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图书 |
唯一号: | 021920020230003460 |
颗粒名称: | 校名由来 |
分类号: | K292.1 |
页数: | 2 |
页码: | 139-140 |
摘要: | 本文讲述了“后勤”这个地名来源的故事。文章提到,在宁河县东棘坨公社,解放军某部队在两个村庄之间征用了一块土地作为军垦农场,种植粮食和蔬菜,养殖畜禽。当地老百姓将这个地方称为“后勤”。1965年,公社在东棘坨村办起了农业中学,后来迁到后勤,并将校名改为后勤农业中学。1971年,后勤农业中学开始办高中,并成为全县五所高中之一。后勤中学高中部历时11年,最后一届高中生毕业于1981年。后来,学校停办,更名为东棘坨公社中学。 |
关键词: | 宁河县 后勤中学 杨树森 |
本书内容描述了几位人物在不同领域中的经历和贡献。其中包括赵奎文参与抗日战场和解放战争,改变家乡面貌;李桂珍利用高粱秆做橱柜,感叹“天上的星星出全了”;陈洪霞在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担任不同职务;田华作为赤脚医生工作三十年,忘我工作,难忘乡情;张宗泽从小热爱艺术,进行根雕创作;陈大能在百货公司工作,见证其历史发展;张志忠参与地方武装工作,经历河道会战和河西会战;张国华回忆青纱帐、饮水塘和茶壶套等岁月;张如良从童年涂鸦开始,逐渐学习烙画;杨树森在后勤中学工作了许多年,见证了学校的发展;高树勋求学、回母校并育英才;张大勇在“三八”女子打井队工作,参与抗震救灾。冯继祥受父辈影响从事戏剧创作;窦国山在县剧团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