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639
颗粒名称: 年画
分类号: J218.3
页数: 5
页码: 49-53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东丰台木版年画的历史和制作过程,包括其起源、题材、画法以及在中国文化遗产中的地位。通过自家世代从事年画制作的经历,描述了年画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影响,并介绍了近年来丰台年画在国内外的认可和推广。
关键词: 制作工艺 题材特点 绘画技法 传承发展

内容

我家是年画世家,在清代晚期,外祖父家开设《义盛做》画铺,第一代是孙富,我的曾外祖父。第二代是孙明义,是我的外祖父。第三代是母亲孙书凤。母亲和五位姨母都是年画能手,精通全部操作过程。受她们的影响,我也学会了年画制作,到我这已是第四代。2008年确定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我被定为东丰台木版年画第四代具有代表性传承人。
  东丰台木版年画始于明代末期,盛兴于清代中晚期,直到民国三四十年代。从我家保存的一部旧账本上可看到与我家《义盛做》有来往的画店达80多家。我童年时代每到冬季春节前,丰台镇街墙上到处都是年画,尤其是整条东大街两边的墙上,除了各家的门口外全贴上了各种年画,上下几层横幅竖幅全有,当作挑选的样品。孩子们成群结队的前来看着玩,各地的客商挤满了全街,挑选样品并记录下来,然后进店批发购画。丰台镇大小旅店常常全部客满,餐馆饭店酒楼生意火爆,特别是到晚上掌灯以后,会有几十个卖烧鸡的小贩,左手提灯,右手挎着篮子叫卖不绝,整个街面热闹非凡。
  东丰台年画与天津杨柳青的年画截然不同。在题材、造型、构图、色彩等方面都有浓郁的地域和乡土特点。以胖娃娃抱鱼为例,杨柳青人画的鱼是金鱼,而丰台守着河岔水沟,没有金鱼,就地取材,年画用的是鲤鱼。
  丰台年画以套版为主,局部手绘,特别是面部和手部,画法为写意。套版颜色较多,一般是7块木板,即一块墨线条轮廓板,6块单色套版。套版是单一色,多为画面细致繁杂部分,大面积着色多为手工操作,尤其是人物面部的勾画细腻。脸部分3次染白粉,前两次染白粉较厚重,第二遍染粉后,在上面染水红色(多为玫瑰精),待干后再第三次蒙染一次淡浅的白粉,罩上红色,成为白里透红状,十分柔和美观。
  人物眼睛的画法十分讲究,称之开眉眼。眼睛的上眼线为重墨,眼球也为重墨,眉毛与下眼皮浅条,均为浅墨。眼球又分为死眼与活眼,活眼是在重墨上眼皮下画重墨半圆形,中间重墨眼睛点。待重墨干后再用浅墨画上眉毛与下眼线,再在眼球里染上浅墨,眼睛即成。口的画法也是先用深红色划上嘴的轮廓边线,再用浅红色染上轮廓的内部,口即成。鼻与耳朵只用浅褐色,在墨线上重勾一遍即成。整个画面着色完成后,再上一遍装饰性的金粉,显的整个画面生动美观,金光闪闪。
  东丰台年画早期多为民间崇拜的神像,主要是灶王、财神、门神等。后来渐渐出现神像以外的题材,如娃娃美人、吉瑞图案、耕织图、王小卧鱼、埋金得子,乃至发展到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戏曲等,如白蛇传、拾玉镯、三岔口、大溪皇庄、七侠五义、三侠剑、蒋伯芳棍扫萧金台等。爱国主义题材的有洋人火烧圆明园、林则徐虎门销烟、唤醒同胞抵制洋货、戚继光抗倭等。
  东丰台年画的尺寸有全开(2×4尺)、三开(3×1.5尺),横竖画面全有,还有竖长条窗户帮,只贴在旧式窗户的两旁边。一般是美人图较多。早期各个画铺的半成品套版部分,分发到各家各户,画成成品再送交各画铺。当时有“家家点染,户户丹青”的说法,各家的妇女都加工年画,男人经商。所以丰台地区曾有商铺300多家,成了中国北方一个十分重要的年画集散地。
  东丰台年画由盛而衰是由于日本鬼子侵略。冀东沦陷后,日伪政府强行掠夺丰台画铺的大量古版,运往东北,以充作满洲文化,使丰台年画遭受伤筋动骨之灾。“文革”中,丰台年画被当作“四旧”遭到严重破坏,有些古版和年画被毁,有的户把古版劈了当柴禾烧了,有的当了搓板用。在上世纪70年代,天津外贸恢复传统工艺品出口业务,把东丰台年画列入挖掘项目,宁河县商业局派技术人员张宗泽到我们丰台北村组建了工艺品厂,当时我和刘竹林师傅一起招收职工达36人,创作的作品每年都参加广交会,使作品走向了世界,创了外汇,为村增加了收入,也使丰台年画得以传承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使丰台年画有了长足发展。2008年丰台年画被天津市政府认定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和侄子董静分别被认定为丰台义盛做年画第四代和第五代传承人。
  由于东丰台年画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2010年丰台年画在上海世博会上受到了国内外友人的关注与青睐。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多次来丰台考察,并于2011年2月4日在今晚报上发表《东丰台年画》一文,对东丰台年画作了较为详细介绍。中国著名作家柳萌也多次来丰台考察了解。2011年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汉学家李福斯,日本学者、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事务局长三山陵也来丰台“义盛做”考察和欣赏珍藏了百年前的旧年画。中央电视台、宁河电视台、天津今晚报、天津每日新报、新华网等媒体分别作出了宣传报道。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本文记述了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以来为人熟知和鲜为人知的史料。百余篇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映现着时代的沧桑,镌刻着历史的印痕,记录着生活的风雨,熔铸着拼搏的辉煌,也彰显宁河人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特别是一张张浸洇着时代风云的珍贵照片,多维度、多层面地回顾了历史,记忆了生活,述说了奋斗,见证了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董德纬
责任者
董德纬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