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464
颗粒名称: 全面发展
分类号: K292.1
页数: 4
页码: 153-156
摘要: 本文讲述后勤中学注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以培养有志青年和为家乡服务为目标。在德育上,学校组织学习英雄模范的活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智育上,学校坚持考试制度,组织学科竞赛,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宁河县 后勤中学 杨树森

内容

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把朴实厚道的农家子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服务家乡服务社会的有志青年,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愿望。
  在德育上,我们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当时我们组织开展向雷锋、王杰、欧阳海等英雄模范学习的活动,从而使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携老爱幼。1972年9月邓宇超、王秀勤老师调到天津地区工业学校(校址在杨村)当时在公社农机站工作的毕业生杨志旺知道后,从家里拿来绳子(捆行李用)又到站里找领导安排一台拖拉机,把他们送到杨村。
  在智育上,老师们顶着被扣上“智育第一”“白专道路”帽子的压力,坚持期中期末考试制度,组织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学习文化课程,组织学生座谈会,征求对各学科教师的意见建议,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坚持教研、听课、评课等活动,组织教师到潘庄中学、芦台农场东方红中学听课学习、交流、研讨气氛很浓,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恢复高考后,一批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入大学中专。毕业生张锡民,考入宁河师范学校是文班生,参加全校理班数学竞赛获得第一名,可见在中学时的扎实功底。
  在体育上,后勤中学没有规范的田径场,更缺少配套的体育器材,但学校的体育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学校高中男子篮球在公社、潘庄工委片的比赛中摘金夺银。72届的于书孟、杨志忠、孙国锋、刘长英、73届的李庆山同学都是主力队员,李庆山被选拔到部队篮球队。高中女子篮球队比赛成绩突出,73届的杨志秀、于会婷、于书霞同学是公社篮球队主力。1976年在全县高中联赛中获女子组第三名,1978年在潘庄工委片中学联赛中获女子组第一名,当时队员有宋桂萍、阚玉芬、王作金、朱宝珍、霍世茹、杨志庚、杨洪敏(队长)。同年东棘坨公社女子篮球队代表宁河县参加天津市比赛,主力队员有杨洪敏、胡进华、朱宝珍是后勤中学学生。乒乓球运动和田径运动开展得也很好,对许多走读生而言,上学的道路就是最好的训练场地,特别适宜长跑运动,经过张英杰、王孝元老师指导后提高更快。73届的张树元同学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获得1500米和3000米两个第一名,代表宁河县参加天津地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获得奖牌。72届的李德全同学获得县田径运动会高中男子组手榴弹第二名。
  在美育上,建校初的几年,学校没有专职教师,张淑坤、王秀勤、马如蛟老师兼任音乐课,利用学校仅有的一架脚踏风琴和一架手风琴伴奏,教唱学生歌曲,编排舞蹈,提高了学生文艺素质。76届李振亮同学自编的小话剧参加县教育系统文艺汇演并获奖。
  劳动教育是后勤中学的一大特色,除了组织学生建校、校办农场、勤工俭学劳动外,农忙季节,还组织学生到附近村队支农。我们还利用公社修配厂和拖拉机站的资源,组织学生到修配厂车间,请董如坤师傅给同学们讲解车床、铣床、钻床工作原理和操作规程,到拖拉机站请拖拉机手讲解驾驶技术。通过参加各种劳动,使学生学到了劳动技能,增强了劳动观念。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本书内容描述了几位人物在不同领域中的经历和贡献。其中包括赵奎文参与抗日战场和解放战争,改变家乡面貌;李桂珍利用高粱秆做橱柜,感叹“天上的星星出全了”;陈洪霞在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担任不同职务;田华作为赤脚医生工作三十年,忘我工作,难忘乡情;张宗泽从小热爱艺术,进行根雕创作;陈大能在百货公司工作,见证其历史发展;张志忠参与地方武装工作,经历河道会战和河西会战;张国华回忆青纱帐、饮水塘和茶壶套等岁月;张如良从童年涂鸦开始,逐渐学习烙画;杨树森在后勤中学工作了许多年,见证了学校的发展;高树勋求学、回母校并育英才;张大勇在“三八”女子打井队工作,参与抗震救灾。冯继祥受父辈影响从事戏剧创作;窦国山在县剧团中发挥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树森
责任者
王杰
相关人物
欧阳海
相关人物
于书孟
相关人物
杨志忠
相关人物
孙国锋
相关人物
刘长英
相关人物
杨志秀
相关人物
于会婷
相关人物
于书霞
相关人物
宋桂萍
相关人物
阚玉芬
相关人物
王作金
相关人物
朱宝珍
相关人物
霍世茹
相关人物
杨志庚
相关人物
杨洪敏
相关人物
张英杰
相关人物
王孝元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