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动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492
颗粒名称: 说服动员
分类号: K292.1
页数: 3
页码: 223-225
摘要: 本文主要描述了北京市丰台区岳龙乡在修路问题上存在的不同村级干部的认识差异,以及党委如何通过细致的思想工作,打开人心头之锁,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其中,党委通过召开村干部会议、入村入户进行思想工作等多种方式,明确承诺将路修到各个村庄,并争取资金支持,最终全乡筹资30多万元,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
关键词: 宁河县 安树生 岳龙公路

内容

实事求是地说,在修路问题上,村级干部的认识不是一致的。有的村干部考虑本村的利益多一点。如于潮、岳龙、李麻、麻坨4个村,因丰李公路早已通过他们的村庄,修不修路与己无关,“不受益,不拿钱”的思想占主导;新修公路的路线,是将两条大寨路直达东魏甸、西魏甸,是南北走向、东西贯通,形成环形路。这两条线的沿路村庄积极响应,情绪高涨;离线路偏远的屈庄子、曾庄子、小良、东港、岳会、褚庄子等村认为路到不了家门口,比较消极。鉴于上述情况,党委4次召开村干部会议,讲清“全乡一盘棋,修路靠大家”。明确亮出“村村通公路,直通大队部”的承诺。我们还入村入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工作,进行耐心地说服动员。如对已通路的于潮、岳龙村干部讲清“你们是早受益者,更应该体会修路的好处”,“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对离两条大寨路远的村庄,我们表态积极争取把路修到村中。这样反复思想教育最后达成一致意见,特别是那些曾持“不受益,不拿钱”村干部和群众都表态说,乡里号召修路,不管收益不受益,要多少钱,我们给多少钱!
  细致思想工作,打开心头之锁。李麻村干部李厚得、李忠祥说,我们村虽然早就通了公路,现在乡里为老百姓办好事,党委说咋办,我们就咋办!他们的表态带动了其他村队,一个“按比例出资方案”很快形成。已通县级公路的村按50%出资;在“日”字路范围的村按100%出资;离“日”字路较远,需要单独延伸修的几个村庄按120%出资。其余修筑部分由乡镇企业出资支持,这样很快全乡筹资30多万元。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本书内容描述了几位人物在不同领域中的经历和贡献。其中包括赵奎文参与抗日战场和解放战争,改变家乡面貌;李桂珍利用高粱秆做橱柜,感叹“天上的星星出全了”;陈洪霞在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担任不同职务;田华作为赤脚医生工作三十年,忘我工作,难忘乡情;张宗泽从小热爱艺术,进行根雕创作;陈大能在百货公司工作,见证其历史发展;张志忠参与地方武装工作,经历河道会战和河西会战;张国华回忆青纱帐、饮水塘和茶壶套等岁月;张如良从童年涂鸦开始,逐渐学习烙画;杨树森在后勤中学工作了许多年,见证了学校的发展;高树勋求学、回母校并育英才;张大勇在“三八”女子打井队工作,参与抗震救灾。冯继祥受父辈影响从事戏剧创作;窦国山在县剧团中发挥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安树生
责任者
李厚得
相关人物
李忠祥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