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文工团长到县文艺队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五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560
颗粒名称: 从校文工团长到县文艺队长
分类号: G249.23
页数: 4
页码: 121-124
摘要: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我在上中学时就喜欢唱歌跳舞,并参加了学校的歌舞团。毕业后被分配到宁河县文教局工作,担任讲解员和文化科协助工作。随后参加了各种演出活动,包括巡展和文艺宣传队的演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与了各种文艺宣传活动。1968年,我参与筹建了宁河县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并担任宣传队队长。
关键词: 歌舞团 宣传队 文教局

内容

我上中学时就喜欢唱歌跳舞,1960年9月初中毕业,被保送到汉沽师范中师班学习。在校歌舞团,我和吴玉芝、吴瑞芬、佟景云、周兴春等同学经常参加演出。1963年在杨村师范上学时参加各种演出活动,领导发现我有组织能力,被选入学生会担任文工团团长。1965年8月杨村师范毕业后,分配到宁河县文教局工作。当时,县里正缺少文化管理干部,领导就没让我去学校教书,留在局文化科协助工作。
  开始工作,我的第一项任务是搞“社会主义教育展览”的制作,并担任讲解员。当时是县委农村工作部的吴永存同志负责这项工作,半年时间内巡展全县28公社。而后领导让我带领《抗大校史展览》队,下乡巡展,组织和讲解员队伍管理,由我全面负责。这支队伍下乡时纪律严明,为群众挑水扫院和群众打成一片,既是宣传员又是战斗员,受到群众欢迎。
  第二期“四清”开始,天津地委“四清”总团设在俵口。我是以第三文艺队的身份参加“四清”工作队的,分到俵口解放大队,当时工作队指导员是地委宣传部长李敬萱同志,县文教局长车可夫同志任工作队长,我是资料员。在工作中,访贫问苦和群众同劳动,工作之余没忘我的本职工作,在生产队组织文艺宣传队。由于工作突出,我在“四清”前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四清”工作队撤回原单位。当时农村大队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像雨后春笋一样在全县普遍成立。为了提高文艺宣传队的演出水平,按照领导要求全县分四片举办培训班。我和县文化馆的唐若鲁、陈道华、张扬、潘敬书等到苗庄、丰台、宁河、潘庄、任凤等公社普及忠字舞辅导演唱,排练节目。后来发现一批宣传队演出水平很高,就深入到重点大队去蹲点。其中大八亩坨宣传队、杨拨庄宣传队,代表县参加地区文艺汇演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1968年县直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成立,这是一支活动在工厂、街道居民群众中的文艺队伍,深受工人和居民群众的欢迎,我以文教局特派员的身份,投身于他们当中,到工厂车间、街道参加演出,作艺术指导,为活跃县城群众文化生活,强化群众的政治思想教育发挥了很大作用。
  1968年宁河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按革委会领导的要求和形势的需要,要筹建一支专业的“乌兰牧骑”式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既能文又能武,背起背包就出发的文艺轻骑兵。县革委会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文教局,局领导就委派我和局文化科长岳江普同志,及县里文艺队的骨干张文敏,王锡全、侯玉晴、徐秀珍等同志,分4个组到全县各乡镇去挑选优秀演员,经过几个月的筛选和考核,最后确定30名同志为宁河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队员,从农村大队选调的为亦工亦农职工,从生产队带来粮食指标,每人每月工资为30元,县直职工原工资不变调入,这个队伍于1969年3月正式成立。革委会派岳中山同志任宣传队指导员,我任宣传队队长。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五集)

《百老话沧桑(第五集)》

本文介绍了天津市宁河区的老人对于历史事件的记录与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单佑权
责任者
吴玉芝
相关人物
吴瑞芬
相关人物
佟景云
相关人物
周兴春
相关人物
吴永存
相关人物
李敬萱
相关人物
车可夫
相关人物
唐若鲁
相关人物
陈道华
相关人物
潘敬书
相关人物
岳江普
相关人物
张文敏
相关人物
王锡全
相关人物
侯玉晴
相关人物
徐秀珍
相关人物
张扬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汉沽师范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
杨村街道
相关地名
和县
相关地名
苗庄镇
相关地名
丰台区
相关地名
潘庄镇
相关地名
骑兵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