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结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371
颗粒名称: 耕读结束
分类号: K825
页数: 2
页码: 183-1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作者在1963年担任耕读小学校长时,积极推动耕读小学的发展,并配合上级工作组在村里开展“四清”运动,以解决当地孩子无法接受正规教育的问题。然而,在“文革”期间,耕读小学被打破,作者也因此离开了学校。虽然文章篇幅较短,但作者对耕读小学的热爱和关注溢于言表,同时也表达了对当地教育的关注和担忧。
关键词: 宁河县 人物 李景田

内容

1963年,学校的杨成恩校长,非常重视我们的耕读小学,就跟大队和我商量,耕读小学归属东棘坨小学管理,但教师仍在村里挣工分。如果有的孩子愿意上学,学校可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成绩插入相应的年级,成为正式学生,由于孩子们的用心学习,感动了家长,在新学期开学时,有的家长就送孩子到正式的小学去上学了。
  我们耕读小学的学生,放学后就主动帮助家长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不需要看孩子的,就主动背上筐,到地里拾柴或割草。
  我们的耕读小学越办越好,对适龄的孩子,凡不能上正式学的,我都把他们收到耕读小学,始终保持开始的要求,既解决了孩子识字的问题,又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1965年春,由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四清”运动),大队抽调我和几位同志去县里参加学习,回村后配合上级派来的工作组在村里搞“四清”运动,也就是当时所说的本地工作队,大队又找了新的老师教耕读小学。“四清”运动还没有结束,“文革”开始,又打破了正常的秩序,村里的耕读小学,也在这场大革命中结束了。
  当时告别了耕读小学,告别了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学习、生活的3年教学日子,真是难舍难分,耕读小学,我心中农家百姓的小学;耕读小学,我记忆中难以忘却的小学。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本书记述了宁河县百老话沧桑,包括了堡垒户的秘密、我当生产队长、抗震救灾的回顾、粮食统购的岁月等意义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景田
相关人物
杨成恩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