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排练小节目到演出整场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五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561
颗粒名称: 从排练小节目到演出整场戏
分类号: G249.23
页数: 7
页码: 125-131
摘要: 本文讲述了1969年10月,作者与岳中山商量后举行婚礼的经过。婚礼在汉沽农场医院举行,使用单位宿舍作为新房,同志们帮助装饰。婚礼当天,队员骑自行车前往接新娘,晚上在文化馆排练大厅举行简单而热闹的婚礼。婚礼费用由大家共同承担,礼物是每人一本《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之后,作者的文艺宣传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为群众演出,并不断提高队伍的艺术水平。1972年,作者争取将一位高水平的音乐老师调至队伍,提高乐队水平。后来,宣传队改为宁河评剧团,作者担任党支部书记。在这些年中,作者感激妻子默默地支持自己的工作,并培养了一批文艺骨干。
关键词: 文艺宣传队 演出 评剧团

内容

我的爱人王俊平,是汉沽农场医院的医生,非常通情达理。1969年10月,我和岳中山同志商量,在下乡巡回演出回单位空闲之余举行婚礼。开始定在10月10日,有的同志提醒说这个日子是国民党国庆节,不合适,我说那就改在11号吧。当时乐队队员张会芹同志说:“我也想在这时间结婚,就和单同志一起吧!”因此,我们两对新人就在10月11日举行了婚礼。
  因我家在丰台,没有婚房,就把单位宿舍当新房。房屋太旧,同志们帮忙用旧报纸,在床铺墙周围用订书器订上一圈。床上放两人被褥,墙上贴上喜字。
  婚礼当天下午4点,由队员傅玉香、张文敏两位同志骑自行车到汉沽农场医院替我去接新娘。到那里新娘正在上班,见她们到了就跟单位领导告诉一声,放下听诊器,脱下白大褂,3人骑自行车来到芦台参加婚礼。晚上7点婚礼,在地震前老文化馆排练大厅举行,只
  放一排长凳,现场非常热闹。除文艺宣传队的同志外,县革委会政治部领导靳浩然、肖平,县文教局的同志也参加了,还有来文化馆参加活动的群众。婚礼由岳中山同志主持,我们整个婚礼的费用是每人40元钱,为大家买的水果和香烟,同志们送的礼物是每人交一毛钱,买的是每人一本《毛泽东选集》合订本。在当时的条件下,没有蜜月和婚假,婚后第二天各回原单位上班。
  为了使这支队伍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除每天苦练专业基本功、排练节目外,还要磨炼每个队员的意志,学会吃苦,经常进行军事训练,由军队转业干部田志明、王者生、李秀生教大家打背包、急行军、抢险救灾等科目,每周至少两三次,晚上还要进行野外拉练。有一次夜间10点紧急集合,去八号兵营方向训练,5分钟打好背包出发,刚出芦台镇,李曼同志背包散了,用具撒了一地,急哭了。当时是岳中山同志在前方指挥。我和傅玉香同志在后方收容,傅玉香同志帮她赶紧打好背包,鼓励她,很快跟上了队伍,队伍在兵营附近训练捉坏人时,因地形复杂,分散出击。等到训练完毕归队时,发现天津青年石俊生走失,马上派人四处查找,到后半夜才回到单位。
  第一次演出是庆祝“九大”胜利召开,这次演出非常壮观,在蓟运河里用三条大船并在一起铺上木板搭成舞台,灯火通明,运河两岸观众人山人海。演出的节目有《四老汉学毛选》,多口词《刘英俊拦惊马》,表演唱《喜摘丰收棉》等,得到群众热烈掌声,初战告捷。
  由于这支队伍的革命化作风得到领导喜爱,凡是领导下基层有重大活动,都要我们去配合。1969年夏季革委会主任刘建广同志,在任凤公社大八亩坨村搞“斗批改”蹲点,我们在那里边劳动边演出。县委书记刘濯卿同志在独立村搞“学大寨”经验交流蹲点,我们在那里奋战半个月。县委副书记张云祥,在赵庄公社小崔庄蹲点,我们在那里帮助群众抢收小麦并演出。县委副书记曹景芝同志,组织搞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整个西关引河30多里长的战场,到处可见我们慰问演出的身影。县委组织部长吴景汉同志,在东棘柁公社韩太庄搞条田,台田试点,我们就白天挖条田,晚上为群众演出,鼓舞群众士气。
  县文艺宣传队除作风过硬,对业务水平提高从不放松,当时的口号是“没有激情就没有资格进排练场”。随着形势的发展,队伍不断吐故纳新,节目从小到大,质量不断提高。把评剧团原武功教练王桂全老师调到宣传队担任身形和武功教练。1970年以后,演职员队伍不断扩大,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了部分学员,除排练各种小型多样节目外,开始试演小戏《山鹰》《审椅子》等一些小戏,《迎风飞燕》是当时的典型之作。
  1972年,为了排戏,添置了一些铜管乐器,乐队水平需要提高,听同志们说,在板桥教书的石瑞生老师水平很高,要是能调来会使乐队水平很快提高,只恐怕领导不会同意。在当时石瑞生老师因家庭出身问题,在板桥是监督、改造对象。为了事业的发展,我硬着头皮向县文教局领导提出调石瑞生同志到文艺宣传队。果然碰了钉子,领导说“文艺宣传队的成员都是根正苗红的青年,他这样的背景,你担得起责任吗,你要慎重考虑。”
  第一次没有成功,我又想了各种办法,利用多种渠道跟领导争取,并且保证“由我负责亲自监督和改造他”。经过几个月的缠磨,终于在1972年3月把石瑞生老师调到县文艺宣传队。他到后,工作积极踏实,夜以继日地工作,整个乐队如虎添翼,水平迅速提高,到演样板戏时,添置了长弦乐器,构成单管编制。由于石瑞生老师耐心辅导和身先士卒,在群众中有了很高的威信。为了演好样板戏,提高乐队配器水平,在1973年又派他到天津市音乐学院进修学习,为他在音乐方面作出贡献打下基础。开始学演革命样板戏时,我们是从选段、选场到全剧,掀起一段苦练基本功的热潮。为练习武打,自己动手,制作踏板,在院里挖沙坑,铺稻草,许多演员多次受伤,从无怨言,终于在1973年排出了第一部样板戏《沙家浜》,演出后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为了送戏下乡,让农民群众也能看上样板戏,面对灯火、布景、舞台搭建等困难,大家出谋划策,自己动手研制平板车拼接舞台,拉上帐篷就是一座非常壮观的舞台,有12辆平板车,每4人一辆,装上道具、布景和背包,拉车下乡巡回演出,不用群众一草一木,让群众看上革命样板戏,受到群众欢迎。以后又相继排练了《红灯记》《龙江颂》,还从霸县文工团那里学演了大型话剧《艳阳天》。
  1973年我县由河北省划归天津市,随着演出水平的提高,我们又进入天津市专业剧场售票演出。特别是《龙江颂》和《艳阳天》场场爆满,每个剧场重复演出20场以上,受到天津市民群众的欢迎。1976地震一名队员震亡,两名同志受伤。其他同志立即组织抢险突出队,到群众家中抢险救人,在救人当中许多队员用手扒,两只手鲜血直流不顾自己安危,从废墟中救出群众40多人,把下乡舞台搭成大篷,安置伤员,在废墟中扒出粮食为群众做饭,群众非常感激。1977年8月,文艺宣传队正式改为宁河评剧团,李筱舫同志任团长,我任党支部书记。
  在文艺宣传队这些年中使我一生难忘,为了党的文化事业我奉献了青春,委屈了爱人,她生两个孩子我都不在身边。生第一个孩子是1970年底,我在农村水利工地演出,1975年生第二个孩子时,我正拉车下乡为群众演出。但她这么多年来,从没埋怨我一句,默默地支持我的工作。同时也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文艺骨干。像冯继祥、赵淑霞、冯旭芳、王兆林等同志,从农村小伙、小姑娘,成长为文艺队主演,阚胜雨、王兆林还成为领导干部,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五集)

《百老话沧桑(第五集)》

本文介绍了天津市宁河区的老人对于历史事件的记录与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单佑权
责任者
王俊平
相关人物
岳中山
相关人物
张会芹
相关人物
傅玉香
相关人物
张文敏
相关人物
靳浩然
相关人物
田志明
相关人物
王者生
相关人物
李秀生
相关人物
李曼
相关人物
石俊生
相关人物
刘建广
相关人物
刘濯卿
相关人物
张云祥
相关人物
曹景芝
相关人物
吴景汉
相关人物
王桂全
相关人物
石瑞生
相关人物
李筱舫
相关人物
冯继祥
相关人物
赵淑霞
相关人物
冯旭芳
相关人物
王兆林
相关人物
阚胜雨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赵庄公社
相关机构
东棘柁公社
相关机构
汉沽农场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
丰台
相关地名
芦台镇
相关地名
大八亩坨村
相关地名
独立村
相关地名
韩太庄
相关地名
河北省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