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475
颗粒名称: 抗震救灾
分类号: K292.1
页数: 3
页码: 184-186
摘要: 本文讲述了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宁河县也属于重灾区。女子打井队在休整中,队员们没有畏惧和退缩,坚守岗位,并尽力帮助群众。其中,马久玲、刘汉芝在地震中受了重伤,但仍然坚守岗位。孙克芹腰被砸成重伤,但仍然坚持上班儿。其他队员也顶住了家庭亲人们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双重压力,不顾自己身上的伤痛,及时归队投入了工作。
关键词: 宁河县 张大勇 女子打井队

内容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宁河县也属于重灾区。地震的前几天,女子打井队刚刚在大北涧沽公社大北涧沽大队打完一眼井,全队正在休整中。当时在村号了4户房子,每户住3至4人。地震那天,因在休整中,大多数队友都回家了,只有马久玲、孙克芹、刘汉芝留守看护设备。地震把村的大部分房屋震毁,她们所在的房屋也倒塌了,马久玲、刘汉芝分别从所住的房子窗户、门缝里爬了出来,孙克芹腰被砸成重伤。面对如此大灾,只有二十出头岁的马久玲、刘汉芝没有畏惧,没有退缩,没有往家跑,而是一直坚守岗位,并尽力帮助群众。当天她俩细心照理伤友,跑东到西问医找药;帮助房东和村的百姓抢搭临建棚;看护着打井机械设备。
  第二天,她俩安顿好伤友,又从205国道步行10几里到县城向领导汇报。路上渴的难受,她俩就在路边沟里捧上几口又苦又咸的脏水喝。近中午当走到蓟运河边见芦台大桥坍塌后,又深一脚浅一脚的沿着河边泥泞的土路走到“爬街子”摆渡口过河。她们向领导汇报完后,没有顾得上吃口东西,就又急急忙忙地返回大北涧沽村。第三天,单位派去了汽车把受伤的孙克芹接回去治疗。她俩仍在村里坚守,有的村民感动地说:“闺女啊,你们回家去看看吧!”她们坚定回答说:“不,我们的岗位在这里!”孙克芹经过治疗病情稍有好转,她不顾领导和家人的劝阻,硬是咬牙坚持上班儿。当时她腰还弯不下,洗脸盒子都端不了。但她说,我干不了重活干轻活,干一点是一点儿,再说,和大家在一起我就高兴啊!队友金会萍是芦台镇换新大队人,家中妹妹砸死了,老人也都伤了;队友刘玉芬的母亲在本村刘庄子村震亡,但她们都没有因此耽误上班儿。大地震中,队友们顶住了家庭亲人们的人身伤亡、房屋倒塌、财产损失巨大的重重压力,不顾自己身上的划伤、砸伤,都及时归队投入了工作。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本书内容描述了几位人物在不同领域中的经历和贡献。其中包括赵奎文参与抗日战场和解放战争,改变家乡面貌;李桂珍利用高粱秆做橱柜,感叹“天上的星星出全了”;陈洪霞在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担任不同职务;田华作为赤脚医生工作三十年,忘我工作,难忘乡情;张宗泽从小热爱艺术,进行根雕创作;陈大能在百货公司工作,见证其历史发展;张志忠参与地方武装工作,经历河道会战和河西会战;张国华回忆青纱帐、饮水塘和茶壶套等岁月;张如良从童年涂鸦开始,逐渐学习烙画;杨树森在后勤中学工作了许多年,见证了学校的发展;高树勋求学、回母校并育英才;张大勇在“三八”女子打井队工作,参与抗震救灾。冯继祥受父辈影响从事戏剧创作;窦国山在县剧团中发挥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梁洪军
责任者
张大勇
责任者
马久玲
相关人物
孙克芹
相关人物
刘汉芝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