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壶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452
颗粒名称: 茶壶套
分类号: TS971
页数: 4
页码: 119-122
摘要: 本文介绍茶壶套是旧时北方百姓为了给陶瓷茶壶保温而使用的生活用品,由套底、套体、套盖组成,上面有各种图案和吉祥语。茶壶套的周围表层布料上绣有各种图案,如喜鹊登梅、鸳鸯戏水等,而套体上面的盖子上也有别致的图案,一般都绣有一句吉祥语。茶壶套对于农家非常重要,一般人家都是摆放在桌案的显要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做工精致的茶壶套在小村又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工艺品。
关键词: 宁河县 茶壶套 张国华

内容

茶壶套,是旧时北方百姓为了给陶瓷茶壶保温而曾经使用过的一种生活用品。它由套底,套体,套盖组成。在我的印象里,茶壶套的套体是用布夹纸做的,它的表面贴有一层深颜色的布料,有黑色的也有蓝色的……。茶壶套的里面是用白布和棉絮做成的套胆,上面是用夹纸和棉絮做的盖子。套体周围表层的布料上绣有各种图案,如喜鹊登梅、鸳鸯戏水、龙凤呈祥、狮子滚绣球等。而套体上面的盖子上,也绣有别致的图案。图案上一般都绣有一句吉祥语,如吉祥如意、五谷丰登、四季平安、恭喜发财等。记得我家茶壶套套盖的图案上是父亲亲手写的四字楷书:“一片冰心”。然后由母亲用丝心”,然后由母亲用丝线线绣成了黑字。
  旧时的茶壶套对于农家非常重要,一般人家都是摆放在桌案的显要位置。因为茶壶套的做工彰显着家庭主妇的针线活技巧,所以凡是讲究一些的人家,都会有一个做工考究的茶壶套。即使自家人不怎么会做,也会去求人绘制图案,然后自己加工做成成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做工精致的茶壶套在小村又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工艺品。
  儿时的家乡小村,有80多户人家,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文墨村,家家户户各式各样图案的茶壶套有许多种。我的老母亲是小村几名能够描绘茶壶套图案的巧手人之一,经常有人送来茶壶套的布料,求母亲描绘案图。那时,每年正月十五以前本村都要出会(秧歌),周边村庄也经常有花会来村里访问演出。由于没有扩音器,每当有花会来访之前,村里都会有人敲锣鸣示:“来会了!嘡!”“来会了!嘡!”……
  于是各家各户男女老少都会一齐动手打扫街道卫生,然后在最短的时间里,在自家门口的桌上摆好包裹着装满热开水壶的茶壶套。
  在茶壶套的旁边扣摆上茶杯或茶碗。不要小看这一举动,倘若是哪家门口不摆茶具,人们就会怀疑,这家是不是死人了,或者是家里出了什么事,所以谁家都怕会背上不祥的名声。家家门口放饭桌,户户桌上摆茶具,矮脚的炕饭桌上茶壶套格外显眼。放眼望去,街道两旁成行的茶壶套堪称是小村一道靓丽的风景。
  那时,在花会到来之前,总会有三五成群的大姑娘小媳妇出来观看茶壶套,凡是哪家茶壶套做工精良考究,图案新颖别致,都会引来她们驻足,并且会着实地议论一番。要是谁家娶来的新媳妇做了漂亮的茶壶套,就会有许多人羡慕,也会令全家感到荣光。
  为了对花会表示欢迎,较富裕的农户,茶壶套和茶杯茶碗旁边有摆放整盒糕点的,也有的摆上些许水果的。但绝少有人动过吃过,扭会的演员即便口渴了,也只有自己就近从茶壶套内取出茶壶倒一杯开水解渴。
  在“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大跃进年代,人们无暇顾及花会。1960零年后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食不裹腹,自然停止了娱乐活动。1966年又发生了“文革”,花会一度消失。改革开放后,花会逐渐恢复了。据说,一些邻村的花会经常到小村来访,但人们的矮脚饭桌已被高腿圆桌所代替,陶瓷茶壶早已换成了暖水瓶,茶壶套已不复存在。
  茶壶套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花会又是由什么时候流行,无从考证,而那时的淳朴民风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本书内容描述了几位人物在不同领域中的经历和贡献。其中包括赵奎文参与抗日战场和解放战争,改变家乡面貌;李桂珍利用高粱秆做橱柜,感叹“天上的星星出全了”;陈洪霞在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担任不同职务;田华作为赤脚医生工作三十年,忘我工作,难忘乡情;张宗泽从小热爱艺术,进行根雕创作;陈大能在百货公司工作,见证其历史发展;张志忠参与地方武装工作,经历河道会战和河西会战;张国华回忆青纱帐、饮水塘和茶壶套等岁月;张如良从童年涂鸦开始,逐渐学习烙画;杨树森在后勤中学工作了许多年,见证了学校的发展;高树勋求学、回母校并育英才;张大勇在“三八”女子打井队工作,参与抗震救灾。冯继祥受父辈影响从事戏剧创作;窦国山在县剧团中发挥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国华
责任者
张国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