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棘坨村古井传说故事系列(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化》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918
颗粒名称: 东棘坨村古井传说故事系列(一)
分类号: K892.3
页数: 7
页码: 18-24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东棘坨村的古井传说。相传明朝年间,当地三年大旱,村民在将军于亮坟茔处挖掘出泉眼,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水源。500多年来,古井之水一直保持在一定水位线上,即使在特别干旱的年份,也不干涸。本文介绍了古井的历史渊源和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 古井 传说 水源

内容

前言
  东棘坨村始建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山东高、王、李三姓来此定居成庄。因东西有两个长满酸枣树丛的高坨,此村居东,故名东棘坨。
  相传明朝年间,当年三年大旱,村民为生存,在将军于亮坟茔处挖掘出泉眼,水流清澈,味美甘甜,村民及邻村民众扩大挖掘成10余亩大的坑塘,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水源。清朝嘉庆二年,东棘坨村的村碑上记载:“古庙南六百弓有古井,古井东二十弓二道石桥,桥南九百弓三道桥……”因而人们称此坑塘为古井。
  500多年来,古井之水,一年四季都基本保持在一定的水位线上,即使遇到特别干旱的年份,也不干涸,沥涝成灾之年,井水也不外溢,方圆几十里的人们也都赶着车来这里拉水度日,挑水种田,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东棘坨人,被人们誉为“救命井”。
  由于人们对古井的敬畏,至明朝末年,遂有香火供奉,到乾隆年间,愈发鼎盛,逢年节和初一、十五,焚香叩拜者络绎不绝,至今仍有人焚香祷告,祈盼古井给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相传每隔十年,古井有“显泉”之景象,满满井水会在一夜之间降至井底,而后二三日内恢复原状。水中从来不长杂草及水萍之类的水生植物,水虽清澈见底,且有鱼。古井周围长满古树和枣树及棘丛,一直保持着原始生态。多年来,给人们留下许多美丽神奇的传说,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古井文化。
  2021年11月,宁河融媒中心对古井进行报道,并上了学习强国平台。2021年12月26日,宁河区委书记白凤祥率有关部门领导对古井进行调研,并对古井的保护和文化挖掘作出了指示。
  为了增强文化自信心,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推动乡村振兴,我们挖掘整理了东棘坨古井的传说,不妥之处,还望不吝赐教。
  编者
  2022年1月6日
  东棘坨村古井传说故事之一
  古井的由来
  在东棘坨村的南面约一里的地方。有一个被村民引以为荣的古井,人们习称大井。称之为井,其实就是一个占地约几十亩的圆形水坑,深约几丈,井的东西南三面都长满枣树丛和古树,北面是留作村民打水的地方,呈一漫坡形状且光光溜溜。井的底部有泉眼,一年四季不停地冒着泉水。
  古井是什么人、什么时间开挖出来的?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明朝燕王扫北时,为供军队的人员和马匹饮用而挖的,有的说是明朝初期大旱之年,村里绅士们组织人挖的,但人们最津津乐道的是古井起源于家坟的故事。
  明朝大将军于亮,曾率军从此地经过,做了短暂驻扎,他部下一个会看风水的参军偷偷向他报告说,这里不远有一块宝地,夜放异光,如果人死后葬在这里,就会变化成龙。于亮不信,参军就带他夜观现场,果然有隐隐约约的奇异光环,伏地又听得有哗哗的流水声。于亮这下信了,暗暗绘图记下了具体方位,队伍开拔时,把自舌的一名心腹和随军的长子留在了此地,叮嘱他们不惜代价买下这里及周围的土地。
  于亮老年后,退隐江湖,只带老婆和长子一家人来到东棘坨村中,隐姓埋名,过起田园生活。仆人和长工都是从当地找的,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这样安安静静地过了10多年,于亮无疾而终。临终前,他把妻子和长子叫到床前,再三叮嘱,待他死后不要声张,不要用好棺材,不要用值钱的物品陪葬,特别是不要穿带铁的衣物,叫仆人和长工抬出去,埋在他事先选好的坟地就行。并嘱咐长子,守孝三年后,马上变卖家产,和母亲一起离开东棘坨村,隐居京城,静度时光。
  于亮死后,长子不知晓死,后成龙的事,想到父亲戎马一生,如果像父亲叮嘱的那样,草率安葬,对不起父亲不说,日后弟弟们和族人知晓了肯定会对他不依不饶,于是在征得母亲的同意后,于亮的长子给几位弟弟发函告速来操办丧事。
  果然,弟弟们都不同意草办父亲的丧事。几人经过商讨,决定把父条的丧事办得热热闹闹,以显示于家的威严和不愧对父亲的戎马一生。不但花巨资买来楠木棺材,还给父亲穿上生前的铠甲战袍,请来僧侣做法事,吹吹打打用32人抬的大罩把灵柩安葬在于亮生前看好的莹地。
  说来也怪,自从于亮安葬后,接连3年春天大旱。无论人们怎么在寻找吉地,挖掘土井,也极少有水,甚至连吃水都成了问题,村里人都议论纷纷。3年过后,于亮的长子遵父遗言,带着母亲和一家人悄悄离开,村里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什么地方。
  于亮的长子一家走后,村里连续请了几拨看风水的人,查找挖不出水的原因。这些风水先生在东棘坨村的地盘上转来转去,都看不出子丑寅卯,摇摇头离开不知去向,只剩下一个不知哪里来的看风水老头在邻村住了下来。这个人在邻村放风说,东棘坨地下挖不出水,问题出在于家坟地,是于亮的坟莹压了地泉的水脉,如果不破解,仍继续大旱无水,甚至危及四邻八庄。此消息不翼而飞,近几十里村子的人们都知道了这件事,纷纷派村中能言善辩之人,到东棘地找村里的绅士和管事的人商量如何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村里的绅士和管事的只好去找那个看风水的老头,向他请教破解的方法。
  风水先生再一次看了于家坟地,然后闭目静坐,用手指反复掐算几遍后,告诉村里管事的人,在某月某日的子时,找10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挖开于亮的坟茔,刨出棺材。再找8个更加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抬上棺材往南跑,中途不能停下,跑得越远越好。跑不动停下来时,8个人马上抽出扁担往回跑,一路不许说话、不许回头。棺材抬走后,挖坟的那10个人要继续挖,挖得越深越大越好,直到有水冒出不能再挖了为止。
  听风水先生这么神神秘秘地一说,管事人和村中的绅士们都有些犹豫,东棘坨一向民风淳朴,是文明礼仪之村,刨人家祖坟的事怎么能干啊!风水先生一口咬定,如果不按他的方法去办,日后必定遭殃,还要连累众村。迫于邻村的压力,再加上老于家的后人也无从查找了,村里就只好按风水先生的要求去办了。找到年轻力壮并且胆大的人,要他们各自准备工具,等候选定的日子到来。
  到了那一天,18名小伙子在村中管事和风水先生的带领下,摸黑出村,来到于家莹地,在漆黑的夜里,点燃了火把,等到子时,10个年轻人就挖开坟茔,搭出棺材。风水先生用绳子绑好棺材,8个小伙子串好扁担,抬起棺材摸黑直奔正南方跑去。在漆黑的夜里,8个小伙子人人跑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不知跑了多远,其中一个人实在跑不动了,央求大家休息一会。这时大家放慢了脚步,其中一个人小声说:“这也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了?他的话音刚落,就听不远处幽幽传来声音:“到灶上了。”黑乎乎的深夜竟然听到有人说话,8个人都吓得魂飞魄散,放下棺材,抽出扁担就往回跑。
  第二天,此事传遍大街小巷,有好事者,就来到于家坟看究竟,坟坑里面有水渗出来,清亮清亮的。也有人顺着昨晚的足迹去察看,在6里外,有一块瓜地。为看护瓜地垒了个锅灶生火做饭,人们管叫“灶上”,那个声音就是看瓜人的答话。
  人们看到这里有一口被打开的棺材,里面的金银珠宝都没有了,只有一具似人非人,似龙非龙的尸体,手、脚已变成了龙的爪,头也变成了龙头,并长出了龙角,只是被铠甲裹着身子没变。据说如果不穿铠甲,3年里就变成龙了。
  村里管事的人找几个人把裸露的棺材深埋了。等人们寻找风水先生,早不见了踪影,人们都怀疑这个风水先生是于亮的仇家请来的。
  方圆几十里的人们,纷纷加入了挖泉水的行列。几天后,一股清澈的甘泉从地下涌冒出来,越冒越旺,成为村里乃至大旱之年四邻八庄人们饮水的源泉。一直饮用到1952年村里打了深水井,人们才不用这里的水了,但对这口饮用了几百年的老井,至今充满敬畏和感恩。
  东棘坨村古井传说故事之二
  井水变甜
  东棘坨村古井,底有泉眼,水清澈甘甜,远近闻名,使村民和周边的村民有了永不枯竭的生活用水。据传说,古井在刚挖掘成时,水虽然清澈,但并不甘甜,而是有些苦涩,略带咸味,村里人也为此感到苦恼,但没有办法。
  一天,一个被人们称作南蛮子的风水先生来到村里,村里管事的把他请到古庙的更房里,说了井水的事,向他讨教。风水先生被村管事人的真情感动,答应想办法。风水先生闭上双眼,掐指推算一番说:“在六月十五这一天的午时,会有一个骑白马的老人从你们村经过,你们想办法让老人说井水是甜的就行。”村管事人听后有些不信说,风水先生笑道:“信不信由你,成不成也在你。天机不可泄露,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只要让骑马老人说井水是甜的就行。”还叮嘱此事不宜声张,知道此事的人越少越好。
  管事人谢过风水先生,就联系村里几个能耐人一起商量办法。有年轻人听后就说:“嘿,这事好办,一求二哄三吓唬,看他说不说!”年纪大的人不同意年轻人'的鲁莽做法,但又想不出好法,就商定到了那天见机行事。
  六月十五这一天;骄阳似火,火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几个负责瞭望的年轻人连午饭都没敢吃,一直在村外守候瞭望,可很久没见一个行人,更没有骑白马的老头。几个被太阳晒得晕晕乎乎的年轻人,抱怨地说,是不是风水先生故弄玄虚,瞎说八道糊弄咱,但也不敢离开,就在墙根底下的阴凉处打起了瞌睡。
  村里有姓王的小伙子行二,人称二子,为人老实厚道,特别勤快。他吃完午饭后,看看水缸的水没有满,就抄起水桶去挑水。母亲心疼儿子就说:“二子,大热天先不用挑去了,傍晚或明早再说吧。"二子说:“没事,趁中午挑水的人少,我也给隔壁的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满。"说完挑着木桶就奔村南的古井去了。
  二子挑着水刚刚离并不远,就看见一个老人牵着一匹白马从村南的道上走来,到了二子面前说:“年轻人能给我口水喝吗?"二子一听,赶紧放下水挑对老人说:“没问题,您就随便喝,只是水有点不好喝。”老人也不客气,蹲下身子,双手扶着桶沿就“咕嘟咕嘟”喝了起来,二子看见就赶忙劝说:“您老慢慢喝,不要呛着。”老人一口气足足喝下去有半桶水,才慢慢站起身子,用手抹着嘴直喊:“痛快!痛快!”然后又跟二子说:“我的马也渴了,能不能让我饮饮马啊?"二子听后爽快的答道:“您用吧。”老人用另外一桶水饮他的马,用一只手抚摸马的鬃毛对着马说:“你也渴坏了,这水又凉又甜,慢慢喝。”二子听老人说水又凉又甜,就对老人说:“是您老渴坏了,这水凉是真的,但不甜呢。”老人听了笑着对二子说:“我说这水甜就甜,不信你尝尝。”二子听后不相信地蹲下身子,喝了一口,还真是又凉又甜!马上吃惊地又喝了一口,的确又凉又甜。老人看到二子吃惊的样子,笑着对二子说:“谢谢你让我解了渴,耽误你挑水啦!”没等二学说话,老人翻身上马,扬长而去,转眼就没了踪影。
  二子愣了一会,看看剩下的半桶水,好像明白了什么,挑着剩下的半桶水向村里边跑边大声喊:“水甜了!水甜啦!”
  喊声惊醒了正在村头墙根儿打瞌睡的那几个人,赶紧起来把二子围住问怎么回事。二子就把遇见牵着白马老人的经过说了一遍,几个人听后甚是惊异,马上去尝二子水桶里的水,果然又凉又甜,再跑到古井边上,捧起水喝下同样又凉又甜。此事振奋了全村人,有人说,是二子用真诚感动了老人,感动了上天,给东棘坨村送来了甜水。还有的人说,那马是白龙马,骑马的是东海龙王,为了试探东棘坨村的人是不是善良呢。
  古井水变甜的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东棘坨村人也世世代代不忘做善良之人。
  东棘坨村古井传说故事之三
  井水变多
  经过村民和周边几个村村民的辛勤挖掘,在井底显现出了一大六小的七个泉眼,甘甜的水从泉眼里慢慢地冒出来,村民们看到都非常高兴。
  泉眼里溢出来的水变得清澈、甘甜,村民在高兴之余,发现泉水冒出的很慢,如果村民来挑水,人多的时候要排队等待,大家多么希望有满满的一塘水,挑水时不用等待。
  村里的好事人知道了这件事,就去找村里管事的人,几位管事的人商量后一起找到还没有离村的风水先生讲了这件事,求他给想个办法。风水先生听后闭上双眼,嘴里不住地念叨着什么,掐着手指不断地推算,过了一会,他睁开双眼一本正经的对这些人说:“不用着急,等村里有人看到人戴铁锅,驴骑人的状况后,那时的井水就会取之不尽,永不干涸了。”
  管事人和好事人一听,感到很纳闷,求风水先生明示,他仍是面带微笑着说:
  "天机不可泄露,到时自然明白。"几个人听后也就没有再追问。
  “人戴铁锅驴骑人”这个哑谜在村里慢慢地传开了,村民都纳闷,怎么会有这种情况呢?
  每月的三、八是黄庄村的集市,东棘坨4是村子南面几个村去黄庄赶集的必经之路。七月十三这天天气睛朗,在暑伏里地里没有主要的农活,从早晨开始就有不少的人陆陆续续地到黄庄去赶集,购买一些日用品。
  俗话说,“暑伏天,小孩脸,说变就变”。本来是响晴薄日的,可是不到中午的时候,从西南的天空中出现了一大片乌云,顷刻间就下起了大雨。那些从黄庄赶集回来在路上的人,赶紧向村里奔跑着。这些奔跑的人都用手中能遮挡大雨的物件挡在自己的头顶上。村里的李三从黄庄买来一口八印的大铁锅,李三身体魁梧、力大,爱和别人说笑话,热心肠,本来把锅用绳子背在自己的背后,一路上没少被大家取笑,逗他说他是铁盖王八,可李三也不忌讳,一路上和大伙互相打逗取笑。下雨了,李三看见别人都用手中物件遮挡在头上,他手中没有遮挡物,就把背在背后的大铁锅卸下来,用双手高举在头顶上,边走边大声说:“你们看,我戴的大铁帽子多好,多大的雨也不怕。”当时情急之下也没有人理会和细想,但当雨小了一些的时候,猛然听一个人大声说:“头戴铁锅,我看见了头戴铁锅的人了!这个人声音提醒了众人,大家都看向了戴铁锅的李三,李三听后也没有在意,因为离村已经不远了,李三仍然双手举着铁锅。一起赶路的人有的心里默默地在想:原来头戴铁锅是这么回事。
  当赶集的人们走到村头时,看到沟渠已经被大雨灌满,村口的小木桥已被雨水淹没,水从小桥上漫过,人们试探着慢慢地通过小木桥。
  这时只见被雨水浇得湿漉漉的王二爷,牵着一头黑色的小毛驴,从地里走来,人们问他怎么回事,王二爷说:“早上,我把小毛驴牧在地里,看见上来天气,我就去把小驴牵回来,没想到雨来得这么快,下得又这么大。”当王二爷牵着毛驴要过小木桥时,见到小桥上有水流淌,任凭王二爷怎么拽,后面的人怎么赶,小毛驴就是不过桥。见到这种情况,李三把大铁锅放在一边,走近小毛驴,对着小毛驴大声说:“我看你不过!”说完就用力猛推小毛驴的屁股,
  人们本以为力大的李三能把小驴推过去,没想到,小毛驴不但没有往前走,反而后坐,把李三撞了一个趔趄,摔了李三一身泥,这下李三上火了,起来又走近毛驴,人们以为李三会暴打小毛驴一顿,但李三的举动却把众人看呆了,只见李三钻到小毛驴的肚子底下,起身把小毛驴扛过了小木桥。在人们震惊的时候,王二爷大笑着说:“这下驴骑人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有人猛然醒悟,“人戴铁帽驴骑人”的情景今天都出现了,那咱村的大井是不是水满了。
  有人不顾吃午饭,踩着泥泞的路,赶紧去大井看个究竟。当人们来到大井的边沿时看到满满的一池清水荡漾,村民纷纷奔走相告“大井的水满了!大井的水满了!"
  这是因为下了透雨地下水位升高了,使泉眼水充足,使大井水满了。从此,大井里的水几百年来没有干涸过,进而出现了大井里的水“旱不干涸,涝不溢出"的神奇景象。

知识出处

宁河文化

《宁河文化》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宁河文化的情况。内容包括乡村锣鼓、风物掌故、服务广场、艺术长廊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赵洪忠
责任者
李振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东棘坨村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