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的二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化》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902
颗粒名称: 记我的二伯
其他题名: ——小交通员刘佐成
分类号: D771.2
页数: 4
页码: 22-23
摘要: 该文章讲述了作者的二伯在革命时期的故事。二伯是一位勇敢的革命战士,完成了许多危险的任务。他的经历很不容易,但他始终坚定地追随着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他的故事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关键词: 革命战士 理想 信仰

内容

1
  1945年初春时节,在宁河县西部北大洼的一个叫李家店的小村子里,刚满14岁正在村里上学的刘树臣,知道了一个令他非常不愿意接受的消息——大哥刘殿臣(化名明见),1943年经武宝宁三县区委专员寒松同志介绍参加了八路军队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宁河第一批革命战士。大哥参军了,弟弟妹妹们又都小,父亲决定叫他辍学务农,替父母分担家庭的生活重担。他知道父母的辛苦可却满心不乐意,因为他觉得自己不但比哥哥识字多、有文化,而且担任了大半年的儿童团长,更应该像哥哥那样去扛枪打鬼子。可家里父亲说了算,而且整脾气一上来就吹胡子瞪眼,就是板上钉钉。跟父亲说不通,他就偷着央求母亲,但现实摆在那,家里就是缺少劳动力,母亲哪里肯再放他走。他心里明白,想叫家里同意典去参军是不可能了,于是就暗自打定了主意。终于在一天早上,他像平常一样,牵着家里的毛驴,拉着碌碡告诉家里去南园子轧地去了。可是,一直到了天黑也没回家吃饭,家里忙去人到地里找,只见那盘碌碡孤零零躺在地里,小毛驴拴在碌碡架上正打着转转,干活的人早就没影了。
  刘树臣就是我的二伯。据说促使二伯离家出走的还有一个原因那时家里要迫使他去娶一个从没见过面又大字不识的黄毛丫头当媳妇。这对于懂得新思想,有着理想情怀的懵懂少年二伯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就这样,二伯偷偷离开家参加了区小队,也成了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他先在武宝宁第四区队任交通员,后调入宁河县大队任首长警卫员,1945年10月,在区委领导劳动(化名)和硕斌的介绍下入了党,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了不连累家人,二伯改名刘佐成,化名洪武。
  2
  在队伍里,二伯人虽小但脑瓜聪明,机智勇敢,经常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深受领导赏识。
  1945年的春天比往年长些,虽然早已冰融雪化,但是整个华北地区的天气仍然被一股冷空气笼罩着,人们身上的棉衣迟迟不能脱下来。
  一天,部队接到了送情报的任务,这个情报很重要,为保险起见,上级指令,不许有片纸只字,要完全记在脑子里,然后一字不差地口述给对方。地点是从宝坻到天津,不但路途遥远,一路还要穿过几个日伪据点,大人目标太大不宜蒙混过关,需要一个年龄小、记忆力强又机智勇敢的战士。于是,不到15岁的二伯被选中了。第一次被领导安排单独执行远程任务,人们有些担心,他却笑着说,我会胜利归来的。
  二伯把接头地址、暗号和情报一一记下,领导不放心,又让他口述了几遍,见没有一点错误才让他出发。二伯打扮成一个要饭的“小叫花子”,一路上还算顺畅,因为毕竟是十四五岁的孩子,日伪军没人在意他。再加上没带任何东西,也不惹人注意。
  到达天津市区,虽然高楼大厦有点令人发懵,但二伯清楚记住了接头地点,终于找到了一家别墅楼前。头时,一个戴礼帽穿长衫的人反复打量他,仿佛是不相信他。当时的接头暗号并不像电影演的那样,一两句话就完事,还是挺复杂的。当二伯准确对上接头暗号,并流利地、一字不差地将情报背诵给对方,对方才惊喜万分和连连夸赞。后来这个人到了宁河一带,还对当时的领导夸过我的二伯。
  完成任务,二伯兴奋得不得了,心想来这样顺利,回去还会有啥问题吗?不料在过民权门交通壕时,差点被敌人的机枪打死。那天因为正赶上天津发生了突然情况,敌人封城,二伯只好挨到了黑夜跑出了天津城。到民权门据点时发现,敌人将防护沟放满了水,又宽又深。还好二伯从小就会水,就悄悄潜入沟里,凫水过沟。破棉衣侵满冰凉剌骨的水,直往下坠,好容易爬上对岸,却被炮楼里的鬼子发现了。探照灯照过来,只听一阵机枪扫射声,说时迟那时快,二伯急忙装做被子弹击中跌落水里,然后屏住呼吸浮在水面装死。等敌人安静下来,再慢慢地爬上岸,顾不得浑身湿漉漉,跑出危险地带,脱下衣服把水拧净,安全返回部队,受到了领导的夸奖。
  其实,像这样危险的境遇二伯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
  一次是1945年夏天,他与一位在村子里叫小老姑的妇女干部,扮做母子一起去芦台敌占区执行任务。在他们悄悄经过西大桥鬼子炮楼时,不幸被敌人发现,机枪扫射过来。他和小老姑很机智地跳入河里,躲进茫茫的芦苇荡中。敌人明明看见了人,就把芦苇荡围住。他们隐匿在芦苇荡里,整整浸泡了两天两夜,饿得挖芦根充饥。最后,敌人以为不打死也一定淹死了,就撤了岗哨,二伯和小老姑才趁夜互相扶持着一起逃出来。
  再次是去东河边子一个村子连夜送情报。那时,田野的“青纱帐”是八路军和区小队与敌斗争的掩体,却也是敌人重点盯防的区域。在完成任务回来的路上,穿越青纱帐时二伯晕了向,半路走偏了方向,绕来绕去居然离敌人据点越来越近了。多亏二伯有警惕性,在要出青纱帐时,突然想到应该试探一下敌人,就折了一根高粱杆,然后猫着腰,将帽子挂在高粱杆上,谁知刚举出去,一梭子子弹打过来,就把帽子打得飞上了天。二伯知道情况不对,赶紧匍匐在地细看,才知道自己稀里糊涂地跑到敌人眼皮子底下来了。二伯这时也一下子清醒了,赶紧猫腰往回跑,庆幸自己没有成为敌人的靶子。
  还有一次,他白天去宁河镇送情报,因为地形熟悉,钻出青纱帐入了村,就放松了警惕。谁料,迎面恰巧正碰上一个端着枪的敌人。敌人也发现了他,并开了枪。也许是因为离的太近或许是敌人的步枪没瞄准,子弹从他的裤裆下穿了过去,等他玩命地钻进“青纱帐”,感觉敌人再也找不到时,才发现自己裤子烧着了,屁股蛋子火烧火燎的。回到队伍时,还让战友们当做笑话说了很长时间。很多人替他庆幸说,多亏敌人的枪法不准,要不刘佐成的这条小命就报销啦!
  3
  1946年,不满16岁的二伯被党组织派往冀东分区学习,一个月后被分配到敌占区任交通员。为了传送情报,那真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但是他无所谓惧。在国民党白色统治区,冒着生命危险为我党取送情报,运送弹药往返于津京唐之间,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为了阻止共产党解放全中国的进程,国民党对解放区实行了经济封锁,特别是扰乱边区金融秩序,用法币和袁大头金圆券,冲击我解放区。我党为了争取在经济上取得优势,解决军队给养和老百姓吃、穿、医药等物资问题,展开了打击法币的运动。
  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100法币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1947年,就贬值到只能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946年7月,时任五十九团首长警卫员职务的二伯被组织上派往敌占区,组织和帮助各县开展打击法币斗争,扩大边币的影响和使用范围,建立我们自己的银行。从那时起,二伯便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金融工作。那时的银行和现在的银行很不一样,主要任务是抵制国民党的票子在解放区流通,由于办公地点无法固定,所以叫背包银行。就是这样的银行,也会时常遭遇敌人的围剿追踪。
  一次,在天津东堤头工作时,二伯带着几个人不幸遭遇了国民党军队,敌人包围了整个村子。面对强大的敌人,二伯没有慌乱,想到只有设法突围,才能不让党和人民的财产受到损失!于是通过冷静思索、仔细观察分析敌人薄弱点,拔出手枪带领部分同志占领有利地形,组织老百姓和同志们迅速突围,在敌人还没摸清方向的时候,他们早已趁乱冲出了包围圈,保护住了钱币。这次战斗,二伯临危不乱的英勇气魄和机智勇敢深受上级嘉奖和同志们的称赞,“小佐成”的事迹也被民间传为佳话。

知识出处

宁河文化

《宁河文化》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宁河文化的情况。内容包括乡村锣鼓、风物掌故、服务广场、艺术长廊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树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