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读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368
颗粒名称: 灵活读书
分类号: K825
页数: 2
页码: 183-184
摘要: 本文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农村家长对女孩上学不重视,导致一些适龄女孩不能上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里开办了扫盲班,但仍然解决不了适龄和超龄女孩的学习问题。后来,在公社领导督促下,村干部和学校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创办了耕读小学。耕读小学的教室和教师成了问题,但通过腾出大队部的东厢房作为耕读小学的教室,最终解决了适龄孩子上学的问题。
关键词: 宁河县 人物 李景田

内容

1949年,新中国成立,获得解放的人民,迫切需要知识,农村的小学得到了发展,适龄儿童能到学校学习,但是有些保守思想的农村家长,对女孩上学不重视,有些适龄女孩不能上学。加之三年的困难时期,人民的温饱还得不到解决,更困扰了学生上学的积极性。合作化、公社化实行以劳计酬,家长为了多挣工分多分粮食(当时集体超产粮食按三七分成,人口占七成,劳动工分占三成),就不让孩子上学,让大一点的孩子看护小一点的孩子,腾出家长的手,去队里参加劳动,多挣工分。因此,村里有些适龄的孩子不能上学,特别是小女孩更没有几个上学的。
  后来,各级领导注重了教育,村里开办了扫盲班,白天学生上课,晚上大人到学校学习、认字,但还是解决不了适龄和超龄女孩的学习问题。在公社领导督促下,村干部和学校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创办了耕读小学。
  耕读小学,是以在家看弟弟、妹妹的适龄儿童为主,利用家长中午休息的时间和农闲的时间上课。正常时间,适龄儿童可以离开家的,都可以到耕读小学上课,他们上学时可以带弟弟、妹妹一块去,什么时间去,什么时间走都可以。让适龄孩子都上学的方法想出来了,但教室和教师也成了问题,不能和正常的学校一起上课,也没有正式的老师教,怎么办?村里就腾出了大队部的东厢房,作为耕读小学的教室。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本书记述了宁河县百老话沧桑,包括了堡垒户的秘密、我当生产队长、抗震救灾的回顾、粮食统购的岁月等意义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景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