河文化》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宁河文化的情况。内容包括乡村锣鼓、风物掌故、服务广场、艺术长廊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董建玲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