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七年农村电影放映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687
颗粒名称: 我当七年农村电影放映员
分类号: K825
页数: 10
页码: 170-179
摘要: 本文主要回忆了作者作为知识青年在1968年与其他9人来到丰台公社韩其庄插队的经历。在韩其庄的两年中,参与了各种农活,但最难忘的是在公社担任电影放映员的7年岁月。
关键词: 知识青年 插队 公社 韩其庄 电影放映员

内容

作者简介
  陈大能,男,1944年7月7日出生,中共党员,浙江省嘉兴市人。50年代初随父母来到河北省生活读书,1958年又随父母作为下放干部落户芦台。1961年芦台一中初中毕业后去芦台农场就业两年,1963年至1966年在河北静海中学高中毕业,参加“文革”两年。1968年底下乡丰台公社韩其庄大队,1979年5月到宁河县百货公司工作。曾任公司工会副主席,团总支书记,商场及芦阳大厦副经理。2004年退休至今。
  我当七年农村电影放映员
  陈大能(75岁)
  我是66届高中毕业生。1968年底我和刘臣、刘志宽、张明瑞、郑殿明、常瑞、常淑娟、王淑香、阎淑华、刘桂兰10个知识青年到本县丰台公社韩其庄插队落户。在村两年内除没赶过大车,许多农活都干过。回忆起来,最使我难忘的是在公社当电影放映员的7年岁月。
  参加培训
  1970年秋,村里推荐我到公社海河指挥部当政工员。采访写材料,刷标语搞宣传,也下工地干活,自己干的很起劲。没想到,1972年春,在潮白河的工地上的一天,连队接到县团指挥部的电话,通知我5月4日到县电影管理站参加培训。当时我还想,一个海河政工员到电影院培什么训呢?一打听,原来县里准备成立丰台、潘庄、宁河和任凤4个公社的电影队,又推荐我当电影放映员。
  离开战斗了两年的海河工地,我高兴地到芦台县电影管理站报到,一看是丰台医院张院长的儿子张铁林和我搭档。当天一起报到的还有:潘庄公社的吕殿增、于化江,宁河公社的是张维敏、李立达,任凤公社的是唐相俊、张同龙。我们8个学员在电影管理站培训了一个星期,由杨珍、王其迎等几个师傅教我们电影放映工作各个环节的知识和经验。我们从上片、放映、换片的练习,到机器故障的排除,大家考试合格后,每个公社领了一套乌克兰笨重的放映设备和一辆排子车。我俩的教练是苗庆和师傅,排子车再加上三套行李,满满一车,开始了丰台公社28个大队的电影放映工作。
  当时农村文化生活,除了逢年过节能看上一两场民间的评戏、皮影戏外,平时的文化活动很少,而我们电影队十分灵活,收费不多,百姓也不必买票,费用由村里开支。丰台公社几千人的大村有东西淮沽、东西棘坨、南北埋珠、丰台镇4个村,每演一场,收费40元;中等村队二三十元;小村队大都八九元。每场电影我们交县电影管理站片租10元,加上俩人的工资、补贴,机器保养,维修费,基本维持收支平衡。
  最初我俩在放映电影时,心里总会有些紧张。二三十分钟一换片,有时会出现一片白光,可是观众们却不出声,只是盯着空白的银幕,等着电影里的人赶紧“回来”。随着一场场的放映,手法一天天熟练,我们慢慢地赢得乡亲们的欢迎和信任。
  入村放映
  每到一个村,我们不是把器材卸在大队办公室,就是放映场地的学校或附近百姓家。下午我们检修机器,倒片、补片时,周围总有一帮孩子围着,好奇的看着,还不停地问一些问题。有时我们早早地把杆子立上,银幕挂上,方便大人孩子打场占座。什么东西都能往场地搬,板凳、砖头、石块、磨盘、草墩。夏天时放领苇席,一家子就够了,冬天放个笸箩,铺着毯子,盖个小被,奶奶盘腿坐在里面,搂个孙子孙女,可暖和啦,天还没黑,瞅着就热闹。
  当时放映的影片,只是“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奇袭”等几部战斗片。后来又接受了宣传“革命样板戏”的任务,“红灯记”“沙家浜”“海港”等8部革命样板戏天天放映,革命样板戏的特点是唱词的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加上京剧唱腔的优美动听,所以那几年样板戏唱腔的到处流传,大人小孩人人都能哼哼几句。
  有一年,朝鲜电影“卖花姑娘”片子轮到丰台放映,当时张铁林当兵走了,公社农科站的林广庆和我搭档。在丰台小学(天尊阁)前操场放映。丰台的几千人加上附近村庄的观众,挤满了操场。影片演了不到一本(共4本),银幕杆子被挤倒了,人太多,天又黑,银幕杆子无法立起,只好宣布停演,过几天再演。那年头,影片少放映点儿多,影片每天不能闲着,等片子转回来后,换到北村丰台中学操场去放,因中学操场场面宽阔,能容纳更多的观众,我们也有了经验,专门派人在银幕杆子旁巡逻,保证4个地钉不被摇动、破坏。最终放了一场大家满意的电影,漂亮的朝鲜姑娘,动听的歌曲音乐,在丰台观众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许多年轻人追着电影队,一连看个四五场,还不过瘾。
  我们下村放电影,走到哪里都受到关照。开始各大队给我们派饭到各家,总拿最好吃的给我们。后来,给我们派人或定户做饭吃,鱼肉不缺,有的较远的村,来不及买鱼肉,拿鸡蛋管够。两人的饭,炒上十来个鸡蛋,吃饱了嗝一口,全是鸡蛋味儿。我们放映队男女老少都喜欢,走到哪,总有一群孩子前呼后拥,我们心里也高兴。
  如果遇到停电群众也不肯散去,就和我们一起等来电,演完电影都得后半夜。农村的道路没有灯光,一片漆黑,基本都是土路,都是两道深深的马车辙。我俩骑车回家,在窄窄的村路上,只好每人骑一个车辙。半路我俩分手,林广庆奔西淮沽,我去韩其庄。有时走在还乡新河的西岸上,尽管晴朗的夜空,但漆黑的大埝只能见到两侧一人高的小树,到了半夜,每一棵小树都像幽灵般的黑影,有时加上呼呼的风声,我只好大声歌唱来壮胆。
  蓟运河全线清淤的那一年,河北省各市县的海河工程民工住进各村,县指挥部安排我们4个电影队上段慰问放映。我们和东棘坨公社电影队赵如然,在河东各村队联放,天天由村队派人进行“跑”片,社员和民工都十分欢迎,第二天都不放我们走,这样我们演了20多天。
  全力服务
  为不影响放映任务,我俩也经常单人出去放映。1976年7月28日,县里抽调我们去为基层武装部长培训班放映。就派林广庆去了武装部长培训班的芦台曹庄子放映。我到北埋珠村放映《红雨》和《春妹》。那天晚上两部影片放到凌晨1点多。天气热,我和工作组的两位小刘,仨人一块儿冲冲洗洗,又和房东拉拉磕,直到2点多进屋睡觉。我和他俩初次见面,说话到3点多钟,我们都听到地面传来的隆隆声。电力的小刘说,机耕队回来了,粮站的小刘说不是,也许是苏修的坦克攻进来啦,我说,不可能。这时,睡的炕有了上下簸动,睡在炕脚的小刘喊起来:“地震啦!”起来就从窗户跳了出去,我也跟着跳了出去,炕头的小刘也从堂屋跑到院子。爬着爬着没碰到院墙就出了门外,原来院墙早就朝外倒了。我冒险进屋找手电筒,又帮着对门房东抱出来4个小孩,房东的房间没坍,我们这间是临街孤山,向外坍了,房檩倒在炕上。后来两位小刘去村里抢救和布置工作,我和大队妇女主任,号召妇女儿童都集中到大队部门口的空场上,这前半夜还是我放映“战斗”的地方,此时则是避灾救难的场所。天蒙蒙亮,大队书记让我立即回公社,汇报一下北埋珠受灾情况。我奔向丰台,谁知地震不单是北埋珠啊,路过几村,村村这样!未进丰台,几个机关的同志告诉我,别去公社啦,你赶紧回家看看吧。这时我才醒过梦来,我也有家呀。
  我到家,娘儿俩坐在坍塌的废墟上,是对面屋工作组小冯刨出来的。过了两天才知道,县电影管理站副站长老王、工作组组长在双树庄遇难。这次7.8级的唐山大地震,丰台公社紧邻丰南县,各村队损失不小。电影不能放啦,我俩的任务被安排为各大队分配救灾物资,给伤病员发放营养品,有时也跟车、跟船去县里运油毡、苇席。9月份县新华书店、文化馆送来了几车毛主席著作单行本和主席画像,这是天津市委和市革委会给地震灾民送来的慰问品,我俩负责分配给各大队,各家社员,这是一项神圣光荣的任务!
  在几年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农村文化也得到了发展。不只是原来的4个公社有电影队,不少公社都有了放映16mm片子的电影队。接着有条件的村队,也自购了8.75mm的电影放映机。丰台公社就有了十来个村成立了电影队。而供应、租赁影片就成了我俩新的工作职责。去芦台电影管理站租取影片,是我们每天的工作。那时交通不便,只靠我俩轮流骑自行车,往返芦台取送五六部铁盒装的影片,也挺有分量的。春夏秋冬,雨雪大风,尽管辛苦,但我俩很高兴。地震时,蓟运河大桥坍塌,去芦台只靠摆渡,人多拥挤,很不安全。我每次都等到下午三四点钟以后人少上船,一个多小时骑到板桥公社崔成大桥,因当时震亡的都埋在河岸上,马路边的树杈上也有红绿纸条,风中飘摇,冬季天短,从那一过,总是紧张害怕。后来解放军的舟桥部队在蓟运河上架了桥,我们也就方便多了。
  1979年,知青选调回城、子女接班的政策的落实,我回到芦台。林广庆在电影战线又坚持了十多年,直到电视节目的普及。1980年后我在县百货公司工会工作,凭借我与电影管理站的关系,多紧张的电影票都能买到。有一段日子,我和电影管理站的陈春富等几个伙伴讲,保证我每天10至20张影票,供给职工们。年轻人搞对象,谈恋爱,这两张电影票可有用啦,职工们说,有工会陈主席供票,我们可开心了。这就是我靠当过电影放映员给职工们谋的一点儿小福利!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本文记述了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以来为人熟知和鲜为人知的史料。百余篇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映现着时代的沧桑,镌刻着历史的印痕,记录着生活的风雨,熔铸着拼搏的辉煌,也彰显宁河人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特别是一张张浸洇着时代风云的珍贵照片,多维度、多层面地回顾了历史,记忆了生活,述说了奋斗,见证了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大能
责任者
陈大能
相关人物
刘臣
相关人物
刘志宽
相关人物
张明瑞
相关人物
郑殿明
相关人物
常瑞
相关人物
常淑娟
相关人物
王淑香
相关人物
阎淑华
相关人物
刘桂兰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