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校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461
颗粒名称: 自建校舍
分类号: K292.1
页数: 7
页码: 140-146
摘要: 本文讲述了作者在后勤中学的建校经历,包括四次校舍扩建的过程,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作者通过讲述故事,展现了当时学校面临的困难和师生们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劳动来克服困难,最终实现了学校的逐步发展。
关键词: 宁河县 后勤中学 杨树森

内容

1970年2月学校招收第二个初中班,在校生达88人,两个年级两个教学班校舍勉强够用。1971年2月,上级决定东棘坨公社兴办高中。对此,公社领导很重视,就从本公社各初中校招收了87名高一新生(全部为男生),这样一来校舍不够,高一新生趁公社农机站的拖拉机到各村春耕,在拖拉机修理车间(机窝)上课,87名学生在狭窄的“机窝”里上课非常拥挤,拖拉机站后来又主动给腾出一个大宿舍,分出一个班在职工宿舍的大炕上上课,学生们戏说“我们是抗(炕)大学校”。
  最初(1968年)教师只有3名,我和张国华老师(后调到公社工作),还有校长杨成恩。1970年6月30日童继红老师分配到校。公社领导很关心学校工作,为充实师资力量,社长朱思让、文教干部(总校长)张国华聘请了几位在各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大学生当教师。后来张国华同志当公社秘书,张光岭接任文教干部,对中学的发展也给予大力支持。1971年2月到校任教的有许克明、苗天华、蔡春敏、李秀英。后来大学生分配时许克明、马如蛟同志主动要求并被批准到后勤中学工作,许克明还要求把原本分配到丰台中学的爱人张淑坤调到后勤中学。1971年5月30日又调来郑宇超、王秀勤夫妇。
  我在后勤中学工作的10个年头,经历了四次校舍扩建。1970年建房3间,1971年建房12间(两个教室、4间宿舍、2间办公室),1972年建房16间,(3个教室、4间办公室、3间宿舍),1976年地震后校舍重建。建校舍大体分为三步,垫地基、脱坯、盖房。
  垫地基,属于高强度重体力劳动,对青壮年社员都是考验,对我们初高中师生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劳动工具是1米口径的大抬筐,胳膊粗的扁担,两个人一副抬儿,自装自抬。抬起装满土的大筐一溜小跑到房基处,这样一干就是几天。这种“扁担炖肉”的活,几天下来,青年学生稚嫩的肩膀被扁担磨得由红到肿,再到肿起大硬泡,最后磨成厚厚的茧子。当时老师都很年轻,我翻开保存至今的工作手册,上面清楚地记载着1972年3月20日在册的14名教师平均年龄26.7岁,他们把青春年华献给了北大洼。老师们和学生一起抬大筐,班与班、组与组之间还不时开展劳动竞赛。孟惠玲、李春珍、张淑坤、王会芹、王秀勤等女老师,谁也不甘示弱。高一四排班主任孟惠玲老师曾是芦台一中高中女子组中、长跑冠军,与男生一起抬土,抬起土筐健步如飞,赢得师生一致夸赞。
  脱坯。当时本地区集体或个人盖房子全部使用大土坯(长1.5尺,宽1尺,厚4寸),脱坯的活学生们基本都没干过。脱坯必需的粘草就是田地里长的野草,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搂来的干草,也有秋季割的青草晒干。和泥用的水提前用压机子把水抽上来,储存在学校附近的水沟里备用。脱坯的工具有铁三齿、平锨、坯模子等,全部由学生自带。劳动时3个人一组,自由结合,学校指定地点,分配指标,高中男生每人每天80(后来是100)块,高中女生和初中男生60块,利用星期天干,不耽误学生功课。老师们也不休息,除了检查质量,清点数量外,还和学生们一起劳动。
  盖房,既需要技术又需要资金支持。无技术我们就向有经验的老农请教,尤其是东棘坨村的学生,好多家长都是泥瓦匠,学生们主动向家长请教,懂得一些基本常识。记得一次盖房,那天我负责垒东山墙,快垒到房山尖时胃疼得厉害,强忍着把房山垒完,下来后吃了片止痛药继续劳动。我不敢离开现场,因为墙体全部垒完后,还要指挥上房檩,这可是在整个盖房过程中最危险的环节,四五米高的墙站上去就发晃,弄不好就摔下来,所以马虎不得。
  无资金求得公社和各村队支持。1970年建3间校舍,当房子盖到平口时,过木、房檩和高粱秫秸等还没有着落,不得不暂停。我与杨成恩校长一起到公社找朱思让社长,朱社长说:“明天下午召开各大队革委会主任会,你们去一个人讲一下,让各大队给予支援。”
  第二天开会时我讲了三点:“一是后勤农中属于社办,上级不给拨款;二是学生都是我们公社东片各村的子女;三是房子已盖到平口了,没有木材、秫秸只能停工了,马上进入雨季,再不把房子盖成学生就没地方上课了,恳请各大队给予支援。”我讲完后公社党委书记郑怀仁同志说:“现在学校有困难有关大队要给予支援。我看也不用讨论,各大队根据实际情况自报捐什么材料。老朱同志安排一下,限明天一天送齐,学校给捐赠大队开个收条。”郑书记说完,各大队干部纷纷表示支持,果然第二天各种材料一天内就送齐了。
  1971年2月,后勤中学招收第一届高中新生,县文教局给拨了7000元专门用于建校舍。用这笔钱买了12间房子的檩木、秫秸和大红瓦。春节开学后,我们师生再次掀起建校劳动高潮,垫地基、脱大坯。在“五一”节前后我们建起了12间“穿鞋带帽”的红瓦房。搬进新教室那一天,老师同学们都非常高兴,都说:“用上自己亲手盖的房,心里格外豁亮。”为表示纪念,在1972年首届高中生毕业时,我们特意以师生动手盖的教室为背景照了毕业照。1972年2月,学校招收第二届高中生152人。这时,初高中在校学生达到7个教学班324名,教师14人,开学后教室仍不够用,有两个班继续在拖拉机站的“机窝”里上课。县文教局拨款11000元,公社筹集1200元,用于学校扩建,全校师生第三次掀起建校劳动的高潮,16间新房在5月8日落成。5月9日,学校召开总结庆功大会,表扬了经常参加义务劳动的84名同学,他们是:刘长英刘德森刘明赵洪忠 赵运春 于占臣 于占良 杨九森 石金禄 田福 杨再合 荣子禄 于庆文 于庆祝 刘瑞庆 张锡堃 张锡新 孙永明 刘普 孙国锋 孙继义 张会岩 张国桐 张凤祥 李德全 刘瑞忠 董金铎 景秀峥 高玉岭 李子刚 杨志旺 孙国合 孙国成 王云章 杨宏图 李占茹 王淑瑞 张锡川 于洪升 张锡海 李树奎 张子忠 张士华 杨玉金 李景立 杨志秀 杨庆玲 杨玉山 张玉凤 刘殿武 李庆山 李庆成 于春海 于占泉 于占孺 赵占斌 郭永保 张锡民 王兆山 刘泽 陶树成 陶瑞民 马志富 杨树莲 郭云凤 杨志爽 孙凤玲 苏瑞琴 于书斋 王作顺 啜起涛 杨作武 田引 田成 田文广 王素珍 董春胜 刘连泽 吕永祥 马树良 刘永臣 王朝红 于会婷 刘连英。并对王维明 董友民 闫振起 董志顺 张景山 贾志亮 李信伶 谢广胜 张洪默 宋贵宾 王树松 李艳玲 郭云英 晋宏仕 王树国 杨志宽 董士田 田淑霞 田文元等49名积极分子进行了表彰。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本书内容描述了几位人物在不同领域中的经历和贡献。其中包括赵奎文参与抗日战场和解放战争,改变家乡面貌;李桂珍利用高粱秆做橱柜,感叹“天上的星星出全了”;陈洪霞在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担任不同职务;田华作为赤脚医生工作三十年,忘我工作,难忘乡情;张宗泽从小热爱艺术,进行根雕创作;陈大能在百货公司工作,见证其历史发展;张志忠参与地方武装工作,经历河道会战和河西会战;张国华回忆青纱帐、饮水塘和茶壶套等岁月;张如良从童年涂鸦开始,逐渐学习烙画;杨树森在后勤中学工作了许多年,见证了学校的发展;高树勋求学、回母校并育英才;张大勇在“三八”女子打井队工作,参与抗震救灾。冯继祥受父辈影响从事戏剧创作;窦国山在县剧团中发挥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树森
责任者
杨树森
相关人物
许克明
相关人物
苗天华
相关人物
蔡春敏
相关人物
李秀英
相关人物
孟惠玲
相关人物
李春珍
相关人物
张淑坤
相关人物
王会芹
相关人物
王秀勤
相关人物
刘长英
相关人物
刘德森
相关人物
刘明
相关人物
赵洪忠
相关人物
赵运春
相关人物
于占臣
相关人物
于占良
相关人物
杨九森
相关人物
石金禄
相关人物
田福
相关人物
杨再合
相关人物
荣子禄
相关人物
于庆文
相关人物
于庆祝
相关人物
刘瑞庆
相关人物
张锡堃
相关人物
张锡新
相关人物
孙永明
相关人物
刘普
相关人物
孙国锋
相关人物
孙继义
相关人物
张会岩
相关人物
张国桐
相关人物
张凤祥
相关人物
李德全
相关人物
刘瑞忠
相关人物
董金铎
相关人物
景秀峥
相关人物
高玉岭
相关人物
李子刚
相关人物
杨志旺
相关人物
孙国合
相关人物
孙国成
相关人物
王云章
相关人物
杨宏图
相关人物
李占茹
相关人物
王淑瑞
相关人物
张锡川
相关人物
于洪升
相关人物
张锡海
相关人物
李树奎
相关人物
张子忠
相关人物
张士华
相关人物
杨玉金
相关人物
李景立
相关人物
杨志秀
相关人物
杨庆玲
相关人物
杨玉山
相关人物
张玉凤
相关人物
刘殿武
相关人物
李庆山
相关人物
李庆成
相关人物
于春海
相关人物
于占泉
相关人物
于占孺
相关人物
赵占斌
相关人物
郭永保
相关人物
张锡民
相关人物
王兆山
相关人物
刘泽
相关人物
陶树成
相关人物
陶瑞民
相关人物
马志富
相关人物
杨树莲
相关人物
郭云凤
相关人物
杨志爽
相关人物
孙凤玲
相关人物
苏瑞琴
相关人物
于书斋
相关人物
王作顺
相关人物
啜起涛
相关人物
杨作武
相关人物
田引
相关人物
田成
相关人物
田文广
相关人物
王素珍
相关人物
董春胜
相关人物
刘连泽
相关人物
吕永祥
相关人物
马树良
相关人物
刘永臣
相关人物
王朝红
相关人物
于会婷
相关人物
刘连英
相关人物
王维明
相关人物
董友民
相关人物
闫振起
相关人物
董志顺
相关人物
张景山
相关人物
贾志亮
相关人物
李信伶
相关人物
谢广胜
相关人物
张洪默
相关人物
宋贵宾
相关人物
王树松
相关人物
李艳玲
相关人物
郭云英
相关人物
晋宏仕
相关人物
王树国
相关人物
杨志宽
相关人物
董士田
相关人物
田淑霞
相关人物
田文元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