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建井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472
颗粒名称: 初建井队
分类号: TD265.1
页数: 3
页码: 176-178
摘要: 本文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天津大旱,为了抗旱,天津地区成立了抗旱打井办公室,各区县也相继建立。该办公室下设“四组一队一厂”,包括政工组、管理组、生产组、财务组、钻井队和修配厂。最初由男人组成的打井队劳动强度特别大,后来成立了女子打井队,展现了不让须眉的气势与优势。女子打井队由毕春华、宋会芬等人组成,年龄最小的只有18岁。1976年大地震后,女子打井队增加了唐洪珍、靳春敏、王洪珍和临时工等人。
关键词: 宁河县 张大勇 女子打井队

内容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整个天津地区连年大旱,1972年是历史罕见大旱年,由于春夏连旱,蓟运河、潮白河等大河都干涸,大田不能播种,水稻不能插秧。为了抗旱,全县19个公社都分别建有打井队。1973年天津市成立了抗旱打井办公室,随之各区县也都相继建立了抗旱打井办公室,属局级单位。
  我们县是1974年2月成立的,第一任主任是王向田、副主任王绍伦。办公室下设“四组一队一厂”,即政工组,组长田树鑫;管理组,组长刘万生;生产组,组长李醒民;财务组,组长王金桂;钻井队,队长翟泽禹;修配厂,厂长李宝华。说到打井这个活儿,一开始各公社和县里的打井队都是由男人们组成的,因为这个活儿不分春夏秋冬,不讲白天黑夜,劳动强度特别大。早在1973年在农业学大寨的高潮中,芦台、丰台、潘庄3个公社就先后成立了女子打井队,其中芦台镇由7人组成,她们是毕春华、宋会芬、金会萍、孙克芹、牛彩平、靳春香、李桂珍,队长是毕春华。而且显示出了不让须眉的气势与优势。县抗旱打井办公室及时总结经验,于1975年5月在芦台镇女子打井队的基础上又挑选精兵强将8人,分别是张洪艳、刘玉芬、运乃云、刘汉芝、赵永芹、郭振秀、郑桂芬、马久玲,组建了县“三八”女子打井队,总共由15人组成。由毕春华、宋会芬分别担任正、副队长。后来二位调出后,刘树文、韩玉芬调入,由靳春香任队长。这些人员大都是从当时由芦台镇主管的玛钢厂抽调的,年龄最小的张洪艳才只有18岁。1976年大地震后,由于修井、打井的任务加大,女子打井队增加了唐洪珍、靳春敏、王洪珍和临时工郑会兰、丁秀云等人。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本书内容描述了几位人物在不同领域中的经历和贡献。其中包括赵奎文参与抗日战场和解放战争,改变家乡面貌;李桂珍利用高粱秆做橱柜,感叹“天上的星星出全了”;陈洪霞在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担任不同职务;田华作为赤脚医生工作三十年,忘我工作,难忘乡情;张宗泽从小热爱艺术,进行根雕创作;陈大能在百货公司工作,见证其历史发展;张志忠参与地方武装工作,经历河道会战和河西会战;张国华回忆青纱帐、饮水塘和茶壶套等岁月;张如良从童年涂鸦开始,逐渐学习烙画;杨树森在后勤中学工作了许多年,见证了学校的发展;高树勋求学、回母校并育英才;张大勇在“三八”女子打井队工作,参与抗震救灾。冯继祥受父辈影响从事戏剧创作;窦国山在县剧团中发挥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梁洪军
责任者
张大勇
责任者
田树鑫
相关人物
刘万生
相关人物
王向田
相关人物
王绍伦
相关人物
李醒民
相关人物
王金桂
相关人物
翟泽禹
相关人物
李宝华
相关人物
毕春华
相关人物
宋会芬
相关人物
金会萍
相关人物
孙克芹
相关人物
牛彩平
相关人物
靳春香
相关人物
李桂珍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