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份未领走的马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化》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903
颗粒名称:
一份未领走的马肉
分类号:
K825.7
页数:
2
页码:
26-27
摘要:
该文章讲述了一个年近七十的老人的回忆,他讲述了当年自己作为小把式,驾驭自己的马儿参与挖河工地的故事。在途中,两辆大车先后被泥泞路卡住了,而他驾驭的马儿雪里红则表现出了极强的劳动能力和智慧,成功地帮助大车脱困。这个故事展现了人与马之间深厚的情感和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农村生产队伍的艰苦生活和勤劳精神。
关键词:
生产队
挖河工地
劳动能力
内容
年近七十的老吴,是当年生产队的车把式。
那年他二十出头,还是个小把式。一天,他单车匹马,赶着他心爱的马儿雪里红,跟着邻村两个大把式的大车,送苇帘儿去挖河工地。
三辆大车都装满苇帘,马儿走起来,如三座摇晃的小山。
小把式的雪里红四蹄踏雪,浑身枣红,蹄如海碗,胸阔背宽,鼻孔大,气力足,有劲,一双大眼睛,亮堂堂,最能识路。
两个大把式赶车在前,小把式不认路,跟在后面。
前面一段泥泞路。
第一辆大黑马闯出不远,就卧车了,大把式喊、骂、打,走出两三步,车轱辘越陷越深,再不能动。
第二辆大白马,沿着泥辙,闯了几步,浑身透汗,喊、骂、打,它把前蹄扬得老高……
小把式急忙卸下雪里红,替换大黑马,一声“驾”,雪里红蹄下一溜深深的脚窝,车轮下一道深深的泥沟,第一座小山拉出泥泞。
雪里红替换大白马,小把式一声“驾”,雪里红脚下翻起波浪,车轮下开出一道水渠,第二座小山拽出泥泞。
雪里红四条腿早已沾满泥,肚皮下还在淋水,背上肩上却不见一丝汗。
苇帘送到工地天已大黑,人进店,马入棚。出远门的把式们,睡前都得给自己的马儿填加料粮。
小把式特别疼爱自己的雪里红。大把式们睡下,他还睁着眼;大把式们睡熟了,他悄悄爬起来。
夜深人静——
小把式摸进马棚,蹑手蹑脚,他把人家马槽里的麦麸和高粱,捧到雪里红的槽子里,一捧、又一捧……
雪里红“咯嘣咯嘣”的嚼料声,如音乐优美动听,听迷了小把式,他不想回屋,只想等心爱的马儿把料吃光,去别的槽里再划拉几把麸子和高粱。
夜半,小把式回屋睡沉。
天还黑,小把式醒来了,见两个大把式已把车套走,他可傻了眼,就是白天他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呀!悔不该,悔不该偷了人家的料粮……被甩下。
望望月亮,望望星星,小把式鼻子一酸,差点哭出声。他忽然想起老饲养员的话:雪里红眼珠子又大又亮,认路。于是他套上大车,把雪里红牵到大车店的门口,不问东西,无论南北,任凭它自己行,听天由命!
雪里红打着响鼻,马上顺了道。路上人少车无,胸有成竹的马儿一路小跑。
小把式坐在车上不敢出声,心里敲着小鼓:马儿啊,这回全指望你啦!
天刚麻麻亮,走出天津城;太阳才露嘴儿,望见西堤头;太阳晒脑门,跨过潘庄镇。
小把式终于认出了回家的路,他兴奋地“吁”了一声,跳下马车,紧紧搂住雪里红的脖子,不松手。
雪里红是小把式的专用马,雪里红拉的车,是小把式的专用车。
后来,小把式熬成了大把式,就是今天的老吴。
那年月,老吴赶着雪里红,为队里东奔西走,风餐露宿。
那年初冬,耕田的牛驴都已歇套,雪里红却还在奔忙。
唐山二百里,雪里红给知青点去拉煤;蓟县盘山二百四十里挂零,雪里红给建扬水站的工地拉石头,两天两宿马不停蹄。第二天大早,又拉着两吨玉米,去公社粮站交一趟爱国粮。一路小跑回家,说饭后还有任务。
老吴已累得蹭不下车,雪里红也早已浑身透汗。
老吴卸下车,雪里红第一次趴在槽边,一病未起。县兽医站的医生来了,惋惜地说:这马有劲,有劲的马儿人就使得狠啊,慢慢调养调养看吧……
不久雪里红死去了。
老吴失声痛哭,他抹下雪里红头上的笼头,划拉着它的耳朵,自言自语着:
“这回你再也不受累啦!”
队里人把雪里红剥皮后分成三十六份,让全队三十六户来抓阉分马肉。三十五份被人拿走了,剩下一份,至今无人来领……
人们都知道,大把式老吴家根本就没人来抓阉。
打那以后,老吴再也没提过雪里红,更没提过那份未领走的马肉。
人们也不再提分马肉的事,就是偶尔有人提起,也都觉得脸红。
然而近几年,老吴却总喜欢絮叨他当年心爱的马儿雪里红的故事。日久天长,人们都听腻了……
老吴无耐,只好给三岁的孙子讲,一遍又一遍……小孙子听熟了,熟烂于心。
老吴很有成就感,他非常喜欢在人多的地方提问小孙子。
起初,小孙子是复述故事;后来是简述;再后来就是概述;再再后来,可就精辟到八个字了。
这天,老吴又把小孙子抱到人堆里,又故茉大声提问——
“雪里红咋死的?”
“拉煤!”
“雪里红咋死的?”
“拉石头!”
“雪里红咋死的?”
“爱国粮!”
老人儿们听了,又都默默地走开;中年人听了,又都善意地笑了;年轻人听了,还是都说老吴老了,小脑萎缩啦!
知识出处
《宁河文化》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宁河文化的情况。内容包括乡村锣鼓、风物掌故、服务广场、艺术长廊等。
阅读
相关人物
于崇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