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县百货公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435
颗粒名称: 我与县百货公司
分类号: K825.3
页数: 14
页码: 80-93
摘要: 本文介绍了陈大能在宁河县百货公司的工作经历,以及宁河县百货公司的历史和业务发展。作者在百货公司工作了20年,对公司的变化发展有深刻印象,并分享了他在公司工作的经验和感受。
关键词: 宁河县 陈大能 百货公司

内容

作者简介
  陈大能,男,1944年7月7日出生,中共党员,浙江省嘉兴市人。50年代初随父母来到河北省生活读书,1958年又随父母作为下放干部落户芦台。1961年芦台一中初中毕业后去芦台农场就业两年1963年至1966年在河北静海中学高中毕业,参加“文革”两年。1968年底下乡丰台公社韩其庄,1979年5月到宁河县百货公司工作。曾任公司工会副主席,团总支书记,商场及芦阳大厦副经理。2004年退休至今。
  我的老家在浙江嘉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方。父亲在解放初分配到河北省工作,母亲在嘉兴乡村任教。1954年春,为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我们3口远离故乡来到了石家庄。1956年河北省会的变迁,我们一家随省直属机关到了保定市。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宁河县,不料命运之神却让我与宁河县百货公司有了不解之缘,有了长达几十年的相依相伴。
  结缘百货
  1957年底,中央和各省直机关实行干部下放工作,父母在机关申请下乡,被批准到汉沽的桥沽大队劳动锻炼一年。当时规定不允许携带子女。我和大妹子仍留在河北省粮食厅,交给父亲处里的叔叔阿姨带管。在保定上小学,考初中的我生活得很好。小妹刚两岁多,跟着保姆回了清苑县冉庄村,由保姆抚养。每到假期,厅里的两位叔叔就骑车驮着我和大妹,去冉庄看望小妹。叔叔们就拉着我和村里的孩子们钻进碾子下面的洞口,在地道里玩。那时候我就知道了冉庄地道战对付日本鬼子的故事,保姆奶奶在保定家里也常讲家乡抗日打鬼子的故事。
  一年过去,父母和十几个同事被分配到宁河县工作。父亲陈立奇被分配在工业局,母亲于洁如分配在商业局。不久又被调到县百货公司,当了营业员。父母工作安排稳妥后,于1959年春节前,父亲将我兄妹3人从保定接来宁河,我被安排在芦台一中初一丙班上学,大妹进了芦台一小五年级,小妹送进国办幼儿园(芦台东大寺)。我和大妹上学都住校,小妹幼儿全托。当年房子很紧张,半年没有分到住房,父母就各在机关住宿,买饭。说到伙食,我家一直不做饭,我们哥儿仨始终都在百货食堂吃饭,最爱吃刘师傅的炒菜和窦师傅的面食。直到1979年母亲退休,整整吃了20年。从这点上讲,我1979年知青选调接母亲班到百货公司,和同日上班的职工相比,我比他们多了20年的情感。对于公司的变化发展,耳闻目睹,难以忘怀。
  调进百货
  1968年,我从河北静海中学老三届高中毕业,当年回到芦台后,下乡到本县丰台公社韩其大队当知青的。11年后的1979年5月选调到县百货公司,从小在百货长大,大人们都知道我喜欢写写画画,所以我一报到就被安排在秘书股隔壁的房间,让我负责几个门市部的橱窗设计和商品广告。从此,我可以在吃了20年饭的“家”里大显身手了。那正是地震后的第三年,芦台镇的大小商店,百姓民居还都是防震简易房。商店,街道更没有现在漂亮高档的广告设施,吸引人眼的广告画作。我的工作就是到各门市部贴贴广告,写写标语,宣传宣传商品而已。一部分活计也穿插到秘书股的工作。后来,我的办公室又成了工会、团总支的办公室,我当了10多年的工会副主席,又代理了几年团总支书记。一次县里召开共青团书记会,县团委书记在午餐时开玩笑说,百货的大能是咱们县岁数最大的团支部书记啦!说的我满脸通红。
  1984年,我40周岁,这一年的我“双喜临门”:4月17日宁河县政府人事科批准商业系统215名以工代干人员转为正式干部,我就是210名国家干部中的一员,(其他5名为集体所有制干部);12月18日,我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百货历史
  宁河县百货公司是1954年5月成立的,其前身是1951年10月成立的国营芦台百货商店。1956年7月又成立了文化用品公司,当时的商业店铺全由县供销合作社管理。1958年6月,各国营公司、百货、纺织品、药材、煤建、水产和石油公司由县商业局领导。1959年芦汉合并,汉沽区商业局机关就设在芦台。
  以商业而言,商业局以下的公司业务在于出售,供应人民大众所需的生活用品,后来所建的批发部,除了分配、供应全县供销社的日用工业产品,消费品外,还负责推销天津市的各类日用工业产品。当时的百货商品批发部,每月的商品展销会,除了本县供销社外,还有唐山、秦皇岛、宽城及河北省北部地区的城乡商业网点购买天津产品。在经济体制上讲,它是全民所有,国营体制,所在企业的干部职工均为全民所有制。
  供销社的经商业务除了向农民家庭供应生活用品,生产资料,农药化肥,中小农具外,更重要的任务是计划生产,合理收购农民家庭的农副产品。我县农村的主要农产品是芦苇、稻草、高粱秆,草绳、草袋、苇席,提高农民的劳动收入和生活水平。供销社的一切财产归属本地农民,企业与人员均为集体所有制。
  1980年前,县百货公司及零售部门都在老芦台镇街里。公司和一门市部,批发部都在中街偏西,二门市部在中街东头,第三门市部远在芦汉路和光明路交界的路口东南角。
  百货公司在芦台商业道和震新路交口西南角有一所“二商”的场地,经营百货、鞋帽、针织和纺织品,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增加了家电的销售,每月的销售利润也不错。有一年我主抓了该商店的装修改造,由一家天津市内的装修公司操办。工程质量较好,可在商店名称问题上有了障碍。原来商店按一、二、三、四门市部来叫,大商场开门以来,三门、四门撤销,二门还叫二门,县社某领导提出改叫“冀兴号商行”。冀兴号,是1946年春,冀热辽贸易管理局贸易公司冀东分公司受党组织委派王耀庭等4同志来到宁河县,着手创建贸易公司。5月1日宁河县贸易公司正式成立,为了经济的发展和军需物资的需要,在丰台建立了以私人商号为名义的“冀兴号”商店,它是战争时期党和政府领导下的一个公有制的经济组织,而资金全部为国有。随之创立,宁河县有了人民大众的商业,全县的经济面貌也就此焕然一新。这次九十年代的国有商业改称“冀兴号”商行,也是我们对党的商业工作的继承和发扬,为此大家也都同意了。
  说说批发部,各公司的商品批发部地震后全建筑在芦台火车站货场西北部一片空场上。有副食、百货、五金、生产资料和化肥、氨水库等。早年运输货物主要靠铁路,各公司拉货,送货就靠大马车。百货批发部有大百、小百、针织、纺织、鞋帽、服装和劳保七八个组,都靠运输大车到铁路货场拉货,货物多,就靠职工去装卸。1979年我到百货工作后,也摊上几次帮批发部卸货的活计。那年头凭票供应市民最多的商品是火柴、肥皂等,都是整车皮地从天津发来,有时批发部抽不出人来,我们行政部门就去几个人帮忙卸车皮。批发部有几辆胶皮车,一车一车往批发柜组入库。从火车皮往外搬火柴包,不重,不算累。可肥皂箱沉,往马车上搬几趟箱子可累啦,尤其赶上夏季天热,更是气喘吁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公司淘汰了牲口和车辆,买了解放车。后来批发部和商场进货,都从天津直接拉来,到九十年代末,连商场各柜组都上天津“大胡同”批发市场的品牌代理商那里选货。随着商业业务的发展,商品进货已不单靠从批发选货,批发部的业务越来越萎缩,到2000年后就解体了。
  芦台百货大楼
  1981年芦台百货大楼建成,1982年1月2日开业。百货大楼已不像原来的门市部只卖大小百货、纺纱布匹、鞋帽针织啦。两层柜组的商场,除了百货商品外,又增添了副食、糖果糕点,土产、锅碗瓢盆、床舖家具,五金、交电器具、车辆摩托(当时还没有电视,冰箱,洗衣机)。为了增强业务能力,县商业局从五金公司、土产公司和副食品公司给商场各调来一位主任和十来个职工。商场开业这天,天气晴朗,涌入大楼的顾客人山人海。每个柜台十分拥挤,有的柜组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
  大楼开业之后,售货员天天忙碌,营业额日日递增,公司的业务成绩也很突出。那时候各行各业都注重业务训练,天津市供销合作社每年都组织四郊五县商业单位的业务比赛。作为工会干部,我开始组织选拔参赛选手。百货商场的参赛项目是布匹卷放,针织商品出售包装一口清(收款),副食品包装(10瓶白酒的捆扎)等。县里举办了各公司和供销社的竞赛,确定市级参赛选手,并把百货、副食、五金(组装自行车)、土产(出售铅丝)等项目放到我这里训练,连续几年的业务竞赛,我县每年都能得上几个项目的冠亚军。
  在改革开放时期,县级商业和供销社的关系似乎越来越近。1983年,商业局,供销社都存在,12月又宣告成立了宁河县供销合作联合社,领导成员是“理事会”和“监事会”。2月份,县百货公司把机关和批发部合称“宁河县百货公司”,而百货大楼与几个门市部合称“宁河县百货零售公司”(5月份又改称“宁河县百货商场”)当年11月12日,宁河县人民政府以宁政复(83)12号文件,两家又合并为“宁河县百货公司”。原来的国营县公司变成了集体性质的单位,受县供销合作社领导。
  芦阳大厦
  1986年,县里决定在芦台镇建个大型商场,就在商业道北端西侧设计建起了芦阳大厦。占地2000多平方米,后占方舟公园东侧一角水面,前占商业道西侧一段人行道,建筑了圆形的电梯塔,塔身东侧架了一个“芦阳大厦”的霓虹灯,灯架外侧直垂商业道西侧的中线,这个塔的顶端是一个面积不小的旋转餐厅,可见当时这座商场建筑之宏大。由于资金等原因大厦停建了一段。为尽快建成像样的购物商场,县政府决定由县百货公司完成续建任务。
  百货公司党支部将这个任务交给了董连成,李元清和我。先设计,丈量三层楼面积,分为烟酒副食、五金家电、百货文体、纺织服装、鞋帽5个商品经营部。董、李二位经理负责柜组的分配、营业员的计划数量,我则根据柜组的商品陈列摆放的特性、需求,分别设计商品摆放、出售烟酒、糕点、副食品、文具、纸张、本册、黄金、首饰、家电、五金、电料、锅盆。还有摆放针织品、纺织品、被服、床单、服装、鞋帽等柜台和货橱。那年头上万种商品,都圈在前有柜台,后有货架的柜组里,绝不像现在的大小超市,只要一种超市货架就行啦。我先后设计了四五十种图纸,包给宁河镇一家具厂制作。几百个柜橱货架制作的很好,大家都很满意。在此同时,三层楼的装修建筑由100多名建筑工人在紧张进行,工程进度很快。我们在设计安排营业柜组的时候,公司在招聘商业柜台营业员,招聘条件较苛刻。即为高中生,要开朗热情,口才清晰,相貌端正,笑脸迎客。
  1997年12月27日芦阳大厦正式开业。当时是我县最大的一个购物商场,算是很了不起的一大建筑。后来又为小学生欢乐寒暑假,在四楼建了儿童乐园。有300平米的儿童淘气堡,有开阔的碰碰车场地,还有几十台游戏机,吸引着大多年轻人。但是,由于资金原因大厦塔顶的旋转餐厅至今没有旋转起来。
  几年的发展,大厦一楼为副食、大小百货、黄金首饰和五金家电,二楼百货文化、针织服装和纺织布匹,三楼是服装及鞋帽部,四楼是游乐场。随着改革开放,工商业体制的改革,职工人数在不断变化。1997年至2006年职工达300人左右。
  县百货公司总占地24158.07平方米,建筑面积11120.25平方米(百货大楼加公司行政2502平方米,二商场346.75平方米,批发部4699平方米,三商场1472.5平方米、职工宿舍540.4平方米),芦阳大厦2800平方米。
  在百货公司工作了几十年,直到2004年我退休,才离开了相伴几十年的“家”。目睹了她的兴衰,尽管这里已盖起了茂川大厦,但偶有闲暇,我还常常来到这里,回忆在这里度过的美好时光。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本书内容描述了几位人物在不同领域中的经历和贡献。其中包括赵奎文参与抗日战场和解放战争,改变家乡面貌;李桂珍利用高粱秆做橱柜,感叹“天上的星星出全了”;陈洪霞在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担任不同职务;田华作为赤脚医生工作三十年,忘我工作,难忘乡情;张宗泽从小热爱艺术,进行根雕创作;陈大能在百货公司工作,见证其历史发展;张志忠参与地方武装工作,经历河道会战和河西会战;张国华回忆青纱帐、饮水塘和茶壶套等岁月;张如良从童年涂鸦开始,逐渐学习烙画;杨树森在后勤中学工作了许多年,见证了学校的发展;高树勋求学、回母校并育英才;张大勇在“三八”女子打井队工作,参与抗震救灾。冯继祥受父辈影响从事戏剧创作;窦国山在县剧团中发挥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大能
责任者
陈大能
相关人物
王耀庭
相关人物
董连成
相关人物
李元清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