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爱艺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423
颗粒名称: 从小爱艺术
分类号: J314.2
页数: 3
页码: 48-50
摘要: 本文描述了张宗泽在内蒙古和张家口的生活经历,以及在芦台学习皮影戏和参与美化工作的经历。作者擅长木刻和剪纸艺术,能够自制的玩具和家具,还曾用萝卜雕刻艺术品。这些经历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手工艺技能的掌握。
关键词: 宁河县 根雕 张宗泽

内容

小时候家住内蒙古,每逢年节都要随家人去草地看那达慕盛会和逛庙会。庙会上到处都是各种经营摊位,有的出售着我最喜欢的五颜六色的木刻刀、枪、宝剑和各种戏剧脸谱。因为买不起只好回家自己动手试着制作,利用各种废料一口气做了10余件,周围的小朋友看我把自制的弓箭背在身上,各种脸谱轮换戴在脸上,腰里跨着木制宝剑,手中拿着用竹竿做的扎枪和春秋刀,招摇得意的样子,都投来羡慕的眼光,大人们都夸我手巧。
  在张家口住时,当地逢年过节都要张贴蔚县风格的剪纸(染色的),我受母亲影响,学会了剪些简单的花鸟图案,用来增加节日气氛。50年代初,我家搬来芦台,芦台影剧院请来唐山皮影剧团演出,县城掀起了皮影热,我们二初学校也找到一套皮影样本在同学间传递雕刻,轮到我时仅用一个月就把这套30个人物的皮影剧刻制完成。因为工具简陋,双手磨出好多血泡,但丝毫没有消弱我的兴趣。不料在课堂上向同学卖弄时,被老师发现,当堂没收了全部影人。
  上中学时,正处在总线路、大跃进、人民公社高潮时期,街道高墙上到处写满大字标语,画满大幅宣传画,那时我是县里为数不多的美术骨干,常被抽调参与书写和绘画。“文革”时期书写大字报和画漫画,参加各种展览的制作。1968年秋1969年春调县海河指挥部宣传组,负责工地美化和布置会场,临摹和绘制了多幅大型毛主席画像。
  一次闲逛蔬菜市场,发现一个生长奇特的白萝卜,形态酷似人参,一个主体上长着长短不齐,大小不一的13个分枝。我买后如获至宝,拿回家中反复观察、推敲,突发灵感,迅速把萝卜顶削平,翻过来当底座,然后在枝杈上据其形雕其物,13个枝杈无一漏雕。所雕人物和动物虽然技艺欠佳,但见到此件作品的同事和朋友无不称奇呼妙。
  70年代社会上掀起一阵打家具热,那是木材非常紧缺,我就从木柴堆和包装箱中挑选一些材料。木工手艺无师自通,可能与少年时代自己动手制作木制玩具及老家开木匠铺有关系吧,半年时间,我做了10余件当时流行的家具,地震之后仍有两把刻花椅沿用至今。木工手艺的掌握给自己搞根雕带来使用工具的方便。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本书内容描述了几位人物在不同领域中的经历和贡献。其中包括赵奎文参与抗日战场和解放战争,改变家乡面貌;李桂珍利用高粱秆做橱柜,感叹“天上的星星出全了”;陈洪霞在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担任不同职务;田华作为赤脚医生工作三十年,忘我工作,难忘乡情;张宗泽从小热爱艺术,进行根雕创作;陈大能在百货公司工作,见证其历史发展;张志忠参与地方武装工作,经历河道会战和河西会战;张国华回忆青纱帐、饮水塘和茶壶套等岁月;张如良从童年涂鸦开始,逐渐学习烙画;杨树森在后勤中学工作了许多年,见证了学校的发展;高树勋求学、回母校并育英才;张大勇在“三八”女子打井队工作,参与抗震救灾。冯继祥受父辈影响从事戏剧创作;窦国山在县剧团中发挥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宗泽
责任者
张宗泽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