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家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664
颗粒名称: 建设家乡
分类号: K825
页数: 3
页码: 117-119
摘要: 本文描述了主人公在困难时期回到农村建设家乡的故事。主人公从会计开始,通过学习和努力,为生产队和村庄做出了贡献。他积极参与田间劳动,勤俭办事,在唐山大地震等灾害中表现出勇敢和奉献精神。他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始终坚守在农村,为农村发展和改变做出努力。
关键词: 回乡建设 会计工作 灾害救援 农村发展

内容

工作两年以后,赶上了三年困难时期,国家号召各行各业支援农业,单位领导就动员职工下乡,我出身于农村,就义无反顾地向单位申请回农村去,建设家乡!当时我写下了这样的誓言:“愿闻鸡叫唤黎明,爱唱农歌激昂声,只要农村需要我,青春无悔度一生。”
  1962年,我回到了家乡。回村后,正赶上村将“一层楼”的管理,划分为两个生产队,这样一来缺少会计,社员觉得我有点文化,推荐我做第一生产队会计。虽然上过几年学,但拿起账本什么也不懂。既然大家看得起我,那我就只好一门心思地学中干了。找书本看教材,学政策、学会计知识,向书本学、向内行人学,很快入了门,懂得了会计工作不只是记账、分配,而是政策性相当强的工作。当我拿到会计账簿时,第一眼看到封面上印着一行金字:贪污和浪费都是极大的犯罪。我知道这是对会计工作者的警示,牢牢记住了这句警言,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努力钻研业务。对生产队的资金精打细算,一心一意把自己的能力都用在为大家服务上。
  1965年,我被村民选为大队会计,从此一干就是三十几年。这些年里,坚持廉洁奉公,明白做人,倡导勤俭办事。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我挤出时间和大家参加田间劳动。我抬过大筐,挖过条田,修过海河大坝,参加过多次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我的工作得到村民和党组织的认可。1968年的7月1日,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在这一天,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共产党党员。在组织的培养教导下,工作更积极了,更有方向了,事事想在前,干在先。如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我村是重灾区,全村400多口人,死亡43人,房屋全部倒塌,我从废墟中爬出来急忙去各户救人,到晚上在街上巡逻,为社员做好防护,避免余震的伤害。在救人中自己多处受伤,至今在双膝上还留有伤疤,但为了社员群众是值得的。不管是抗旱抢险,还是抗震救人,我都是抢在前面,始终和群众奋斗在一起。群众选我为镇人大代表,党员们推选我为优秀共产党员。
  1992年,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6年。其实在以前,曾经有很多次机会或去公社(乡政府)上班,或转为国家干部,但都被我一一谢绝了。不是我的境界有多高,而是为了信守我当初的诺言:扎根农村,建设农村,改变农村。这些年来,不管是管理集体的大家,还是自己的小家,我都一直保持克勤克俭的作风。我经常以自己的苦难经历教育孩子,没有共产党,我早就饿死在乞讨的路上了,告诫他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了共产党的恩情,要好好学习,奋发图强,报答党和国家。
  孩子们很听话,学习都很刻苦。1993年,我的两个孩子同时考上了大学,这在我们村是前所未有的,全村轰动,我也成为了村里教育孩子的榜样。现在,我的孩子们早已毕业,参加了工作,我还时常叮嘱他们千万不要忘了根本,在任何时候都要听党的话,一心一意为人民做事。现在孩子们都是共产党员,都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本文记述了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以来为人熟知和鲜为人知的史料。百余篇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映现着时代的沧桑,镌刻着历史的印痕,记录着生活的风雨,熔铸着拼搏的辉煌,也彰显宁河人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特别是一张张浸洇着时代风云的珍贵照片,多维度、多层面地回顾了历史,记忆了生活,述说了奋斗,见证了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胡焕章
责任者
胡焕章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