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进公社领导班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657
颗粒名称: 第一次进公社领导班子
分类号: K825
页数: 4
页码: 100-103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65年秋季,我回到宁河分团,被分到了苗庄分团南朱庄工作队。后来,我被调到丰台公社工作,但因家乡有人告状,被要求回去务农。最终我留在工作队继续参与"四清"工作。后来,我被调到板桥分团王石庄大队担任工作队指导员。在大麦沽村遭受雹灾后,我组织群众展开生产救灾,并通过学习毛主席著作鼓舞士气,取得了抗雹救灾的胜利。
关键词: 领导班子 抗雹救灾 务农

内容

1965年秋季,霸县“四清”工作结束,我又回宁河分团,被分到了苗庄分团南朱庄工作队。分团团长是王光军,县委书记杨志恒在那蹲点。我们南朱庄工作队与苗庄工作队为一个党支部,支部书记是宋有礼,我任南朱庄工作队队长。当时,北京南苑空军某部队同我们混编成一个工作队,一名刘营长担任工作队指导员,司令员张孔休(长征干部)、政委张明、办公室主任李向春同我们一起搞“四清”,也蹲点在我们工作队。
  司令员和政委都很喜欢我,想让我参军到部队锻炼,我很高兴。回家和父母一商量,母亲年岁大了,身体又不好,不想让我离身边太远,但是司令员和政委并未放弃对我的关怀,向县委书记杨志恒推荐我脱产参加工作,杨书记接受了司令员和政委的推荐。
  当时苗庄公社正组建领导班子,分团团长王光军同志亲自找我谈话,讲了杨书记要我参加苗庄公社领导班子的意见。由宋有礼、邢安民、陈广厚、于景广和我5人组成苗庄公社党委。书记宋有礼、社长邢安民、我任副书记、陈广厚任副社长、于景广任办公室主任。在1966年1月,我就脱产上任了,主要是抓生产。工作不到半年,王光军同志找我谈话,说县委调我和李慧敏去丰台公社工作,任丰台公社副书记、李慧敏任副社长。交通员小程把我们俩送到宁河镇报到。当吃完午饭后,我正打乒乓球时,交通员小程又急忙来找我说,苗庄分团通知立刻返回苗庄分团,忙同他一起回去了。还是王光军同志找我谈话,他说:德玲,我就开诚布公的讲吧,刚接到总团通知,你的老家兰家庄有人告状,你哥被定为“四不清”干部,并开除党籍戴上了贪污分子的帽子,总团决定让你回村务农。半天时间,竟有如此变化,真如五雷轰顶啊。但是我当时很冷静,说请领导放心,我不会有情绪,共产党员能上能下,能官能民,我马上回家当一个好农民。王光军同志马上接过话说分团意见不让你走,留在工作队接着搞“四清”,就这样,我回到“四清”工作队,仍是以借干的身份。在苗庄分团工作一段时间后,当时板桥分团团长是副县长谷复中,得知我回到工作队,找王光军协商,又把我调到板桥分团王石庄大队担任工作队指导员。
  在1966年7月2日,板桥公社大麦沽村遭雹灾,几千亩地绿油油的一人多高的玉米、高粱、棉花等农作物没有一点绿,群众当时不知所措。谷复中马上把我从王石庄调到大麦沽工作队任指导员。第二天我到大麦沽村组织群众生产救灾。为稳定民心,我开几个座谈会,了解清楚前段工作情况,根据群众情绪低落的情况,我就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著作“老三篇”,在村两条街的两侧墙上用石灰刷了100多块毛主席语录牌。对当时抓生产自救,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群众们积极地、精心地管理补种的晚庄稼和蔬菜来弥补雹灾的损失,不到5天抢种完毕,夺得抗雹救灾的胜利。当时于增会,在报纸上大篇幅地报道大麦沽村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抗雹灾,生产自救的事迹。一时轰动了全县和地区,全县各公社都来参观学习。当时,我是板桥公社大麦沽、崔成庄、田庄坨、齐家沽、于三庄、北朱庄、西板桥7个大队工作队的党支部书记。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本文记述了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以来为人熟知和鲜为人知的史料。百余篇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映现着时代的沧桑,镌刻着历史的印痕,记录着生活的风雨,熔铸着拼搏的辉煌,也彰显宁河人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特别是一张张浸洇着时代风云的珍贵照片,多维度、多层面地回顾了历史,记忆了生活,述说了奋斗,见证了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孙德玲
责任者
孙德玲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