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鲁班祖师降临天尊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化》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825
颗粒名称:
鲁班祖师降临天尊阁
分类号:
I277.3
页数:
2
页码:
20-21
摘要:
据传,清康熙六年(1667年),刘兆麟主持重修天尊阁,邀请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历时近半年之久。工程竣工之日,鲁班祖师降临天尊阁,提供了指点。鲁班祖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木匠,被尊为中国木工之祖。在这个故事中,他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使得天尊阁更加完美。
关键词:
传说
天尊阁
宁河区
内容
相传,清康熙六年(1667),刘兆麟主持重修天尊阁,请来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历时近半年之久。
这一天,正值天尊阁修建工程竣工之日。当天傍晚,工匠们完成了油漆彩绘的工序后,工程得以完美收官。按照地方习俗,人们为了表达这座宏伟建筑能够香火永续、历世长存的美好心愿,晚饭要煮食面条以示庆贺。到了晚饭时间,厨师把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捧到了工人师傅们的面前。大家一面吃着面条,一面欣赏着自己几个月辛苦劳动创造的不朽之作。
正当人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时,从门口走进一位年迈苍苍的白衣老人。老人看上去大约有八九十岁的样子,须发皆白,唯独面色却异常红润犹如童子,走起路来步履轻盈,飘然若仙。只见老人的右手提着一只蛔蛔笼子,来在大伙面前后,考人将蛔蛔笼子顺手放在一边,然后双手作揖,说:“各位师傅们辛苦了,小老儿远道而来行至贵地,感觉腹中饥渴,想向各位师傅讨碗汤喝,不知方便否?”大家听老人如此客气,赶忙招呼老人坐下,其中一位师傅连忙拿来一只大碗,盛了满满一碗汤端到老人面前,“老人家请慢用,不够锅里还有。”老人忙站起身双手接过汤碗,然后一边喝汤一边不时地抬头端详着天尊阁。只见他一面观看一面喷啧赞叹,一会儿点头一会儿又摇头,看他专注的样子颇似一位行家里手。那位端汤的师傅望望天尊阁,诚恳地向声人家问道:“老人家,您看这活儿怎样?”“这……”老人可能听错了,嘴里应道:“这汤吗,挺好,就是短盐、短盐……”“不,我是说这天……”这位师傅想说这“天尊阁”,可是不等他把话说完老人家就又接着说:“这天吗,这天不早了,我得赶路了!”说罢,老人站起身来,用手一指放在地上的蛔蛔笼子说:“小老儿多有叨扰,无以答报,就把这个笼子送给大家做个纪念吧!”还没等大家道谢,只见白光一闪老者就踪迹全无了。
大家正在惊疑之际,有人低头看了一下放在地上的蛔蛔笼子,发现和刚刚竣工的天尊阁几乎一模一样,所不同的就是蛔蛔笼子的檐子上层大于下层,而天尊阁是上层小于下一层,再仔细端详,人们发现笼子底层中间还隐藏着一个“鲁”字。有一位年纪大的师傅恍然大悟,原来是鲁班祖师降临来指点天尊阁的工程。大家又回味起老人,家喝汤时说的“短盐”,原来指的是天尊阁的檐子上层伸出的都比较短,下雨时雨水会冲击下檐。而此时天尊阁已然竣工,无法更改,所以这个缺憾一直留到现在。
知识出处
《宁河文化》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宁河文化的情况。内容包括乡村锣鼓、风物掌故、服务广场、艺术长廊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桂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